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仔猪的哺育是养好育肥猪的关键。仔猪出生后的哺育通常包括:出生、补料、断奶三关,现将仔猪哺育三关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出生关仔猪出生第1星期死亡率最高,容易由奶痢(消  相似文献   

2.
1发病机理 仔猪从初乳获得被动免疫的效价在其出生后1星期最高,至第3星期已降至最低水平,而其自身免疫系统的功能在出生后4-5星期才发挥作用。因此,3-4星期的断奶仔猪抗病能力最低,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新生仔猪黄痢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仔猪黄痢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或新生仔猪腹泻,是发生在出生后几小时到1星期以内的仔猪的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4.
1配种后一星期配种后一星期是卵子受精和受精卵分裂的关键时期,若此时母猪代谢过盛,会致部分受精卵死亡,从而降低受胎率。所以,母猪配种后一星期内切忌喂料过多,日喂料量以1.5~1.8kg为宜。2出生后一星期对于初生仔猪来说,出生后一星期的饲养管理至关重要,因为养猪过程中的很多伤亡事故(如冻死、冻伤、压死、病死等)都发生在这一阶段。为了降低仔猪在这一星期内的死伤率,应做好几项工作:一是妥善接产,并做好防寒保暖工作;二是让初生仔猪及时吃上初乳,以增强其抗病能力;三是帮助仔猪固定  相似文献   

5.
1仔猪阶段仔猪出生后1~2星期,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死亡占整个仔猪阶段(出生至断奶后1~2星期)的65%,而仔猪阶段的死亡率占猪一  相似文献   

6.
1保温防压措施 初生仔猪抵抗力差,极易死亡,第1星期内死亡的仔猪占死亡总数60%,特别是头3天死亡最多。所以,搞好仔猪出生后第1星期的护理十分重要。如保温措施不力,仔猪就会被冻死或压死。应将仔猪放人保育箱(如大木箱)中,用电热板、火炉、红外线灯或40~60瓦的灯泡取暖。仔猪生长的适宜温度在1—7日龄为28~32℃,8~30日龄为25~28℃,31~60日龄为23~25℃。如果温度过低,仔猪体温就会下降,轻者冻僵,重者冻死。  相似文献   

7.
仔猪低血糖症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多见于出生后1星期以内的仔猪,同窝仔猪发病率高达40%-100%。急性经过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8.
为使哺乳仔猪获得最高的成活率和最大的断奶重,根据仔猪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生长特点,进行精心养育,是快速育仔的基础工作,使仔猪最终达到哺乳期成活率达95%以上。仔猪3周龄断奶平均体重6.0千克以上,4周龄断奶平均体重7.0千克以上。1防压和保温仔猪出生后,母猪踩死、压死仔猪多有发生,一般占死亡总数的10%~30%,甚至高达50%,多发生在出生后一星期之内。  相似文献   

9.
1流行特点 仔猪黄痢主要感染出生后1星期内仔猪,以1~3日龄较为常见,1周龄后很少发生。同窝仔猪发病率和病死率很高,可达90%~100%,有时存活的1~2头仔猪也成为"僵猪"。不同窝仔猪发病率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10.
仔猪出生后、吃初乳之前,每头口服1%稀盐酸3毫升,连服3天,可预防仔猪黄痢、白痢。仔猪出生后,每天早晚各服1次“乳康生”(主要成分为博落回),连服2天,以后每隔1星期服1次,可服用6星期,每头服0.5克(1片)。仔猪出生后立即按每千克体重0.10~0.15克,每天服1次“调痢生”(活菌生态制剂),连服3天,可预防仔猪黄痢、白痢,并能促进仔猪的生长,提高成活率。仔猪出生后3天注射0.1%亚硒酸钠和牲血素,每头肌肉注射2毫升,  相似文献   

