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养猪生产中,随着养猪水平的不断提高,仔猪断奶日龄由过去的60日龄逐渐提前到35日龄或更早,大大提高了母猪年产仔数。但由于早期断乳不当或早期断乳后饲养管理不当,仔猪在断奶早期极易出现腹泻症状,造成经济效益下降。由于仔猪发生腹泻的原因复杂,可从仔猪生理状态、环境影响等多方因素分析仔猪腹泻发生原因,笔者从饲料营养和饲养管理的角度提出预防措施,并简单介绍了治疗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方法,旨在提高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断奶对仔猪应激、肠形态和肠通透性的影响。【方法】选取32头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于21日龄断奶,并于21,22,25,28和35日龄取样观察肠形态,检测血清皮质醇含量、血浆D-乳酸含量和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活性及尿乳果糖与甘露醇比率。【结果】仔猪于21日龄断奶后,其血清皮质醇含量于22日龄迅速上升,并达极显著水平(P<0.01),断奶后1周内均维持在较高水平(P<0.05),至35日龄仍处于显著水平(P<0.05);21日龄断奶后,仔猪的肠形态发生明显变化,肠绒毛高度下降、隐窝加深,断奶后1周内的损伤最为明显,于28日龄时开始修复,至35日龄时基本恢复;21日龄断奶仔猪的血浆D-乳酸含量、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及尿中乳果糖与甘露醇比率在22日龄迅速升高,至35日龄时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且与断奶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断奶应激状态下,仔猪的血清皮质醇含量升高,肠屏障严重受损,通透性增加明显先于形态变化,但通透性的恢复却滞后于形态学重建。因此,肠屏障功能能够更好地反映断奶仔猪的肠道状态。  相似文献   

3.
高锌对早期断奶仔猪肠形态和肠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40头21日龄断奶仔猪研究高剂量氧化锌对早期断奶仔猪肠形态和肠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断奶当天屠宰4头,其余36头仔猪按照体重相近、公母各半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3000 mg·kg-1锌(氧化锌).每组随机选取仔猪屠宰和灌服检测溶液,并连续收集6 h尿液,分别于21、24、28和35日龄取样观察肠形态学变化和检测血浆D-乳酸含量、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和尿中乳果糖/甘露醇比率.试验结果显示:仔猪早期断奶引起肠道形态的显著变化,28日龄时隐窝深度增加了13.93%(P<0.05)、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下降了20.53%(P<0.05),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24日龄时早期断奶仔猪血浆I)-乳酸舍量、DAO活性和尿中乳果糖/甘露醇比率升高到显著水平(P<0.05),且维持至35日龄.而日粮中添加高剂量锌可以有效地缓解早期断奶给仔猪肠道带来的应激反应;显著地降低断奶对肠通透性造成的影响.可以很好地抑制断奶仔猪血浆D-乳酸含量、DAO活性和尿中乳果糖/甘露醇比率的升高.并使其维持在较低水平.说明高剂量氧化锌可以缓解断奶引起的肠形态和肠通透性改变,维持肠屏障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4.
乳猪及早期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猪的饲养管理是养猪生产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养猪效益,为提高养猪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代化养猪生产一般实行21~28日龄早期断奶技术,并加强乳猪及早期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5.
