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探讨新疆维吾尔自治州伊犁州昭苏县伊犁马感染胃蝇属幼虫的感染情况。方法:通过药物(伊维菌素)驱虫及死后剖检进行胃蝇属幼虫统计。结果:伊犁马感染了4种胃蝇属幼虫,共收集16755个三期幼虫,总感染率为100%,感染率分别为鼻胃蝇蛆53.17%、、兽胃蝇蛆22.71%、红尾胃蝇蛆11.98%、肠胃蝇蛆12.14%。混合感染现象严重,33.05%的马感染4种胃蝇属幼虫,27.97%的马感染3种胃蝇属幼虫,25.42%的马感染2种马胃蝇属幼虫,13.56%的马感染1种胃蝇属幼虫,混合感染严重。鼻胃蝇幼虫更倾向于寄生贲门处,其他三种则无规律的寄生于幽门处。结论:昭苏县胃蝇属的物种丰富,马胃蝇蛆病的流行可能是由于马匹品种、年龄、饲养环境、马匹易感性、所处地理位置和环境的差异所造成。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新疆伊犁部分地区伊犁马感染马胃蝇三期幼虫的流行情况,本调查小组于2017年9月~2018年5月,经过9个月的调查,通过药物(伊维菌素)驱虫对新疆伊犁部分地区107匹伊犁马进行了马胃蝇蛆病的流行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伊犁马感染了4种马胃蝇幼虫,共计收集2 791个胃蝇属幼虫,其中鼻胃蝇三期幼虫为常见物种,占比83.18%(89/107)。整个物种多样性中,物种的平均占有比例分别为:鼻胃蝇34.15%(953/2 791)、兽胃蝇(831/2 791)、红尾胃蝇21.39%(597/2 791)、肠胃蝇14.69%(410/2 791)。春季与秋季驱虫后收集的四种虫体显示,春季虫体(1 678)均高于秋季采集(1 113)。伊犁马胃蝇属的物种丰富,在自然放牧状态下感染马胃蝇蛆病的现象较普遍,且多呈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3.
马胃蝇幼虫寄生于马属动物的消化道内,是危害极大的寄生虫之一,可引起寄主患马胃蝇蛆病.目前已知全世界有9种马胃蝇,中国有6种,其中新疆伊犁有4种.该病在世界范围广泛分布,呈世界性流行,马匹感染率平均60%左右.国内新疆伊犁地区马胃蝇蛆病呈多发流行,平均感染强度为每匹马带幼虫142只,严重影响了新疆伊犁养马业的健康发展.为...  相似文献   

4.
2009年10月和2010年5月,先后3次在岳普湖县2家驴屠宰加工厂对357匹屠宰后的驴胃蝇进行感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胃蝇总感染率为89%,通过对3期幼虫的鉴定,岳普湖县驴胃蝇分属于5个种,其感染率分别为:鼻胃蝇(Gasterophilus nasalis)32.8%,黑腹胃蝇(G.pecorum)49.2%,肠胃蝇(G.intestinalis)24.5%,裸胃蝇(G.inermis)56.4%,赤尾胃蝇(G.haemorchoidalis)8.7%。  相似文献   

