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6 毫秒
1.
【目的】分析和鉴定池杉Taxodium ascendens叶片和球果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测定挥发油对7种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池杉叶片和球果中的挥发油,通过GC-MS对提取得到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测定挥发油对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结果】池杉叶片和球果中挥发油的得率分别为0.211%和0.657%。从池杉叶片挥发油中鉴定出21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0.410%,主要成分为(1R)-α-蒎烯(70.149%)、α-松油醇(7.072%)、4-蒈烯(2.025%)和β-蒎烯(2.012%);从池杉球果挥发油中鉴定出13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5.285%,主要成分为(1R)-α-蒎烯(78.609%)、铁锈罗汉柏醇(4.276%)、4-蒈烯(3.355%)、柠檬烯(2.324%)和β-萜品烯(2.179%)。池杉叶片和球果挥发油中相同的成分只有4种,分别是(1R)-α-蒎烯、4-蒈烯、柠檬烯和冰片。池杉球果挥发油对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的抑制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为(34.5±2.3)mm,而池杉叶片挥发油对溶血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haemolyticus的抑制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为(16.0±1.2)mm。【结论】池杉球果中挥发油的含量高于其叶片,二者的主要成分均为(1R)-α-蒎烯,池杉球果挥发油的抗细菌活性明显强于叶片挥发油。  相似文献   

2.
戴小阳  李霞  董新荣  周宝磊  谢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562-11564,11597
[目的]研究云南多花蒿鲜嫩枝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萃取多花蒿鲜嫩枝叶中的挥发油成分,以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离鉴定其化学成分,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为供试菌,研究其化学成分的抑菌活性。[结果]测得挥发油收率为0.16%;采用GC-MS分离出42个主要成分,并鉴定了22个组分,占挥发性化学成分总含量的66.1%(面积归一化法)。挥发油主要成分有:桉叶二烯(9.5%)、(E)-2-己烯-1-醇(7.8%)、4,11,11-三甲基-8-亚甲基双环[7.2.0]十一碳-4-烯(5.7%)、石竹烯(3.8%)、α-石竹烯(3.0%)、石竹烯氧化物(2.1%)和(+)-α-松油醇(2.1%)等。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明显,对枯草芽孢杆菌有一定的抑菌效果。[结论]云南多花蒿鲜嫩枝叶挥发油含量较高,化学成分结构丰富,香气宜人,且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极具研究与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和鉴定长叶竹柏叶片和枝条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测定长叶竹柏叶片和枝条挥发油及其甲醇提取物对7种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为长叶竹柏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长叶竹柏叶片和枝条的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提取得到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化学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以抑菌圈法和薄层层析—生物自显影法分别测定长叶竹柏枝叶挥发油和甲醇提取物对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结果】长叶竹柏叶片和枝条挥发油的得率分别为0.104%和0.078%。从长叶竹柏叶片挥发油中鉴定出45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2.63%,主要成分为(1R)-α-蒎烯(34.50%)、大根香叶烯B(22.82%)、大根香叶烯D(5.46%)、绿花烯(4.74%)和α-古芸烯(3.15%);从长叶竹柏枝条挥发油中鉴定出44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5.51%,主要成分为(1R)-α-蒎烯(43.86%)、δ-杜松烯(7.93%)、1-石竹烯(4.92%)、(3aS,3bR,4S,7R,7aR)-7-methyl-3-methylidene-4-(propan-2-yl)octahydro-1H-cyclopenta[1,3]cyclopropa[1,2]benzene (4.91%)、2-isopropyl-5-methyl-9-methylene[4.4.0]dec-1-ene(3.72%)、古巴烯(3.68%)、γ-杜松烯(3.60%)和蒜头环烯(3.04%)。长叶竹柏叶片和枝条挥发油对供试细菌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但差异不明显;长叶竹柏叶片挥发油对根癌土壤杆菌的抑制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为9.0±0.0 mm,而枝条挥发油对溶血葡萄球菌和黄瓜角斑病菌的抑制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均为8.3±0.6 mm。除桉树青枯病菌外,长叶竹柏叶片和枝条甲醇提取物对其余6种供试细菌均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其中叶片甲醇提取物对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强于枝条。【结论】长叶竹柏叶片和枝条中的抗菌活性物质主要为非挥发性的物质,可作为天然抗菌活性物质资源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广西容县乌榄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为乌榄叶的药用开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广西容县乌榄叶中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通过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并用DPPH·法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容县乌榄叶挥发油共分离出55种成分,鉴定了53种,占挥发油总量的98.130%,其中单萜类化合物和倍半萜类化合物比例高,分别为20和18种;挥发油主要成分有雅槛兰-1(10),11-二烯(11.652%)、α-芹子烯(10.291%)、γ-依兰油烯(9.719%)、α-蒎烯(9.208%)和1,6-二甲基-4-异丙基-1,2,3,4,4a,7-六氢化萘(7.523%);乌榄叶挥发油质量浓度为1.2 g/L时,其对DPPH·的清除率为63%。