11.
仔猪出生后的死亡,大多发生在30d以内,尤其是第一周死亡的常常占到整个死亡数的60%左右。原因主要是初生仔猪被母猪压死,或因饲养管理不当,或由于自身抵抗力较差,发生仔猪黄痢、感冒等病而引起死亡。可见,搞好仔猪出生后第1周的饲养与管理显得非常重要,是提高仔猪育成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仔猪腹泻性疾病是仔猪生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项疾病。如果不能做出及时的合理治疗和预防措施则会导致猪场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特别是在出生一星期之内的仔猪,如不注意管理,仔猪下痢的现象就会出现,对整个猪场会造成巨大的损失,猪场规模越大,发生此病造成的损失越大。规模化猪场发生此病多数表现在哺乳仔猪,尤其是刚出生的仔猪,病猪在出生2~3天后先有呕吐症状,然后呈水样腹泻、迅速消瘦、脱水死亡,任何药物处理都收不到理想的效果。该病发病急、病程短,常在1~3天出现死亡,有的甚至在发现后不到两个小时就死亡。腹泻多发生在产房仔猪,其他猪只相对较少发生,并且连续多批次发生,可达半年之久。发病仔猪出生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发病率为50%~100%,病死率80%~100%。  相似文献   

13.
仔猪腹泻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胃肠疾病,如消化不良、胃肠炎、白痢、仔猪付伤寒,这几种腹泻是仔猪生长过程中的常见病。笔者十年临床实践体会到,仔猪腹泻有周期性,要经历三个腹泻关,出生后第3天到第7天容易发生腹泻,这是第一关;出生12天  相似文献   

14.
1保持哺乳 尽可能在母猪分娩时有人在场,防止新生仔猪受风寒侵袭,用7%的碘酊液消毒仔猪肚脐,仔猪出生后尽可能地剪掉犬齿,但也要避免把牙齿剪得接近牙龈线。尽早地去势仔公猪,时间在3天至2周龄,以减少应激和其他可能的感染,去势前将工具做好消毒。为防止饲养在水泥地面上的仔猪贫血,对出生3~4天的仔猪注射铁剂,如果3星期以后仔猪没有开始喂料,再次注射铁剂。  相似文献   

15.
1仔猪阶段(出生至断奶后1—2星期) 这段时间是猪生长的关键时期,大多数的传染病、部分寄生虫病以及饲养管理不当造成的营养缺乏症,都可对仔猪构成威胁,引起发病:有许多病可导致仔猪直接死亡。仔猪常见的有如下病种。  相似文献   

16.
规模化猪场只有饲养出大量品质优良的仔猪,才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猪效益。新生仔猪是养猪各环节中最脆弱的阶段,可受各种因素影响而死亡。初生仔猪死亡高峰是发生在出生后的一个星期内,如能够安全地渡过这个危险期,就可大大提高仔猪的成活率,从而提高养猪效益。  相似文献   

17.
哺乳仔猪即从出生到断奶前的仔猪,该阶段是幼猪培育过程当中最关键的一个阶段。仔猪出生后其所在的生存环境,无论温度、营养获取、生命的延续,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常易导致哺乳期仔猪发生死亡,做好饲养管理是哺乳仔猪成活的关键所在。本文主要从哺乳仔猪生理特点、死亡原因两方面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1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一般新出生仔猪都具有以下几方面生理特点,也是造成成活率低的原因之一。1.1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虽然仔猪体重较小,不足成年猪体重的1%,但出生后其生长发育非常快,利用养分能力非常强,如新出生仔猪  相似文献   

18.
1不同饲养阶段的疾病 仔猪阶段(出生至断奶后1~2星期) 这段时间是猪生长的关键时期,大多数的传染病、部分寄生虫病以及饲养管理不当造成的营养缺乏症都可对仔猪构成威胁,引起发病。有许多病可导致仔猪直接死亡。常见的有如下病种。  相似文献   

19.
1红痢1.1症状又称仔猪梭菌性肠炎或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由C型魏氏梭菌所致的新生仔猪(出生后1星期内)肠毒血症。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患病仔猪不吃奶,排出灰黄色或灰绿色稀粪,后变为红色糊状,  相似文献   

20.
资料表明,仔猪出生后的损失和死亡,大部分发生在30 d内,尤其是第1周死亡数常常占整个死亡数的60%以上。因此,抓好仔猪出生后第1周的饲养与管理显得非常重要。1注意保温出生仔猪第1周内的适宜温度要求在25~30℃。普通农户最好在母猪圈的一侧建一个保温室。建造保温室的材料可就地取材,也可选用玻璃钢、空心砖等,一般要求保温室长1.2 m、宽0.75 m、高1 m左右即可,在保温室的一侧底部留一个可供仔猪自由出入的小门,小门宽0.15~0.20 m、高0.2 m。保温室内可通过悬挂红外线灯泡(250~500 w)或用热水袋加热。在保温室的中间离底部0.5 m处悬挂一支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