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探索木薯最佳施肥及耕作栽培模式,大田试验研究了施肥与耕作技术集成对木薯生长、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处理:处理1(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盖膜集雨水+深耕);处理2(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盖膜集雨水);处理3(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深耕);处理4(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处理5以常规施肥及耕作方式为对照(施通用高浓度复合肥)。肥料施用量以所有处理均按N+P2O5+K2O总养分900 kg/hm2计;而盖膜集雨水的处理则在木薯种植行之间的畦面上覆盖农膜使雨水流入两边的木薯种植行内;深耕处理是将木薯种植行的沟深开至50~60 cm,而常规种植木薯种植行的沟深是30~40 cm。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及种植方式相比,不同施肥及耕作栽培技术综合集成处理均可促进木薯植株生长,处理1各构成要素指标均显著提高,木薯产量和净收益分别提高了35.81%和53.48%,增产增收效果显著。本试验条件下,以技术综合集成处理1(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盖膜集雨水+深耕)为木薯最佳施肥及耕作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施肥、盖膜集雨水及深耕等技术集成对木薯氮、磷、钾养分积累、分配及鲜薯淀粉含量的影响,为木薯优质高效栽培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共设4个不同施肥与耕作栽培技术集成处理,分别为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盖膜集雨水+深耕(处理1)、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盖膜集雨水(处理2)、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深耕(处理3)和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处理4),以常规施肥(单施通用高浓度复合肥)及种植方式为对照(CK).收获期分别测定地上部和块根的鲜重、干重和植株氮、磷、钾养分含量及鲜薯淀粉含量,并计算单位面积养分积累量和收获指数.[结果]不同施肥与耕作技术集成处理均能提高木薯植株干物质和养分积累量及养分在块根中的分配比例.与CK相比,地上部、块根和总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提高9.47%~ 17.89%、21.97%~53.03%和16.74%~38.33%;块根中氮、磷、钾含量分别提高5.10%~21.43%、3.60%~12.61%和3.39%~8.47%;块根中氮、磷、钾养分比例分别提高14.95%~24.47%、4.79%~9.01%和5.58%~12.22%;每公顷积累的氮、磷、钾总量分别提高20.22%~38.85%、29.90%~45.76%和24.25%~38.12%,其块根氮、磷、钾积累量分别提高35.23%~68.84%、36.42%~56.98%和33.73%~52.31%;氮、磷、钾收获指数分别提高12.50%~20.83%、4.05‰6.76%和4.92%~11.48%,鲜薯淀粉含量和产量分别提高0~8.63%和24.54%~47.53%;其中处理1的干物质和养分积累量、鲜薯淀粉含量和产量均最高,增产提质效果最佳.[结论]同等养分施用量条件下,施肥与耕作技术集成处理可明显提高木薯的干物质、养分的积累与利用,并可提高鲜薯淀粉含量和产量.即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盖膜集雨水+深耕方式为木薯的最佳施肥及耕作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木薯施肥与耕作集成技术,为木薯增产增收及培育地力提供参考。【方法】开展田间试验,设计用木薯加工废弃物研制的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深耕浅种(二次开行沟种植,行沟深度50~60 cm,种植深度15~20 cm)处理(T1)及习惯施肥耕作(一次开行沟30~35 cm,种植深度15~20 cm)处理(T2),每处理施肥量以N+P2O5+K2O总养分为900 kg/ha计。测定不同处理对木薯生长指标、产量及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T1处理的木薯杆茎径、块根直径、块根长、单株块根条数、单株块根鲜重、木薯块根鲜重、经济效益均显著高于T2处理(P<0.05),分别增加11.14%、15.06%、12.44%、21.43%、32.39%、23.04%和7697.90元/ha;土壤速效N、P、K、有机质、pH、含水量、总孔隙度分别增加8.84%、8.73%、5.22%、7.56%、3.08%、15.51%和9.86%,容重降低5.63%。【结论】采用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深耕浅种集成技术能显著提高木薯的产量、效益并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木薯施肥与盖膜微集雨集成技术,为改善土壤质量、提高木薯产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开展田间试验,处理1为施用木薯加工废弃物研制的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盖膜微集雨技术(在行距畦面上利用农膜覆盖收集雨水进入木薯种植行沟的盖膜模式,盖膜行距畦面高于木薯种植行沟2-3 cm,行距畦面宽80 cm),处理2为习惯施肥栽培(对照,不盖地膜),每个处理施肥量以NPK总养分为900.0 kg/ha计。测定不同处理对木薯生长指标、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处理1的土壤速效N、P、K,有机质、含水量、总孔隙度分别比处理2提高9.19%、9.17%、3.32%、8.25%、32.21%、9.60%,容重降低6.25%,可改善土壤p H。处理1木薯叶片叶绿素和叶片干物质、木薯杆茎径、木薯块根茎径、木薯块根长、单株块根条数、单株块根重、木薯块根鲜重、经济效益分别比处理2增加51.36%、11.14%、18.48%、21.57%、18.76%、34.88%、40.04%、31.89%、9033.8元/ha,差异均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结论】采用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盖膜微集雨技术,可为木薯高产稳产的生长发育提供及时、持续、平衡的养分供应与水肥条件,并可显著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相似文献   

5.
