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鸡包涵体肝炎是由腺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以肝脏脂肪变性与灶性坏死及肝细胞内出现包涵体为主要特征,再生障碍性贫血,呼吸道感染,出血性肠炎和产蛋量减少。给生产带来一定损失。  相似文献   

2.
包涵体肝炎:鸡免疫抑制病的一种病毒性继发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增光 《中国家禽》2006,28(5):48-50
包涵体肝炎是鸡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肝脏变性坏死、黄疸、有肝细胞核内包涵体、贫血和肌肉出血为主要特征。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包涵体肝炎的发生与某些免疫抑制病有关。尽管该病在我国极少有报道,但对其防制却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应用鸡包涵体肝炎病毒 FAV- Hb株试验感染 SPF鸡胚 ,通过透射电镜对感染鸡胚肝脏的观察 ,表明 FAV- Hb株可引起鸡胚肝细胞内形成三种类型的包涵体 ,即非病毒性中等电子密度包涵体 ,病毒性包涵体和非病毒性高电子密度包涵体 ,各型包涵体均可见于胞核或胞浆内 ,但胞核是包涵体首先形成的部位 ,核内包涵体通过核膜进入胞浆。各型包涵体在其形成过程中有较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鸡包涵体肝炎是有禽腺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鸡群死亡突然增多,肝脏肿大出血、坏死灶,肝细胞核内包涵体为特征。今年夏季发病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正>鸡包涵体肝炎(InclusIonBody Hepatitis,IHB)是由禽腺病毒(FowIAdenovIrus)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其特征为肝炎,肝细胞内形成核内包涵体、贫血和肌肉出血,主要发生于2~7周龄的肉鸡。包涵体肝炎病毒有9~11种血清型,目前认为鸡腺病毒8型、2型、3型、4型、5型等血清型  相似文献   

6.
鸡包涵体肝炎由腺病毒引起,以肝脏出血、严重贫血、黄疸、肌肉出血和死亡率突然增高,并在肝细胞中形成核内包涵体为特征,该病又称贫血综合征。最近,在吕梁地区肉鸡养殖场零星出现一种黄肝病,经诊断分析认为,目前流行的黄肝病中以包涵体肝炎多见。虽然主要是零星发病,但有的鸡群发病严重,现结合实践把本病的情况做个简介。  相似文献   

7.
鸡包涵体肝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鸡◇包◇涵◇体◇肝◇炎胡维华刘聚祥(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保定071001)包涵体肝炎(InclusionBodyHepatitis,IBH)是由禽腺病毒(Fowladenovirus)引起的以肝脏受害为主,并在肝细胞中形成核内包涵体为特征的传染...  相似文献   

8.
包涵体肝炎是由I群禽腺病毒引起的雏鸡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其特征为肝炎、肝细胞内形成核内包涵体、贫血和肌肉出血。已知有12种血清型的禽腺病毒与本病有关。  相似文献   

9.
1988年春,某县一些专业户饲养的雏鸡发生一种以衰弱,肝脏大出血、边缘有散在性小坏死灶为特征的疫病。经调查和实验室检查初步诊断为鸡包涵体肝炎(IBH),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鸡包涵体肝炎是由禽腺病毒Ⅰ群中的某些血清型引起的、以肝脏受害为主、在肝细胞中形成核内包涵体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突发性死亡率增加、出血性肝炎和贫血为特征。该病多见于  相似文献   

11.
鸡包涵体肝炎是由禽腺病毒引起鸡的急性传染病。家禽腺病毒广泛存在于自然界,腺病毒感染的主要临诊和病理征候群为包涵体肝炎,(以肝脏脂肪变性与灶性坏死及肝细胞内出现包涵体为特征),再生障碍性贫血,呼吸道感染,出血性肠炎和产蛋量减少。给生产带来一定损失。  相似文献   

12.
胭脂鱼弹状病毒包涵体在培养细胞中的形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患致死性出血综合征的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 Bleeker)分离到一种能产生包涵体的弹状病毒,称为胭脂鱼弹状病毒(Chinese sucker rhabdovirus,CSRV)。选择草鱼卵巢细胞系(Grass carp ovaries,CO)为宿主细胞,在接种CSRV3、6、9、12、18h后,分别取样、固定、制片、染色,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光镜观察结果显示,CSRV包涵体为直径1-10μm的球形胞质包涵体;在宿主细胞中有多个包涵体,宿主细胞的形态和直径都发生了变化,然后裂解和死亡。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在包涵体内存在大量病毒颗粒。  相似文献   

