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实蝇是西瓜生产中害虫防治的重点与难点,目前诱集防治是其主要的防治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西瓜田中实蝇类害虫优势种为桔小实蝇约占60%,其次为瓜实蝇;新型营养型诱剂实蝇克(含0.05%阿维菌素)以1~10倍清水拌匀能有效诱集各种实蝇,每隔7d换药1次,连续换药2次,42 d后对西瓜的保护作用达80%以上,效果优于生产中常用的物理粘杀剂,可满足西瓜生产中实蝇防治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实蝇可危害多种水果和葫芦科蔬菜,造成重要经济损失,生产实践中诱杀是防治实蝇最安全、有效、常用的方法.实蝇营养诱剂实蝇克(含0.05%阿维菌素)对危害苦瓜的实蝇类害虫的诱杀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实蝇克以1~20倍清水拌匀置于敞口诱食器,能有效诱集桔小实蝇、瓜实蝇等常见实蝇,其中以桔小实蝇的诱集量最大、约占70%,其次是瓜实蝇、占15%~25%,其他实蝇占5%~15%,对桔小实蝇雌虫的诱集并无明显的性别选择倾向.在实蝇高峰期,实蝇克以1~20倍清水拌匀诱捕实蝇,每隔7d换药1次,连续换药3次,苦瓜果实带虫率可控制在5%以内,保护作用可达80%以上,效果优于或相当于商品化生产使用的物理粘杀剂.  相似文献   

3.
为减少防控苦瓜瓜实蝇的化学农药使用量,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引进"黏王"昆虫物理诱黏剂、"新致高"信息素杀灭剂、实蝇生物诱捕剂、实蝇粘胶板、化学信息素等进行田间诱虫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实蝇粘胶板诱集瓜实蝇效果较好,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黏王"昆虫物理诱黏剂、"新致高"信息素杀灭剂、实蝇生物诱捕剂、化学信息素防效较差,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选用微生物诱蝇剂、甲基丁香酚实蝇诱剂和蛋白诱剂进行桔小实蝇诱集作用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引诱剂对桔小实蝇雌、雄成虫具有引诱效果,且引诱效果存在差异。微生物诱蝇剂和甲基丁香酚实蝇诱剂在诱捕器放置的第30 d开始对桔小实蝇有诱集效果,蛋白诱剂对桔小实蝇的雌虫没有引诱作用,在放置70 d后对桔小实蝇的雄虫有很弱的引诱作用。在3种诱剂中微生物诱蝇剂的诱集效果最好,诱集高峰出现在第70 d后,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其诱集效果也逐渐增强,诱捕器放置的第130 d,其诱集效果达到最大,为15.33%,超过130 d后诱集作用消失。结合3种引诱剂对橘小实蝇的诱集作用来看,可选择微生物诱蝇剂作为桔小实蝇的监测诱剂。  相似文献   

5.
实蝇双性饵剂是一种新型绿色防控产品,对实蝇成虫尤其雌成虫具有很强的诱集作用,与配套的专用诱捕器搭配使用,可大量诱杀雌雄实蝇成虫。为杧果的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设置实蝇双性饵剂、普通糖醋液、洗衣粉液3个处理,探究不同处理对杧果园桔小实蝇成虫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实蝇双性饵剂对杧果园桔小实蝇的诱集能力最强,且对雌成虫具有较强的诱集能力。实蝇双性饵剂处理单个诱捕器平均诱集的总虫量为741.23头,与其余处理间差异极显著;雌虫率为42.82%,即雌虫有317.37头,与其余处理间差异极显著;实蝇双性饵剂对杧果园桔小实蝇的防效为99.72%,且杧果受害率为0.33%。实蝇双性饵剂适宜在杧果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新度镇进行稳黏诱集丝瓜瓜实蝇成虫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稳黏和猎蝇对瓜实蝇有一定的诱集效果,稳黏对雄性瓜实蝇的诱集效果明显,但对雌性瓜实蝇效果不大明显。  相似文献   

