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茶叶质量安全现状与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的茶叶质量安全水平虽有所提高,但问题依然不少。本文对我国茶叶质量安全现状、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提高我国茶叶质量安全水平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产茶大国,其茶叶无论是生产还是消费都位居世界前列,但从近年来的茶叶质量安全检查与安全类型规范上来看,我国茶叶无论是在种植、生产加工过程中都存在一定问题。本文就将探讨当前我国茶叶在种植环节、生产环节的质量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对促进我国茶叶行业卫生质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茶叶最早源于炎黄时期的神农尝百草,而后渐渐演变为大众日常生活必备的饮品,渐而茶叶的质量安全问题也成为了大众所关注的重点。本文在论述了茶叶质量以及质量安全的相关理论后,又对我国当前茶质量安全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最后对此提出了经济法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沈珂 《福建茶叶》2016,(3):281-282
如今人们对茶叶的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茶叶质量安全的保障需要从茶叶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上加强质量监管,通过加强和完善茶叶质量安全监管优化茶叶供应链组织模式。本文对茶叶供应链以及茶叶质量安全监管进行了简单介绍,分析了目前我国茶叶供应链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5.
从安全角度谈茶叶质量监管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向阳  刘畅 《福建茶叶》2016,(6):189-190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的茶叶出口量逐年增多,但质量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本文首先介绍了茶叶质量安全的内涵,而后分析了当前我国茶叶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以及成因,最后从茶叶产品质量安全的标准体系建设、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建设等六个方面提出了构建茶叶行业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6.
茶叶生产企业质量管控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楠 《福建茶叶》2016,(4):243-244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我国茶叶生产质量安全水平有较大提高,但茶叶中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有害微生物残留等问题时有发生。本文针对我国茶叶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剖析,进而探讨茶叶生产企业建立HACCP体系和茶叶质量追溯体系以及人性化管理分析企业质量管控的措施,旨在促进我国茶行业的整体发展,提高茶叶生产的国家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茶叶质量安全4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茶叶质量安全的重要进程以及技术研究主要进展,分析了茶叶质量安全现存的问题,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为茶叶质量安全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邱源 《福建茶叶》2023,(4):56-58
茶叶在中国具有近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从神农氏时代就已经开始出现茶叶的踪影。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中,我国在茶叶的种植、生产中蕴育出了越来越丰富的物质文化。与此同时,我国在茶叶种植、生产以及加工等产业中,与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具有密切的来往,保证茶叶质量、提高茶叶加工安全性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就现阶段的茶叶加工存在着一系列质量安全问题,对我国茶叶销售具有不利影响,因此必须要重视茶叶加工中的质量安全问题,针对性采取应对措施。本文在探讨茶叶加工流程的基础上,从茶叶种植、质量监管、硬件条件等三大方面探讨茶叶加工中所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最后针对性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以期为我国茶叶加工领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既是茶叶重要产地也是主要的消费地,茶叶是人们生活中的必备佳品。结合现代先进技术,对茶叶从产地到销售地实行全方位监控,用以减少人们对茶叶质量安全的担忧实有必要。鉴于茶叶在产业链上的流通过程可能会出现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以及在智能手机中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FC)已大面积普及的背景下,构建基于NFC技术的茶叶产业链可追溯系统,从而实现全面监督茶叶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减少质量安全问题,保障消费者利益。  相似文献   

10.
江山茶叶质量安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小琴  毛伟  陈加土 《茶叶》2014,(2):97-98
茶叶是我国的国饮,茶叶卫生质量事关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茶叶的卫生质量要求日趋严格。江山市是茶叶重要产区,为了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应高度重视茶叶质量安全。本文就江山市茶叶质量安全的现状与控制措施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1.
