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双辽地区风沙大及水田日益严重缺水状况,开展了水稻垄系节水栽培技术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垄系节水栽培方式,稻田日均地温增加0.2~1.2℃,节省肥料投入25%,节水30%,稻谷增产6.7%~7.9%,可节支(化肥350元/hm^2、水费300元/hm^2)增收(鸡2400元/hm^2)达3050元/hm^2,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
多糖是玉竹的质量标志物,在免疫调节、抗肿瘤等方面具有显著的药理作用。作为多糖合成的关键酶之一,蔗糖合成酶(sucrose synthase, SUS)一直是揭示植物多糖合成的重要研究内容。基于转录组序列信息,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玉竹SUS基因家族及其成员进行鉴定,并利用荧光定量PCR(qPCR)对其成员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竹转录组共获得8个具有ORF序列的PoSUS基因家族成员,其编码蛋白质含有111~310个氨基酸,分子量为12.81~35.43 kDa,其理论等电点为5.83~9.18。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8个PoSUS基因家族成员可分为3个亚家族,其中第Ⅲ亚家族基因成员数目最多。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大多数PoSUS蛋白定位在叶绿体。基因表达模式分析表明,PoSUS1和PoSUS6基因在多糖积累的根茎组织中表达量最高,且高多糖种质HN1中PoSUS1和PoSUS2表达量显著高于低多糖种质AH2。此外,本研究还从种质HN1和AH2克隆得到PoSUS1基因CDS序列,其编码蛋白在2份种质间存在3处氨基酸差异,且这些差异位于PoSUS1蔗糖合成酶结构域。本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玉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开发利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竹为百合科(Liliaceae)植物玉竹[Polygonatumodoratum(Mill.)Druce]的干燥根茎。又名尾参、玉参。最早以萎蕤之名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性平,味甘,具有养阴润燥,生津止渴功能。用于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干口渴,内热消渴[1]。近代药理学研究证明,玉竹主要有强心、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和增强免疫功能等功效,对糖尿病患者及高血压、高血脂病人十分有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以不同地区不同品系玉竹为研究材料,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玉竹多糖,运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仪进行多糖含量测定,并通过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回收率试验对此方法进行验证。从而测出圆叶玉竹多糖含量最高为8.1%,比长叶玉竹多糖含量高10.4%,比湘玉竹多糖含量高14.7%,比小玉竹多糖含量高23.8%。  相似文献   

5.
为了使玉竹种茎安全贮藏过冬并在次春快速整齐萌发,以湖南玉竹主栽品种猪屎尾参为试材,研究了河沙层积、即收即播与3个不同催芽温度处理对玉竹种茎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层积处理能显著提早玉竹种茎萌发,使出苗整齐。利用层积处理,结合人工加温催芽,既能保证玉竹种茎安全过冬,又能显著促进玉竹种茎萌发出苗,且出苗整齐。适宜玉竹种茎催芽的温度为9~12℃。  相似文献   

6.
中药玉竹应用历史源远流长,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玉竹具有丰富的药用食用价值。本文旨在降血糖、心肌重构、抗氧化、提高免疫力等多个药理作用角度,对玉竹的药理作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试验结果表明,有效SiO2时水稻生育有促进作用。施硅肥的植株比不施硅肥(对照)生长旺盛,分蘖旱,分蘖多,茎秆粗壮,抗病抗倒。生育进程有提前趋势,有效分蘖率、结实率和粒重均有明显提高,比对照增产5.8%。在硅肥基施600kg/hm^2的基础上。于有效分蘖末期(6月30日)再追施150kg/hm^2,比基施增产1.5%,比对照增产7.3%。施硅肥净增效益212.06~265.52元/hm^2。投入产出比1:1.7。增产增效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闽北是一个有2000多年茶树栽培历史的茶叶主产区.生产绿茶、乌龙茶、红茶、白茶、花茶等五大茶类。全市有10个县(市、区)、85%的乡镇、65%的行政村、10%的农户生产经营茶叶。目前全市有3.06万hm^2茶园,2003年产茶2.78万t.毛茶总值2.39亿元,加工产值5.2亿元,内销1.75万t,外销300(0.  相似文献   

9.
我国玉竹的栽培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针对性地深入开展玉竹栽培技术研究,对我国玉竹的繁殖、栽培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开发利用前景提出了建议旨在为玉竹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玉竹总黄酮是玉竹的有效药用成分之一,具有降血糖、抗衰老、抗炎、抑菌等药理活性,本文对玉竹总黄酮的提取分离、含量测定、结构分析、主要药理活性及其发展前景做了简要综述,以期为以后的学习与研究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1.
茶树喷施RH-202植物促进液450—150倍,在春茶期间可提早发芽5~8天,新梢生长粗壮、发芽整齐,芽梢密度可提高14.6—24.0%,百芽重提高16.8~18.7%,茶叶增产13.0~22.8%,产值增收29.36~53.90元,可供茶区叶面喷肥选用。  相似文献   

