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3种光质补光对巨峰葡萄春果生长发育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为完善广西巨峰葡萄春果栽培管理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年生设施栽培巨峰葡萄为试验材料,在新梢展叶期至果实成熟期,应用白、红、蓝3种光质进行夜间非连续光照6 h(03:00—06:00和18:00—21:00)处理,以自然光照为对照(CK),研究不同补光处理对巨峰葡萄春果新梢生长、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生理及果实生理生化等指标的影响。【结果】在3种不同光质补光条件下,巨峰葡萄春果新梢基部粗度、1~10节总长度、叶长、叶宽、叶柄长和叶厚均高于CK;其中蓝光6 h处理的新梢基部粗度和1~10节总长度增量最大,分别较CK显著增加12.80%和27.00%(P<0.05,下同);白光6 h处理的叶长、叶柄长、叶厚和叶片长宽比等指标表现最优,分别较CK提高11.78%、55.90%、12.90%和1.85%;红光6 h处理的叶宽表现最大,较CK显著提高15.06%;相较于CK,在巨峰葡萄春果各生长期夜间补充白光6 h和红光6 h均能提高其叶片叶绿素含量;不同光质补光处理的巨峰葡萄春果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及果实单粒重、横径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呈现不同程度升高,而叶片胞间CO2浓度和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呈现不同程度降低。【结论】在巨峰葡萄春果栽培过程中,夜间补充白光6 h和红光6 h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光照的不足。因此,可通过人工补光调节葡萄的生长发育状况,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2.
以菜园土和荒山土为基质,对甘蔗新台糖22号脱毒组培苗进行分单株假植,比较不同基质、不同移栽时间对其室外假植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菜园土和荒山土均以生土层处理假植成活率最高,分别达93.95%、94.07%,最低为熟土层处理;同一基质不同种植时间,随温度光照条件的改善,其成活率逐渐提高,且以熟土层处理尤其明显;在温度光照条件最好的5月,种植成活率最高,达97.45%,不同基质间差异不明显;成活假植苗以熟土处理的生长较好,其次为上层生土下层熟土处理,生土处理最差,但各处理假植苗均符合大田移栽种植标准;组培苗以大苗成活率最高,达97.80%,其次是中苗,成活率最低的是小苗;同一时间移栽,不同基质处理间的假植苗叶绿素a+b含量差别不大。应用菜园土、荒山土等为基质对组培苗进行单株移栽,其成活率较高,可缩短室外育苗时间,提高育苗效率。  相似文献   

3.
不同补光时间对温室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LED植物生长灯为补光材料,在日光温室中对试验材料番茄进行整个生育期的补光处理。结果显示,不同补光时间处理对番茄生长指标、开花坐果、果实品质以及产量都有不同的影响,具体表现为:(1)补光9 h对株高影响最大,比CK高16.1%;补光8h对茎粗的促进作用最大,比CK高15.2%;补光10 h对叶绿素含量影响最大,且对果实生长促进作用最明显,与CK相比,叶绿素含量、果实横纵径分别增加了6.0%、29.2%、14.0%;(2)补光8 h对促进提前开花效果最明显,使其提前2 d开花,补光8、9 h均使番茄提前5 d坐果,补光8、10 h使果始收期提前15 d,补光9、10 h均使坐果率提高了0.5百分点;(3)补光10 h对果实品质影响最大,分别使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增加20.5%、31.9%、56.5%,使有机酸含量降低了32.4%;(4)补光10 h处理下单果质量、单株产量最大,单果质量增加25.7%,单株产量增加了37.66%。综合评价表明,补光7 h条件下生长最好,补光10 h条件下品质最佳、产量最大。  相似文献   

4.
采用适宜的补光调控策略对于温室培育高产优质的罗勒(Ocimun basilicum)植株至关重要。试验在补充相同日累积光照量的条件下,使用白色(W)、蓝色(B)和红蓝(RB)LED对温室罗勒进行补光,以未补光为对照(CK),探究不同光质对罗勒植株生长和品质的影响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CK相比,RB处理中罗勒叶片的总叶绿素含量、地上部干质量和地上部鲜质量分别提高了45.1%、274.3%和232.7%,罗勒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提高了357.1%和52.9%;B处理中罗勒叶片的叶绿素a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提高了51.2%和76.5%。采用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得出RB处理的罗勒植株综合得分最高,排名第1。综上,补光处理的罗勒植株在生长和品质方面均优于未补光处理,且补充红蓝LED光源有利于罗勒植株的生长,确定红蓝LED光源为秋冬和早春等弱光季节温室内罗勒栽培的适宜补光策略。  相似文献   

