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重金属对水稻田土壤中藻类数量和种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水稻田土壤中藻类种群丰富,其中蓝藻11属、硅藻5属、绿藻7属、裸藻1属,数量上以蓝藻占优势,硅藻次之,绿藻、裸藻很少。经重金属铜、镍、铅、锌分别处理的土壤样品藻类数量变化很大,在低浓度时起促进作用,高浓度时起抑制作用,其临界值为铜mg.kg^-1,锌100mg.kg^-1,镍>100mg.kg^-1。多种金属混合总体毒害增加,但铜、铅、毒害呈减弱趋势。除铜以外,这些重金属对藻类种群结构未有  相似文献   

2.
汾河临汾城区浮游植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7月、10月、12月和2011年3月分别对山西汾河临汾城区北芦村、南芦村、锣鼓桥、彩虹桥、污水处理厂前等5个采样点的浮游植物进行调查.结果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共41属131种(包括变种),其中绿藻门(Chlorophyta)17属43种,硅藻门(Bacillariophyta)9属34种,蓝藻门(Cyanophyta)8属26种,裸藻门(Euglenophyta)3属22种,隐藻门(Cryptophyta)、黄藻门(Xanthophyta)各2属2种和金藻门(Chrysophyta)1属2种.对各采样点浮游植物种类变化分析表明,硅藻是常年存在的绝对优势种群,全年种类数变化幅度较大;各采样点绿藻的种类数总体小于硅藻,但不同季节和采样点的绿藻组成变化较大,因而全年发现的绿藻总数多于硅藻;蓝藻种类数整体比较少且变化幅度不大;裸藻的种类数较少,且从夏秋到次年春出现了上升的趋势.各采样点多次出现的优势种有:隐头舟形藻(N.cryptocephala)、小球藻(C.vulgris)和小球衣藻(C.microsphaera).对各样点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分析表明,主要藻类全年变化趋为夏秋季绿藻-硅藻-蓝藻,冬春季硅藻-绿藻-蓝藻.浮游植物 Margalef 指数和 Shannon-Weiner 指数评价水质结果类似,除个别样品外,主要为重污染水质  相似文献   

3.
选取冬季12月的玄武湖水样,调整培养液的起始金属离子浓度(锌:0、3.25×10-4、3.25×10~(-3)、3.25×10~(-2) mg·L~(-1);铁:0、2.80×10-4、2.80×10~(-3)、2.80×10~(-2)mg·L~(-1)),探讨金属离子锌、铁对浮游植物复苏过程中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锌为3.25×10~(-2)mg·L~(-1)时,蓝藻的复苏受到明显的抑制,绿藻及硅藻的生长受到胁迫作用,Fv/Fm值分别降至0.40、0.30、0;当铁浓度高于2.80×10~(-2)mg·L~(-1)时,蓝藻的复苏同样受到抑制,Fv/Fm值降为0.45,而绿藻和硅藻的Fv/Fm分别为0.33和0.07。高铁浓度下复苏后的浮游植物以蓝藻门的微囊藻为主,绿藻门的栅藻次之;高浓度锌胁迫下复苏后的浮游植物主要为绿藻门的栅藻,其次是绿藻门的小球藻,再后是蓝藻门的微囊藻。  相似文献   

4.
三峡水库澎溪河回水区藻类种群分布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冬,三峡水库蓄水至173 m.随着蓄水水位的抬升,库区内长江干流北岸最大支流澎溪河回水区流速进一步减慢,水体富营养化发生的可能性相应增加.为探究水位抬升对彩溪河水环境及浮游植物种群结构产生的影响,本研究于2009年春季(3月)、夏季(7月)对该区域五个采样点展开浮游植物种群结构跟踪观测,并运用Margalef(d)丰富度指数法、Shannon-Wiener(H)多样性指数法、Pielou(J)均匀度指数法,进行水体富营养化评价.共检测出浮游植物7门57属100种,硅藻门17属33种、绿藻门24属40种、蓝藻门7属10种、甲藻门2属3种、裸藻门4属10种、黄藻门2属2种、隐藻门1属2种;硅藻和绿藻是该区域的优势种;其中春季藻类优势种群为硅藻-绿藻型,绝对优势种为硅藻;夏季藻类优势种群为绿藻-硅藻-蓝藻型,绝对优势种群为绿藻.高阳采样点春季发生铁锈红"水华",藻类密度高达103.6×105cell/L.各监测断面的d、H、J值分别为:春季0.68~1.70、0.99~1.44、0.228~0.345,夏季1.0~1.91、1.24~2.10、0.30~0.49,综合得出澎溪河回水区春季属于中度-重度富营养化,夏季属于中度富营养化,夏季水质优于春季.  相似文献   

