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一旦暴发流行,不仅造成小麦严重减产,且病菌产生多种真菌毒素,尤其是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影响人畜健康,我国规定小麦赤霉病病粒不得超过4%。1小麦赤霉病发生趋势预报小麦赤霉病别名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是一种真菌性病害。赤霉病发生的症状表现为发病植株在干燥环境下整穗枯白或者半截穗枯白;气候潮湿时,病穗颖片合缝处或小穗基部产生粉红色霉层。  相似文献   

2.
正一、发病特征及发生条件小麦赤霉病俗称烂头麦、半截穗,是由多种镰刀菌侵染引起的,属兼性寄生菌。赤霉病菌为害小麦穗部,严重影响麦粒品质(病麦籽含有致呕毒素及雌性毒素,人畜食后发生头晕、呕吐、腹泻现象,中毒严重时造成家畜死亡)。小麦赤霉病一般年份发生病穗率为5%~10%,大流行年份重病田病穗率高达30%。小麦赤霉病属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小麦抽穗扬花期遇阴雨天气极易导致病害流行。菌源量大,品种感病,4月下旬至5月上旬降雨偏多,  相似文献   

3.
一、玉米穗腐病 玉米穗腐病病菌属半知菌类、瘤座孢科、镰刀菌属小麦赤霉病菌。有性阶段属子囊菌纲、肉座菌目、赤霉属的小麦赤霉病菌,为兼性寄生菌。寄生范围广,为害小麦、玉米等多种禾本科植物,引起苗枯、茎腐、基腐和穗腐。  相似文献   

4.
一、玉米穗腐病 玉米穗腐病病菌属半知菌类、瘤座孢科、镰刀菌属小麦赤霉病菌,有性阶段属子囊菌纲、肉座菌目、赤霉属的小麦赤霉病菌,为兼性寄生菌,寄生范围广,为害小麦、玉米等多种禾本科植物,引起苗枯、茎腐、基腐和穗腐.  相似文献   

5.
麦类赤霉病是我省重要病害之一,发病严重,流行频率高,尤以沿江、江南地区更为严重。关于麦类赤霉病致病镰刀菌的种类,国外有所报道。国内自1955年起,特别是近几年来有一些研究,省内芜湖市卫生防疫站1976年亦曾有研究报告,研究结果表明,麦类  相似文献   

6.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赤霉病又称麦穗枯,红麦头、烂麦头,主要发生在春季湿润多雨、少日照和潮湿的麦区。 1发病症状 小麦赤霉病是真菌性病害。自麦类苗期到穗期都有发生,可引起苗腐、茎基腐、秆腐、穗腐等症状,其中以穗腐的危害最大。穗腐症状一般在灌浆后期到乳熟期大量出现。发病初期,首先在个别小穗的颖壳上出现淡褐色水渍状斑点,后逐渐扩展到整个小穗上,严重时可蔓延到全穗。病穗呈枯黄色,并在病部出现一层粉红色的霉状物,至后期病部还会出现黑色小颗粒。受害麦粒皱缩、干秕,并含有毒素,不能食用。  相似文献   

7.
麦类赤霉病广布于世界各地,我国东北产麦区早有报道,近年来以长江流域各省受害最为严重。其病原为镰刀菌属,主要有禾谷镰刀菌、串珠镰刀菌、燕麦镰刀菌和黄色镰刀菌等。这些病菌可产生各种毒素如F_2-毒素、T_2-毒素、HT_2-毒素及脱氧雪腐镰刀菌醇(deoxynivolenol)等,引起人畜中毒。  相似文献   

8.
正一、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俗称"烂麦头",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也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小麦扬花灌浆期遇到阴雨天气,空气中有大量病菌时,病害会大发生。阴雨和潮湿环境下,病穗会产生粉红色霉状物,因此称作赤霉病。(一)危害症状小麦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主要引起苗枯、茎基腐、秆腐和穗腐。其中为害最严重的是穗腐,会造成整穗或部分小穗腐烂,还会引起小麦出现白穗,降低千粒质量,影响产量。携带赤霉病病菌的小麦  相似文献   

9.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麦赤霉病是由多种镰刀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寄主范围很广,主要为害小麦、玉米、水稻等多种禾本科作物.赤霉病流行频率高,一般每隔2~3年流行1次.大流行年发病率为50%~100%,减产10%~40%,中度流行年病德率为30%~50%,减产5%~15%.该病不仅造成减产,同时还降低小麦品质.受害重的籽粒皱缩空秕,发芽率下降.病麦含有毒质,对人畜有毒害作用.去年赤霉病大流行年份,我乡小麦平均病穗率为54.1%,其中当家品种皖麦19为52.3%,推广品种皖麦44、46为90 2%,平均减产30%.由于去年菌源量大,今年种植的感病品种面积也较大.为了防止今年赤霉病再次流行,必须提前抓好赤霉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0.
赤霉病是长江中下沋小麦流行的病害,我省近几年来,随着耕作制度的改变,肥水条件的提高,品种的更换,赤霉病有所发展,1978年我省不少地区都有所发生.小麦赤霉病的病原,主要是子囊菌类赤霉属的玉米赤霉菌,无性阶段称禾谷镰刀菌,此外,还有燕麦镰刀菌、黄色镰刀菌、串玉米镰刀菌等兼性寄生菌,也能引起。赤霉菌在小麦生长各个阶段,都能为害,引起苗腐、杆腐和穗腐,以穗腐发生初期为害性  相似文献   