曾小平  石林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9):110-111,121
对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脱硫灰与富钾硅酸盐矿物复合生产的新型硅钙钾土壤调理剂进行了木薯种植试验,并与不施肥、配方肥+有机肥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施用配方肥+有机肥、配方肥+脱硫灰硅钙钾土壤调理剂后,木薯的叶绿素含量均增加。茎基部粗度以不施肥最小,配方肥+有机肥和配方肥+脱硫灰硅钙钾土壤调理剂略高。施用配方肥+脱硫灰硅钙钾土壤调理剂、配方肥+有机肥能较明显提高单株结薯数与木薯产量,分别较不施肥处理增产80.7%和64.1%。在经济效益方面,施用配方肥+脱硫灰硅钙钾土壤调理剂经济效益最高,较不施肥提高79.5~409.3元/hm2,其中乐昌试验区施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长期施肥对水田和旱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活性碳氮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于2009年在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试验站进行了田间定位试验。试验由6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组成:水田无肥区(PCK),水田常规施肥区(PCF),水田测土配方施肥纯化肥区(PSTF),水田测土配方施肥化肥+有机肥区(PSTF+OF),旱地常规施肥区(DCF),旱地测土配方施肥化肥+有机肥区(DSTF+OF)。于2015年分析测定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施肥处理显著(P<0.05)提高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降低pH值。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田和旱地土壤的可培养细菌与放线菌数量无显著影响,仅PSTF+OF处理显著(P<0.05)提高土壤可培养真菌的数量。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处理(PSTF+OF和DSTF+OF)显著(P<0.05)提高水田和旱地土壤的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各处理对土壤纤维素酶活性无显著影响,但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处理(PSTF+OF和DSTF+OF)显著(P<0.05)提高了土壤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总体来看,化肥和有机肥长期配合施用,可有效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7.
试验选择具有16a棚龄的北方大棚,以腐植酸和沸石为供试材料,采用测土施肥的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设施园艺土壤主要理化性状和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相对于常规施肥处理,在土壤理化性状改进方面效果明显,各处理均能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含水量,提高土壤阳离子代换量和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速效氮、磷、钾营养元素的含量。各处理与对照相比均能大幅度提高芹菜的产量。测土配方施肥+腐植酸+沸石处理对芹菜增产效果最明显。腐植酸和沸石在芹菜增产上效果显著,但是二者之间的差异不明显。测土配方施肥处理对芹菜产量提高上明显好于常规施肥处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验专用肥在特色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为特色稻的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特色稻红稻8号为试材,基于化肥减施增效综合技术模式,于2020年在遵义市播州区石板镇茅坝村卓豪农业沐恩寺基地设置4个不同施肥水平试验研究几种配方肥、配方肥+绿肥处理对特色稻分蘖能力、产量性状、产量与经济效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不同施肥处理特色稻的最高蘖数、有效穗、成穗率、穗长、穗粒数及实粒数及结实率等产量性状,均以绿肥+测土配方肥+12菌肥处理最高,对照最低;产量和产值分别为370.6~456.4kg/667m~2和2 223.8~2 738.2元/667m~2,均以绿肥+测土配方肥+12菌肥处理最高;物化投入以常规配方肥处理最高,为310元/667m~2;毛利润为2 008.8~2 478.2元/667m~2,以绿肥+测土配方肥+12菌肥处理最高,测土配方肥处理居第2位,对照最低;产投比以绿肥+测土配方肥+12菌肥处理和对照较高;各处理较对照均显著降低了化学肥料的使用量。试验后土壤有机质含量、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及钙含量较原土壤均有所降低,其中对照降低最多,绿肥+测土配方肥+12菌肥处理降低最少。【结论】测土配方肥、绿肥+测土配方肥+12菌肥处理对土壤养分损失较小,能达到用地与养地的良好结合。  相似文献   

