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水蒸气蒸馏乙醚浸提藤茶(显齿蛇葡萄)和广东蛇葡萄挥发性成分,用GC-MS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运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得各成分的百分含量,并对两种植物挥发性成分进行比较,旨在为优质藤茶品种选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分离出藤茶(显齿蛇葡萄)挥发性成分38个,鉴定出28个组分,含量占挥发油的73.68%,其主要成分为烷烃类、醛类、有机酸、醇类及甾醇类等化合物;分离出广东蛇葡萄挥发性成分34个,鉴定出27个组分,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79.41%,主要成分为烷烃类、有机酸类、酚类、醇类及甾醇类化合物。虽然两种植物含量最高的成分均为穿贝海绵甾醇(≥30%),但其他高含量成分大多数不同。  相似文献   

2.
以长白山复序橐吾叶为材料,石油醚为溶剂,超声提取法制备石油醚提取物,利用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脂溶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按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显示,从复序橐吾石油醚提取物中检测到59个色谱峰,鉴定出59个化合物,占脂溶性成分的100%,主要成分为萜烯类和醇类等,其中萜烯类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四倍体绞股蓝的脂溶性成分。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其根状茎、地上茎、叶和种子的脂溶性成分,进行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从根状茎中鉴定出9种脂溶性成分,占总检出物质量分数的85.69%;从地上茎中鉴定出5种脂溶性成分,占总检出物质量分数的79.96%;从叶中鉴定出13种脂溶性成分,占总检出物质量分数的95.83%;从种子中鉴定出5种脂溶性成分,占总检出物质量分数的92.47%。结论:该实验系统分析了绞股蓝脂溶性成分的组成和相对含量,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种植物资源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技术分析了6种太空莲盛开期花朵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从6个具有亲缘关系的太空莲品种中共鉴定出21种挥发性物质,6个品种挥发性成分化学组成不同,但主要成分类似;烷烃类在各个品种中均含量最多,其次是烯烃类和醇类,与其他常规杂交育种形成的荷花品种的挥发...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蒸气蒸馏及乙醚浸提法提取蓑衣草挥发油,采用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运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得各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并对不同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如下:乙醚浸提法分离出61个峰,鉴定出47个组分,含量占挥发油的77.37%,主要成分为烷烃类、酰胺类、醛类、有机酸及醇类等化合物;水蒸气蒸馏法分离出31个峰,鉴定出20个组分,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80.70%,主要成分为醇类、有机酸类、酚类及烷烃类等化合物。经比较,乙醚浸提法较水蒸气蒸馏法能提取出更多的成分和获得更高的提取率,提取的化学成分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榆叶梅精油的提取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声波-水蒸汽蒸馏提取法提取榆叶梅花中的精油,用GC-MS对提取精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分离出150多种组分,共鉴定出 33种化合物,占榆叶梅精油蜂面积的71.31%.主要化学成分有烯烃类、烷烃类、醇类、醛酮类、酸酯类等多种化合物,其中烯烃类化合物占色谱流出峰面积的35.73%,烷烃化合物占色谱流出峰总面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腊梅花精油的香气成分。[方法]采用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对腊梅花精油的香气成分进行提取,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合谱库检索对化合物进行鉴定,应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化合物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在腊梅花精油中共鉴定出27种香气成分,占总含量的98.85%。其中香气化合物主要由烯烃类、醛类、酯类、醇类和烷烃类组成。相对百分含量在5%以上的主要成分有大香叶烯D(占25.62%)、醋酸冰片酯(占16.71%)、石竹烯(占10.51%)、顺-α-罗勒烯(占5.18%)、γ-榄香烯(占8.05%)、β-芳樟醇(5.01%)、1-乙基-1-甲基-2,4-二-(1-异丙基)环己烷(占7.18%)、2,3,4,4α,5,6-六氢化-1,4α-二甲基-7-异丙基萘(占5.20%)。