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在蕉园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探讨施用糖蜜酒精发酵液对香蕉生长、品质和产量及蕉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广西蕉园推广酒精发酵液定量还田技术提供依据。【方法】进行常规滴灌施肥(对照)及在此基础上配施糖蜜酒精发酵液(120 t/ha,锤度7.8)的对比试验,调查不同处理对不同代龄香蕉产量、品质性状、叶片营养元素及土壤营养元素的影响。【结果】施用糖蜜酒精发酵液的香蕉株高、茎围、青叶数、单果重、果指长度、抽蕾率和单株产量表现均优于常规滴灌施肥,香蕉果皮厚度增加2.4%~5.2%,香蕉收获时间提前3~5 d,组培一代、宿根一代、宿根二代香蕉产量分别为49312.5、53437.5和52875.0 kg/ha,分别比常规滴灌施肥增加5.62%、8.78%和6.82%,纯收益增加5100.0、8137.5和6750.0元/ha。此外,糖蜜酒精发酵液对蕉园土壤具有较好的肥效,土壤全K、速效K、全N、有机质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组培一代香蕉园的土壤全K含量比常规滴灌施肥高0.27%(绝对值),速效K含量是常规滴灌施肥的2.72倍。【结论】在蕉园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施用120 t/ha糖蜜酒精发酵液对香蕉生长和产量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有利于提高蕉园土壤肥力,即糖蜜酒精发酵液可作为香蕉水肥一体化的一种补充性肥源。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控制威廉斯B6香蕉的株高与株型,采取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宿根蕉苗期不同物理截茎处理对香蕉生长发育特性(株高、围茎、青叶数、叶间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田生产的情况下,香蕉截茎处理能够起到蕉株矮化的效果,同时对围茎、青叶数和叶间距的影响显著.其中,截茎2次(第1次在株高长到80 cm、第2次在蕉株抽出第1片大叶后)的处理效果最好,能够显著抑制株高、增加青叶数,同时对蕉株围茎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草石蚕生产上合理施用不同形态氮肥提供依据,在固定磷、钾和有机肥用量的基础上设置等氮量水平,研究铵态氮肥、硝态氮肥和酰胺态氮肥3种不同形态氮肥对草石蚕生长、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用氮肥对照相比,施用不同形态氮肥均能提高草石蚕的株高、茎粗和分枝数,其中,铵态氮肥能显著增加草石蚕的株高、茎粗和分枝数,较对照分别提高11.47%、26.4%和40%;同时能显著提高草石蚕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产量以铵态氮肥处理最高,达17 429.13 kg/hm~2,较对照显著提高62.02%;草石蚕块茎的水溶性糖、还原糖以酰胺态处理最高,分别比对照提高9.34%和89.7%;块茎中淀粉含量为施用铵态氮硝态氮酰胺态氮CK,蛋白质含量为施用酰胺态氮铵态氮硝态氮CK。施用铵态氮肥有利于草石蚕生长和产量的提高,酰胺态氮肥有利于草石蚕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稻鱼模式下减施氮肥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新型稻作模式——稻鱼模式下氮肥减施比例,设置常规施肥(CK)、氮肥减少15%(T_1)、减少30%(T_2)和减少50%(T_3)等处理进行田间试验,分析了水稻齐穗期SPAD、籽粒产量和氮素表观平衡等指标。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T_1和T_2处理不会显著降低剑叶SPAD值和籽粒产量,而T_3处理的剑叶SPAD值和籽粒产量则分别比CK处理降低了15.39%和7.69%;虽然各处理的水稻均表现为氮素盈余,但T_3处理的氮素盈余最低;进一步结合拟合方程的斜率表明,当氮肥偏生产力每提高1 kg/kg,氮素盈余可以降低2.54 kg/hm~2。因此,在稻鱼模式下,氮肥减施15%~30%可维持水稻高产,并显著降低氮素盈余。  相似文献   