5.
不同遮荫处理对大叶黄杨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农业科学》2013,(3):98-100
以大叶黄杨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遮荫处理,对苗高、地径和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0%,50%,30%和全光照遮荫条件下,大叶黄杨苗高、地径生长量以50%遮荫处理影响最为明显,苗高、地径生长量明显大于其他光照条件;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各处理叶绿素含量增加速度均高于全光照处理,其中在70%遮荫程度下叶绿素含量最高。叶绿素含量排序为:70%遮荫处理>50%遮荫处理>30%遮荫处理>全光照。  相似文献   

6.
不同光强对油菜叶片生理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以油菜叶片为材料,对其含水量、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等生理指标进行测试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全光照的油菜而言,遮荫处理后叶片的含水量显著上升;不同光强处理对叶绿素含量也存在影响:遮荫处理后叶绿素总量、chla、chlb的含量均上升,但chla/chlb下降;遮荫后叶片的丙二醛含量有所上升,但过氧化氢酶活性稍微下降.  相似文献   

7.
南宁市农业气象试验站开展了香蕉试管苗大棚假植育苗农业气象适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工作,从对温度、水分、空气湿度、光照的要求与调控方面提出了香蕉苗对香蕉假植棚内小气候条件的要求与小气候调控技术,以利生产出高质量的假植苗供应市场,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8.
研究遮荫对胖大海(Sterculia lychnophora Hance)幼苗生长特点的影响,为其育苗、人工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平均直径为51~60 cm的胖大海母树的种子为材料,于2015年设全光照(对照)、25%遮荫、50%遮荫、75%遮荫和95%遮荫共5个光照梯度处理,研究遮荫对胖大海幼苗生长量、高径比、生物量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并建立遮荫与各生长指标的拟合方程。结果表明:遮荫对胖大海幼苗的生长量、高径比、生物量及叶绿素含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50%~75%遮荫处理时幼苗地径和苗高生长较好,高径比合适,且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50%遮荫处理时鲜、干物质积累较高;叶绿素总含量和叶绿素b随光照的减弱而增加,叶绿素a/b值变小,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胖大海幼苗具有耐荫性,适度的遮荫处理对胖大海幼苗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光照过强或过弱均会抑制胖大海幼苗的生长。在胖大海人工栽培时,应对幼苗进行50%~75%强度的遮荫处理,以期提高胖大海幼苗质量。  相似文献   

9.
遮阴对3种珍贵乡土阔叶树种幼苗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3种珍贵乡土阔叶树种幼苗在遮荫条件下的生长及光合作用,为城市绿化乔木树种的引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分别在遮阴处理(50%和80%的遮阴率)与无遮阴(CK)对照条件下,探究桢楠(Phoebe zhennan)、红椿(Toona ciliata)、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3个珍贵乡土树种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形态和生理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遮荫处理下的地径和苗高大部分均小于对照组,其中香樟最为显著。在各处理间,3种乡土树种的平均叶面积均差异显著(P <0.05),含水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红椿比叶面积的变化较大,而香樟和桢楠没有明显的变化。香樟幼苗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其含量都增加;桢楠的叶绿素a、总叶绿素含量和红椿的叶绿素b随着遮荫强度的增加而降低,桢楠的叶绿素b含量增加,而红椿的叶绿素a及总叶绿素含量先降低后升高。香樟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升高,气孔导度和胞间CO 2浓度均降低,气孔导度在不同遮阴处理下差异均显著(P <0.05);红椿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呈现不同程度降低,胞间CO 2浓度升高;桢楠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 2浓度呈现不同程度降低,蒸腾速率升高。香樟和桢楠对遮阴的适应性较强,而红椿则适宜在强光照条件下栽植,这为城市园林绿化乔木树种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不同光照处理对吉祥草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吉祥草在不同的自然光照处理条件下对其叶片中叶绿体色素含量的变化、质膜相对透性、MDA含量、POD活性、S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遮荫强度为92.3%的条件下,吉祥草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以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均达到最大值;遮荫可引起吉祥草质膜透性增加;随着遮荫强度的增加,MDA、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减小,POD酶活性降低;在97.0%的遮荫强度条件下SOD酶活性较高;游离脯氨酸含量在92.3%的遮荫强度下含量最高.遮荫强度为92.3%是吉祥草生长的适宜光照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树番茄幼苗在不同遮阴环境下叶片性状和生理响应机制,明确其幼苗光适应性及其生长的适宜光照环境,以树番茄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正常光照(CK)、轻度遮阴(SL)、中度遮阴(SM)和重度遮阴(SH)4个处理对树番茄幼苗叶片性状、光合色素、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NSC)及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脯氨酸(proline,Pro)、抗氧化酶等参数的影响,并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树番茄耐阴指标,采用隶属函数对耐阴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遮阴条件下树番茄幼苗各指标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着遮阴程度的加重,树番茄幼苗的叶长、叶面积及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等指标逐渐增大,叶绿素a/b及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NSC均逐渐降低,而MDA、Pro、可溶性蛋白含量及抗氧化酶等指标呈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且在SM处理下最低。主成分分析表明,MDA、NSC、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b、叶鲜重、比叶面积、游离脯氨酸和SOD共8个指标可作为树番茄幼苗耐阴能力的鉴定指标。不同处理的综合评价排序依次为SM>SH>S...  相似文献   

