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茶树品种的选育鉴定,或进行其它科研项目,因试验小区鲜叶的产量有限,所以制茶时不能用现行的茶叶揉捻机进行揉捻。唯一办法,就是借助于传统的手工揉捻。手工揉捻由于不同的制茶人员,不同的揉捻次数,和各次揉捻的不同压力、时间等因素往往造成试验茶加工过程的人为差异。为了减少人为误差,应用机械代替手工揉捻,杭州茶叶试验场于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茶叶的加工技术也集机电一体化、计算机、智能控制和现代保鲜等多种技术于一体,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工使茶叶品质优化。目前国内茶叶揉捻机存在自动化程度较底、适应性较差、揉捻质量不高等问题,对于不同茶种、叶质和叶量,不能在加工工艺上进行调整,所以有必要研究一种适应性强的茶叶揉捻机。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茶叶科学研究所从1980年开始研制茶叶连续揉捻机,1987年在云南省建筑科学研究所的配合下,研制出了第三代样机,定名为6CR—WL往复式茶叶连续揉捻机,1988年9月22日通过了省级成果鉴定,并取得了专利。该机的工作原理模拟了手工揉茶的方法,其结构主要由机架、揉捻链板(履带板)、揉捻箱、曲轴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皮带链轮传动机构等部分组成。揉捻链板:由长宽高相等的若干个铸铝履带板用链条连接而成,  相似文献   

4.
《茶叶》1980,(3)
在茶树的育种试验和其他各试验中,每次采摘的鲜叶数量较少。由于现行的茶叶揉捻机不能加工,只能依赖传统的手工操作方法,这样就会造成品质上的差异,妨碍茶样的可比性和对结果评定的准确性。为此应省农业局的委托试制相适应的茶叶揉捻机。七七年八月,试制完成了三台杭茶215型茶叶揉捻机,以后又进行了机械性能和工艺性能的初步测定,现将结果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袁玉聪 《中国茶叶》2006,28(2):31-31
我国茶叶加工中的揉捻工序一直沿用传统的盘式揉捻机完成,其原理是利用曲柄连杆机构带动揉桶在揉盘上作平面圆周运动,揉桶盖、揉盘及棱骨产生的综合作用使叶片细胞受到破坏,从而完成揉捻过程。这种揉捻方式应用历史悠久,结合适当工艺,能够完成各种条形茶的揉捻作业。然而传统盘式揉捻机也存在一些不足,揉捻时每次投叶时均需停机,通常只能一桶一桶地加工,很难实现揉捻工序的连续化;功效低,通常每桶茶叶的揉捻时间需30—50min;揉桶透气性不好,容易形成闷揉,影响成茶的鲜爽度;从结构上看,盘式揉捻机体积较大,结构较复杂。  相似文献   

6.
马文桂 《中国茶叶》2010,32(1):29-30
揉捻是茶叶初制加工中极为重要的一个过程,它的好坏决定了成茶品质的优劣。目前,茶叶加工中的揉捻原理基本相同,均是让杀青(或萎凋)叶团在由揉桶、压盖和揉盘组成的揉捻空间中,利用曲柄连杆机构带动揉桶在揉盘上做匀速平行圆周运动,茶叶受到揉桶、  相似文献   

7.
《茶叶初制机械讲座》:第六讲揉捻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琦 《茶叶》1989,(1):52-55
揉捻机是在茶叶初制过程中用以卷紧条索,以利干燥成形的一种机器。通过适度破坏叶细胞,挤出茶汁,附于叶表,使干茶容易冲泡,并由于其中果胶质的存在,使茶叶形成一种油润的色泽;对红茶而言,通过揉捻,使茶汁中的发酵基质、酶及空气充分接触,能促进发酵。  相似文献   

8.
揉捻是茶叶加工的一个重要工序,对形成茶叶的优良品质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国内外茶叶揉捻机的现状,对目前揉捻机的揉盘凹倾角、揉桶转速、棱骨数量等关键结构参数的优化研究进行了论述,分析了连续化揉捻、自动加压、自动进(出)料等结构创新及自动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论述了当前茶叶揉捻机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揉捻机的型式较多,而曲臂回转式茶叶揉捻机通常由传动、揉盘、加压三部组成。传动部,中、日两国茶叶揉捻机基本一致,都通过蜗轮、蜗杆,或齿轮副减速,带动曲臂回转。只要抓住揉盘、加压这两部分,各自的特点就显示出来。中、日两国的揉捻机特点是由各自的茶叶风格、制茶工艺过程以及机械制造水平所决定的。笔者认为,研究和讨论以下的问题,对于提高我国揉捻机水平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0.
一、揉捻机跑茶的现状传统的盘式茶叶揉捻机使用的历史很长,型号也较多,但在揉捻过程中,都普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跑茶现象。揉捻作业时,揉盘边缘经常堆积着许多跑出来的揉捻叶,这必然影响揉捻程度的均匀性,并使碎茶率增加,从而降低了茶叶的商品价值,同时还增加了操作工人“扫茶”的劳动负担。据有关技术资料介绍和机型调研情况表明,目前国内外都在寻求解决跑茶的技术措施。在日本,有的揉捻机上配有扫叶装置;在国内,早年乃至现今生产使用中,也有将揉桶下端捆扎一圈密密的棕毛刷,借以完成扫茶动作;在部标NJ143-77《茶叶揉捻机技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至20世纪初期,印度等国的茶叶种植和经营者大多为西方人。在尚未使用机器之前,茶叶揉捻通常是在长木台上用人工手揉。最初使用机器揉捻者,系印度卡察(Cachai)地方的一个茶园经理纳尔生(J·Nelson),纳氏在观察工人手工揉捻时得到启发,遂思索研究机揉方法。开始将茶叶置于两张台面之间,使台子前后同时运动,则可得与手工同样的揉捻效果。但茶叶在两张木台之间易于散开,于是设  相似文献   

