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了筛选具有良好抗炎活性的中药组方,研究通过试验动物炎症模型对8个组方进行抗炎活性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组方7,8对二甲苯所致小白鼠耳廓肿胀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且肿胀抑制率达41.48%、44.19%;组方1,5,6,7,8对醋酸所致小白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有明显抑制作用,且抑制率分别达35.57%...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甘青虎耳草总黄酮的抗炎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棉球致小鼠肉芽肿模型,观察甘青虎耳草总黄酮对小鼠的抗炎作用。结果:甘青虎耳草总黄酮能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甘青虎耳草总黄酮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抑制率分别为21.76%,65.29%和75.295%;明显抑制冰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并且能有效抑制小鼠肉芽肿的作用。结论:甘青虎耳草总黄酮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寻求防治动物过敏性疾病的中药方剂,根据中兽医病因病理学理论,制定了养血润肺、疏风解表和散寒防湿的防治法测,借鉴传统中药方剂学理论与现代研究成果,设计了3组抗动物过敏性疾病的中药配方,并进行了药效学比较观察。结果表明,所造中药配方提取液均可显著抑制多种变应原所致的炎性反应,其中方1的效果最好,对大鼠RPA足肿胀抑制率为65.02%-72.50%;对大鼠角叉菜胶性足肿胀抑制率为43.64%-57.29%;对豚鼠RPA皮肤出血抑制率为40.16%;对大鼠棉球植入所致的炎性肉芽肿形成抑制率为42.62%;对小鼠二甲苯性耳肿胀抑制率为53.83%;对小鼠醋酸性腹腔手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的抑制率为66.67%。该方经进一步临床试验,可望用于动物过敏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相似文献   

4.
通过动物试验,对复方参芪抗炎口服液的抗炎作用、毒性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研究.试验表明,复方参芪口服液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对二甲苯所致的小白鼠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新鲜鸡蛋清所致的大白鼠足趾部肿胀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施用大剂量的复方参芪抗炎口服液对棉球所致大白鼠肉芽肿形成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施用小剂量的复方参芪抗炎口服液对棉球所致大白鼠肉芽肿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复方参芪抗炎口服液口服施药安全,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复方参芪抗炎口服液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试验结果说明,复方参芪抗炎口服液具有抗炎效果确切、无副作用、安全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明日叶的免疫、抗炎活性,将明日叶的乙醇提取物(AKK)以不同剂量给小白鼠灌胃给药,检测其对小白鼠抗鸡红细胞抗体、免疫器官指数、二甲苯致耳肿胀、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及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剂量AKK组的抗体含量比空白组提高了131.58%;高剂量AKK使小鼠脾脏指数提高29.43%,而中、高剂量AKK使胸腺指数分别提高了56.22%和51.74%;中、高剂量AKK均能显著降低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程度以及醋酸引起的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以含有0.5%AKK的饲料饲喂大白鼠7 d可显著抑制50%蛋清所致的足跖肿胀。提示明日叶具有提高机体体液免疫及抗炎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蒙药雄银散抗炎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目的是探讨蒙药雄银散的抗炎作用,通过对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实验、对蛋清与甲醛所致小鼠足趾致肿实验、对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影响实验、对棉球所致小鼠肉芽肿实验和方法做评价雄银散的抗炎作用。结果显示雄银散能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耳廓肿胀的急性炎症;显著抑制小鼠蛋清与甲醛所致足趾肿胀;显著抑制醋酸所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对棉球所致肉芽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蒙药雄银散有较好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药复方透皮贴剂药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试验旨在研究中药复方透皮贴剂的药效作用.结果显示,中药复方透皮贴剂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茵、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具有很好的抑茵效果,可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的肿胀度(P<0.01或P<0.05),对乙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或P<0.05),能减少乙酸所致小鼠的扭体次数.结果证实,中药复方透皮贴剂具有较好的抑茵、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确定牛大力中多糖成分是否具有保肝、抗炎的作用。