9.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养分盈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田间小区定位监测,于2010-2014年在余姚市地力监测点设置无肥处理、常规施肥、测土配方,以及测土配方+有机肥4个处理,对各处理的土壤基础地力、作物产量、土壤耕层养分的变化进行分析,并对监测点的肥料投入和养分盈亏变化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有机肥+配方肥处理提升了土壤养分,对作物增产效果较好。养分盈亏分析结果显示,当地施肥不尽合理,基础地力贡献率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设施蔬菜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北京市大兴区设置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测土配方试验,探讨不同施肥处理对设施蔬菜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方法:试验设置5个处理:空白(CK)、农民习惯施肥(M)、测土配方施肥(OC)、纯施有机肥(O)、纯施化肥(CF).结果:甜椒和茄子的多年平均产量和平均增产率均表现为OC处理与M处理相差不大.OC处理与M处理相比,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效果略低,相差1.2g/kg,但对土壤全氮含量的提高效果略高,高出0.04g/kg.结论:农民传统的"大肥"模式与测土配方施肥处理相比,对作物产量产出以及土壤各项养分并无明显的提高.因此,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降低投入成本的同时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田间试验,比较分析当归全膜双垄沟栽、全膜单垄垄栽和全膜平栽3种栽培方式与施0(CK)、600、750、900 kg/hm2复合肥4种不同施肥水平下不同生育期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和养分含量的变化及当归产量.结果 表明:除当归地上部分生长旺盛期0~20 cm土层土壤外,同时期同层土壤中全膜双垄沟栽+施肥750 ...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我国南方丘陵红壤旱地春玉米Zea mays L.的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覆膜栽培、有机肥及增施钾肥进行耦合,以常规施肥+裸地为对照(CK),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南方丘陵红壤旱地春玉米的生理生化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常规施肥+有机肥+钾肥+地膜覆盖(TOK)的产量最高,比CK提高了3.4%;TOK的百粒质量分别比常规施肥+有机肥+地膜覆盖(TO)、常规施肥+K肥+裸地(TK)、CK提高了14.9%、15.1%、20.4%;各项抗旱指标值均表现为CKTKTOTOK;各生育时期的净光合速率(Pn)均表现为TOKTOTKCK,成熟期各处理之间Pn的变化幅度最大,达到了43.62%。【结论】TOK能有效地增加春玉米的Pn,增强抗旱性,有利于实现高产,是我国南方丘陵地区红壤旱地春玉米高产的最佳栽培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3.
沟垄集雨种植和氮肥对春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沟垄集雨种植以其良好的集雨增产效果而被广泛应用,为探索沟垄集雨种植下合理的氮肥施用模式,以春玉米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沟垄集雨种植(P)和平作(C)下设置尿素基施(F1)、尿素基施+追施(F2)、缓释肥基施(F3)3种施肥模式,探明沟垄集雨种植和氮肥对春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沟垄集雨种植相较于平作能显著促进玉米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在3种施肥处理下沟垄集雨种植较平作增加玉米最大叶面积指数7.18%~11.39%、增加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15.45%~20.23%。PF2、PF3处理可有效提高春玉米生育后期叶绿素含量和光合效率,PF2、PF3处理较PF1处理提高穗粒数2.35%、2.10%,百粒质量提高6.08%、7.37%,产量提高0.8%、2.09%。沟垄集雨种植技术下缓释肥基施能够有效降低施肥劳动强度,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4.