5.
乌梁素海浮游植物调查与营养状况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4、8、10月及2005年1月调查结果显示,乌梁素海共有浮游植物7门58属,其中:绿藻门最多,共有22属;硅藻门次之,为14属;蓝藻门也较多,达到了13属;裸藻门、隐藻门及金藻门数量很少,分别为4属、2属和2属;甲藻门最少,仅有1属。全年以绿藻、蓝藻及硅藻为优势种属。浮游植物全年平均密度为33.01×106ind.L-1,平均生物量为26.33 mg.L-1。随着季节的变化,各藻类密度及生物量变化幅度很大,春夏高,秋冬低。另外,根据PCQ评价模型计算结果可知,乌梁素海水体处于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6.
2004年4、8、10月及2005年1月调查结果显示,乌梁素海共有浮游植物7门58属,其中:绿藻门最多,共有22属;硅藻门次之,为14属;蓝藻门也较多,达到了13属;裸藻门、隐藻门及金藻门数量很少,分别为4属、2属和2属;甲藻门最少,仅有1属。全年以绿藻、蓝藻及硅藻为优势种属。浮游植物全年平均密度为33.01×106ind.L-1,平均生物量为26.33 mg.L-1。随着季节的变化,各藻类密度及生物量变化幅度很大,春夏高,秋冬低。另外,根据PCQ评价模型计算结果可知,乌梁素海水体处于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7.
为掌握轮虫池不同空间浮游生物的种群动态,对厦门市3个轮虫池浮游植物及浮游动物的种类、数量及分布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浮游植物以绿藻门、隐藻门、硅藻门、裸藻门、金藻门、甲藻门、蓝藻门为主,共7门15属17种,其中,绿藻门4属4种,隐藻门2属2种,硅藻门3属4种,裸藻门1属1种,金藻门2属2种,甲藻门2属3种,蓝藻门1属1种;轮虫发生高峰前期浮游植物平均生物量为147.64mg·L~(-1),轮虫发生高峰期浮游植物生物量为99.41mg·L~(-1)。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轮虫高峰前期为2.94,高峰期为3.12。浮游动物共8种,其中原生动物4种,轮虫2种,桡足类2种;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为83.10mg·L~(-1),其中以褶皱臂尾轮虫为主,平均生物量为73.13mg·L~(-1),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为0.73。所测轮虫培育池浮游植物垂直分布大多是鞭毛藻(如金藻),表层大于底层,其差异主要由鞭毛藻的运动造成,轮虫的空间分布与风浪、溶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天津农业科学》2014,(10):83-88
通过向池塘中泼洒高效微生态制剂,研究其对池塘藻类种类和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效微生态制剂对养鱼池塘中优势藻类蓝藻的繁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绿藻和硅藻的繁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绿球藻、小环藻、栅藻、菱形藻等成为优势种,水色呈淡绿、黄褐色等良好状态;对鞭毛藻类中的裸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隐藻作用不明显。对照塘藻类组成以微囊藻、鱼腥藻、颤藻等蓝藻占优势。此外,藻类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试验塘均大于对照塘。可见,高效微生态制剂的定期添加有效地控制了蓝藻的增殖,保持了藻类的多样性,增加了鱼类易于消化吸收的藻类,对养鱼池塘藻类结构调控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于2012年3月、6月、10月,2013年1月在典型节能灯生产集聚区浙江省临安市高虹镇沿仇溪与猷溪选取17个采样点采集竹林土壤样品,分析其理化性质并测量重金属质量分数,运用统计学原理对土壤重金属进行描述性分析与聚类分析,并研究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竹林土壤平均pH值为pH 5.55,呈弱酸性,有机质质量分数为53.00 g·kg~(-1),土壤质地肥沃;剔除异常值后,除镍外,其他重金属均属非正态分布,空间变异程度为汞砷锌硒铜镍铬铅镉,说明竹林土壤重金属已经受到人为影响;汞的最高值为0.61 mg·kg~(-1),超出食用农作物产地环境质量标准(HJ/T 332-2006)和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GB 15618-1995);其他重金属质量分数在土壤背景值附近,表明研究区域部分竹林土壤已经受到汞的污染。相关性与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汞与其他重金属来源不同,锌与铅、镍、铜、铬有极显著相关性关系(P0.01)。  相似文献   