5.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生物肥料(元气宝)对香蕉的生长和枯萎病的防控效果。结果发现:1施用元气宝处理的香蕉植株株高、平均最长根的长度分别比对照增长了7.83~11.67cm、8.33~18.67cm;假茎围、新生主根数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77~2.43cm、5.33~8.00根;地上部分鲜重、干重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0.1%~44.2%、8.5%~63.1%。2植株全氮含量、全磷含量、全钾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5%~7.5%、4.6%~29.4%、6.8%~15.4%。3接种香蕉枯萎病致病菌41d后,香蕉枯萎病的病情指数比对照降低了16.8%~28.7%。上述结果表明,香蕉植株施用生物肥料元气宝后,能够显著地促进其生长,也能相应地降低香蕉枯萎病的病情指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叶面微肥在香蕉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优质高产香蕉种植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在常规施肥基础上用纯硼、氨基酸型+TE(微量元素)、磷钾型+TE、高钾型+TE、微量元素型、高氮型+TE等6种常用叶面微肥在香蕉孕蕾期、抽蕾初期、抽蕾后期对植株整株进行喷施,分析喷施叶面微肥后香蕉产量和农艺及经济性状变化。【结果】在农艺性状中,香蕉喷施叶面肥对假茎长和青叶数无影响,但对假茎径围和叶绿素含量显著影响;在经济性状中,喷施叶面肥对香蕉梳果数和单果重无影响,但对果指长度和果指指围影响显著;在产量上,喷施叶面肥的处理产量均高于CK(清水),其中,喷施氨基酸型+TE(微量元素)叶面微肥的产量最高,达3 408.9 kg/667m2,较CK提高7.10%,增产极显著;其次是高钾型+TE、磷钾型+TE和纯硼叶面微肥,产量分别为3352.9 kg/667m2、3351.5 kg/667m2和3342.9 kg/667m2,显著高于CK。【结论】在香蕉常规施肥基础上喷施叶面微肥可促进其生长,改善果实性状,提高产量;推荐氨基酸+TE为香蕉施用的主要叶面微肥,高钾型+TE和磷钾型+TE叶面微肥增产效果也较好,生产上可选择施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设置不同缓释肥配方的小区试验,探讨施用缓释肥料在减少再生稻施肥次数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通过施用不同配比及类型的缓控释肥,与TCK相比,头季和再生季株高无明显差异,分蘖数略有提高,表明减少施肥次数并未影响水稻的生长。与TCK相比,缓释肥配方T_1、T_2、T_3、T_4处理产量均有一定提高,头季稻产量分别提高了14.7%、16.7%、23.5%、17.5%,再生季产量分别提高了6.3%、5.8%、7.4%、8.1%,两季水稻产量增幅在10.8%~16.1%之间,表明缓释氮和速效氮肥的合理配施可满足再生稻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施用缓控释肥可减少再生稻施肥次数。综合头季和再生季水稻产量及缓释肥料成本,优选T_3配方,即基蘖肥施用脲醛型缓释氮肥,穗芽肥施用聚氨酯包膜型缓释氮肥。  相似文献   

8.
氮素是对烟草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的元素,影响烟叶的产量、致香物质的形成和香吃味等品质,为确定香料烟巴斯玛14号的氮肥施用量和施用时间,本研究通过对香料烟进行不同施氮量和施用时间处理,调查记录各处理烟株生育期(移栽后25,50,75,90 d)的株高、叶数、茎围、叶长、叶宽、根长、根鲜重,测定植株成熟期烟叶的主要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氮肥施用量对烟株株高影响较大,对茎围、根长影响较小,但各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氮肥追施时间对烟株各农艺性状均有影响;团棵前期减少施肥量可以促进根系发育;追肥分3次共施用6 kg/667 m2(亩)氮肥处理的烟叶烟碱含量最高,还原糖、蛋白质含量适宜,烟叶的综合品质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播期和播种密度对间作模式下香蕉和粮肥兼用型绿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香蕉-绿肥间作模式提供参考。【方法】以粮肥兼用绿豆为间作作物,分设4个播期处理(SD),SD1~SD4处理依次为4月10日、5月10日、6月10日和7月10日;4个播种密度处理(M),M1~M3处理分别为:22.5、37.5和52.5 kg/hm~2,另设不播种粮肥兼用绿豆处理作对照(CK);分别测量各处理下粮肥兼用绿豆和香蕉株高、茎粗和产量,以及粮肥兼用绿豆结荚数和地上生物部量等指标。【结果】不同播期和密度中,粮肥兼用绿豆株高和茎粗存在负相关性。在所有播期处理中,SD1粮肥兼用绿豆植株最矮,但茎粗最大,分枝数、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最高,其产量达到1344 kg/hm~2;香蕉株高、茎粗和产量均在SD1处理下最高,产量达36 255 kg/hm~2。M1处理粮肥兼用绿豆植株最矮,但茎粗最大,分枝数最多,M2处理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最高,产量分别比M1和M3处理高6.8%和17.9%;香蕉株高、茎粗和产量在M2处理最高,产量为36 776 kg/hm~2,分别比M1、M3处理和CK高0.8%、2.5%、8.2%。