12.
弱光对西瓜植株营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弱光条件对西瓜植株营养生长的影响,以100%全自然光照为对照,设遮光率50%全时段遮光和遮光率50%间断1 d遮光2个处理,并分析了不同弱光处理对植株株高、叶长、叶宽、叶绿素含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50%全时段遮光处理的西瓜幼苗出现徒长,植株茎高、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和叶柄长度均>50%间断遮光和对照处理,但茎粗和开花率最低;叶片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有着相同的变化趋势,均随西瓜叶片的生长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且含量<对照和50%间断遮光处理;叶片MDA含量>对照处理,但<50%间断遮光处理。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喀斯特地区特有物种——罗甸小米核桃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生理响应特征,并为其早期苗木培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技术支持,以1年生罗甸小米核桃幼苗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生理参数的动态变化。设置100%(全光照CK)、80%、50%、20%4个光照梯度,每隔14d测定其苗高、地径、渗透物质、叶绿素、抗氧化系统相关物质等相关指标70d内的动态变化,待到动态观测周期结束时测定各处理下植株干重。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和时间的延长,相应指标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总体来看,在50%光照处理下植物生长状况最佳,相应生理指标如Chl含量、POD活性除个别时期外与CK相比均处于较高水平,而MDA含量、Ssug含量、SOD活性各个处理下与CK并无明显差异,Pro含量随着光照的减弱呈现出逐步降低趋势。试验结果表明,在中等光照(50%)条件下,罗甸小米核桃幼苗具有较高Chl含量和部分保护酶活性,使得罗甸小米核桃幼苗能够积累较大的生物量,在其苗木培育前期采取适度遮阴等措施,能够促进苗木的快速生长。  相似文献   

14.
王传凯  郭淼 《南方农业学报》2017,48(7):1173-1177
[目的]探讨油菜素内酯对裸燕麦生长发育和抗氧化代谢的调节机理,为提高裸燕麦耐热性和生产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喷蒸馏水为对照(CK),对长势一致的裸燕麦喷施浓度为0.01、0.10和1.00 mg/L的油菜素内酯,进行常温(白天20℃/晚上15℃)和高温(白天38℃/晚上25℃)环境培养,处理7 d后进行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结果]在常温下,喷施油菜素内酯可增加裸燕麦的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促进有机物质的积累,进而提高其生物量,其中株高、鲜重和干重以1.00 mg/L处理最高,分别高于常温CK 23%、26%和123%;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含量均以0.10 mg/L处理最高,分别高于常温CK 81%、98%和86%.高温胁迫下喷施油菜素内酯可明显提高裸燕麦的耐热性,提高其根系活力及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其中以0.10 mg/L处理根系活力最高(154.16μg/g·h),MDA含量最低(17.54 nmol/g),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达最大值,分别为28.75 mg/g、26.75 mg/g、842.71 U/gFW和199.43 U/g·min.[结论]常温环境下,喷施0.10和1.00 mg/L的油菜素内酯对裸燕麦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最显著;高温胁迫下,喷施0.10 mg/L的油菜素内酯对提高裸燕麦耐热性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种子低温处理对低夜温条件下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探讨番茄幼苗在低夜温下的抗冷性,为低温下获得高质量的番茄幼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草炭与珍珠岩(2∶1)为育苗基质,番茄L402种子为供试材料。先将番茄L402种子浸种6 h,然后分别于0、4、8和16℃低温条件下进行6、12和24 h低温处理,对照为0 h处理。之后,于16℃下静置0.5 h,再后在25~30℃下催芽,播种于72穴育苗盘中。育苗温度为18~23℃(白天)/6~12℃(夜间)。培养至3片真叶时测定幼苗的各项生长指标(干重、鲜重、根冠比)和生理指标[根系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叶绿素、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种子低温处理能促进低夜温下番茄幼苗的生长,提高幼苗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的含量,并能增加番茄幼苗在低夜温下的根系活力和SOD活性,同时降低了MDA含量,其中0℃下处理6 h对番茄幼苗在低夜温下的抗冷性提高最大。[结论]种子低温处理能增加番茄幼苗对低夜温的抵抗能力,有利于提高低温季节番茄幼苗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细叶云南松幼苗对不同光照强度的生理响应,以1月生和1年生细叶云南松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模拟不同光照条件(100%、50.3%、15.0%、4.2%全光照)的方法,对其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抗氧化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1月生幼苗叶绿素a、b和总叶绿素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在50.3%全光照时最高;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以及MD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15.0%全光照时达到最大值。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1年生幼苗叶绿素a、b和总叶绿素含量持续上升;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下降;S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15.0%全光照时活性最强;APX、CAT活性以及MD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15.0%全光照时达到峰值。1月生和1年生幼苗的POD活性均在50.3%全光照下最大。综合分析得出,50.3%全光照有利于细叶云南松幼苗生理代谢活动的提高,此时,1月生和1年生幼苗的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MDA含量和SOD、CAT等抗氧化酶活性均保持低水平。因此,细叶云南松幼龄时期培育中应适当遮荫。  相似文献   