10.
重金属铅镉对玉米生长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采用温室盆栽土培方法.研究了土壤中不同浓度重金属铅(Pb,0-800 mg·kg~(-1))、镉(Cd,0-50 mg·kg~(-1))单一及其复合处理对玉米(Zea mays L.)生长及土壤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重金属Pb、Cd单一及其复合处理下,玉米的株高、干重均低于对照,重金属Pb、Cd处理对玉米的生长存在负面影响.重金属Pb、Cd单一处理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中低浓度Pb(<300mg·kg~(-1))、Cd(≤10mg·kg~(-1))单一处理促进放线菌数量的增加,高浓度(Pb≥800mg·kg~(-1)、Cd≥50mg·kg~(-1))则呈现抑制效应;Pb、Cd复合在高中低浓度下都抑制土壤微生物生长,减少微生物数量.玉米株高同土壤微生物之间相关性不显著;玉米干重同土壤细菌、真菌显著相关,同土壤放线菌之间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饲料中有效能是供动物生长发育的基础.不同动物所用的有效能体系不同,目前大多数动物采用消化能、代谢能体系,但随着研究的发展与深入,发现最能反映饲料有效能的是净能体系.无论哪种体系,采用合理的测定技术准确测定饲料中的有效能值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对饲料有效能值的准确测定可以实现动物所需能量的精确供给,减少养殖成本,使经济效益最大化.文章综述了几种有效能评价体系的测定技术.  相似文献   

12.
采用L(934)正交设计试验,对山茱萸浸提液中山茱萸多糖的酶水解法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并对浸提液的中有效成分马钱苷含量进行了HPLC法分析。结果表明,山茱萸多糖浸提的最佳工艺为:液料比1∶5,浸提时间4 h,浸提温度80℃,果胶酶添加量0.55 g/L。用HPLC法测定出的山茱萸浸提液中马钱苷平均含量为0.512 ...  相似文献   

13.
板栗属壳斗科栗属(Castanea mollisima Blume),其种子属于顽拗型种子,不耐贮藏。基于近年来板栗贮藏保鲜技术研究成果,从合理采收、贮前处理、贮藏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切花菊耐热性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8个切花菊品种为材料,通过对离体叶片进行50℃高温胁迫后,采用电导法、电阻抗图谱法测定电导率、电阻,并对大田栽培植株进行田间高温胁迫试验,比较品种间的耐热性。结果表明:电导法测得的50℃直接相对电导率、修正相对电导率和电阻抗图谱法测得的胞外电阻在品种间有明显差异,但与田间高温胁迫法测定的热害指数不完全一致。电导法和电阻抗图谱法都可以作为测定切花菊耐热性的方法,但需要结合田间耐热性观察。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客源市场生态旅游消费的潜在特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就长沙市居民对湖南金洞生态旅游开发的意向等问题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生态旅游符合人们“回归自然”的旅游新时尚,有着极大的开发空间,指出生态旅游的开发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开发的产品要以休闲度假类的大众产品为主,开发生态旅游都市客源市场还要多种渠道并用,尤其是要注重媒体的宣传.  相似文献   

16.
郑艳霞  王永刚  李志忠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7075-17076
[目的]寻找开发啤特果产业的新途径,提高其附加值。[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啤特果中的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多糖的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对影响啤特果多糖提取工艺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确定了提取啤特果多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温度95℃,料液比1∶2,乙醇浓度67%。在该工艺条件下,啤特果多糖的得率为1.05%。[结论]该研究为开发利用啤特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已构建的过表达拟南芥(Arabidopsis)GEF7基因植株,在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并与野生型植株进行对比分析,对GEF7基因过表达植株的幼苗表型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GEF7基因过表达植株幼苗的根长比野生型对照明显增加;其子叶形态、数目和幼苗形态等方面均有异常表型,表明GEF7基因的功能与根的发育有关,并参与调控植物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8.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创刊年代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河北农业大学前身—直隶农务学堂诞生,经几易其名,于1958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至今。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直隶高等农业学堂时期创办了《北直农话报》,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更名为《直隶农务官报》,中华民国七年(1918)改出《农学月刊》,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易名为《河大农刊》,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更名为《河北通俗农刊》,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易名为《河北农林学刊》,1948年更名为《河北农学院研究专刊》,1959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学报》至今。《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前身诸刊都与现时的《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有着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各刊之间联系紧密,连续性、继承性强。因此,《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的创刊时间应追溯至1905年创办的《北直农话报》。  相似文献   

19.
姬松茸碳源利用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麦秸培养基,系统研究了姬松茸在生长期间对碳源的利用规律。结果表明,姬松茸降解的有机物质绝大部分被菌体的呼吸过程消耗掉,绝对生物学效率较低;在菌丝生长阶段,木质素的降解速率大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这对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十分有利;非木质纤维素组分在菌丝生长阶段被主要利用,而木质纤维素则是子实体生长阶段的主要碳源。且就整个栽培过程而言,姬松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79.86%的碳源来自木质纤维素。  相似文献   

20.
应用萄聚糖凝胶柱层析对水牛梭形住肉孢子虫包囊包溶性抗原进行了纯化。结果表明:纯化水牛梭形住肉孢子虫包囊抗原的最适条件为:选用萄聚糖凝胶G—100柱层析系统;洗脱液为03MPBS(pH72),床体积为10cm×165cm,上样体积为500HL;流速为12mL/h。纯化抗原可使琼脂凝胶双扩散试验的阳性检出率提高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