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枸杞多糖提取条件优化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优化枸杞(Lycium chinense)中多糖的提取工艺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以宁夏枸杞为原料,以水提醇沉为提取方法来研究其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不同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浸提p H、提取次数、醇沉时间、醇沉时乙醇的加入量等诸多因素来优化枸杞多糖的提取率;通过抗脂质过氧化能力的测定以及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作用的测定对枸杞多糖的抗氧化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提取枸杞多糖时,料液比为1∶35(g∶m L),温度为90℃,p H为11,浸提3 h,提取2次,合并提取液,加3倍体积95%乙醇沉淀6 h时,提取效果最佳,提取率为18.56%。另外,在提取时,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30 min,可提高多糖提取率。抗氧化结果显示,枸杞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2.
以鲜叶、老叶、杀青叶、成品茶叶为原料,研究同一品种、不同阶段的茶叶所含的茶多酚含量,旨在为速溶茶粉新资源的开发提供技术指导.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浸提温度85℃、浸提30 min 3次、茶水比1∶40、预冻结温度-40℃.以杀青叶为原料制备出的茶粉的茶多酚含量最高、为72.07%,可作为较适宜的制备速溶茶粉的原料.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川木瓜多糖的提取和醇沉工艺,以多糖得率为提取工艺指标,沉降率为醇沉工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别研究川木瓜多糖的提取和醇沉工艺。结果表明,川木瓜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预处理50 min,料液比1 g∶20 mL,浸提温度100℃,浸提时间2.0 h,多糖得率可达4%以上;多糖醇沉的最佳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85%,乙醇用量5倍,醇沉时间20 h,沉降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4.
以富含纤维素酶的茶叶半成品为原料试制速溶茶。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分析了此酶的酶学性质,再通过正交设计优化了速溶茶的浸提条件。结果表明,此纤维素酶适合在30~60℃、p H 3.5~5.5范围内反应;在30~40℃范围、p H 3.0~5.0范围内较稳定;50℃保温60 min后残余酶活为40%。浸提温度60℃、液固比20、浸提50 min为速溶茶的最佳浸提条件,茶汤中茶多酚浸出率达85.6%,与原料相比,氨基酸、可溶性糖、咖啡碱含量显著提高23.7%、6.3%、2.9%,水浸出率达96%。  相似文献   

5.
刘青娥 《河北农业科学》2007,11(5):92-93,104
采用正交实验法,对袖珍菇多糖的热水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热水浸提法提取袖珍菇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40,浸提温度85℃、浸提时间2h,醇沉时乙醇浓度60%、醇沉时间4h、醇沉温度25℃.  相似文献   

6.
以海参加工废弃液为原料,分析了经酶解处理和未经酶解处理的海参加工废弃液中多糖及其组分含量的变化;采用酸醇沉结合法沉淀回收多糖及其组分,并与醇沉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适宜的酶解处理条件下,即采用中性蛋白酶,加酶量为5%、酶解时间为6 h,经酶解处理后的海参加工废弃液中,多糖及其组分氨基糖、糖醛酸、岩藻糖和硫酸基含量较未经酶解处理的分别提高85.0%、37.2%、30.0%、65.4%和4.5%;采用等体积(乙醇体积为50%)醇沉法回收的多糖及其组分氨基糖、糖醛酸、岩藻糖和硫酸基的总回收率分别为28.9%、7.3%、19.6%、13.0%和38.8%;采用酸醇沉结合法(先酸沉再分级醇沉),当乙醇体积为30%时,多糖及其组分氨基糖、糖醛酸、岩藻糖和硫酸基的总回收率分别为82.2%、92.1%、93.1%、96.0%和91.7%,当乙醇体积为50%时,多糖及其组分的总回收率分别为83.8%、93.2%、93.6%、96.4%和92.1%。可见,用酸醇沉结合法回收的多糖及其组分的总回收率远高于单一醇沉法,而且采用30%的乙醇醇沉回收多糖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对马齿苋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在对浸提时间、温度、料水比进行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马齿苋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即采用微波辅助提取30min以上,料水比1:40,在100℃下浸提5h,浸提2次,提取温度是提取多糖的关键影响因素;提取液采用4倍体积的95%乙醇醇沉4h。  相似文献   