【结论】播期越早,越有利于粮肥兼用绿豆和香蕉的生长,提高产量;间作密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粮肥兼用绿豆和香蕉生长,适宜的间作密度可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不同基肥施肥对比试验,探讨生物有机肥对莴笋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指导贺州市莴笋种植科学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试验共设4个处理,1个对照(CK),不设重复,按顺序排列。按X型定5点,每点连续定10株共50株作为观察对象,对株高、横茎、单株重等农艺经济性状进行考种和经济产量测定,比较不同处理对莴笋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不同施肥处理对株高和横茎都有较大影响,其中处理3株高70. 5cm,比对照(CK)增高4. 1cm,增高最大。4个处理相比对照(CK)单株重及单产增产效果都极显著,其中处理3增幅最大,单产4448. 00kg/667m2,比对照(CK)3836. 40kg/667m2增产611. 60kg/667m2,增幅15. 94%。不同施肥处理均能增加莴笋经济效益,处理3增加的效益最大,865. 0元/667m2。减少莴笋茎皮开裂,以处理3茎皮裂率最低,0. 5%。【结论】生物有机肥能够提高莴笋的产量和改善莴笋品质,其中,处理1和处理3莴笋基肥增施生物有机肥,单株高、横茎粗、单株重和产量提高明显,商品性及口感食性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11.
生物有机肥施用期对香蕉枯萎病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大田条件下,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研究生物有机肥施用期对香蕉枯萎病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肥期(BOF1)和营养生长期(BOF2)施用生物有机肥对香蕉生长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移栽后第270 d,BOF1和BOF2处理的茎围、叶宽和产量均高于其他处理,BOF2处理小区平均产量高达288kg,显著高于其余各组处理。在香蕉营养生长期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延迟香蕉枯萎病的发病时间,显著降低香蕉植株的发病程度。移栽后第270 d,BOF2处理的病情指数比施化肥处理(CF)低54%,将CF处理防效指定为0,防病效果达到52.5%。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降低真菌数量,其中以BOF2处理效果最为明显。从移栽后第90 d开始,BOF2处理的细菌数量为26.67×106 cfu·g-1,到第270 d时数量达到64×106 cfu·g-1,始终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在移栽后第180 d时,BOF2处理的放线菌数量比施有机肥处理(OF)增加了95.6%,第270 d时BOF2放线菌数量最高,为23.15×103cfu·g-1。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病情指数与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真菌呈显著正相关。在香蕉营养生长期施用生物有机肥更有利于改善土壤微生物结构,提高土壤酶活性,延缓和降低香蕉枯萎病的发生,提高香蕉产量。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香蕉套种韭菜和配施生物有机肥对香蕉生长、香蕉枯萎病、土壤微生物以及土壤酶的影响。结果表明,香蕉套种韭菜及配施生物有机肥均对香蕉枯萎病有显著的防病效果,以有机肥+香蕉单作(A1B1)处理的防病效果为0,有机肥+香蕉与韭菜套作(A1B2)、生物有机肥+香蕉单作(A2B1)和生物有机肥+香蕉与韭菜套作(A2B2)处理的防病效果分别达到13.6%、18.7%和45.2%;香蕉套种韭菜及配施生物有机肥均对香蕉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A2B2对香蕉生长促进效果最佳,香蕉移栽240d后,株高、叶宽、茎围和产量比A1B1分别提高了20.0%、6.6%、10.6%和55.6%。施用生物有机肥后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增加、真菌和尖孢镰刀菌数量的减少达到了显著水平;香蕉套种韭菜处理的土壤细菌含量显著增加,放线菌、真菌和尖孢镰刀菌含量显著降低。香蕉套种韭菜处理的土壤酶活性均显著高于香蕉单作,配施生物有机肥后土壤酶活性得到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3.