茶园土壤性状及茶树营养元素吸收、转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优质安全的茶叶离不开养分条件、环境安全和茶园的土、水、肥的管理。本文在茶园土壤、茶树养分功能和分子营养机制、茶树施肥技术、茶园土壤重金属及茶树累积特点和机制等方面,对近五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在茶园土壤研究方面,除了关注植茶后茶园土壤有机质变化特点外,茶园碳储量在全球碳循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同时分子生物学技术也开始应用于茶园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和演变的研究,并在茶园土壤质量评价、土壤酸化原因以及应用生物质改良酸化茶园土壤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在茶树养分功能和调控技术方面,对主要营养元素氮、磷、钾等的营养功能及其在茶叶品质成分代谢中的作用和茶树吸收特性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茶树养分转运子基因克隆、氮营养分子生理机制、抗环境胁迫的分子基础等方面的研究逐渐深入,在机械施肥、水肥一体化、控释肥施用等技术研究方面取得较大进展,施肥的环境效应特别是温室气体排放影响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伴随着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茶叶产地土壤重金属和稀土等的安全状况、茶树累积特点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12.
黑茶加工中微生物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六堡茶、普洱茶、茯砖茶等同属黑茶类,传统加工过程中的渥堆发酵是形成黑茶品质特征的关键,上述过程需要微生物参与才使其具有独特品质。本文就黑茶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微生物种类、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及其对黑茶品质形成所起的作用、微生物的安全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我国黑毛茶产品质量及生产状况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实地调查研究黑毛茶生产状况的基础上,对黑毛茶样品氟、铅、稀土等相关指标与黑毛茶价格的关系、现阶段黑毛茶和茯砖茶产品的生产成本、生产满足标准要求茯砖茶产品所需黑毛茶原料的最低成本等进行了不同层面的研究分析,为企业生产合格茯砖茶产品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边销茶政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尤溪县茶叶QS认证的现状、存在问题等分析,认为QS认证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充分认识茶叶质量安全的重要性。提出针对尤溪县茶叶QS认证的发展对策,要正确处理好发展与质量安全的关系,通过加强监管,整合企业资源,增强人员技能,打造产品品牌,提高产品质量,促进尤溪县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土壤地质环境与茶叶的内在品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不同成土母岩上发育的土壤能影响所产茶叶的品质,在浙江省花岗岩、石英砂岩、变质岩系(片麻岩为主)及部分多石英的凝灰岩上常产优质茶,反之在玄武岩、石灰岩及中更新世(Q2)红土上常所产茶叶的品质较差。本文以茶叶的内在品质对此加以证实。分析的生化指标有: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及儿茶素(均指各该项总量)等5项。指标经综合分析,可分为7个等级,都与一定的成土母岩相对应。花岗岩等3种产优质茶的母岩上,土壤都有高硅、低钙、及砂性质地的特征;反之,所产茶叶品质较次的玄武岩及石灰岩上,土壤均有低硅、高钙及粘性质地的特征。Q2红土应属后面一类,但硅与钙的含量不全符合,还须进一步研究。凝灰岩上所产茶的品质居于7个等级中的中档。成果说明:作为外部生态环境重要因素的成土母质,和茶叶内部的生化性质有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6.
简析了中国茶叶生产消费现状及进出口贸易现状,提出了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系统概述了我国在茶树资源利用与品种选育、茶树全基因组与代谢调控机制、茶树土壤与营养调控分子机理、茶树逆境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茶园绿色防控与质量安全、茶叶制造化学与品质化学机理、茶叶深加工与功能成分利用、茶与健康等8个方面的基础研究进展与成果,...  相似文献   

17.
浅谈我国茶叶质量安全现状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汪庆华  刘新 《茶叶》2006,32(2):66-69
茶叶是我国的国饮,茶叶质量安全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几年来,随着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各级政府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加大力度禁止在茶叶中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扶持龙头企业加速茶叶加工厂的改造,我国茶叶质量安全水平已大大提高。茶叶质量安全主要包括农药残留、有害重金属残留、有害微生物、非茶异物和粉尘污染等因素,涉及茶叶的原料生产和加工两个过程。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江苏省茶叶产业的质量安全现状进行概述,同时对潜在的茶叶质量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加强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加快技术推广、完善茶叶质检体系建设、建立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等方面保障江苏茶叶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