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豆渣膳食纤维制备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项目以新鲜豆渣为原料,通过L9(3^4)正交实验设计方法,就影响膳食纤维含量的碱浓度、温度、时间和酶用量四项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确立了制备豆渣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利用本工艺,湿豆渣经浸泡、碱处理、酶解、干燥和超微粉碎等程序,即得到豆渣膳食纤维,工艺产率为85%,产品纤维素含量是80%。  相似文献   

2.
以豆渣为原料,并在碱液处理后直接挤压膨化制备豆渣水溶性膳食纤维.以水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指标,对物料水分、挤压温度、螺杆转速及氢氧化钠浓度进行了单因素试验.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对挤压膨化提高碱处理豆渣水溶性膳食纤维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建立了物料水分、挤压温度、螺杆转速三因素的回归模型.确定了挤压膨化碱处理豆渣制备水溶...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大豆饼粕为原料,通过L(934)正交实验设计方法,就影响制备膳食纤维含量的碱浓度、温度、时间和酶用量4项因素进行了实验,确立了制备大豆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利用本工艺,湿豆粕经浸泡、碱处理、酶解、干燥和超微粉碎等程序,即可得到大豆膳食纤维,工艺产率为85%,产品纤维素含量为80%,还以豆粕膳食纤维为原料研制出大豆纤维系列食品。产品的各项理化指标均达到了国家食品添加剂的有关标准。  相似文献   

4.
为高效提取豆渣中的膳食纤维并加工豆基高纤饼干,本研究采用碱浸提法,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讨碱浓度、碱浸温度、碱浸时间和胰蛋白酶活力对豆渣中膳食纤维提取率的影响。进一步在鸡蛋、黄油、膳食纤维添加量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酥脆值和感官评价响应面分析,优化豆基高纤饼干配方。结果表明:制备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碱浸温度90℃、碱浓度1%、碱浸时间35 min、添加0.25%的500 UI胰蛋白酶,提取率达到83.14%。豆基高纤饼干的最佳配方为:膳食纤维添加量4%、黄油添加量40.30%、鸡蛋添加量25.50%。品评试验证明,该工艺和配方可制得色泽金黄、口感酥松、具有特异豆香的高膳食纤维酥性饼干。最佳配比方案制作出的豆基高纤饼干各指标均满足国家标准,总体符合大众口感,市场潜力较好。豆基高纤饼干水分含量1.85±0.02 g·(100 g)-1,灰分含量1.49±0.03 g·(100 g)-1,粗蛋白含量5.83±0.42 g·(100 g)-1,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0.13±0.03 g·(100 g)-1...  相似文献   

5.
杨婧  郑为完  高媛媛 《大豆科学》2012,31(4):635-639
研究了碱润涨预处理和微波强化碱润涨预处理对豆渣膳食纤维化学结构,物理特性以及对豆渣纤维素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碱润涨预处理相比,微波强化碱润涨预处理对豆渣膳食纤维的活化效果更好,二者均没有改变豆渣纤维素的化学组分。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没有经过预处理、碱预处理和微波强化碱润涨预处理豆渣纤维素酯的取代度分别为0.0445、0.0558和0.0681,即经过预处理后豆渣纤维素的反应可及度增大,酯化效率由57.57%提高到了88.10%,且随微波辐照时间的延长,豆渣纤维素酯的取代度增加。经过酯化改性后,豆渣纤维素酯具有较强的油污去除力,且随着酯化取代度的增加,去污力呈增加的趋势,可以应用在洗涤用品中。  相似文献   