5.
马胃蝇蛆病是由马胃蝇幼虫寄生于马属动物胃肠道内所引起的一种慢性消耗性寄生虫病,导致宿主高度贫血、消瘦、中毒,严重时衰竭死亡。该病呈世界性分布,不同国家因地理位置、气候环境不同及是否广泛使用驱虫药,呈现出不同的流行规律。在中国主要流行于东北、西北及内蒙古等地,流行6种马胃蝇,以肠胃蝇、红尾胃蝇为优势虫种。文章主要对近些年国内外马胃蝇蛆病感染情况进行描述,总结流行规律,提出研究方向,以期为该病的防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马的蝇蛆病是马属动物被节肢动物的虫卵感染的一种严重的寄生虫病,目前在我国引起马蝇蛆病的主要是马胃蝇和马鼻狂蝇。近年来随着养马业兴起,马的蝇蛆病给养马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文章对国内外报道的马的蝇蛆病的病原形态、生活史、生活习性、感染马蝇蛆病的马属动物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马蝇蛆病的季节动态和地理因素、诊断防治措施等进行综述,为深入研究马蝇蛆病提供资料,为防控马蝇蛆病的感染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正>马胃蝇属于双翅目(Diptera)胃蝇科(Gastrophilidae)胃蝇属(Gastrophilus),其幼虫阶段寄生于马属动物体内可引起马骚乱不安、食欲减退及胃黏膜溃疡炎症的一类寄生虫病。马胃蝇三期幼虫多寄生在胃的贲门部,多达几十个至100多个不等。胃部损伤面积可高达60%~80%~([1])。马胃蝇病在世界各地呈广泛分布,在摩洛哥、埃及、瑞典、比利时、哈萨克斯坦~([2-7])等地均有报道;而我国多发生于西北、东北、内蒙古等地。马胃蝇幼虫对马匹的感染十分严重,感染率达100%(杨锡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尸检方式探究马胃蝇寄生对马体所造成的伤害。结果发现,马胃蝇幼虫在马体内的寄生部位是随着虫龄的增加逐渐向消化道末端移动,直至幼虫发育成熟排出体外,没有明显的逆向移动现象;虫态期最长的3龄幼虫(L3)在寄生部位选择上存在着种间差异性,黑角胃蝇和鼻胃蝇在幽门口外的十二指肠前端,黑腹胃蝇和红尾胃蝇寄生于胃部;马科动物个体感染马胃蝇的数量与被检马匹的年龄(P=0.320)和性别(P=0.665)没有必然联系;马胃蝇蛆病在当地马科动物间普遍发生,胃部损伤面积达60%~80%,其中,野马感染马胃蝇数量最高,其次是野驴和家马。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对胃蝇属昆虫危害的认识及再引入野马健康状况的掌握,对于野马保护意识的加强以及强化后续监管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呼和浩特地区牛皮蝇蛆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呼和浩特地区牛皮蝇蛆病的病原是牛皮蝇(Hypoderma bouis)和纹皮绳(H.lineatum)。该病流行的高峰期是5~7月,其中5月中旬至6月中旬显最高峰。蒙古感染率高,平均感染率为83.33%,平均感染强度为2.34条/头;黑白花牛感染率低,平均感染率为0.52%,感染强度为2.00条/头。引起当地牛皮蝇蛆病流行的主要原因除与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及宿主因素密切相关外,还与该地区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正马胃蝇蛆病,也叫马胃蝇蚴病,俗称瘦虫病,是由双翅目胃蝇科胃蝇属幼虫寄生在马、驴、骡等马属动物消化道内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马属动物一旦感染,表现为贫血、消瘦、使役力下降,严重时衰竭死亡,给养殖户造成巨大损失。1发病情况靖远县刘某饲养的1匹役用成年骡子,于2017年5月中旬开始咳嗽、食欲不振、渐进性消瘦、耕地时不上趟。电话请求出诊诊治,接诊后到圈舍现场,经临床检查,诊断为马胃蝇蛆病。立即  相似文献   

11.
寄生在马属动物胃肠道的昆虫类,迄今仅报道有一个科(胃蝇科)、一个属(胃蝇属——Gastrophilus)。由胃蝇属引起的马胃蝇蛆病,是兽医寄生虫学和寄生虫病学教学  相似文献   

12.
危害家畜的蝇蛆病是由马胃蝇、牛皮蝇、羊鼻蝇等幼虫引起的 ,在农村饲养的草食动物中感染率高 ,危害也非常普遍。因此 ,其防治受到普遍重视。1 发病情况经过对全区家畜寄生虫区系调查及在屠畜中采集的虫体分析 ,蝇蛆种类有马胃蝇蚴 4种、牛皮蝇蚴2种 ,羊鼻蝇蚴 1种 ,共 7种。即马肠胃蝇蚴、红尾胃蝇蚴、兽胃蝇蚴、烦扰胃蝇蚴 ,其第 2、3期蚴均寄生于马、骡、驴胃内 ,少数寄生于十二指肠 ,后两种幼虫在离开马体前在其直肠末端、肛门周围均寄生一段时间。牛皮蝇蚴 ,纹皮蝇蚴第 3期均寄生于牛体脊背两侧皮下。羊鼻蝇蚴寄生于羊鼻腔、鼻窦腔。…  相似文献   

13.
马胃蝇蛆病是由胃蝇科,胃蝇属的胃蝇幼虫寄生于马属动物胃肠道内所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马胃蝇的幼虫(蛆)除寄生于马、驴、骡等单蹄兽外,偶尔也寄生于兔、犬、猪和人胃内。患畜由于幼虫寄生,使胃的消化、吸收机能破坏,加之幼虫分泌的毒素作用,使宿主高度贫血、消痩、中毒,使役能力降低,严重感染时可使马匹衰竭死亡。此病对马危害较大,常给养马业带来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14.
正马胃蝇蛆病是由狂蝇科胃蝇属的马胃蝇幼虫,寄生于马属动物的胃肠道内引起的一种慢性消瘦和中毒性疾病。2014年2月16日,德保县敬德镇念归村月朗屯黄某养的3匹马因患了马胃蝇蛆病,死亡1匹,其余2匹病马经及时治疗全部康复,现将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黄某养的3匹马,于2014年元月份开始咳嗽、流涎、渐进性消瘦。畜主找村兽医员进行诊治,认  相似文献   