【结论】容县乌榄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种类较多,以单萜类化合物为主,且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可作为天然香料、抗氧化剂资源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野棉花根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野棉花根中的药效成分,为开发其药用价值提供依据,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SPME)与水蒸气蒸馏法(DSE)提取、测定野棉花根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SPME法提取分离出63个化学成分,鉴定出53个化学成分,其相对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97.52%,其中3-甲基丁醛、2-甲基丁醛、3-甲基丁醇和3-辛酮等为主要成分,其含量分别为13.69%、11.34%、9.20%和6.37%。DSE法提取分离出18个成分,鉴定出13个成分,其相对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80.67%,其中豆甾-4-烯-3-酮、α-蒎烯、甲氧基-苯基-肟、柠檬烯、豆甾醇等为主要成分,其含量分别为32.09%、13.14%、5.00%、3.68%%和3.32%。这些成分具有杀虫、防腐、抑菌、抗肿瘤的生物活性。两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性成分差异较大,未见相同挥发性成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蓝桉、巨桉和大叶桉是成都地区广泛引种栽培的绿化植物,本文挖掘了桉树植物资源的利用潜力。[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叶挥发油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了其成分和相对含量,同时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评价了3种桉树叶挥发油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蓝桉、巨桉和大叶桉叶的挥发油得率分别为3.67%、1.21%和0.43%;分别从它们的叶挥发油中鉴定出34、34和31种化合物;α-蒎烯、莰烯、右旋柠檬烯、桉油精、葑醇、龙脑烯醛、龙脑、香芹酮、别香橙烯、石竹烯、邻伞花烃等共17种化合物是3种挥发油的共有成分。含量最高的成分均为α-蒎烯和桉油精,在蓝桉、巨桉、大叶桉叶挥发油中,α-蒎烯的相对含量分别为17.18%、17.89%、41.91%,桉油精的相对含量分别为59.55%、50.49%、7.68%;3种桉树叶挥发油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和人正常肝L02细胞的增殖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SMMC-7721细胞的抑制效应大于L02细胞;大叶桉、巨桉、蓝桉叶挥发油对SMMC-7721细胞的IC_(50)为4.66、7.36、13.53μg·mL~(-1),以大叶桉挥发油抗肿瘤活性最佳。[结论]同一地区桉属不同种类的挥发油组成成分和含量具有一定的差异,桉树挥发油具有开发为抗肿瘤药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中药野艾挥发性物质的抗菌活性与成分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中药野艾(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 DC.Prodr)挥发物抗菌活性与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为开发利用野艾药用资源提供依据.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野艾的地上部的挥发油,测定了野艾的挥发油对水稻稻瘟病菌和玉米纹枯病菌的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气相/质谱联用仪(GC-MS)对挥发油的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野艾的挥发油对以上两种病菌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对水稻稻瘟病菌和玉米纹枯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35.6%和 42.8%.从挥发油中检测出48种成分,用质谱图检索鉴定出其中38个化合物,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其相对含量.已鉴定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88.32%,其主要成分为石竹烯(25.39%)、菊油环酮(13.21%)和7,11-二甲基-3-亚甲基-1,6,10-十二碳三烯(7.75%).野艾的挥发物对作物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双花鞘花(Macrosolen bibracteolatus)寄生的挥发油组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油的化学组成进行了分离分析,通过与计算机标准谱库对照鉴定了部分化学成分的结构,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个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从双花鞘花寄生挥发油中共分离出65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41个化学成分的结构,已鉴定成分的相对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81.94%。化合物类型以萜类为主,含量较高的挥发油成分是α-芹子烯(23.30%)和(4αR-trans)-十氢-4α-甲基-1-亚甲基-7-(1-甲基亚乙基)-萘(21.07%)。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分析和鉴定鱼腥草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测定鱼腥草挥发油和乙酸乙酯层次生代谢产物对7种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方法】本文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和甲醇冷浸提取法分别提取鱼腥草挥发油和乙酸乙酯层次生代谢产物,通过GC-MS对提取得到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采用抑菌圈法和TIC-MTT-生物自显影法分别测定挥发油和乙酸乙酯层次生代谢产物对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结果】鱼腥草挥发油的得率为0.09%,从鱼腥草挥发油中共鉴定出49个组分,占总相对含量的93.35%,主要成分是β-蒎烯(23.65%)、2-十三烷酮(12.38%)、甲基正壬酮(8.55%)、乙酸冰片酯(4.08%)、月桂酸(3.77%)、1-十三烯(3.51%)、氧化石竹烯(2.97%)和香附烯(2.59%)等。鱼腥草挥发油对7种供试细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抑菌作用,其中对黄瓜角斑病菌的抑制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为(20.0±2.0)mm,而对溶血葡萄球菌的抑制活性最弱,抑菌圈直径仅为(8.7±0.6)mm;对桉树青枯病菌和黄瓜角斑病菌的抑制活性要强于硫酸链霉素。鱼腥草乙酸乙酯层次生代谢产物未表现出任何抗菌活性。【结论】鱼腥草中含有丰富的挥发性成分,且抗菌活性物质主要分布于挥发油中;鱼腥草挥发油对桉树青枯病菌和黄瓜角斑病菌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抑制活性要强于革兰氏阳性菌。  相似文献   

10.
