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保靖黄金茶绿茶为材料,开展了盖碗泡法、杯泡法及冷泡法三种冲泡方法的研究。实验证明盖碗法泡保靖黄金茶茶汤浓度相对较低,滋味鲜醇爽口;杯泡法泡保靖黄金茶茶汤浓度较高,滋味醇厚;冷泡法泡保靖黄金茶茶汤品质成分丰富,滋味清爽怡人。  相似文献   

2.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不同投茶量(6 g、8 g)、冲泡水温(70℃、85℃)和冲泡时间模式(15 s-20 s-25 s、20 s-25 s-30 s和25 s-30 s-35 s) 3个影响因素对盖碗冲泡滇红工夫茶茶汤滋味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茶汤滋味醇度和浓度变化无明显规律,投茶量8 g,茶汤滋味易显涩;采用投茶量6 g、水温85℃、冲泡时间模式20 s-25 s-30 s方式冲泡的滇红工夫茶滋味品质较优;滋味总评分>80分的5个滇红工夫茶样9泡茶汤的水浸出物总量为10.61%~11.90%。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泡茶器具对茶汤滋味物质的影响,试验选用紫砂西施壶、白陶倒钟形杯(盖碗)、玻璃壶等三种主流泡茶器具冲泡坦洋工夫红茶,采用荧光光纤测温仪监测三种茶器的保温性,同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其材料的微观结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茶汤中的滋味物质(氨基酸、7种儿茶素类茶多酚、咖啡碱及3种可溶性糖)含量的差异。结果显示,以紫砂壶冲泡的茶汤中鲜甜物质茶氨酸和可溶性低聚糖含量最高,而苦涩味物质儿茶素类茶多酚以及咖啡碱含量最低,表明紫砂壶最适宜用于冲泡红茶。  相似文献   

4.
绿茶三种冲泡方法及其特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5℃常温冷泡、80℃热水冲泡和沸水(100℃)对绿茶进行冲泡,分析比较茶汤内含成分,并进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当冲泡水温较低时,绿茶茶汤游离氨基酸、黄酮等有效成分含量较多,茶多酚和咖啡碱相对较少,茶汤没有沸水冲泡时出现的苦涩味。常温下冷泡的绿茶不受热泡法最佳饮用时间的限制,不会出现热泡太久出现的水闷气,汤色更绿,滋味更为鲜爽;绿茶以80℃热水冲泡,汤色整体表现较绿,香气比沸水冲泡更显清香,滋味醇爽,叶底保留了嫩绿明亮的特点,且更耐冲泡。固绿茶以桶装水冷水或热水冲泡是值得推广的绿茶冲泡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冲泡条件对金骏眉感官品质的影响,为科学泡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22年生产的金骏眉茶为对象,采用白瓷盖碗以茶水比1∶22(w/v)进行冲泡,研究不同水质对其感官品质的影响;同时以感官品质、香味风味强度、茶汤浓度(Brix值)为指标,以浸泡水温、注水方式、浸泡时间为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法分析不同冲泡条件对其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不同水样中,可溶性固形物(TDS)含量越高,香气越低闷、欠优雅,滋味越粗涩。高温、短时冲泡时,香气丰富、愉悦,滋味鲜爽;低温、长时冲泡时,口感粗涩,且有熟闷味,香气低。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对金骏眉感官品质的影响顺序为浸泡时间>注水方式>浸泡水温;对茶汤浓度的影响顺序为注水方式>浸泡时间>浸泡水温。【结论】TDS≤40 mg·L-1的水质有助于体现金骏眉的品质风格,采用水温不低于95℃、淋茶或冲茶的注水方式、浸泡时间<30 s的冲泡方法,可使金骏眉丰富的香气和滋味品质特征得以充分体现,且耐泡性好。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选用同批次婺源本地群体种鲜叶,不同加工方法共计6种茶样依次进行感官审评、化学滋味鉴定,同时进行问卷调查统计,通过所得数据尝试分析冷冻发酵茶叶的适宜加工方法及冲泡时间。研究结果:适宜加工方法为鲜叶—液氮倾倒浸透180 s—经6 h醒冻—炭火烘焙干燥;该工艺红茶出汤较慢,故而适宜冲泡时间为3 min左右。  相似文献   