6.
通过红外光谱仪、粘度计等对豆渣水溶性膳食纤维(SDF)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豆渣水溶性膳食纤维为多糖类物质,其持水力为8.25 g·g-1,溶胀力为9.38 m L·g-1,结合水力7.11 g·g-1,阳离子交换能力为0.73 mmo L·g-1。豆渣水溶性膳食纤维溶液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降低,呈现假塑性流体。豆渣水溶性膳食纤维有吸附胆酸钠的作用,其添加量越多,溶液中胆酸钠被吸附的量也越多,吸附平衡所花的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菠萝的综合利用水平,以菠萝皮为原料,采用纤维素酶水解法从菠萝皮中提取可溶性膳食纤维,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对正交试验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菠萝皮可溶性膳食纤维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浓度0.7%、料液比1 ∶ 30、酶解温度60 ℃、浸提4次、pH 5.6、酶解时间75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率可达23.89%;膳食纤维的持水力为11.86 g/g,溶胀性为15.5 mL/g,持油力6.94 g/g。此结果表明菠萝皮膳食纤维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  相似文献   

8.
豆渣水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国内外有关豆渣水溶性膳食纤维的3种提取工艺,即物理法、化学法及生物技术法。  相似文献   

9.
以提取卡拉胶后的麒麟藻废渣为原料,利用木瓜蛋白酶和α-淀粉酶对粗纤维进行酶解,制备膳食纤维。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1∶30,时间1.5 h,温度为65℃,蛋白酶用量为0.35%、α-淀粉酶用量为1.5%,膳食纤维得率为35.58%。按照最佳工艺条件提取的麒麟藻渣膳食纤维,膨胀力10.93 mL/g,持水力721.72%。  相似文献   

10.
以可可果皮为原料,采用酸水解法提取水溶性膳食纤维和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结果表明,可可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为1∶30,水浴温度90℃,pH 2.0,提取时间30 min,得率为25.19%。可可膳食纤维总得率达57.99%,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持水力为5.23 g/g,溶胀性为11.42 mL/g。  相似文献   

11.
超声波提取豆渣中水溶性大豆多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继伟 《大豆科学》2011,30(3):507-510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探讨在超声波环境下提取温度、液料比、提取时间以及超声波功率对豆渣中提取大豆水溶性多糖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功率对水溶性大豆多糖提取率的影响较大,其次是提取温度和液料比,然后是提取时间.水溶性大豆多糖提取的最优工艺参数是:提取温度80℃,液料比10∶1,提取时间40 min,超声功率160...  相似文献   

12.
豆渣水溶性大豆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豆渣为原料,采用有机酸水溶液提取SSPS.通过对提取pH、有机酸种类、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的单因素试验,得到最佳的工艺条件:酒石酸水溶液作为提取介质,温度110℃,提取时间1.5 h,pH3.8.该工艺的蛋白质溶出率仅为2.18%,产品分子量由三部分组成,其中5.424×10~5为主要部分.水溶性大豆多糖得率达到27.65%.  相似文献   

13.
从工业化生产实际出发,探讨了豆渣的高效水解技术、酵母菌株的选育及其培养工艺。不同工艺条件下,采用纤维素酶和普鲁兰酶水解豆渣,以葡萄糖为标准测量水解后料液中糖含量,得出水解豆渣的最佳工艺条件:温度55℃,料液比为1∶24,先用普鲁兰酶水解,调至pH5.0,再用纤维素酶水解,调至pH5.5,普鲁兰酶3 h,纤维素酶1 h,时间比为3∶1,加酶总量为3%,普鲁兰酶∶纤维素酶为3∶1。用此条件对豆渣进行水解得到水解液,料液中含糖量最高位为160.7 mg·kg~(-1)。用含量为35%的水解液去培养抗性菌株,筛选的抗性菌株C发酵效果较好,酵母含量达18.49 g·L~(-1)。  相似文献   

14.
利用超声波技术,以大豆异黄酮主要组分染料木素为对照,根据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建立三波长比色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确定大豆异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25,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5h,提取2次.比较新建立方法与之前建立HPLC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结果依次为:高效液相色谱法>三波长比色法>紫外分光光度...  相似文献   