15.
<正>马胃蝇蛆病是由狂蝇科、马胃蝇属的各种马胃蝇幼虫寄生于马属动物的胃肠道内引起的一种慢性消瘦和中毒性疾病。在我国常见的马胃蝇有四种,即肠胃蝇;红尾胃蝇;兽胃蝇,又称东方胃蝇等。其中,肠胃蝇在我国分布极广。为最常见的一种。破坏胃的消化、吸收、运动和分泌机能以及幼虫的毒素作用,致使马高度贫血、消瘦、严重感染可造成马死亡。2016年4月19日。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巴音松布尔嘎查牧户图门放牧的马发生了一种逐日消瘦、食欲不好的疾病。请求出诊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兽医学报》2017,(8):1517-1522
为了解伊犁马体内寄生胃蝇属幼虫的种类及马胃蝇蛆的分类。本试验通过对鉴定出的优势种马胃蝇三期幼虫进行流行病学及COI基因分析,采用邻接法(NJ)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共收集16 755个三期幼虫,总感染率为100%,共发现4种胃蝇属幼虫,混合感染现象严重。鼻胃蝇幼虫为优势种,优势度为53.17%,寄生部位更倾向于贲门处,其他3种则无规律地寄生于幽门处。测定的鼻胃蝇蛆、肠胃蝇蛆、兽胃蝇蛆、红尾胃蝇蛆的COI基因序列与GenBank上的序列(登录号:GU265752.1、KR230402.1、KU578262.1、KT946620.1)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99%,99%,100%;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本试验测定与GenBank上发表的胃蝇属的相应蝇蛆种聚类;即肠胃蝇和红尾胃蝇首先聚在一起,再与鼻胃蝇聚在一起,最后三者再和兽胃蝇聚在一起。当以COI序列为靶标时,内群外群分别形成独立的进化分支。该试验结果可为胃蝇属的分类提供参数。  相似文献   

17.
寄生在马属动物胃肠道的昆虫类,迄今仅报道有一个科(胃蝇科)、一个属(胃蝇属——Gastrophilus)。由胃蝇属引起的马胃蝇蛆病,是兽医寄生虫学和寄生虫病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胃蝇属共有七个种。由于种种原因,使这几种胃蝇的译名繁多,互相矛盾。教员和学生在查阅参考书时容易产生混淆;对研究人员也常带来麻烦。为此对马胃蝇的译名应有统一的必要。  相似文献   

18.
马胃蝇蛆病是由于胃蝇属的各种胃蝇幼虫寄生于马、驴、骡的胃肠道而引起的家畜胃的营养、运动和分泌机能障碍以及幼虫分泌毒素,致使宿主发生中毒的一种慢性疾病。马胃蝇蛆病在肃南牧区普遍存在。1975年10月间,明花区莲花公社深井子队的97匹马中一个星期死亡2匹,尸体剖检发现两匹死马的胃及十二脂肠部寄生有严重的马胃蝇幼虫。其  相似文献   

19.
2008―2010年,对寄生于新疆卡拉麦里与普氏野马同域生活的家马体内的黑腹胃蝇(Gasterophilus pecorum)进行了实验室培养和野外行为观察。将收集到的920只3龄幼虫进行室内培养,结果成功化蛹35个(3.80%),化蛹期为13~27 d,巅峰期为18~20 d(42.86%);17个(48.57%)个体羽化,羽化期为15~27 d,巅峰期为21~22 d(22.86%)。在这些羽化的成蝇当中雄性占11.76%,雌性占88.24%,雄雌比为0.13;其存活期为2~8 d,较大存活率发生在第4-6天(58.82%)。3龄幼虫体长(13.2±7.0) mm,体宽(5.1±4.0) mm,体质量(241±30) mg。相关性分析表明,幼虫的体长、体宽和体质量与成蝇的性别无相关性。交尾行为没有在野外或者靠近的马体的周围环境中发现,羽化初期有梳理和寻求寄主行为。黑腹胃蝇的卵在马的体表和植物茎叶上也均未发现。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新疆地区马衣原体病的流行现状和特点,本研究于2013年~2016年从新疆伊宁、阿勒泰、巴州、第六师、乌鲁木齐市及昌吉州等地收集826份马血清样品,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进行衣原体抗体检测,对不同品种、性别、饲养方式及地域来源马的衣原体抗体阳性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13年~2016年,马衣原体抗体阳性率依次为0、2.41%、7.30%和3.19%,平均阳性率为4.26%。其中,纯血马、焉耆马、哈萨克马和伊犁马衣原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98%、3.13%、4.23%和1.52%;公马与母马衣原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1.90%和2.30%;伊宁、阿勒泰、巴州、第六师、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州马衣原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56%、28.6%、3.13%、0、1.71%和4.00%;不同品种、性别和地域间马衣原体感染率差异显著(p<0.05)。纯血种公马衣原体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母马(p<0.05);规模化养殖场马阳性率低于散养马,并且引进马中衣原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本土马。本研究提示在马匹引种过程中,检疫部门应该酌情开展衣原体的感染检测,对促进马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