7.
利用引诱剂喷涂于瓶外与瓶内分别装水0、50、100、200 mL 5种不同诱捕处理方法,在番石榴园内对桔小实蝇和瓜实蝇进行诱集对比。结果发现,在用量1 g的条件下,好粘与稳得引诱剂对桔小实蝇和瓜实蝇均具有诱集效果,两种引诱剂对桔小实蝇的诱集效果前者大于后者,而对瓜实蝇的诱集效果则相反。不同诱捕处理的诱捕效果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在不同诱捕处理中,好粘对两种实蝇的诱集效果随加水量的增加而增强,当加水200 mL时达最大值;稳得对两种实蝇的诱集效果随着瓶内水量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强后随水量的增加诱集效果逐渐减弱,当加水50 mL时达最大值;但两种引诱剂喷涂在瓶内的不同诱捕处理对两种实蝇的诱集效果均明显好于喷涂瓶外。  相似文献   

8.
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试验地进行橘小实蝇监测诱集试验,结果10 d内均有较高的诱集量,改进诱捕器装置能显著提高该性诱剂的诱捕效果。  相似文献   

9.
从2014年开始,利用诱蝇醚(Methyleugenol)、诱蝇酮(Cuelure)2种实蝇引诱剂在南宁市的广西现代农业技术展示中心对番石榴、甜杨桃等与蔬菜混栽果园的实蝇进行监测调查,经鉴定,共发现桔小实蝇、瓜实蝇、南瓜实蝇和具条实蝇等4种实蝇;对虫果饲养得出的成虫进行鉴定,在番石榴虫果中只发现有桔小实蝇1种实蝇,在甜杨桃虫果中除发现以桔小实蝇为主外,还有少量的瓜实蝇和南瓜实蝇;在南宁市果蔬混栽果园中桔小实蝇是为害番石榴、甜杨桃等的实蝇优势种,在防治桔小实蝇的同时,也应防治瓜实蝇。  相似文献   

10.
诱蝇酮改良剂对瓜实蝇的诱集效果试验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丁酸乙酯与诱蝇酮混配剂对瓜实蝇的田间引诱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丁酸乙酯与诱蝇酮分别以0.5∶99.5、1∶99、2∶98、3∶97、4∶96比例混配的引诱剂,其对瓜实蝇的引诱效果均显著高于单剂诱蝇酮的引诱效果。其中丁酸乙酯诱蝇酮以3∶97混配的引诱剂所诱集的总虫数是单剂诱蝇酮所诱集的2.1倍,显示了丁酸乙酯对诱蝇酮良好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1.
广西番石榴园桔小实蝇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索广西南宁地区桔小实蝇的为害特点、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方法。[方法]在番石榴园采用定点系统调查法,以实蝇引诱剂为材料对桔小实蝇成虫发生动态进行调查;研究诱蝇剂、果实套袋、清园捡拾落果、适时喷药等方法对该虫害的防治效果。[结果]桔小实蝇在广西南宁有2个为害高峰期(5~6月、8~9月)。诱蝇剂诱杀雄虫、适时喷药、套袋、清园捡拾落果等综合防治措施实施后,番石榴园的虫口密度大幅下降;2008年6月桔小实蝇为害高峰期,科研基地番石榴为害率仅为6.67%~7.33%,而对照区为90.53%~98.00%,防治效果显著。[结论]研究结果不仅初步挽回了番石榴产量的损失,也为在该地区制定防治桔小实蝇的整体策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湖北武汉果实蝇害虫种群动态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华中区域果实蝇害虫的发生规律和气候因子影响,以武汉市南湖地区的华中农业大学校内果园和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内蔬菜基地为调查地点,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使用诱蝇醚和诱蝇酮为性引诱剂开展了诱捕调查,并结合华中农业大学当年的气象记录开展了气象因子分析。结果发现,果园和蔬菜基地内诱捕的果实蝇种类为南亚果实蝇和橘小实蝇,不同调查点的种群动态模式基本一致。南亚果实蝇于5-6月初开始出现,7-8月初达到第1个高峰期,随后呈现锐减趋势,并于9月下旬-10月出现第2个小高峰(梨园和蔬菜基地除外);而橘小实蝇主要于6月下旬之后开始出现,8月下旬-9月上旬达到高峰期,且未出现第2个小高峰(橘园除外);表明这2种果实蝇的发生呈现明显的错峰现象。通过相关性和主成分统计分析,推测气温条件(包括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温、平均最高温)和平均日照时数为影响果实蝇种群动态的关键气候因子。  相似文献   