11.
小麦赤霉病是危害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是麦区的重要病害,发生普遍,个别年份病情较重。直接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被危害的小麦穗部呈粉红色,所以叫赤霉病。它是一种真菌病害,主要发生在麦穗上,造成整穗或部分小穗腐烂。在多雨或者潮湿天气下,病穗会产生粉红色霉状物。一方面造成枯白穗,降低千粒重,影响产量;另一方面由于病菌分泌的毒素对人体有害而限制了食用性价值。  相似文献   

12.
小麦赤霉病是危害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是麦区的重要病害,发生普遍,个别年份病情较重,直接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被危害的小麦穗部呈粉红色,所以叫赤霉病.它是一种真菌病害,主要发生在麦穗上,造成整穗或部分小穗腐烂.在多雨或者潮湿天气下,病穗会产生粉红色霉状物,一方面造成枯白穗,降低千粒重,影响产量;另一方面由于病菌分泌的毒素对人体有害而限制了食用性价值.  相似文献   

13.
2003年江苏省小麦赤霉病大流行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麦类赤霉病是江苏淮南地区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 ,一般 3~ 5年大流行一次 ,2~ 3年中度以上程度流行一次 ,因此做好麦类赤霉病防治工作 ,是确保小麦生产优质高产稳产的措施之一。 2 0 0 3年江苏省小麦赤霉病流行程度是 195 0年以来较为严重的年份 ,分析小麦赤霉病大流行的原因 ,有利于提高麦类赤霉病的防治水平。1   2 0 0 3年江苏省小麦赤霉病发生、防治概况1.1 沿淮及淮南发生都比较重沿淮及淮南未治田病穗率都在 4 0 %以上 ,病指18以上。在淮南 ,地区之间发生也不平衡 ,又以沿江、苏南局部及丘陵地区发生最重 ,未治田病穗率高达 6 0 %…  相似文献   

14.
麦类穗腐镰刀菌的同工酶电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麦类赤霉病穗腐镰刀菌的 1 3个种或变种的苹果酸脱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乙醇脱氢酶同工酶 ,进行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 ,3种同工酶谱在供试的镰刀菌种或变种间具有显著而稳定的差异 ,可作为分类鉴定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5.
正小麦赤霉病又名烂麦头、麦穗枯,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多雨和潮湿的气候条件下,病穗会产生粉红色霉状物,因而得名"赤霉病"。小麦赤霉病在全国各麦区都有发生,近年来,该病害由长江、沿海地区向黄淮和北方麦区蔓延,对我们邯郸地区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病害发生后一般减产5-10%,严重的减产20-40%,不仅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而且麦粒中含有多种毒素,可引起人畜中毒,如呕吐、腹  相似文献   

16.
小麦赤霉病是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小麦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害。由于近几年特殊的气候条件,使得历史上很少在北方冬麦区大面积发生的小麦赤霉病,在河北省中南部麦田严重流行,已成为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赤霉病不仅引起小麦直接减产,而且对麦粒的品质和利用价值影响严重。造成病麦出粉率低,面粉质量差,色泽灰暗,面筋含量减少,商品价值降低。病麦中含有致病的镰刀菌代谢产物,含有致呕毒素  相似文献   

17.
正小麦赤霉病又被称为麦穗枯、红头麦等,是禾本科作物上经常发生的重要病害之一,是麦类作物上的典型气候新病害。小麦赤霉病主要在气候湿润、半湿润地区容易发生流行。近年来受到复杂多变气候条件的影响,咸阳市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程度逐渐上升,给小麦生产带来非常大的危害,可直接造成减产,给农户带来经济损失。因此研究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特点、危害及防治技术对小麦丰产丰收有重要意义。1发病特点小麦赤霉病的病原菌主要来源于上年遗留在玉米秸  相似文献   

18.
<正>小麦赤霉病又被称为烂穗病、红麦头,是由多种镰刀菌侵染引起的、发生在小麦上的病害。丙硫菌唑为三唑硫酮类杀菌剂,属甾醇脱甲基化(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抑制剂,具有选择性、保护性、治疗性和持效性等特点。选择75%丙硫菌唑水分散粒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旨在为以防治小麦赤霉病为重点的小麦中后期病虫害统防统治推荐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小麦赤霉病又称麦枯病,该病害20世纪80年代前在鲁南地区为偶发性病害,且危害程度较轻。近几年该病害呈现出发病频率高、危害程度重的趋势,已成为该地区小麦生产上重要的病害之一。2012年该病害在鲁南地区暴发流行,发病面积达17.3余万hm2,轻者减产10%~15%,重者减产20%以上。小麦赤霉病不仅对小麦产量造成损失,更重要的是人畜吃了超过标准的病麦后(内含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毒素),可引起人畜急、慢性中毒。轻者出现恶心、呕吐、眩晕、腹疼和全身乏力等症状,少数伴有腹泻、流涎、头痛症状;重者可造成人畜不孕、胚胎畸形或流产等现象。因此,该病害的有效防控在小麦生产上具有特别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正一、江苏小麦赤霉病分析1.1小麦赤霉病概述赤霉病在江苏地区非常频繁,目前没有培育出完全具有抗病性能的品种,依然需要选择药剂防治。但是能够有效治疗赤霉病的药剂非常少,难以进行有效防治。小麦赤霉病又被称为麦穗枯、烂麦头等,是非常容易出现的一种病害。其根本原因是由于空气的潮湿,因而在气候湿润多雨的温带地区蔓延非常严重。而在小麦的生长阶段,从幼苗到抽穗都非常容易滋生病害,会引起苗枯和穗腐,非常不利于小麦的成长。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