[结论]该研究为腊梅花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四照花(Dendrobenthamia japonica)花朵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四照花的花朵中共鉴定出41种挥发性化学成分,包括烯类、酯类、醇类,还有少量酸、杂环类和烷类物质,其中主要成分为4-甲基庚烷等15种,占总相对含量的86.83%。单萜类化合物是各类精油的主要成分,研究结果为该品种的深加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乙醇加热回流法提取麻疯树树皮中的挥发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及GC对其提取物化学成分进行了解析,分离鉴定化合物的组成及相对含量。从麻疯树树皮的挥发性物质中分离出56个色谱峰,鉴定出37种化合物。化合物类型包括醛、酮、酯、萜类化合物、甾醇类、脂肪酸、烷烃、烯烃、芳香族化合物等,实验证明乙醇加热回流提取是一种提取植物挥发性成分很有效的方法。麻疯树皮的提取物中发现了多种具有开发价值的三萜类和植物甾醇类物质,3个地点采集的麻疯树树皮的化合物组成和相对含量差异不明显,为了解麻疯树的化学物质基础和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龙眼果皮中挥发性化学成分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和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法(GC-MS)对龙眼果皮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从龙眼果皮中共检测、鉴定出25种成分,占总挥发性化学成分的99.21%,主要成分是酯类、甾醇类、萜类烷烃和酮类化合物。其中,羟基洋地黄毒苷元含量最高,占47.59%;其次是苍耳酯,占22.92%。  相似文献   

11.
人参与西洋参脂溶性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人参和西洋参中的脂溶性成分,并用GC-MS法分析鉴定人参和西洋参的脂溶性成分及其相对含量。结果共鉴定出41种脂溶性成分,主要为醇类、酯类及脂肪酸类化合物。人参和西洋参的脂溶性成分含量最高的均为(Z)-9-十七烯-4,6-二炔-8-醇,但在人参中甾醇类和脂肪酸类化合物含量明显高于西洋参。该方法快捷可靠,为人参和西洋参的鉴别及药理作用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巴菲蛤壳脂溶性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寻找巴菲蛤壳脂溶性成分的新用途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氯仿为溶剂回流提取巴菲蛤壳中的脂溶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提得物质进行分离和鉴定。采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脂肪酸各组成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巴菲蛤壳的脂溶性成分中分离鉴定出了44种成分,包括5种羧酸类化合物,占总量的16.44%,其中含量最高的是戊酸(8.43%)和4-氧基苯甲酸(3.59%);28种烃类化合物,占总量的40.87%,其中含量最高的是稠环芳烃萘烷(8.43%)、脂肪烃二叔十二烷基二十一烷(3.53%)、环烃环己烷(3.46%)和烯烃5-二十烯(0.45%);还有4种含溴化合物、2种硅氧烷类化合物、2种酮类化合物、2种含硫化合物和1种含硼化合物。[结论]烃类化合物可确定为巴菲蛤壳脂溶性成分中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云南厚壳桂叶脂溶性化学成分,为合理利用云南厚壳桂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GC-MS分析云南厚壳桂叶脂溶性成分。[结果]鉴定出54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9.47%。主要成分为δ-杜松烯(20.55%)、β-古芸烯(16.66%)、匙叶桉油烯醇(8.09%)、α-可巴烯(3.16%)、1,2,3,4,6,8α-六氢-1-异丙基-4,7-二甲基萘(2.36%)和杜松-1,3,5-三烯(2.33%)等。[结论]云南厚壳桂叶脂溶性化学成分主要为倍半萜类、芳香族和烷烃类物质,该研究为合理利用云南厚壳桂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钮子茎中石油醚提取物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秦巴山区钮子茎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石油醚为溶剂,采用超声法对秦巴山区野生的钮子茎粉末进行提取,得石油醚提取物,利用GC-MS分析对其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从钮子茎的石油醚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49种化合物,主要有萜类、脂肪酸、烯醇、烯烃、酚类化合物,占脂溶性成分总量的95.15%。钮子茎的石油醚提取物中相对含量最高的组分是(-)-斯巴醇,为22.07%,其次为棕榈酸,含量为11.18%,再次是β-芹子烯,含量为9.20%,它们的结构中都含有不饱和双键,预示着钮子茎的石油醚提取物可能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结论]钮子茎的石油醚提取物具有良好的应用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5.