比较不同种植模式对巴西香蕉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种植模式下,茎高、茎围、叶长、叶宽的生长规律相似;各处理的茎围、叶宽、青叶数、果指数、抽蕾率、果穗轴尾部直径之间无显著差异;茎高、叶长、吸芽数、果指长度与果指围度、果穗轴头部直径之间除了D2(矩形单行植,株行距为2.0m×3.0m,种植密度为1666株/hm^2)与D3[矩形宽窄行植,株行距为1.5m×(3.0+1.0)m,种植密度为3333株/hm^2]有显著差异外,其他无显著差异,而且茎围、青叶数、吸芽数、果指数、果指长度与果指围度、果穗轴头部与尾部直径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现蕾期与果生育期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有所延长且收获期较分散;单果重、单株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单位面积产量则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4.
在定量施用氮、钾肥条件下.采用单因素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施磷水平对香蕉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速效磷含量适宜的香蕉园,株施尿素0.87kg、氯化钾1.335kg、有机肥2.0kg、硫酸镁125.0g、0.2%硼砂溶液喷1次,以施过磷酸钙1.165kg/株,N:P2O5:K2O=1:0.35:2(质量比),田间蕉株生长较快,假茎较粗,采收时功能叶片数较多,采收期较早且较短,产量较高;同时,果实外观和内质较好,果指较长较粗,淀粉和总糖含量,可食率略高、可滴定酸居中;经济效益最佳,净利润达3.96万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1.83。  相似文献   

15.
香蕉茎叶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香蕉资源丰富而茎叶等副产物利用不够充分的情况,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香蕉茎叶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情况及有待研究解决的问题。香蕉茎叶可以作为有机肥料、栽培食用菌、生产饲料、粗纤维加工、医用等,还是开发生物质能的优质原料,是有待大力开发的农作物资源。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动植物源有机液肥单施或与化肥配施对纽荷尔脐橙幼树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以期为丘陵山地脐橙园液态有机肥灌溉施用技术标准的研制及其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进行大田试验,以2年生纽荷尔脐橙幼苗为试材,以(100%化肥氮)为对照(CK),设T1(100%动物源氮)、T2(100%植物源氮)、T3(50%动物源氮+50%化肥氮)和T4(50%植物源氮+50%化肥氮)处理,测定不同处理纽荷尔脐橙树体生长及养分吸收等指标,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与CK相比,动植物源有机液肥单施或与化肥配施(T1~T4处理)整体上均能促进纽荷尔脐橙幼树生物量积累。T4处理纽荷尔脐橙幼树接穗茎、砧木茎、根系干重和整株干重均高于其他处理,其中较CK分别显著增加62.42%、40.14%、42.08%和47.21%(P<0.05,下同)。在对纽荷尔脐橙幼树生长量影响方面,T1~T4处理主要影响幼树基径和春梢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与CK相比,T1~T4处理均显著促进基径增大,增幅最高可达29.17%(T4处理);除T2处理外,其他3个处理均显著促进春梢叶片SPAD值增加,其中T4处理作用最明显,增幅为9.19%。除T3处理外,其他3个处理均促进脐橙幼树春梢长和比叶重显著增加,其中T2处理作用最显著,较CK分别增加36.67%和12.10%。此外,T4处理显著促进幼树根总长和根总表面积的增加,但显著降低根平均直径,降幅为18.42%。T1~T4处理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脐橙幼树不同器官对氮磷钾元素的吸收。