南美蟛蜞菊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南美蟛蜞菊叶的挥发油,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方法对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测试分析,运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各个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共分离鉴定出56个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α-蒎烯(30.35%)、a-水芹烯(16.67%)、D-柠檬烯(15.92%)、1,2,3,4,4a,5,6,8a-八氢-7-甲基-4-亚甲基-1-(1-甲基乙基)-萘(4.71%)、1-乙烯基-1-甲基-2-(1-甲基乙烯基)-4-(1-乙缩醛甲基)-环己烷(4.08%)、石竹烯(3.45%)、1-甲基-2-(1-甲基乙基)-苯(3.37%)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福建柏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了解福建柏是否适用于城市生态保健型绿化模式的栽培树种。[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福建柏叶的挥发油成分,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分析各成分的质量分数;采用杯碟法和Alamar Blue法进行生物活性测定。[结果]从挥发油检出14个峰,被确认为14种化合物,含量较高的物质有:β-橙椒烯(22.514%)、τ-杜松醇(19.883%)、石竹烯(10.133%)等;体外生物活性实验表明,该挥发油对大肠杆菌无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红酵母有一定的抑制能力,AlamarBlue法测定福建柏挥发物质对人非小细胞肺癌(NCI-H460)细胞的抑制作用不大,浓度为100μg/ml时抑制率为(24.01±8.01)%。[结论]福建柏适用于城市生态保健型绿化模式栽培的树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深山含笑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体外抑菌是固体试验和抗肿瘤试验研究。[方法]深山含笑鲜叶经过水蒸汽蒸馏得1种淡黄色精油,采用气-质联用法对深山含笑水提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用杯碟法和AlamarBlue法进行生物活性研究。[结果]经毛细管色谱分析分离,共确认出其中34种成分,所鉴定出化学成分的质量占总量的90.10%以上,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分析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其主要化学成分是莰烯(10.030%)、(-)-β-蒎烯(8.826%)、柠檬油(7.935%)、丁子香烯(12.457%);并发现其化学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红酵母无明显作用。在浓度为100μg/ml对肺癌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98.91%±7.90%。[结论]该研究为深山含笑作为优良生态保健树种和药源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新疆和田产孜然挥发油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新疆和田产孜然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和生物活性研究。[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新疆和田产孜然种子中的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联用技术结合标准谱库对挥发油成分进行鉴定。[结果]共检测出48个峰,鉴定出38种化合物,占总挥发油的98.55%,主要成分为枯茗醛(39.03%)、1-甲基-2-枯烯(12.85%)、3-蒈烯-10-醛(9.15%)和4-乙基-3-壬烯-5-炔(8.28%)。孜然挥发油有较好的抑菌、杀菌和抗氧化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均达到1.25μl/ml。[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发新疆和田产孜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河南鸡公山产小鱼仙草挥发油的抑菌活性,掌握其化学组分,为小鱼仙草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采自河南鸡公山的小鱼仙草挥发油,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挥发油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番茄灰霉病菌、小麦赤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和莴苣菌核病菌)的熏蒸抑制作用,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挥发油的化学组分。【结果】小鱼仙草挥发油对供试4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均有强烈的熏蒸抑制作用,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均低于10.00μL/皿;GC-MS法从小鱼仙草挥发油中共分离出22个组分,鉴定了20个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8.822%;挥发油的主要组分为桉树脑(64.684%)、β-蒎烯(7.963%)、(Z)-3,7-二甲基-1,3,6-辛三烯(5.239%)和β-水芹烯(4.673%)等。【结论】河南鸡公山产小鱼仙草的挥发油对植物病原真菌有强烈的熏蒸抑制作用,可作为熏蒸剂应用于植物病害防控。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覆瓦蓟Cirsium leducei(Franch.)Levl.根部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覆瓦蓟根部提取挥发油,结合GC-MS联用技术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利用铁氰化钾还原法和水杨酸法初步探讨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从覆瓦蓟根部挥发油中共分离出13个化合物,鉴定出其中11个成分,随着浓度增加,覆瓦蓟根部挥发油的还原能力和对O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逐渐增强。结果揭示,覆瓦蓟根部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脂肪烃类和萜类及其衍生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不同产地九眼独活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四川省青川县和茂县产九眼独活(Aralia cordataThunb.)根挥发油成分的组成及差异。[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青川县和茂县产九眼独活根挥发油,用GC-MS法分析和鉴定其成分。[结果]分别从青川县和茂县产九眼独活根中鉴定出了59、36种成分,分别占其精油总量的57.150%、45.867%。青川县产九眼独活根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有α-没药醇(4.093%)、海松醛(18.857%)、sclarene(6.750%)、松香酸(3.900%)、13β-methyl-13-vinyl-7-en-3-one-podocarp(4.238%)等;茂县产九眼独活根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有α-没药醇(2.502%)、海松醛(10.732%)、[1R-(1R*,3E,)]-3,7-dien-12-ol,4,8,12,15,15-pentamethyl-bicyclo[9.3.1]pentadeca(10.209%)、海松酸(12.305%)等。[结论]青川县和茂县产九眼独活根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为不同地区九眼独活商品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