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凝-血凝抑制(HA-HI)试验是鉴定病毒及检测相应抗体常用的检测方法之一,是兽医实验室人员必须掌握的试验技能,主要应用于家禽H5N1/H7N9型禽流感、鸡新城疫的免疫效果评估。试验中根据血凝(HA)试验的终点判定,正确计算和配制四单位(4HAU)抗原是直接影响试验成败的关键,配制4HAU抗原后需进行抗原回滴验证,确保血凝抑制(HI)试验结果无误。  相似文献   

2.
血凝试验(HA)和血凝抑制试验(HI)由于能同时进行大量样本分析,试验过程易于操作以及结果快速、准确等特点而成为目前我国各地疫病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免疫程序制定及免疫效果监测等的主要手段之一,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涉及红细胞凝集及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操作过程常受多种因素影响,容易造成偏差,需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3.
鸡新城疫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结果常常因为操作不规范、使用标准不准确等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导致试验结果不准确,甚至失败。本文着重对鸡新城疫HA与HI试验血样的采集和处理、器材的选择、试剂配制、HA试验、HI试验等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作以简要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是目前我国各地开展疫病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免疫程序制定及免疫效果监测等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其涉及红细胞凝集及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操作过程常受多种因素影响,容易造成偏差。文章针对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中常见问题,从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的缓冲体系、血凝板或微量振荡器、1%鸡红细胞悬液配制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总结经验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规模养鸡业的迅速发展和养殖户科学养殖意识的增强,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技术越来越重要,其操作繁杂,影响其结果的因素很多,只有加强每一个环节的质量管控,严格按照规范程序操作,才能获得准确的试验结果,为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为此,本文从1%鸡红细胞悬液配制、试验器材的准备及操作、血凝价的判定、4单位抗原的配制、抗原回归试验、血凝抑制效价的判定、试验后的整理和消毒等方面简述了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应注意的事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兽医实验室检测禽流感和鸡新城疫抗体采用血凝(HA)-血凝抑制(HI)试验。该试验有些因素会影响试验结果,是试验的关键环节,如配制1%鸡红细胞时其浓度的高低会影响抗体滴度的高低;4单位抗原的配制需要回滴正确;试验的反应时间和温度也要符合要求。只有掌握好试验的关键点,才能得出准确无误的试验结果。对该试验的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鸡醛化红细胞在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鸡醛化红细胞 (FoRBC)代替新鲜配制红细胞 (FrRBC) ,进行血凝试验 (HA)和血凝抑制试验 (HI) ,以检测病毒滴度及其对应抗体效价。结果 :0 75 %FoRBC与 1 %FrRBC所测病毒HA和相应抗体HI效价一致。表明 0 75 %FoRBC可以替代 1 %FrRBC ,且具有不易破裂 ,保存期长 ,使用方便 ,无自凝 ,图象清晰、稳定 ,结果易判定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禽流感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易出现的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流感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是禽流感疫病监测和免疫抗体检测中最为常用的方法。近年来,随着动物疫病防控形势的需,禽流感疫病的日常监测、集中监测和免疫抗体检测工作量逐年增加,禽流感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成为当前基层兽医实验室检测禽流感的唯一技术方法,其试验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的制定。通过开展基层兽医实验室比对试验发现,影响禽流感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的因素诸多,分析试验结果和关键操作步骤,找出试验误差,以便从试剂配制、器材准备和操作规范三方面完善试验操作。  相似文献   

9.
<正>血凝抑制试验作为一种简便快速的检测方法应用广泛,但实际操作中会受温度、红细胞悬液配制、结果判定等因素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本文主要对血凝抑制试验操作的关键点进行阐述。1抗原配制HI试验在实际应用中首先应注意4单位(HAU)抗原的  相似文献   