八角金盘茎、叶、花(果实)中精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八角金盘不同部位中精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八角金盘茎、叶和花(果实)的精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其成分,通过计算机检索,按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八角金盘不同部位精油中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八角金盘3个部位精油中共鉴定出97种化合物,主要成分是倍半萜,其次是脂肪族化合物,其共有成分有30种,分别占总精油相对含量的(茎)64.55%、(叶)77.90%和(花(果实))69.40%。[结论]八角金盘不同部位中精油的组成以及含量都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6.
紫藤花挥发油的提取与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华  马荣萱  田锐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7862-17864
[目的]研究延安产紫藤花挥发油化学成分,为其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及超声协助水蒸汽蒸馏提取紫藤花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数据系统分析法进行分析,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相对含量。[结果]共鉴定出38种化学成分,占紫藤花挥发油总量的77.79%,成分主要有醇类、烯类、酯类、烷类和酮类等多种化合物。陕西延安生长的紫藤花所含挥发油的成分中,检测到了未曾报道的(9Z)-1,1-二甲氧基-9-十八烯、2-(3-甲基-环氧乙基)-甲醇、10-甲基十九烷、苯甲酸-2-苯乙酯、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沉香醇和3-烯丙基-2-甲氧基苯酚等化学成分。[结论]地理环境的差异,会导致植物所含的化学成分发生某些改变。  相似文献   

17.
穿龙薯蓣地上部分脂溶性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穿龙薯蓣地上部分油状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分析穿龙薯蓣油状物的成分。结果气相色谱共分离出30多种化合物,经与质谱标准图谱比较检索出13种主要化学成分,含量较高的成分分别为二十九烷(41.52%)、三十一烷(34.61%)、二十七烷(7.67%)和庚烯(2.83%)等。结论穿龙薯蓣地上部分油状物化学成分主要为高级饱和烃。  相似文献   

18.
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g-raphy mass spectrome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对花牛苹果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共分离鉴定出了76种化学成分,其中酯类36种,占峰面积的45.71%;醇类13种,占峰面积的19.08%;醛类3种,占峰面积的9.62%;烯烃类3种,占峰面积的2.59%;其它物质占峰面积的12%,主要为酮类和烷烃类物质.选用OV-1701色谱柱、75μm CAR/PDMS萃取头,在萃取热平衡吸附时间25 min,温度40℃,解吸附时间3 min的试验条件下,得到的试验色谱峰保留时间和归一化面积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08%~0.16%和2.72%~12.66%,且重复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应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牛筋果[Harrisonia perforata ((Blanco)Merrill)]果实的石油醚萃取部分脂溶性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石油醚萃取部分共鉴定了29种脂溶性成分,占总峰面积的69.67%.并确定其相对含量: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依次是顺-9,12-十八碳二烯醇(12.35%)、棕榈酸(9.67%)、于9,17-十八碳烯醛(8.97%)、亚油酸(7.97%)、油酸乙酯(5.81%)、伊谷甾醇(4.88%)、亚油酸乙酯(4.10%)。在此基础上.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方法测定了醇提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及石油醚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均显示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40、22和288μg/mL,由于石油醚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远远大于其它萃取物.因此笔者等先行对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首次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蕊木(Kopsia lancibracteolata Merr.)茎皮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分析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共分离鉴定出43个化合物,占其总量的80.45%。含量较高的分别是反式-2-癸烯醛(10.29%)、β-香树脂醇(10.0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