本试验采用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对牛大力多糖的保肝、抗炎作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牛大力多糖对肝损伤引起的肝脏肿大有明显地抑制效果,抑制率高达72.18%;肝组织切片也显示其对肝脏细胞和结构的完整性具有保护作用。牛大力多糖还能降低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P0.01)的活性,明显抑制丙二醛(P0.05)的生成,同时降低炎性介质关键酶环氧化酶-2(P0.05)的表达,从而抑制炎性介质的合成。因此认为牛大力多糖具有保肝、抗炎的作用,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采用炎症和疼痛动物模型,对10个中药组方的抗炎和镇痛作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组方Ⅱ、Ⅲ、Ⅴ、Ⅶ、Ⅸ、Ⅹ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组方Ⅲ、Ⅴ、Ⅸ对醋酸所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组方Ⅲ、Ⅴ、Ⅶ、Ⅸ能显著抑制小鼠的扭体次数(P0.05);中药各组方对热刺激引发的小鼠疼痛反应时间无明显的延长,说明组方Ⅲ、Ⅴ、Ⅸ具有一定的抗炎和镇痛活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提取方法对蒲公英、连翘和金银花复方抗炎作用的影响。采用醋酸致小鼠腹腔通透性改变、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棉球肉芽肿3种炎症病理模型,分别考察中药复方分煎液与合煎液对炎症模型小鼠的抗炎效果。结果表明,蒲公英、连翘和金银花复方对小鼠急、慢性炎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高剂量和中剂量的中药复方分煎液对醋酸致小鼠腹腔通透性增加的抑制率显著高于中药复方合煎液同等剂量组(P0.05或P0.01),中药复方分煎液对小鼠棉球肉芽肿的抑制率显著高于中药复方合煎液同等剂量组(P0.05或P0.01),中药复方分煎液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抑制率与中药复方合煎液同等剂量组差异不显著(P0.05)。提示蒲公英、连翘和金银花复方的分煎提取液抗炎效果优于合煎提取液。  相似文献   

11.
采用牛津杯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本草乳炎清散抑菌圈、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利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试验、小鼠棉球肉芽肿试验和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试验观察本草乳炎清散的抗炎作用。结果表明,本草乳炎清散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无乳链球菌的MIC分别为0.062 5、0.125、0.062 5g/mL,MBC分别为0.125、0.250、0.125g/mL;本草乳炎清散(0.50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无乳链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2.83、21.60、24.51mm,均大于20mm,极敏感。本草乳炎清散高、中、低剂量组耳廓肿胀抑制率分别为39.74%、36.78%和28.84%,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高、中剂量组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低剂量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本草乳炎清散高、中、低剂量组小鼠肉芽肿增生抑制率分别为53.53%、51.69%和35.89%,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高、中、低剂量组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本草乳炎清散高、中、低剂量组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抑制率分别为51.06%、46.81%和34.04%,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高、中剂量组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低剂量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本草乳炎清散对奶牛乳房炎3种主要致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具有显著的抗炎效果,并且两种抑制效果在一定范围内与给药剂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止痢散抗炎的药理学作用,为最终的临床研究提供指导和借鉴意义。采用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等方法研究止痢散的抗炎作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阳性组耳廓肿胀度极显著降低(P<0.01),抑制率极显著增高(P<0.01);止痢散中、高剂量组耳廓肿胀度显著降低(P<0.05),抑制率显著增高(P<0.05);其他各药物有一定抑制耳廓肿胀的作用,但不明显。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结果显示:阳性组抑制率最高为46.45%;止痢散中、高剂量组抑制率分别为6.45%、16.13%,表明止痢散中、高剂量组对毛细血管通透性有一定的抑制性,但作用不明显。结论显示:止痢散具有抗炎作用,抗炎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复方术芩提取液的抗菌抗炎作用。方法:通过体外抑菌试验、小鼠耳廊二甲苯致炎试验、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试验及小鼠炎症细胞渗出试验,探讨复方术芩提取液对细菌和炎症的影响。结果:复方术芩提取液在体外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猪源魏氏梭菌、沙门氏菌的MIC分别为62.50 mg/m L、31.25 mg/m L、250.00 mg/m L、125.00 mg/m L;抑菌圈直径分别为9.50 mm、16.42 mm、9.75 mm、10.75 mm;对小鼠耳廊二甲苯致炎的肿胀抑制率为82.79%,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率为36.12%,对小鼠炎症细胞渗出具有抑制作用。结论:复方术芩提取液有一定的体外抑菌和抗炎效果。  相似文献   

14.