从饲养好怀孕母猪、科学饲养初生仔猪、掌握仔猪适时断奶日龄、抓好补料关、搞好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等方面介绍了仔猪早期断奶技术,以期指导养猪生产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现代养猪生产中,仔猪早期断奶技术可促进养猪水平的提高,已被越来越多的猪场所认识,然而早期断奶使仔猪肠道屏障受损,表现出以腹泻和生长迟缓为主要特征的"早期断奶应激综合症",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找出内蒙古地区仔猪早期断奶的适宜断奶日龄,为养猪生产提供科学的依据。为此,我们做了内蒙黑猪哺乳仔猪生后21、35、45不同日龄断奶试验,从中寻找规律,确定适合内蒙古地区的仔猪早期断奶日龄。经60d试验,我们测定了一系列数据。通过对试验结果分析看出:35日龄断奶组的仔猪增重快,生长发育迅速,到60日龄时的体重显著地高于21日龄组和45日龄组的体重,经方差分析差异显著(0.01<p<0.05);35日龄断奶组仔猪成活率最高为90.24%,35日龄断奶组母猪年产胎数也较多,从而增加了母猪年产活仔数;35日龄断奶组还明显地降低了饲养成本,经济效益高。通过试验,作者认为:在内蒙古地区一般饲养管理条件下,仔猪35日龄早期断奶最适宜,并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仔猪早期断奶是指仔猪在21日龄以内断奶。早期断奶是有效提高母猪年产窝数、产仔数、提高产房设备利用率的关键因素,也是影响母猪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养猪技术条件及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猪场采用了仔猪早期断奶技术,而做好基础工作、把握营养调控、过好应激关又是仔猪早期断奶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罗桂花 《云南农业》2005,(11):12-12
目前在养猪生产中,随着养猪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仔猪断奶日龄由过去的60日龄逐渐提前到35日龄或更早,从而大大提高了母猪的年产仔数。但不当的早期断乳,或早期断乳后饲养管理不合理,也会给仔猪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影响。其巾以腹泻最为普遍,据临床病例统计,腹泻病死率一般为10%。20%,高的可达30%以上二。给养猪生产带来很大经济损失。现将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徐富军 《河南农业》2014,(13):52-52
<正>仔猪早期断奶是国内外集约化养猪生产中普遍关注的先进技术,能提高母猪的繁殖率,减少由母猪向仔猪的疾病传播,并能提高生长期的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我国饲养水平较高的地区和猪场都采取早期断奶的饲养技术,一般在3~5周龄时断奶。目前养猪业发达的国家已经开始推广应用14日龄超早期断奶技术。然而,对仔猪进行早期断奶也会给仔猪的生长发育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造成仔猪断奶后生理机能紊乱,表现为食欲差、  相似文献   

11.
“断奶安”防治仔猪腹泻的作用机理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微生物制剂“断奶安”对仔猪腹泻的防治作用机理。[方法]给断乳仔猪口服“断奶安”,观察其对仔猪腹泻率、生产性能、肠道微生物区系、各肠段pH值及肠黏膜形态结构等方面的影响。[结果]“断奶安”可提高断乳仔猪的存活率,使腹泻率下降19.24%,且能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的日增重、日采食量,具有较好的提高断乳仔猪生长速率的趋势及阶段增重优势,使仔猪生长性能得到较高水平的发挥;可通过增强仔猪肠道抵抗力来维持肠道黏膜的机械屏障作用和正常的消化功能,进而提高肠道的黏膜免疫水平;还可通过降低肠道内潜在致病茵比例及其对宿主的毒害作用,使断奶仔猪肠道菌群在极短的时期过渡至并维持在动态平衡状态,并具有降低仔猪肠道内容物pH值的趋势。[结论]“断奶安”可有效防治断奶仔猪腹泻。  相似文献   

12.
仔猪肠道发育和氨基酸营养调控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道生长是仔猪生长发育的核心和快速生长的基础。新生仔猪肠道发育不健全,断奶引起肠黏膜结构和功能变化,导致绒毛萎缩、通透性增加、消化吸收和屏障功能受损。氨基酸是小肠优先利用的重要营养物质,通过转运载体进入肠上皮细胞内作用于相应的受体,启动细胞信号,调控细胞内生理过程。氨基酸作为肠黏膜主要能量来源以及合成蛋白质和多种信号分子的前体物,对促进肠道生长发育、维持肠道结构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围绕仔猪肠道发育和氨基酸利用,揭示猪肠黏膜形态结构发育和断奶适应性变化规律,阐明猪肠道氨基酸感应利用机制以及氨基酸促进仔猪肠道结构功能发育的作用机制,为调控肠道氨基酸代谢、提高饲料氨基酸利用效率提供了理论基础,对促进仔猪肠道健康、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所制益生菌制剂在断奶仔猪中的应用效果,用以替代饲用抗生素,进行饲养试验,测定指标包括料重比、腹泻率,血清D乳酸、D木糖、IgA,肠道S IgA、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结果表明益生菌制剂与饲用抗生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生化指标、肠道形态学指标作用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总体评价以添加益生菌制剂的试验2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断奶是养猪业中最具挑战性的阶段,对仔猪生长性能及之后的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断奶对仔猪的肠道发育和健康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可能会导致采食量减少、生长速率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采取有效的营养策略可改善仔猪肠道健康和最大限度地提高断奶仔猪的产量。本文综述了生物活性肽通过仔猪肠道免疫、肠道微生物稳态及肠-脑轴的调节仔猪肠道健康,为加深生物活性肽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在早期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盐酸水解羊血球蛋白粉和酸变性血浆蛋白粉的效果.结果显示:添加3%血球水解蛋白或酸变性血浆蛋白均十分显著(P〈0.01)地提高35日龄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尤其在断奶的前期.这提示用盐酸来处理血液蛋白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改善血粉品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根据海南俊英云龙种猪场5个生产车间选取的妊娠母猪在产前时的背膘厚度的分析,得出妊娠母猪背膘厚对断奶仔猪数影响差异显著(P0.05),对总采食量和母猪断奶体重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7.