7.
加大发展中国袋泡茶力度 提高经济效益(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茗 《广东茶业》1995,(2):6-12
(三)袋泡茶品质与纸、机性能的分析 根据实验观察分析,袋泡茶冲泡时茶袋悬浮于杯,于是水分子不断浸入袋内而迫使汁向袋外进行循环。致使杯中茶汤物不断增多,同时杯中茶汤的浓度与散泡茶相对而言,也比较均匀,而散泡时,由于冲泡后,茶叶很快沉于杯底,浸出茶汁比重较水为大,这样就很难向上扩散,而造成杯中上、下层茶汤浓度显著的差别。于是当倾倒茶汤时,显而易见,开始倒出的茶汤浓度淡,而后倒出的茶汤比较浓。也就是散泡茶浸出的茶叶容易积累在茶渣中,致使茶汤的浸出物表现上较袋泡茶为少。所以,袋泡茶较散泡茶汤滋味就显得浓。  相似文献   

8.
泡茶前首先要了解所泡茶叶的特点,如名优绿茶秀美的形态、红茶醇和的滋味、乌龙茶独特的香气等。如要进行茶道表演,则要更进一步了解茶叶的产地、制作方法以及典故传说等。泡好一杯茶,要根据各种茶的特性,在选好水,配好具的同时,掌握茶的冲泡技能,把握冲泡要领。  相似文献   

9.
选择不同等级湖南代表性黑茶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冲泡时间的一次冲泡法对黑茶冲泡的动态变化,对水浸出物和品质成分进行测定与分析,并与现行国家标准的二次冲泡法所获得的香气、汤色、滋味、叶底进行感官品质进行了比较;探讨了不同方法制备的湖南黑茶感官审评用茶汤内质表现及主要品质成分浸出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紧压型湖南黑茶,一次冲泡法氨基酸、茶多酚、儿茶素、生物碱等主要品质成分及总的水浸出物都比国家标准的二次冲泡法浸出更为充分。感官审评结果发现,采用100℃沸水,1∶50茶水比,一次性冲泡8min能制备浓度适中,适合内质评价的湖南黑茶茶汤。此方法操作便利,能够为不同等级、不同压制程度的湖南黑茶提供较客观的内质评价。  相似文献   

10.
以不同季节鲜叶为原料生产的英红九号红茶为研究对象,以浸泡时间、茶叶量、用水量以及季节4个因素作为实验参数,以常规泡茶方式对冲泡过程中茶汤的有效成分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以及水浸出物的浸出动态进行了正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冲泡不同季节的英红九号红茶应掌握的茶叶量为5g、冲泡时间60s、用水量为200ml,即茶水比为1:40,可保证较好的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11.
以白牡丹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茶水比、冲泡时间、冲泡温度对白牡丹冷泡法感官品质和主要成分含量的影响,得出白牡丹冷泡法最佳冲泡组合为冲泡100 min、茶水比1:50、冲泡水温20℃.通过冷泡、热泡对比以及冷泡4 h的感官审评及呈味物质含量对比分析表明,白牡丹冷泡法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针型茶的形态与冲泡方法对冲泡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龚淑英  顾志蕾  陈利燕 《茶叶》2001,27(1):44-47
应用不同形态的针型茶采用不同的冲泡方法与用具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细紧挺直的针型茶比粗短呈弯月形的针型茶冲泡时观赏效果好,针形茶杯泡的观赏性以采用中型玻璃杯(杯高100-110mm),投茶量2.0-2.5克,泡茶水温80℃左右,加水高度为针型茶长度4倍最为适宜;针型茶壶泡的观尝性,以采用圆柱型玻璃壶,投茶量3.0克(壶底直径120mm),泡茶用水70-75℃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3.
泡茶方法,与茶叶色、香、味直接有关。品质优良的茶叶,如果冲泡方法不恰当,亦难得到可爱的色泽与美味的茶汤。与泡茶关系最为密切的是水温、时间和叶量。泡茶水温高,茶叶中各种化学成分的泡出率都高,尤其是多酚类最为明显,咖啡碱与糖亦有类似的情况,而氨基酸则在水温较低的情况下,泡出率相对较高。一般绿茶,用40℃、80℃、95℃水温冲泡10分钟,多酚类的泡出率分别约为30%、70%与90%;水浸出物的泡出率分别约为50%、80%与85%;而氨基酸的泡出率约为45%、60%与65%。可见,多酚类在高温下容易泡出,而不易在低温下泡出;但水温对氨基酸泡出率的关系,没有多酚类那么明显,它在较低水温下亦能较快的泡出。大家都  相似文献   