新疆野生胀果甘草止咳、祛痰和抗炎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新疆野生胀果甘草的止咳、祛痰和抗炎效果,探讨其药理作用。方法:以小白鼠为靶动物,以甘草水提取物、甘草酸粉为试剂,采用氨水致咳试验、气管段酚红试验和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试验观察甘草止咳祛痰和抗炎效果。结果:甘草水提取物对浓氨水所致小鼠咳嗽有非常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显著增加气管酚红的排泌,并能抑制小鼠耳廓肿胀,甘草酸粉效果略差。结论:新疆野生胀果甘草对小鼠具有明显的止咳、祛痰和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三妙散(黄柏、苍术、牛膝)为治疗家畜湿热下注之名方。实验证明三妙散能抑制热板法所致小白鼠疼痛反应和醋酸所致小白鼠扭体数,并能明显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白鼠耳肿胀、棉球肉芽肿及甲醛引起的大白鼠足跖肿胀,降低炎性组织中的PGE2含量,表现较好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观察抗感败毒口服液的解热、镇痛及抗炎效果。采用2,4-二硝基苯酚发热模型,观察抗感败毒口服液解热作用;通过小鼠扭体法和热板法,观察其镇痛作用;通过小鼠耳肿胀及对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观察其抗炎作用。结果表明,抗感败毒口服液能减轻2,4-二硝基苯酚所致大鼠发热反应;明显提高热板痛阈和抑制醋酸所致扭体反应;抑制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高及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综上,抗感败毒口服液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的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三妙散"(黄柏、苍术、牛膝)为<医学正传>所载治疗家畜湿热下注之名方.试验证明三妙散能抑制热板法所致小白鼠疼痛反应和醋酸所致小白鼠扭体数,并能明显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白鼠耳肿胀、棉球肉芽肿及甲醛引起的大白鼠足跖肿胀,降低炎性组织中的前列腺素E2(PGE2)含量,表现较好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急性炎症模型,针对火绒草3种水溶性组分(水煎液、水提醇沉液、醇提水溶部分),每种试验药物分为大剂量组(1g/ml)和小剂量组(0.5g/ml),每组12只小鼠,以地塞米松作为阳性对照药物,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小鼠耳廓肿胀度的差异,计算小鼠耳廓伊文氏蓝染料渗出的抑制率,探讨试验药物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及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组小鼠耳廓肿胀度和耳增重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除了水煎液小剂量组外,其差异具有非常显著(P<0.01)或极显著意义(P<0.001),说明3种提取物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试验药物对小鼠耳廓伊文氏蓝染料渗出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极显著差异(P<0.001),且抑制率均在88%以上,显示了较强的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蒲公英主要药效成分的抗炎效果,通过建立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筛选出蒲公英的抗炎成分,并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及大鼠棉球肉芽肿模型,研究蒲公英抗炎成分对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亢进、渗出水肿、白细胞向炎症聚集、纤维组织增生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蒲公英的主要抗炎成分为蒲公英黄酮,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及大鼠棉球肉芽肿均有明显抑制作用。表明蒲公英黄酮对急慢性炎症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并且高剂量组的蒲公英黄酮抗炎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中药抗球散的抗球虫、抑菌抗炎作用,试验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抗球散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建立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进行抗炎试验。结果表明:抗球散能够抑制鸡柔嫩艾美耳球虫卵囊孢子化,并且随着药量的增加,抑制效果亦相应增强。经计算,抗球散高剂量组卵囊孢子化率比空白对照组降低77.34%,差异极显著(P0.01),效果与地克珠利组相当;抗球散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31.25 mg/m L和62.5 mg/m L,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62.5 mg/m L和125 mg/m L;不同剂量的抗球散对二甲苯导致的小鼠耳廓肿胀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随着剂量的增加,抗炎效果亦相应增强。经计算,抗球散高剂量组抑制率比空白对照组提高23.90%,差异显著(P0.05),效果与盐酸多西环素组相当,说明中药抗球散具有较好的抗球虫及抑菌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