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1 粮经饲三元结构是发展营养体农业的突破口 营养体农业是指以生产植物茎、叶、花、果、块根、块茎等植物营养体为主,而不是以生产籽实为主的新型泛农业。在雨量和相对湿度较高,日照较短的西南岩溶地区和海拔过高热量不足的青藏高原地区生产籽实作物灾害频繁、产量低,是我国适宜发展营养体农业的主要地区。四川盆地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但四川盆地属我国光能低值区,尤其是盆西地区。据四川省农业资源与区划一书中记载我省光能类型划分为以下四种,光能丰富区:川西折多山以西、查针梁子以北海拔3000m以上的高原地区,  相似文献   

2.
从农业资源和农业生产的实际出发,以作物营养体高产为目标,合理调整农田种植结构,改变传统的粮-粮-粮种植模式,在发展优质粮食生产的同时,促进了奶牛生产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氮素用量和密度对玉米营养体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11,他引:11  
研究了氮素施用量和密度对玉米营养体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素和增加种植密度对玉米营养体产量有显著的增产效应,在密度为15万株/hm^2,施氮237kg/hm^2时,玉米营养体产量最高,为32584.7kg/hm^2,比常规种植密度9万株/hm^2增产26%。玉米营养体产量乳熟期最大,适宜收割期宜在灌浆期。营养体生产较籽实生产收获期提前了50d,利用玉米营养体收获后的生长余季(8月1日-10月20日)生产毛叶苕子营养体,二者合计生产绿色营养体3.88万kg/hm^2,粗蛋白5638.51kg/hm^2,分别是籽实生产的1.5,3.77倍。光,热,水生产效率较籽实生产提高了47.8%。  相似文献   

4.
刈割次数对紫穗槐生长和氮磷钾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刈割是草地植物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适度的刈割能促进植物的分蘖和再生,从而提高植物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及营养元素氮磷钾含量,以获取单位面积营养物质的最大产量.本研究根据紫穗槐的生长特点,探讨不同刈割次数对紫穗槐生长高度、生物量及其植株茎、叶中氮磷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9月紫穗槐快速生长期内,不同处理的植株地上生物量表...  相似文献   

5.
对不同放牧强度下矮嵩草无性系分株种群地上生物量的研究表明,随放牧强度增加,分株地上生物量、营养体和繁殖体生物量均随之增加。在放牧的各处理间,营养体和繁殖体地上生物量的分配比例无显著差异,与不放牧的对照相比,放牧改变了矮嵩草分株地上生物量的结构,营养体部分生物量的分配比例显著下降,繁殖体部分生物量的分配比例显著提高。每分蘖占分株总生物量的比例随时间和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6.
四川农户为什么乐意种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草养畜经济效益显著,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比如,四川农区的气候是冬春多雨雾,日照不足,生产籽实类作物优势不足,生产籽实(如小麦)因灾害频繁,难以优质、稳产、高产,而以生产植物茎叶为主的牧草,在农区却是适得其所,其水热条件不仅可以满足牧草营养体生长的需要,而且较易达到优质、稳产和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业生态系统中绿肥饲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封朝壁,胡迪先(贵州农学院贵阳550025)我国农业利用绿肥已有悠久历史。当前,绿肥仍为我国南方各省种植水稻的主要有机肥源。鉴于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建立土地、植物、动物互惠的生物量循环体制已逐步为人们所...  相似文献   

8.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农村经济和社会全方位的持续发展,要实现农民日益富裕、农业社会全面进步,使农村的资源环境、人口、经济和社会相互协调,共同发展。而保护农业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把农业的发展与农业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资源环境保护相结合,置农业发展于农业资源的良性循环之中,必须减少农业发展对农业资源环境的污染与破坏。畜牧业生产,可以促进农业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并能够实现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9.
木醋液是一种药肥一体化的天然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防治病虫害、促进植物生长、减少农药用量、改良土壤的多种作用,对农业的无公害发展可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国无农不稳,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农致富,为民造福。如何进一步落实壮大县域经济战略和促进新阶段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要求,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实施扶优扶强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坚持以优取胜,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  相似文献   