14.
“冷泡茶”(Cold-brewing tea)因其最大程度保留了茶叶的鲜爽味且兼具饮用便利性,已成为消费者追捧的新型茶饮。文章系统研究了7个市售冷泡绿茶以及1个自制冷泡龙井茶的主要品质成分及其冷水浸出规律。结果表明,冷泡茶的含水率在4.12%~12.95%之间,差异较大;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范围分别在34.06%~45.32%、23.99%~32.04%、3.03%~4.22%和2.78%~3.21%。随着冷水浸泡时间延长,茶汤中主要品质成分含量均逐渐增加。冷水浸泡40 min,所有样品的茶汤中水浸出物溶出率为19.7%~51.4%、茶多酚溶出率5.3%~19.0%、氨基酸溶出率24.4%~93.1%、咖啡碱溶出率在18.4%~39.3%。冲泡方式显著影响茶叶中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的溶出率,冲泡20 min后茶多酚冷/热水溶出比为0.30~0.60、咖啡碱冷/热水溶出比为0.18~0.34、游离氨基酸冷/热水溶出比超过0.70,冷水浸泡茶汤中游离氨基酸溶出率较茶多酚和咖啡碱高,是冷泡绿茶口感更加鲜爽的主要原因。本研究结果可为冷泡茶产品质量标准制定和新型冷泡茶产品开...  相似文献   

15.
《茶世界》2008,(10)
武夷肉桂是岩茶中主打品种之一,为岩茶中的高香品种。为了区分产地对茶叶品质的作用,本次特选取了2007年的外山、半岩和正岩的三泡肉桂同时用盖碗冲泡,以便更好对比其中的滋味差别。  相似文献   

16.
茶叶冲泡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叶品质鉴定目前多采用感官审评的方法。就各种绿茶来说,湿评一直都采用3克茶样,沸水冲泡5分钟。近年来,不少国家对茶叶感官审评的冲泡方法有了新的研究。我国是茶叶的故乡,茶类丰富,花色品种繁多,需要研究适合不同品质特点茶叶的冲泡方法,不断完善和充实感官审评,同时指导消费者科学地泡茶、饮茶,充分发挥茶叶的饮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武夷水仙茶汤浓度与感官品质间的关系,采用TDS检测笔和感官审评相结合的方法,对武夷水仙不同冲泡方式下的各次茶汤浓度和感官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第1泡、第2泡茶汤质量浓度在350 mg/L以上,第3泡、第4泡在250mg/L左右,冲泡时长对茶汤总浓度的影响不明显。在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以使用TDS检测笔检测武夷水仙茶汤浓度,结果用于感官审评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茶世界》2020,(6)
正说起夏天,最容易联想到的就是灼热的烈日和不断上升的温度。如何泡茶消暑度过一个炎热的夏天呢?这就要提到颠覆传统泡茶方法的神奇操作——冷泡法。自古以来,茶就以热水冲泡为主,干茶在热水中浸泡后,逐渐吸水、舒展,茶叶的营养与味道也慢慢融入到水中。但是在夏天,品一杯热茶后容易出汗,弄得一身汗会影响到一杯好茶带来的舒适感。冷泡茶别  相似文献   

19.
《茶叶》2020,(2)
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设计,分析了温度、时间、茶水比等对可可白茶冲泡后感官品质和有效成分浸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冲泡一芽二叶可可白茶选择冲泡水温为100℃、浸泡时间为20 s、茶水比为1∶35时,茶汤的有效成分较为丰富,其汤色、香气、滋味协调性最佳,可充分展示出可可白茶的风味品质。  相似文献   

20.
冲泡对茶叶香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叶的化学品质是茶叶中的化学成分通过冲泡而在茶叶的色、香、味上体现出来的,已有不少研究探讨了冲泡条件对茶叶化学成分如氨基酸、茶多酚等的浸出效应,上述成分大多反映茶叶的滋味,而有关冲泡对茶叶香气的影响目前还很少见报道。本试验模拟日常饮茶方式,用气相色谱法着重探讨冲泡次数对茶叶香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