15.
设计了一条绿色高效地提取纯化大豆异黄酮,并联产制备大豆分离蛋白和低聚糖的工艺。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RSM)优化,确定了超声辅助提取大豆异黄酮的工艺条件:超声功率250 W,70%乙醇,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120 min,大豆异黄酮提取量为2 104.25μg.g-1,提取率85.34%;并通过三步简单的分离纯化从豆粉中得到1 838.00μg.g-1、纯度为62.09%的异黄酮,最终收率74.54%;最后以提取异黄酮后的剩余豆渣为原料,联产制备了大豆分离蛋白(216.25 mg.g-1)和低聚糖(73.75 mg.g-1),全过程无废液废渣排出。  相似文献   

16.
野生大豆由于丰富的遗传背景在大豆育种中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选取来自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中国东北地区的野生大豆与栽培在中国北京种植,并对其农艺性状进行比较.与栽培大豆相比,野生大豆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47.55%),较低的脂肪含量(12.91%).此外,野生大豆的异黄酮含量高并且具有较好的胞囊线虫抗性.将经过筛选的不同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进行杂交,已经选育出一些具有高异黄酮含量和良好胞囊线虫抗性的大豆材料.同时研究了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的天然杂交,发现通过分析F1代花色和荚皮色的分离情况可以鉴定天然杂交种.结果证明通过杂交的方式将野生大豆中的目的基因导入栽培大豆进而提高大豆育种效率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谷春梅  姜雷  于寒松 《大豆科学》2019,38(3):434-442
为了最大程度降低豆浆中抗营养因子含量的同时保证品质优良,以干豆制浆为对照,利用不同浸泡介质(水、柠檬酸溶液、NaHCO_3溶液)及不同浸泡条件,探究前处理工艺条件以及介质的改变对豆浆中抗营养因子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泡处理能有效降低豆浆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和植酸含量,但不同介质对不同抗营养因子的效果不同。经浸泡处理后的胰蛋白抑制因子的最低活性为30.88±1.35 TIU·mg-1,相对于未处理组降低了54%;植酸最低含量为3.46±0.15 mg·mL-1,相对于未处理组降低了77.4%;而经浸泡处理后的单宁含量却显著上升(P<0.05)。从降低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的效果来看,NaHCO_3>水>柠檬酸;从降低单宁含量的效果来看,柠檬酸>NaHCO_3>水;从降低植酸含量的效果来看,柠檬酸>水>NaHCO_3。除抗营养因子外,豆浆的品质指标也发生了显著变化,NaHCO_3浸泡组的总体品质最优,除了个别品质指标(蛋白质含量)与水浸泡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其它品质成分含量均显著高于水浸泡组,而柠檬酸浸泡组的品质为3组中最差。选取NaHCO_3溶液作为浸泡介质进行正交工艺优化,当浸泡温度为25℃,浸泡时间为16 h,浸泡豆水比为1∶4,NaHCO_3浓度为0.45%时,豆浆的抗营养因子的去除效果最好,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18.
大豆食心虫抗性品种鉴定及抗性性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38份大豆品种(系)大豆食心虫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供试品种间在着显著差异。筛选出高抗大豆食心虫品种1份和抗性品种17份。抗虫性状分析表明,虫食粒率与百粒重,荚皮内糖分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荚皮内纤维素含量,荚皮硬度,荚皮颜色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在马铃薯同大豆间作中,采用喷洒蜂蜜水和早熟马铃薯刈秧的方法对马铃薯田内的天敌昆虫向大豆田内诱集和助迁,使得大豆田内天敌数量增加,从而使大豆蚜的防控更加有效。试验结果表明,喷洒蜂蜜水使得处理区内天敌总量增长率高于对照区,持续时间达7 d;早熟马铃薯刈秧使处理区内天敌数量增加,同时大豆蚜数量明显降低,该方法同马铃薯收获时间相吻合,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和较长的持效时间,因此在应用于促进马铃薯田中天敌向大豆田内转移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