以青薯9号原种为材料,研究3种施肥量(不施肥(N)、农民习惯施肥(H)、配方肥(P))和3种覆膜类型(不覆膜(F)、黑膜(B)、渗水地膜(S))下不同肥膜组合对马铃薯生长性状、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膜组合对马铃薯株高、茎粗和干物质累积量影响不同,配方肥处理较不施肥与农民习惯施肥株高分别提高了 22.2%和11.8%,茎粗提高了 31.0%和13.7%;黑膜与渗水地膜较无膜处理株高显著提高12.0 cm;配方肥较不施肥时全株和块茎干物质累积分别显著提高2 492.37和2 191.46 kg·hm-2.配方肥较不施肥与农民施肥产量分别提高20.9%和10.8%,黑膜与渗水地膜较无膜产量分别增产6 080.9和5 101.1 kg·hm-2.黑膜与渗水膜较无膜水分利用率分别提高14.5%和18.6%,施肥与覆膜二者交互作用下以配方肥+黑膜和配方肥+渗水膜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达82.07和80.42 kg·hm-2·mm-1.因此,配方肥+黑膜或配方肥+渗水膜能显著促进马铃薯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提高,可作为一个宁南山区马铃薯推荐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5.
膜下滴灌施用生物有机肥对土壤盐分及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田间试验,研究了生物有机肥与不同种类化肥配施对棉花干物质、产量、经济效益及土壤盐分的影响。试验共设5个处理:不施肥(对照)、常规化肥、滴灌专用肥、常规化肥+生物有机肥、滴灌专用肥+生物有机肥。结果表明:滴灌专用肥+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单株成铃数、单铃重和产量较滴灌专用肥处理分别增加了5.0%、1.2%和6.3%;常规化肥+生物有机肥处理的产量较常规化肥处理提高了7.7%。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土壤p H较未施生物有机肥处理有所降低;在0~20 cm土层,距滴头0 cm土壤电导率低于距滴头30 cm,滴灌抑制了表层盐分上升。配施生物有机肥能有效提高棉花单株成铃数、单铃重及产量,调节土壤p H,但是控制土壤盐分的效应不明显。从经济收益最大化来看,最佳施肥模式为常规化肥+生物有机肥。本研究可为北疆棉花膜下水肥剂一体化优化施肥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氮肥运筹对烤烟养分积累和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在低肥力植烟土壤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减量施用化学氮肥的潜力,通过大田试验,设置氮肥减施20%+3 300 kg·hm-2有机肥(D1)、氮肥减施30%+4 950 kg·hm-2有机肥(D2)、氮肥减施40%+6 600 kg·hm-2有机肥(D3)和常规施肥(CK),共4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烟株干物质积累、养分累积特性及烟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CK,D1和D2处理增加了烟株干物质积累量,促进氮、磷和钾的吸收及其向烟叶的转移,提高了氮素表观利用率。D1和D2处理均显著提高了烟叶产量,促进内在化学成分协调。除产量外,D2处理各项经济性状指标均显著高于D1处理,D3处理在各方面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综上,低肥力植烟土壤施用有机肥条件下,减氮20%+有机肥3 300 kg·hm-2和减氮30%+有机肥4 950 kg·hm-2均有利于烟株养分吸收及积累,减氮30%+有机肥4 950 kg·hm-2处理最有利于烟叶产质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我国木薯生产普遍存在单一栽培导致效益较差、管理粗放和缺少施肥、产量较低等问题。通过木薯套种花生,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的产出效益;施用有机肥和生物固氮肥、压藤培肥可以大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营养成分较全面,可为木薯生长提供养分,肥效较长,使木薯栽培达到可持续增效;选种木薯新品种华南8号、华南5号、GR911,可有效地提高木薯单产,增加木薯产量。  相似文献   

18.
简述了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中低产田的主要类型,针对中低产田土壤结构差,保水保肥能力弱,水、肥、气、热协调不良的现状,提出:应采取调整种植业结构,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综合措施,因地制宜地进行科学改良与利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有机肥替代20%化肥对土壤养分含量及春小麦产量的影响,为干旱区绿洲小麦减施化肥培肥地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连续2年大田试验。设置不施肥处理(T1),常规施肥处理(T2)以及有机肥替代20%化肥处理(T3)3个处理。【结果】有机肥替代20%化肥处理与农户常规施肥处理均能增加小麦产量、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以及有机质含量,有机肥替代处理会在减少化肥施用的同时达到与农户常规施化肥一样的效果,且土壤各养分的增加效果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极显著。【结论】有机肥替代20%化肥比常规施肥更能显著的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有机替代处理的小麦产量较常规施肥处理略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