8.
以橘红、生姜和蜂蜜为原料,研究橘红合剂中柚皮苷含量的提取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对橘红合剂中柚皮苷含量进行测定,优化提取条件。结果表明:由单因素试验得出橘红合剂的柚皮苷含量的最佳条件为每次加水10倍量,煎煮60 min,醇沉浓度为60%。由正交试验得出橘红合剂的柚皮苷含量的最佳条件为每次加水8倍量,煎煮60 min,醇沉浓度为60%。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龙井茶多糖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龙井茶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其中的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料液比及醇沉浓度对多糖得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茶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浸提温度为85℃时多糖得率最大(3.842%);浸提时间为3 h时多糖得率最大(3.227%);料液比为1∶40时多糖得率最大(3.437%);醇沉浓度为90%时多糖得率最大(3.413%)。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多糖得率的影响依次为:浸提温度〉料液比〉醇沉浓度〉浸提时间;龙井茶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提温度85℃,浸提时间2 h,料液比1∶40,醇沉浓度90%,此条件下茶多糖得率可达6.333%。[结论]该研究优化了龙井茶多糖的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10.
石阡苔茶茶多酚醇提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石阡苔茶茶多酚醇提的最佳工艺条件,以石阡苔茶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对影响茶多酚提取率的主要因素即乙醇浓度、浸提温度、浸提次数、浸提时间等进行优化研究,以期对石阡苔茶的综合利用与开发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石阡苔茶茶多酚醇提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浸提次数3次,浸提时间60min,浸提温度70℃,在此条件下茶多酚提取率最佳(为45.05%)。经优化的石阡苔茶茶多酚醇提工艺条件具有简便、提取率高、毒性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Al(3+)沉淀法制备茶多酚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开发利用茶多酚提供试验依据。[方法]以绿茶为原料,用乙醇作提取剂,通过超声波辅助提取得到茶多酚浸提液,然后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Al3+沉淀法制备茶多酚的最佳沉淀条件。[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乙醇的浸提效果优于沸水;茶叶与AlCl3.6H2O的质量比为1∶0.50时,茶多酚的沉淀率最高,为96.13%;pH为5.7时,茶多酚的沉淀率最高;20 min以内,茶多酚的沉淀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20 min以后,沉淀时间对茶多酚沉淀率的影响不大。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茶多酚的最佳沉淀条件为茶叶与沉淀剂AlCl3.6H2O质量之比1∶0.50,pH 5.7,沉淀时间20 min,该工艺条件下茶多酚的沉淀率达97.38%±0.35%。[结论]该提取工艺简单,无毒性,产品得率较高,纯度好。  相似文献   

12.
周增志  周斌星  王燕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5117-5119
以普洱茶为材料,采用水提醇沉法,研究了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固液比、醇沉次数、醇沉时间5个因素对普洱茶茶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茶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60 m in,固液比1∶20,醇沉时间60 m in,醇沉1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柠檬汁用量对绿茶茶汤感官品质及速溶柠檬茶粉品质的影响。[方法]以绿茶和柠檬为主要原料,分别经喷雾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方式制得速溶柠檬茶粉,考察柠檬汁添加量对绿茶茶汤及速溶绿茶粉品质的影响。[结果]柠檬汁与茶汤比为1∶19时的口感最佳;柠檬汁的添加可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茶汤色泽加深和茶多酚含量降低;经喷雾干燥(进口温度为170℃,出口温度为80℃,流速为3 m L/min)和真空冷冻干燥(升华干燥参数:冷阱温度-45℃、真空度60 Pa)制得的速溶柠檬果茶粉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分散性。[结论]柠檬汁用于速溶绿茶加工在一定程度上可提升产品的综合品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大枣叶水提醇沉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筛选抗氧化活性良好的醇沉方式和醇沉浓度。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的乙醇直接醇沉、分级醇沉得到大枣叶醇沉物,以ABTS自由基清除率、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还原力为考察指标,筛选抗氧化活性高的醇沉工艺。结果:大枣叶分级醇沉物总体上抗氧化活性强于直接醇沉,大枣叶水提物直接醇沉使含醇量达80%的醇沉物抗氧化活性较佳,分级醇沉物在4种不同抗氧化考察方法下呈现不同规律。结论:优选的醇沉方式和醇沉浓度,可为大枣叶健康产品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蒙古口蘑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蒙古口蘑(Tricholoma mongolicum Imai.)野生子实体和人工液体培养的菌丝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热水浸提法,对影响多糖提取得率的因素以正交试验的方法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蒙古口蘑子实体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为:提取时间4 h,提取4次,提取温度70℃,醇析浓度80%,料液比1∶10,经此工艺子实体的多糖得率为5.78%;菌丝体多糖提取最优工艺为:提取时间3 h, 提取3次,提取温度90℃,醇析浓度80%,料液比1∶10,经此工艺菌丝体的多糖得率为5.93%。  相似文献   