12.
冬瓜是我市传统种植的经济作物.近几年来由于经济效益好,栽培已开始转向棉田,实行棉田套种。目前我市棉出套种冬瓜面积已达134公顷,特别是我市小港镇北港村23公顷棉田已全部实行棉田套种冬瓜。棉田套种冬瓜一般棉花亩产100~125公斤、冬瓜亩产3000~3500公斤,高的超万斤;如小港镇北港村李寿根家1.2亩棉田冬瓜产量达7800公斤,亩产达6250公斤,棉花亩收。达160.1~2000元.冬瓜亩收入在3000~3500元,扣除亩总投入750~800元,亩纯收入在4000~4500元;同时棉田由于套种冬瓜,棉花蕾肥免施,投入减少,经济效益可观,是棉农增产增收的…  相似文献   

13.
2000~2003年,浙江省诸暨市累计试验示范推广“青菜—鲜食花生—晚稻”种植模式722.4hm^2,平均产值2713.10元/667m^2,成本875.90元/667m^2,净收入1837.20元/667m^2,比“早稻一晚稻”种植模式每667m^2增效1571.60元。  相似文献   

14.
以百合科黄精属玉竹为实验材料,为了寻找玉竹小孢子发育时期的鉴定方法以及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与花器官形态的相关性,采用石炭酸品红、醋酸洋红、苏木精染色液进行染色观察,并对玉竹小孢子发育时期的细胞学及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与花蕾大小和花药发育特征进行研究,同时还调查了玉竹花序中不同序位的花蕾小孢子发育时期的规律。结果表明,苏木精染色效果最好;玉竹小孢子发育时期呈现高度的一致性,经过四分体时期、单核期、双核期,且各时期特征明显;玉竹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蕾的外部形态特征、花药颜色密切相关。依据花器官形态特征可判断小孢子的发育时期,从而确定花药培养选择小孢子发育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八个品系供试玉竹多糖进行比较分析,为玉竹种质资源的搜集、玉竹的育种和规模化栽培提供基础资料。方法本试验在相同条件下对八个品系供试玉竹进行了栽培,进行了多糖含量提取及测定。结果吉竹一号叶腋紫、吉竹一号茎紫在本地栽培后的多糖总量含量最高,分别为15.49%和15.03%。结论吉竹一号叶腋紫和吉竹一号茎紫与其它六个品系玉竹相比更适合在吉林地区进行种植。  相似文献   

16.
长期定位施肥对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为了探讨长期施肥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12年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变化及加工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缺氮或缺磷处理(CK、N、NK、PK)小麦产量低而不稳,年均产量1059~1291kg/hm^2,变异系数40.46%~62.11%;氮磷、氮磷钾配施或氮磷钾与有机物配施(NP、NPK、SNPK、M(N)NPK、M(H)NPK)能持续高产,年均产量5237~5646kg/hm^2,变异系数为23.11%~34.23%。(2)CK、N、NK处理籽粒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干面筋含量、沉淀值均高于NP、NPK、SNPK、M(N)NPK、M(H)NPK处理,说明小麦优质和高产所要求的养分平衡点不同。(3)要兼顾冬小麦产量和品质,须平衡施肥,重视氮、磷肥的投入。  相似文献   

17.
针对近年水稻田间生态环境变化而产生的一些新病害问题,利用生物防治手段,研究优质水稻生产中病害防治技术、结果表明,应用8%好米得颗粒剂防治稻瘟病、叶鞘腐败病等水稻病害,成本虽较高,15~20元/667m^2但防效在80%-100%,经济效益达147.52元/667m^2,效果居参试药剂第一位。2%加收米与多菌灵混合喷施,防病效果也较好,成本较8%好米得减少4.5~9.0元/667m^2。  相似文献   

18.
通过盆栽和田间试验研究,我所研配、岳阳化肥厂和浏阳永和磷肥厂生产的两种茶树专用肥对茶树生育、茶叶产量、品质及土壤营养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专用肥同尿素比,1993~1995年平均增产率盆栽试验达56.8%以上,田间试验达13.2%以上,大面积推广增产率在12%~25%左右;施用茶树专用肥正常芽叶比例增加7.7~13.9个百分点,茶叶中水制出物含量提高3.2%~3.8%,荣多酚含量提高1.7%~2.6%;提高了土壤的磷、钾含量,但碱解氮有所降低。在全省累计应用面积3万hm2,平均每公顷茶园增产鲜叶900kg、增值1800元,共计增加产量6750t,新增产值5400万元  相似文献   

19.
油茶压青植蔗能提高出菌率,促进甘蔗生长,增加有效茎数,增大茎径,鲜茎产量提高25.8%-29.7%,蔗糖分提高0.35%(绝对值),工农业产值增加1339.8元,增产、增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硫肥在马铃薯上的肥效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施氮、磷、钾肥基础上增施硫肥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效作用。以施2~4kg/亩的硫肥效果较好,与不施硫对照增产233.4~260.1kg/亩,对马铃薯大中薯比率提高3.0%~3.7%,并以施硫量3kg,亩的经济效益最好,净增产值202.59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