11.
麦类作物粮饲兼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粮饲兼用是指将营养期作物用于青绿饲草生产(放牧或刈割),待作物再生形成籽粒后收获籽粒的一种生产措施。这一措施已在全球1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以麦类作物的粮饲兼用最为普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全球普遍存在的饲草供应季节性不均衡与家畜需求相对稳定的矛盾,促进了畜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粮饲兼用的效益优势在于可确保作物籽粒生产的稳定,同时获取额外家畜生产收益。然而,不合理的粮饲兼用会导致饲草及籽粒的产量及品质均会受到影响,有必要开展相关研究以规范化粮饲兼用的应用模式。本文分析了麦类作物粮饲兼用的分布及其效益优势,深入分析了作物类型、播种时间及密度、水热条件等对粮饲兼用生产的影响,归纳得到如下4条技术要点。1)麦类作物可在分蘖期用于适度的利用,保留原有茎尖分生组织可维持籽粒生产的相对稳定。2)应优先选育冬性较强,早期生长缓慢,粮饲兼用不易破坏其茎尖分生组织且花期较晚的高秆品种用于粮饲兼用。3)粮饲兼用作物时,播种时间应提前2~4周,且需适当增加播种密度及提高底肥水平以增加饲草生产;为补偿饲草转移造成的氮亏缺,需在利用后适当添加氮肥以维持其籽粒生产。4)为保证粮饲兼用的效益优势,麦类作物粮饲兼用更适宜于在较湿润的地区(年降水量350~500 mm)开展。本文可为我国深入开展麦类作物粮饲兼用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并将进一步指导粮饲兼用措施的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河套灌区小麦地复栽紫花苜蓿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是内蒙古河套灌区主要的粮食作物,在7月下旬收获后,还有约2个月的作物生长期,为充分利用这段时间的光热资源,进行了小麦茬地复栽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e的试验研究.试验证明,对紫花苜蓿提前育苗,适时移栽,可起到粮草双收的增产效果,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远高于传统复种的蔓菁Brassica rapa.  相似文献   

13.
不同粮食和牧草前作对水稻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探讨长江流域农区冬季种植牧草和粮食作物对后作水稻Oryza sativa生产的影响,对种植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黑麦Secale cereal和小麦Triticum eastivum的水田土壤理化性状以及水稻的生长发育、稻谷产量和稻米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冬季种植多花黑麦草和黑麦后土壤理化性状得到了改善,降低了土壤pH值,增加了土壤全氮含量和速效养分.种植小麦的土壤pH值降低,全氮含量增加,但速效养分增加较少或减少.相应地,多花黑麦草茬和黑麦茬水稻生长得到了明显的促进,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产量显著高于小麦茬水稻,但对每穗粒数、千粒重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不大.可见,冬季种植牧草在生产大量青饲料的同时,还起到了改良土壤的作用,为提高农田生产力提供了有效途径.同时促进了农业种植业和畜牧业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包括土壤、粮食作物、牧草、家畜等多因子的生态农业系统.  相似文献   

14.
选取内蒙古赤峰市2017年4—9月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要素,通过数理统计,分析了赤峰市作物生长季气候概况、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赤峰市2017年生长季平均气温为18.1℃,比常年偏高1.0℃;降水量为387.0 mm,比常年偏多8%;日照时数为1 637 h,比常年偏多48 h;(2)赤峰市2017年生长季内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暴雨洪涝、龙卷风、大风、冰雹等,给农业生产造成一定损失;(3)赤峰市2017年生长季内光热条件充足,水分条件南部适宜、北部稍差,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对粮食消费量出现降低和对畜产品需求量出现增加的现象并存,但优质饲料的缺乏阻碍了畜牧业的发展。两用(粮用和饲用)作物增加了冬季饲料供应,其已成为一些国家或地区农业生产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于农牧交错区)。梳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两用作物生产和利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重点概述的内容有:1)两用作物的利用背景;2)两用作物的概念;3)代表性地区;4)饲草、籽粒产量和经济收益;5)动物利用和畜产品等。同时,对当前两用作物生产系统中面临的问题和应对举措进行了展望,包括:1)播种时间和播种量的选择;2)放牧或刈割后的氮肥管理;3)作物放牧或刈割的适宜生育期;4)种质资源的选择等。总体而言,两用作物生产管理(包括放牧时间、施氮量、播种量和放牧强度等)不当增加了籽粒产量降低的风险,但基于农业生产系统的综合效益,作物以两用的形式进行生产和利用是有利可图的。  相似文献   