16.
周统武  蔡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266-7267,7290
[目的]筛选茄尼醇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微波辅助方法萃取茄子叶中的茄尼醇,研究了不同的溶剂、料液比、辐射时间、萃取温度、辐射功率对茄尼醇的提取率和浸膏得率的影响。[结果]最佳萃取工艺为:以95%乙醇为萃取溶剂,料液比为1∶14,辐射时间为25min,萃取温度为50℃,辐射功率为500W。在该条件下,茄尼醇的提取率为0.0435%,质量分数为0.78%。[结论]该方法萃取速度快,溶剂用量少,萃取效率高,是提取茄尼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岳贤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062+4065-4062,4065
[目的]探讨茶叶中咖啡碱的微波提取法。[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利用微波辐射萃取法提取茶叶中的咖啡碱,考虑不同因素对咖啡碱提取率的影响,以确立微波条件下提取咖啡碱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对咖啡碱提取率影响较大的因素有料液比、提取溶剂、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微波时间、微波功率,影响不明显的因素有茶叶的粉碎度和pH值。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选用未粉碎的茶叶作为原料,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料液比1∶30,提取时间40 m in,提取温度90℃,pH值为4,微波功率为500 W,微波作用时间为4 m in。该条件下,茶叶中咖啡碱的提取率达到3.94%。[结论]微波应用于咖啡碱的提取,具有高效、节能、无污染、降低成本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以蒲公英为原料,研究微波法提取蒲公英多糖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料液比、提取次数、提取时间、醇沉浓度等因素对蒲公英多糖提取率的影响。以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得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17,超声时间14 min,醇沉浓度64%,提取率74.34%。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高活性的红茶提取物。[方法]以印度大吉岭红茶为原料,采用沸蒸馏水抽取后乙酸乙酯萃取,然后将提取物进行柱层析分离;以EGCG、TP、TF、TFMG、TFDG作为对照,对红茶酯提取物进行总抗氧化、清除OH.、O2-.及DPPH.的活性实验;采用LSD法对红茶提取物与对照进行生物活性显著性比较分析。[结果]采用Sephadex LH-20,95%乙醇及不同浓度的丙酮可初步有效地分离红茶酯提取物。提取物中许多峰组分的抗氧化活性极显著地高于EGCG及茶黄素类对照;不同峰组分的总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能力存在差异;相同峰组分总抗氧化和清除不同自由基能力也不尽一致。[结论]对于活性优于对照的红茶提取物,需要通过LC/MS、NMR等进一步明确其结构和其他性质。  相似文献   

20.
牛大力茎段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牛大力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依据,保护牛大力野生资源。[方法]以牛大力的幼嫩茎段作为外植体,研究其组织培养和离体快繁技术。[结果]用0.1%升汞处理外植体20 min,可获得无菌材料。以MS+6-BA1.0 mg/L+IBA0.1 mg/L为启动培养基,诱导率可达100%,接种后20 d,腋芽开始萌发,且生长正常。以MS+6-BA2.0 mg/L+IBA0.1 mg/L为增殖培养基,培养30 d后,增殖系数达7.0,有少量的愈伤组织产生,但不定芽生长发育正常。用1/2MS+IBA0.5 mg/L+IAA0.5 mg/L培养基进行生根培养,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达80%,根生长状态良好。将生根的小苗移栽到椰糠∶砂为3∶1的基质中,覆盖地膜保湿15 d,成活率达85%以上。[结论]牛大力茎段组织培养的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IBA0.5 mg/L+IAA0.5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