13.
肉鸡包涵体肝炎的诊断及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包涵体肝炎是禽腺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禽腺病毒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许多国家都有鸡场污染或发病的报道。其特征为病鸡死亡突然增多,严重贫血、黄疸、肝肿大有出血和坏砸灶,肝细胞见有核内包涵体。  相似文献   

14.
肉鸡包涵体肝炎 (InclusionbodyhepatitisIBH)是由鸡腺病毒 (Fowladenovirus)感染 ,以发病迅速、病程短促、死亡率高、死前极度衰弱、流行期短、贫血和有包涵体肝炎为特征的传染病。1999年 10月 ,某肉鸡场发生一种危害幼龄鸡的传染病 ,该病突然发生 ,鸡群死亡率上升 ,病程短。以贫血为主要症候群 ,同时伴有肌肉出血和内脏出血等 ,经诊断为肉鸡包涵体肝炎。1 发病情况某肉鸡场购进AA商品代雏鸡 2 0 0 0只 ,在 12日龄发现部分鸡只表现羽毛松乱、拉稀 ,送检时 ,疑为传染性法氏囊病。经用抗法氏囊病…  相似文献   

15.
鸡包涵体肝炎(IBH),又称传染性贫血、出血综合症。是由禽腺病毒属中的鸡腺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幼鸡群死亡率突然增高,病鸡严重贫血,并迅速出现黄疸。剖检可见肝脏肿大、脂肪变性和出血等,肝细胞内出现核内包涵体。 一、历史分布及其危害 鸡包涵体肝炎,首次被Helmbolde和Fyaziex  相似文献   

16.
鸡包涵体肝炎病毒山西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确诊山西某鸡场疑似鸡包涵体肝炎的的病例,本研究进行了鸡包涵体肝炎病毒的分离鉴定。将病死鸡肝脏研磨,经卵黄囊途径接种6日龄SPF鸡胚,成功获得1株病毒;并经过鸡胚病变特征、RT-PCR、基因测序、BLAST分析及动物回归试验等,成功分离出1株鸡包涵体肝炎病毒。进一步证明该病例是鸡包涵体肝炎病毒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非包涵体病毒对柞蚕的致病性.柞蚕1、2、3龄分别感染非包涵体病毒,发病率分别在80.85—99.2%、73.54—85%和50.83—74.19%测定了非包涵体病毒对柞蚕的LD50在10~4·85左右.测定了该病毒的增殖曲线,看出,接种后72—96小时为潜伏期,120小时开始增殖,216小时达到毒力高峰,其后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8.
<正>鸡包涵体肝炎是由禽腺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突然发病,迅速死亡,死亡率急升,肝脏肿胀、出血及肝细胞内出现核内包涵体,再生障碍性贫血。1963年美国学者首次报道了本病,目前本病已呈世界性分布。1病原本病的病毒为一种禽腺病毒,为双股DNA病毒,病毒粒子直径为70~90nm,无囊膜,二十面体对称结构,在核内复制可以产生嗜酸性和嗜碱性包涵体。病毒的血清型众多,已经被认定了的血清型有12种。  相似文献   

19.
周接水 《中国家禽》1997,(12):35-36
鸽包涵体肝炎的病理组织学观察周接水编译吴辛校鸽包涵体肝炎由疱疹病毒和腺病毒感染引起,我国报道的鸽包涵体肝炎全部由腺病毒感染所致。本文对1993~1994年关东地区鸽的包涵体肝炎,进行了病理学检查和电子显微镜检查,并用鸟腺病毒抗原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20.
一起幼鸡包涵体肝炎病的诊疗邓绍基,骆永泉(广西贺州市畜牧局贺州542800)鸡包涵体肝炎病,是由禽腺病毒属中的鸡腺病毒引起、危害幼龄鸡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幼鸡突然死亡,病鸡严重贫血,并出现黄疸,剖检见肝脏肿大,脂肪变性和出血等病变。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