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探讨嫁接茄子抗黄萎病特性与根际土壤生物学活性的关系,本试验以4种砧木品种:刚果茄(S.integriflium)、赤茄(S.sisymbriifolium)、刺茄(S.surattebse)和番茄品种辽园多利(Lycopersicon esculontum Mill)分别与西安绿茄(S.melongena)进行嫁接,研究嫁接茄子的田间抗黄萎病效果及嫁接茄子根际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嫁接茄的抗病效果明显.嫁接茄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较CK都有所增加,增幅分别为8.96%~29.53%和2%~26.8%.以辽园多利和刺茄为砧木的嫁接茄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增加效果显著:以赤茄为砧木的根际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增加效果比较明显.以辽园多利为砧木的嫁接茄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加效果明显,酶活性比对照提高177.55%,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
以托鲁巴姆、GS2和赤茄为砧木,西安绿茄、圆丰1号?黑又亮长茄为接穗,研究了嫁接栽培对茄子产量、品质和黄萎病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茄子嫁接成活率为92.31%;嫁接苗前期产量低于自根茄或持平,总产量显著高于自根茄,增加幅度在8.3%~37.3%之间,3个供试砧木依次为托鲁巴姆>GS2>赤茄>CK;嫁接后尽管果实单糖和干物质的含量有所提高,锌含量低于自根茄,但是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与自根苗相比无显著差异;此外,嫁接提高了茄子对黄萎病的抗性,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降低幅度分别在20.4%~67.5%和25.5~56.1之间,不同砧木的抗病效果顺序为:托鲁巴姆>GS2>赤茄。  相似文献   

3.
嫁接技术在茄子栽培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日本赤茄作砧木,西安绿茄为接穗进行嫁接,探讨嫁接技术在茄子栽培中应用的效果。结果表明:茄子通过嫁接,根系发达,生长健壮、抗逆性强,尤其高抗黄萎病,产量比对照增加28.3%。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嫁接后茄子不同生育时期根际黄萎菌数量的变化,明确嫁接后茄子根际黄萎菌数量与抗病性的关系,并研究了嫁接诱导的茄子根际黄萎菌拮抗菌株X631和Z111对土壤黄萎菌数量的降解效果,进而分析了拮抗菌株对黄萎菌菌株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嫁接均降低了茄子不同发育时期土壤黄萎菌数量,且与病情指数变化一致;两拮抗菌株降低了茄子根际黄萎菌数量,降低效果较药剂处理略高;并发现拮抗菌菌株抑制了黄萎菌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对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较强。试验结果表明,拮抗菌通过抑制黄萎菌孢子的萌发降低了土壤黄萎菌的数量,认为嫁接通过诱导茄子根际拮抗菌产生而降低土壤黄萎菌数量是嫁接茄子抗病增产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5.
在新疆不同地区的茄子上分离得到轮枝菌株45个,经鉴定均为大丽轮枝菌。实验证明茄子黄萎 病可通过种子、幼苗移植、土壤等传播;药剂浸种、苗床土壤处理、药剂蘸根对黄萎病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嫁接可以有效地提高茄子对黄萎病的抵抗能力。在实际生产中,通过综合治理的方法可有效控制黄萎病 的发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6.
茄子嫁接指采用野生茄科植物作为砧木,将茄苗嫁接在砧木上的一项技术。嫁接后茄子植株不仅可以有效地防止黄萎病、立枯病、青枯病、根结线虫病等土传病害的侵害,而且产量一般比自根茄子高2~4倍。  相似文献   