10.
正在兽医免疫学实验中,血凝试验(HA)主要用来测定抗原的血凝价以及是否存在血凝性抗原,血凝抑制试验(HI)则作为一种抗体监测技术,广泛应用于兽医实验室监测、兽医门诊、大中型养禽场。在实际应用中,HA和HI试验可用于病毒分离、鉴定、分型,检测抗原抗体、免疫鉴定等等,例如:养禽场常常将禽流感、新城疫、减蛋综合症等疫苗免疫后的抗体水平,作为衡量免疫程序是否合理的依据。尽管此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1.
浅析影响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的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是化验室中进行动物疫病诊断和免疫监测最常用的试验方法之一,如禽流感、口蹄疫等疫病的化验室诊断或免疫监测在基层多使用这种试验方法。今年在我国其它省市发生多起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威胁我省我市的情况下,省、市、县等各级畜牧兽医部门都对禽流感进行了大量的化验室监测,运用和准确掌握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对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诊断和免疫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但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方法在操作中常有较多的影响因素,容易造成试验结果偏差,甚至误判。现将这种实验方法操作中影响因素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禽流感严重危害我国的养禽业,疫苗免疫是目前预防和控制禽流感发生的最有效手段,免疫后抗体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实际的免疫效果,因而免疫抗体监测操作技术的准确性、有效性、可靠性对禽流感防控工作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禽流感免疫抗体水平监测一般采用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HA-HI试验),经济、操作简便和容易量化是该试验方法的优点,但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也较多,导致HA-HI试验结果失真,下面将就禽流感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的影响因素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血凝抑制试验(HI)是基层兽医实验室常用的检测禽流感及新城疫抗体效价的试验方法,步骤简单,但在操作中由于一些细节把控不到位,经常出现试验失败或结果判定不准确的问题。笔者就血凝抑制试验中常出现的问题总结如下。1基本操作步骤血凝抑制试验(HI)常分为三个阶段来完成,一是准备阶段,主要是准备PBS液、阿氏液及1%鸡红细胞悬液;二是血凝试验(HA)阶段,主要是配制4单位抗原;三是血凝抑制试验(HI)阶段,主要是测  相似文献   

14.
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是兽医实验室中进行动物疫病诊断和免疫监测最常用的试验方法之一,经常用到如鸡新城疫、禽流感、口蹄疫、猪瘟等多种疫病的检测试验中。石家庄市各级兽医实验室每年春防、秋防后对鸡新城疫、禽流感等主要动物疫病均进行免疫抗体集中监测,以便准确掌握免疫质量。因此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对鸡新城疫等主要动物疫病的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但血凝和血凝抑制试  相似文献   

15.
β--微量法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是监测鸡群免疫状态,检查疫苗使用效果的一种方便、快捷而经济的血清学方法,其检验结果不仅可为制订合理的免疫程序提供依据,而且也是指导免疫工作的准则.  相似文献   

16.
禽流感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是评价禽流感疫苗免疫效果最常用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结果判定快速且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等优点,但该试验在实际操作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笔者结合临床工作经验,初步探讨影响禽流感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结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随着实验室检测血清样本数量的增加,延长红细胞的保存时间已成为当前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中困扰已久的问题。该试验以新配制的缓冲液稀释保存长达6个月的鸡红细胞不影响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结果,这极大方便了实验室及现场血凝、血凝抑制试验的操作。  相似文献   

18.
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智鹏 《中国畜牧兽医》2010,37(10):224-225
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是检验新城疫、禽流感等疫病抗体效价的一种常用方法,该方法具有经济、简便、灵敏、快速等优点,已被许多市、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所采用,但该试验影响因素很多,常常导致试验结果不准确。作者从试剂的配制、器材的选择及操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避免或减少不利因素的影响,提高试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用8HA单位水貂肠炎病毒(MEV)细胞培养活毒标准抗原、8 HI单位兔抗MEV血清标准抗体、0.5%戊二醛化猪RBC进行微量血凝(HA)-血凝抑制(HI)试验诊断水貂病毒性肠炎(MVE),具有敏感、准确、简便、省时等特点,适于MVE的确诊、检疫、流行病学调查和免疫水平监察,可在接到病料后4小时内报告结果。因本试验只能用活毒标准抗原,所以需把好消毒关。防止散毒。  相似文献   

20.
某些病毒(如禽流感病毒和新城疫病毒)能够与禽类的红细胞发生凝集,这种红细胞凝集现象可以被特异性免疫血清所抑制,即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HI).该方法是根据病毒的血凝蛋白具有识别并吸附于红细胞表面受体的生物学特性而建立起来的.由于血凝反应可被特异性抗体所抑制,抗体和病毒结合后,血凝素不能吸附于红细胞表面的受体上,所以血凝抑制试验可用于:发现与鉴定病毒;诊断病毒性疾病;监测机体血清抗体水平;为免疫程序制定提供准确基础数据,防止重复免疫、免疫失败和免疫空档的发生.该方法是一种在基层临床实践中极易推广的检验、检疫手段与诊断方法.目前在血凝抑制试验方面存在一些不规范操作问题,从而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导致不正确结果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