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对脐橙幼树树体生长及其养分吸收综合评价得分排序为T4>T1>T3>T2>CK。【结论】动植物源有机液肥单施或与化肥配施均可促进纽荷尔脐橙幼树干物质量增加和树体生长,以50%植物源有机液肥+50%化肥(T4处理)对脐橙幼树生长及养分吸收效果最佳,可在赣南脐橙幼龄园液态有机肥灌溉施用系统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缺钾对香蕉苗期地上部、根系生长及氮磷钾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明确香蕉苗缺钾的表型症状,探讨缺钾和恢复供钾对香蕉苗生长及氮磷钾营养平衡的影响,为香蕉苗营养诊断和平衡施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石英砂培养试验,以正常的完全营养液为对照,观察记录香蕉苗缺钾的表型症状及出现时间,对比研究缺钾和缺钾后恢复供钾条件下香蕉苗的地上部和根系的生物量、根系形态参数、氮磷钾吸收等变化。【结果】缺钾的表型症状为:老叶发黄,中部叶片主叶脉先呈现橙黄色,并逐渐向叶缘蔓延,然后部分叶片叶缘出现近椭圆形小枯斑,叶柄呈现浅红褐色,缺钾严重时,橙黄色叶片近叶脉处的叶肉发黑,进而干枯死亡,枯叶呈褐色,完全展开的新叶不挺立,上部叶片柔弱、下披。缺钾显著抑制香蕉苗生长,缺钾处理较正常处理的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降低了31%和39%,其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减少了30%、31%和34%,且细根减幅大于中根。缺钾同时改变了香蕉苗氮磷钾平衡,其地上部、根系和全株的氮含量分别增加了19%、21%和19%,磷含量分别增加了40%、12%和38%,钾含量分别降低了73%、56%和72%,氮、钾吸收量降低,根系的磷吸收量降低;缺钾处理的地上部、根系和全株的N/K、P/K显著升高,地上部和全株N/P显著降低,根系N/P显著升高。缺钾后恢复供钾,香蕉苗缺钾表型症状消失,但香蕉苗的生物量以及氮、磷、钾含量和吸收量不能同步恢复,香蕉苗生物量仍低于正常处理,各部位的氮含量、根系的磷、钾含量仍高于正常处理,地上部和全株的钾含量和吸收量也未增加至正常水平。供钾后地上部和全株的磷吸收量显著降低,且低于正常处理。【结论】缺钾对香蕉苗营养状况的影响显著大于对表型性状的影响,营养状况的恢复滞后于表型性状的恢复,香蕉苗施肥要针对其营养特性施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解决酱渣废弃物的资源再利用问题,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扩大缓释肥包膜材料的来源。【方法】采用酱渣废油经过一定程度环氧化改性之后制备包膜氮肥,利用红外光谱(FTIR)和高倍显微镜及扫描电镜(SEM)分析包膜层的结构,同时通过玉米盆栽试验进行肥效验证。【结果】酱渣废油改性后结构发生了改变,更利于成膜,且膜层出现致密的网状结构;玉米盆栽试验表明,包膜肥组(T1)与普通化肥组(CK2)相比,玉米的叶绿素含量和叶片数差异不明显,但叶面积、茎周长和株高第60天测量T1与无施肥组(CK0)、单施磷钾肥组(CK1)差异显著,比CK2分别提高了9.5%、4.3%和7.3%;单株玉米鲜质量T1与其他3组差异均显著;单株玉米干质量T1与CK2差异不显著,但与其他2组差异均显著,T1比CK0和CK1组分别提高了14.2%和5.2%。【结论】包膜氮肥可以一定程度上促进玉米的生长,在土壤中具有一定的缓释功能。  相似文献   

19.
香蕉束顶病病株叶片边缘轻度黄化,略向上卷曲,叶背或叶片主脉背面和叶柄上出现断断续续的浓绿色条斑,即“青筋”,长短不一,短的不到1mm,长的尤其是叶片主脉和假茎上的可达30-50cm或更长,病后植株长出的叶片一片比一片小,病株外观矮化,呈束顶。病害的潜育期与侵染时蕉株大小和温度高低有关,最短的19d,最长的可达216d,病害由香蕉交脉蚜传播,最短获毒时间30min,最短接毒时间15min,循回期在ld左右,一次获毒后可保毒14d.带病吸芽也能传病。汁液摩擦和土壤不能传播,病健根部自然交接和菟丝了均没有传播成功  相似文献   

20.
以切碎状香蕉茎叶与牛粪按不同比例混合养殖蚯蚓,探索用蚯蚓处理香蕉茎叶,将香蕉茎叶转化为有机肥料并能最大量获得蚯蚓作为高蛋白动物饲料的二因素处理配方.结果表明:添加80%香蕉茎叶的处理产出蚯蚓数量最多,所产有机肥料含氮最高;添加90%香蕉茎叶的处理虽然产出蚯蚓数量略少,但蚯蚓的重量和80%处理所得蚯蚓重量差异不显著,而且能处理掉更大数量的香蕉茎叶,同时所产有机肥料含有机质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