12.
杭州茶叶机械总厂生产的浙茶绿265型茶叶揉捻机是农机部优质产品。该机是原八机部(农机部)下达援外任务而组织联合设计的。用于红绿茶的揉捻,亦可用于红碎茶的揉条。该机由传动机构、揉盘、揉桶、加压装置  相似文献   

13.
浙茶绿255型揉捻机(原CRT55型),是中型绿茶初制机械。它适用于国营茶场使用。在有条件的社、队办的绿茶初制厂也可以应用。(见刊头照片) 该机也适用于其他条形茶类的揉捻。一、机器结构浙茶绿255型茶叶揉捻机结构分:传动减速机构、揉盘装置、揉桶装置、加压机构  相似文献   

14.
浙茶绿245型揉捻机是小型茶叶初制机具。它是一九七二年“全国中小型茶机选型会”推荐的小型揉捻机。该机适应当前农村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生产条件,适合社、队办的中小型茶叶初制厂使用。在浙江省茶区,颇受贫下中农的欢迎。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机械科学研究所和嵊县茶机厂共同研制的“6CRK-55型可变程序控制加压茶叶揉捻机”已于1986年9月13日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这是电子技术在我国揉捻机上的首次应用,实现了揉捻过程的自动化。一、程控器的设计依据及操作系统在实际生产中,加压程度是通过摇动加压手轮的圈数来体现的,例如三级叶,揉捻20分钟,空压3分钟,加4圈轻压5分钟,再加4圈中压5分钟,再加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目前茶叶在揉捻过程中揉捻质量不稳定的问题,以6CR-40型茶叶揉捻机为研究对象,基于Solidworks对茶叶揉捻机进行三维建模,运用离散元仿真软件EDEM对茶叶揉捻机的揉捻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探求各试验因素对茶叶揉捻机性能指标的影响规律。运用二次正交旋转试验,通过Design-Expert软件进行优化求解,获得揉捻质量最佳的结构参数组合。结果表明,当揉桶转速为42 r·min-1、棱骨高度为10 mm、揉盘倾角为3.8°时,茶叶的成条率为88.55%、碎茶率为1.83%。茶叶揉捻机具有较好的揉捻质量。验证试验结果与仿真优化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正>本刊讯由浙江春江茶叶机械有限公司经过近2年的创新设计和研发,试制的双搓动茶叶自动揉捻机组经性能试验、生产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目前已投入小批量生产和推广使用阶段。揉捻机是茶叶初制加工的关键设备之一,茶鲜叶经杀青后进入揉捻加工,促使茶叶成条,破坏叶组织细胞。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25、35、45、55、65型等系列茶叶揉捻机均以单机运行为主体,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运行成本高。通过近几年来研究开发,部分型号的揉捻机根据生产线的需  相似文献   

18.
揉捻作业是条形茶不可缺少的工序之一,其主要作用是使条索卷紧,叶组织损伤。揉捻过程中,揉捻叶受力的大小是影响成条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成条机理除了叶脉的作用外,其它因素对揉捻过程中揉捻叶的受力情况,尤其是动力学作用还很不清楚。因此,研究揉捻叶的受力状况对搞清茶叶的成条机理  相似文献   

19.
姜淑华 《福建茶叶》2016,(11):157-158
普通茶叶揉捻机整体构造尽显笨态,且生产加工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对于生产工人而言未免过于负重。利用步进电机替代普通揉捻机的人工手柄,可实现自动化生产。然而,为了满足更大的生产需求,茶叶揉捻机的集成数字化控制系统设计大势所趋。该设计仅对系统局部零构件加以优化,在不低于传统系统生产强度的前提下,保证其系统更为轻量化。  相似文献   

20.
薛红肖  李娟 《福建茶叶》2016,(12):188-189
揉捻是茶叶初制塑形非常重要的一道工序,通过揉捻形成茶叶紧结弯曲的外形和更加完善的内质,对茶叶的出品来说至关重要。在茶叶的揉捻中,成条率随揉捻时间的增加呈现出的是数学二次曲线的变化规律,所以我们只有更好地应用数学模型对茶叶揉捻的形态变化进行分析与研究,才能将揉捻的时间控制在最合适的区间范围内,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茶叶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