13.
于2010年711月通过引诱剂诱捕对云南省永善县柑橘园中的实蝇种群动态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在柑橘园中以南瓜实蝇为优势种,监测到的3种实蝇的种群动态基本一致,种群数量高峰一般出现在811月通过引诱剂诱捕对云南省永善县柑橘园中的实蝇种群动态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在柑橘园中以南瓜实蝇为优势种,监测到的3种实蝇的种群动态基本一致,种群数量高峰一般出现在89月份;在供试的4种引诱剂中,以糖醋酒溶液对柑橘园实蝇的引诱效果最好,其次是果瑞特诱剂和水解蛋白诱剂,而甲基丁香酚的引诱效果不佳;糖醋酒溶液、水解蛋白诱剂、果瑞特诱剂诱捕到的实蝇的雌雄比分别为1∶1.02、1∶2.11、1∶4.68。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经济、增效、低毒的果实蝇引诱剂,在前人开发引进果实蝇诱捕器灭雄技术并取得成效的基础上,使用5种不同处理的引诱剂对果实蝇进行诱杀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果实蝇性引诱剂添加蜜糖后形成的混配剂对果实蝇成虫的诱杀效果最好,是一种既经济又增效的复配型引诱剂;在果实蝇性引诱剂中添加酒、醋后也能提高诱杀效果;而在没有果实蝇性引诱剂的作用下,糖醋酒3种混合液对果实蝇诱杀效果极低,可视为一种无效的引诱剂。  相似文献   

15.
应用光波技术诱捕桔小实蝇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桔小实蝇是一种危害水果和蔬菜作物的危险性有害生物。基于利用黄色色光光波趋性反应进行的桔小实蝇诱捕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后7 d效果最好的是黄粘胶板 橙汁(平均每纸27.9头),其次为黄粘胶板 甜酒糟(平均每纸17.6头)和黄粘胶板 番石榴汁(平均每纸14.2头)。说明通过应用光波诱捕技术,可应用于对实蝇的监测调查和对实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刘莉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1):2225-2227
2007~2008年对云南柯街地区实蝇(Bactrocera spp.)群落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柯街地区实蝇类害虫共有11种,其中橘小实蝇(B.dorsalis)属于绝对优势种,瓜实蝇(B.cucurbitae)次之.物种丰富度动态和数量动态基本一致,6~8月为发生高峰期;群落Shannon多样性指教、Simpson指数和均匀度具有同增同减性,且6~8月为最低.分析表明,温度和寄主是影响当地实蝇类害虫个体数量变动的关键因子.另外,柯街实蝇优势种的优势地位明显,群落生态优势度高,是造成6~8月多样性和均匀度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实蝇是危害水果和蔬菜的一类重要害虫,进行种类调查对于其检疫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用多种诱剂、粘板在广东省的湛江、惠州、韶关、梅州4个市的10个调查点定点调查;将诱捕的实蝇带回实验室进行形态学鉴定,并统计每种实蝇的数量。4个地区共诱捕到实蝇11种,发生数量较多的有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瓜实蝇[Bactrocera(Zeugodacus)cucurbitae(Coquillellett)]、南瓜实蝇[Bactrocera(Zeugodacus)tau(Walker)]、具条实蝇[Bactrocera(Zeugodacus)scutellata(Hendel)]、辣椒实蝇[Bactrocera(Bactrocera)latifrons(Hendel)]。在韶关、惠州共捕获到4头合腹寡毛实蝇属(Dacus)实蝇,初步鉴定为三点棍腹实蝇[Dacus(Callantra)trimacula(Wang)],为广东省首次报道,调查结果显示:从发生区域和数量上看,橘小实蝇均是广东省实蝇的优势种,其次是瓜实蝇;南瓜实蝇在调查区域均有发生,具条实蝇主要分布在广东北部的韶关、梅州地区。此调查有助于对广东实蝇害虫发生情况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