大体积日粮对母猪及其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大体积高纤维日粮对母猪的影响,试验分为A组(对照组)和B组(试验组),两组的粗纤维含量分别为3.87%,12.56%.A组便秘发生率为60%,B组5%(P<0.05),A组平均产活仔数9.69头,初生窝重10.7kg,,B组10.08头,11.59kg(P>0.05);从分娩到仔猪20日龄期间,A组日平均采食量4.48kg,B组4.61kg(P<0.05);仔猪20日龄成活率及平均窝重A组分别为94.84%、44.30kg,B组95.04%、47.04kg(P<0.05);断奶后的发情间隔A组平均为8.9天,B组5.4天,缩短了3.5天(P<0.05).说明添加粗纤维能有效解决母猪的便秘问题,同时对其产仔数和窝重不仅无不良影响,而且有改善趋势;在哺乳期母猪食欲好,采食量大,因此仔猪在20日龄的成活率及窝重B组略优于A组;B组断奶后的发情间隔较A组缩短了3.5天.总之,饲喂大体积日粮对生产有益.  相似文献   

18.
新生仔猪获得免疫保护基本来自两方面,一是由母乳中获得的被动免疫;二是在仔猪自身免疫系统发育而形成的主动免疫。早期断奶影响仔猪的免疫功能,造成免疫力下降,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经济效益。本文将对仔猪免疫系统的建立以及断奶对仔猪免疫功能的影响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温热环境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及其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猪养殖业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母猪作为生猪养殖场的核心猪群,其生产性能是决定生猪养殖场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我国是世界生猪养殖的第一大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和商品猪出栏量均超过世界总量的50%,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母猪饲养管理水平较低,在生产性能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实际生产中母猪的生产性能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母猪的营养摄取、机体特性、饲养空间环境及胎次等,其中温热环境是影响母猪健康和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温热环境包括温度、相对湿度、空气流动、辐射及热传递等因素,他们共同作用于动物,使动物产生冷或热、舒适与否的感觉。适宜的温热环境有利于保障母猪的机体健康,提高其生产性能,反之,不适宜的温热环境会引起母猪的热环境应激,破坏体热平衡,甚至导致生产停止,使机体进入病理状态,引发疾病甚至死亡。因此,掌握母猪的温热环境需求并采取有效的调控措施,对提高母猪生产性能和生猪养殖场经济效益至关重要。文章从温热环境对母猪的影响和温热环境调控技术两个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生猪养殖场母猪生产管理的温热环境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1)温热环境对母猪的影响方面。温热环境对母猪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行为、生理和生产性能等方面的变化。在行为方面,高温环境下,由于侧卧时母猪体表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更大,可增加机体散热量,母猪会通过行为姿势改变进行热调节,如增加侧卧时间、减少站立和俯卧时间,而母猪姿势行为的频繁改变会增加仔猪压死率。在生理方面,热应激时母猪会通过减少采食量、增加呼吸率和皮肤血流量等途径来减少代谢产热、增加散热,同时母猪血液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醇会增加、甲状腺素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这些生理变化会破坏母猪机体内分泌和能量平衡,进而导致胚胎早期死亡、流产和泌乳量下降。在生产性能方面,热应激会对母猪发情间隔、产仔数和泌乳量等生产性能造成不利影响,妊娠前期热应激主要影响返情率和产仔数,妊娠后期主要影响产活仔数和死胎数,分娩后则主要影响仔猪存活率,环境高温通过影响母猪的泌乳量对哺乳仔猪生产性能产生不利影响,通过影响母猪的采食量、泌乳期母猪失重和体内生殖激素的分泌,导致母猪断奶后发情延迟。(2)温热环境调控技术方面。母猪温热环境调控技术主要包括猪舍整体降温和局部降温两种,整体降温以"湿帘-风机"蒸发冷却降温技术为代表,通过风机排风造成舍内负压,迫使舍外未饱和的空气流经湿润的多孔湿帘,引起水分蒸发吸收大量潜热,降低进入舍内的空气温度,从而达到降低舍内温度的目的,该技术具有设备简单、经济高效的优势。猪舍局部降温主要是针对猪只躺卧区地板、两侧猪栏、猪栏上方等区域进行温度调控,主要有风管喷气嘴蒸发冷却、冷水覆盖降温和猪舍地板降温等方式,具有降温效果良好和节能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