17.
外源ALA对低温胁迫下巴西蕉幼苗抗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ALA对香蕉幼苗抗冷性的生理影响及冷害机制,为ALA调节香蕉抗冷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巴西蕉幼苗为材料,设清水常温(CK1)和清水低温(CK2)为对照,喷施1 mg/L ALA后置于人工气候箱中(7℃)低温胁迫12、24、36、48 h,期间取样测定叶片质膜透性、叶绿素、MDA、可溶性蛋白、脯氨酸以及SOD、POD酶活性等.[结果]与低温对照相比,在低温胁迫期内,外源ALA处理的叶片叶绿素含量、SOD和POD活性、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明显提高,质膜透性、MDA含量和O2-产生速率则有所降低;当低温胁迫36 h后,外源ALA处理的叶片叶绿素含量、SOD 、POD酶活性分别提高了90.6%、11.7% 、58.4%,O2-生速率、质膜透性、MDA含量降低了85.3% 、27.6%、37.1%.[结论]低温胁迫下,外源ALA可提高叶片SOD 、POD活性,降低O2-产生速率,减小质膜透性,同时还可增加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的积累,维持叶绿素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巴西蕉幼苗的抗玲性.  相似文献   

18.
在生长季节,对天女木兰幼苗采取四个遮光率处理(A(CK):0;B:30%;C:60%;D:90%),采用Lcpro+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天女木兰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同时测定叶片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天女木兰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在不同的遮光处理下均呈现双峰型曲线,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净光合速率日最大值为B>A>C>D;在四种遮光处理中,叶绿素含量为D>C>B>A.综合得出:苗期采取30%遮光处理是最适宜的遮光率,适度遮光可促进幼苗生长.本研究为天女木兰在吉林地区的育苗、绿化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尖孢镰刀菌侵染下香蕉幼苗抗病生理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蕉枯萎病由土传病菌尖孢镰刀菌侵染引起,为探究病原菌侵染过程中香蕉植株的抗病生理响应,本研究利用温室培养植株接种病原菌的方法,测定病原菌侵染之后叶绿素含量、抗病防御酶活性、总酚含量、木质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1)随着病原菌的侵染,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在侵染第16天时,发病植株叶绿素含量相对于健康植株降低44%;(2)病原菌侵染之后,植株各部位抗病防御酶苯基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显著提高;(3)随着病情的加剧,酚类物质和木质素逐渐在植株体内累积;(4)病原菌侵染之后,香蕉植株叶片和假茎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但根系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当植株发病等级为I级时,叶片和假茎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至未侵染植株的1.53和1.62倍,根系可溶性糖含量降低至未侵染植株的67%;(5)当植株发病等级为II级时,叶片和假茎氨基酸含量分别增加至未侵染植株的的3.01、5.38和1.99倍。综上所述,病原菌侵染之后,香蕉植株会通过提高抗病防御酶活性,合成抗病物质酚类和木质素,同时,也会主动累积可溶性糖和氨基酸,来缓解由于病原菌侵染之后所造成的渗透胁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