16.
刘云 《草业学报》2016,25(2):223-230
草农结合是一种充分利用农田资源和提高复种指数的种植模式,在我国积极调整农业结构的背景下,草农结合的"投入-产出"研究对该种植模式的农业推广工作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运用经济学中的短期生产理论作为研究模型,从边际产量角度出发,利用边际收益递减的规律,对传统粮食作物单作以及草农结合两种种植模式进行具体比较和分析。分析得出:草农结合的种植模式具有明显优势,通过改变可变要素的投入种类,可以避免仅有单一可变要素时粮食边际产量不断下降为负所带来的总产量降低的不利影响;同时可恢复土地肥力、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进而提高农牧民经济收益。另一方面,对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农区水土保持以及畜牧业的发展等方面也有显著作用。因此,实施草农结合,有助于提高农民收益,更有助于农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效益的增长。  相似文献   

17.
许正福  颜亮东  马扶林  马玉芳 《草业科学》2011,28(11):1924-1928
积温是作物与品种特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对积温农业气象重要指标的研究,对于指导农牧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利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兴海、贵南、同德和贵德5县气象站的地面观测资料,对该地区近30年来≥0 ℃年积温的变化,主要农作物、牧草生育期的变化及其生育期≥0 ℃的积温变化做了分析,得出该地区大部分农作物及牧草的生育期有所缩短,开始期有所提前。由于近10年该地区升温明显,热量条件充足,各地≥0 ℃年积温有所增加,农作物及牧草发育期的积温增多,为该地区农作物及牧草的生长发育提供了充足的热量条件,对于该地区适时调整农牧业结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The nutritive values of scavenging feed resource bases and effects of season and chickens age on the latter were studied in smallholder farms in Aad’a, Ethiopia. The study included 210 households and 208 chickens. The mean weight of crop contents in all age groups ranged from 26.2 to 28.2 g, while it was 29.8 g and 24.7 g in the harvesting and non-harvesting seasons, respectively. Grains represented 48–49% of the mean weight of crop contents in all age groups and i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P < 0.05) during the harvesting season than the non-harvesting period in both age groups. Kitchen wastes were next in abundance (26–29%) and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abundant in non-harvesting season in growers only and in hens than in growers (P < 0.001). The dry matter, crude protein, crude fiber, calcium, phosphorous and metabolizable energy levels of crop contents were 91.1–92.5%, 12.9–15.5%, 4.17–7.07%, 0.43–0.90%, 0.28–0.38% and 3404.3–3636.2 Kcal, respectively. Crude protein, calcium and phosphorus levels were below the requirements for egg production and growth. The scavenging feed resource base was critically deficient in these nutrients during the harvesting season. As these nutrients are vital for production, supplementary feeds rich in these nutrients would probably result in increased egg production and optimum growth.  相似文献   

19.
运用DEA模型对我国31个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发现2007年我国农业生产投入相对有效地区只有10个,其中生产投入冗余表现在生产性固定资产的应用、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而农业有效灌溉面积和农业财政则存在投入缺口。  相似文献   

20.
摘要:在桂林葡萄产区开展利用结果枝副梢促花二次结果的栽培试验,总结在新梢生长期喷多效唑(或矮壮素)、对新梢重度修剪促进冬芽提早萌发是整齐促放葡萄二茬果的关键技术,观测了二茬果果品品质和效益,提出了生产二茬果注意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