7.
不同砧木嫁接对茄子黄萎病防治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鉴定了不同砧木材料对茄子黄萎病的抗性、与茄子的亲合性、嫁接后对茄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抗病砧木嫁接茄子是防治茄子黄萎病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但不同砧木的抗病性和亲合性存在较大的差异.毛粉802和西粉3号等番茄材料的抗病性最强,有很好的防病增产效果,但亲合性稍差;托鲁巴姆和金理一号的抗病性和亲合性较好,但种子较贵,且发芽率低、出苗慢、幼苗期长.难于管理;赤茄的亲和力和生长势较好,但抗病性稍差;辣椒品种茄门大椒的抗病性好.但亲合性差。没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野生抗病茄植株腐解物对茄子黄萎病菌的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野生抗病茄植株腐解物对茄子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的化感作用,探讨野生茄子的化感作用利用途径。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悬滴法,测试了托鲁巴姆(Solanum torvum)、刺茄(Solanum surattense,CRP)、赤茄(Solanum integriflium)、刚果茄(Solanum sisymbriiflium)4种野生抗病茄(以下分别简称TL、CI、CH和GG)的根、茎、叶腐解物及叶片浸提物的乙醇提取液对茄子黄萎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腐解物提取液对茄子黄萎病菌均具有一定的化感抑制作用。腐解物对菌丝生长的化感抑制作用为叶>根>茎,而对孢子萌发的化感抑制作用叶>茎>根。其中,各试材叶腐解物对菌丝生长的化感作用为GG>TL>CI>CH,对孢子萌发的化感作用为GG>CI>CH>TL。各试材叶片浸提物对菌丝生长的化感作用为TL>CH>CI>GG,这与腐解物的化感作用并不一致。4种常用作嫁接砧木的野生抗病茄叶片腐解物对茄子黄萎病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以用于田间防病试验。土壤微生物与植物试材的相互作用是腐解物表现化感抑菌作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嫁接茄子苗期黄萎病抗性生理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在接种条件下,以“托鲁巴姆”为砧木,“墨茄”为接穗的嫁接茄子和自根茄子(CK)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的相对渗出率、丙二醛(MDA)含量以及CAT、POD、PPO活性的变化与黄萎病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嫁接茄子抗黄萎病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的相对渗出率、丙二醛(MDA)含量依次为砧木<嫁接株<对照;CAT、POD、PPO的活性依次为砧木>嫁接株>对照。说明丙二醛(MDA)含量的降低和CAT、POD、PPO活性的提高是嫁接茄子获得抗病性的重要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10.
茄子黄萎病发生在门茄坐果后,是危害茄子生产的重要病害.茄子黄萎病由大丽轮枝菌引起,为深入研究吉林省大丽轮枝菌的群体遗传变异,对分离自吉林省的36株大丽轮枝菌进行培养性状观察、遗传特性分析和致病性鉴定.大丽轮枝菌菌株在PDA培养基上培养14 d后形成菌核型、中间型2种菌落形态,其中83.3%的为菌核型,16.7%为中间型,未分离得到菌丝型菌株.利用PCR技术检测大丽轮枝菌的Ave1无毒基因、致病类型、交配型.结果表明,36株大丽轮枝菌均不含Ave1无毒基因,致病类型均为非落叶型,交配型均为MAT1-2.选取6株大丽轮枝菌进行致病性鉴定,结果表明,6株大丽轮枝菌均可不同程度引起茄子黄萎病,其中2号大丽轮枝菌菌株致病力最强,4号菌株致病力最弱.研究结果可为茄子抗黄萎病育种和针对性制定茄子黄萎病防控方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就茄子单性结实的资源、影响因素、遗传分析及在育种上的应用、发育过程等方面的研究展开分析,并且对茄子单性结实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筛选和引进更多优质砧木资源是解决茄子连作障碍的关键技术,研究以早青茄(对照)为接穗,分别嫁接茄砧一号、托鲁巴姆、托托斯加3个茄子砧木品种,并分析了其嫁接效果。结果表明:3个嫁接处理成活率高;与对照相比,始收期延迟,早期产量极显著降低,但抗病性明显提高,总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嫁接对接穗品质影响小,可作为优良砧木品种在岳阳地区交替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茄子设施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播种、苗期管理、定植、田间管理、激素处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内容,以期为茄子设施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茄子抗褐变品种筛选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华北地区日光温室茄子抗褐变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种植的4个品种中,紫光大圆茄果实的抗坏血酸(Vc)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品种,而PPO活性低于其它品种,致使果实褐变程度较低,商品价值高。  相似文献   

15.
用西北农业大学园艺系研制的“茄种衣剂1号”包衣的种子,其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较对照提高20.0%,195.2%和78.6%,平均发芽天数缩短2.5d,且种子包衣利于幼苗生长。用人工快速老化测定种子的耐藏性表明,人工老化处理不仅不降低包衣种子发芽,反而极明显地加速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6.
茄子嫁接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利用茄属野生种托鲁巴姆或天星茄作砧木,当地主栽品种作接穗进行嫁接,可起到促进生长、增加产量、增强抵抗力等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正>1浇水、施肥、整枝在果实膨大期之前适当控水,果实进入膨大期之后保证水分供应,且浇水要在上午进行。茄子在生长过程中要及时摘除病、老、黄叶和病果,拔除病株。在整枝、打杈时要用浓肥皂水洗手,防止操作时病毒传染。门茄膨大前不能浇水,在门茄长为3~4 cm时,进行第1次追肥灌水,每公顷用尿素225 kg、硫酸钾105 kg混合穴施,并配合浇水,但浇水量不宜过大。第2次追肥在门茄开始膨大时,每公顷用尿素225 kg。2次追肥间隔10~15 d。同时要积极采取保花、保果措施,如选用植物激素喷花,可促进坐果。  相似文献   

18.
利用大气压等离子体装置对茄子种子进行处理,研究不同电压(4420-6800V)大气压等离子体处理种子后对茄子生长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电压等离子体处理茄子种子后对植株生长发育以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效果不同。等离子体处理8个组的株高、展开度、根深、根幅以及单果重、果长均超过对照。处理后的茄子黄萎病发病率均比对照低。处理后的病毒发病率也相当低。从茄子产量、果重、果长以及抗病性试验数据与统计结果相当吻合,特别是等离子体处理(5780-6120V)电压范围内的大多数指标较好。能为快速提高茄子作物的产量和改善其品质找到有效的途径,对于等离子体技术应用于农业科学、生物科学等交叉学科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出口盐渍茄子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3个盐渍茄子品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千两"品种表现出单果较重、产量较高等特点。但"仙台"品种肉质嫩,口感显著好于"真仙"和"千两"2个品种,且一级品率较高,在收获期枯萎病和绵疫病发病率较"真仙"和"千两"2个品种低。因此,仙台品种可作为盐渍茄子的主栽品种,但需进一步试种,以保证其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茄子黄萎病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主要研究了茄子黄萎病的苗期接种鉴定技术。利用PD液体培养基振荡培养可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采用灌根法接种,接种浓度为2×107孢子/ml,接种苗龄为2叶期,土温25℃,接种10 d后进行第1次发病调查,共调查3次。对8份茄子材料进行了苗期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有2份材料表现高抗,1份材料表现感病,5份材料表现高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