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作物种子萌发期和苗期是对盐胁迫最为敏感的时期,盐分过高会严重影响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本研究以谷氨酸尾液为主要材料开发了复合氨基酸肥料增效剂(简称增效剂),并研究其在盐(NaCl)胁迫条件下对种子萌发、苗期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旨在为谷氨酸尾液在盐碱土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方法】以小白菜种子和幼苗为供试材料,分别进行种子萌发试验和水培试验。1)种子萌发试验:采用标准发芽试验法,种子分别经0、0.05、0.1、0.2、0.4、0.8 g/L增效剂浸种后,分别移至含0、25、50、75mmol/L NaCl溶液中萌发,测定发芽势、发芽率、胚根长和胚芽长。2)苗期水培试验:选取整齐一致的幼苗,缓苗后同时加入与萌发试验浓度一致的增效剂和NaCl溶液,在盐害明显后取样测定鲜重、SPAD值、根长、株高以及叶片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产生速率、脯氨酸(Pro)含量等盐胁迫评价指标。【结果】在0~75 mmol/L NaCl范围内,NaCl浓度越高对小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越强,一定浓度的增效剂可不同程度地缓解NaCl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的胁迫。1)在无盐胁迫下,低浓度增效剂对种子萌发具有轻微的抑制作用,而高浓度增效剂则会显著抑制种子萌发;在同一浓度NaCl胁迫下,随增效剂浓度的增加,小白菜种子发芽势、发芽率、胚根长和胚芽长均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增效剂浓度为0.2 g/L时效果最佳,而在0.4 g/L和0.8 g/L时则会抑制小白菜种子萌发。2)在无盐胁迫下,随增效剂浓度增加对小白菜生长表现出先促进后抑制的效果,以0.1 g/L用量效果最好;在同一浓度NaCl胁迫下,增效剂浓度为0.05 g/L时,提高了苗期小白菜鲜重、SPAD值,并促进了根伸长和茎伸展,同时提高叶片SOD、POD、CAT活性和Pro含量,并降低MDA含量和产生速率;之后随增效剂浓度的增加小白菜幼苗鲜重、SPAD值、根长和株高均表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而SOD、POD、CAT活性,Pro含量表现出先持平后下降的变化规律,产生速率和MDA含量则表现出先上升后平稳的趋势,增效剂浓度达到0.4 g/L和0.8 g/L时小白菜幼苗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结论】在无盐胁迫条件下,低浓度(≤0.2 g/L)复合氨基酸肥料增效剂可轻微抑制小白菜种子萌发,但在25~75 mmol/L NaCl胁迫条件下,则可明显促进种子萌发、提高种子发芽质量;而在相同盐胁迫条件下,低浓度复合氨基酸肥料增效剂可明显促进小白菜幼苗生长,提高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维持渗透调节物质Pro含量、增强光合作用等,以0.05 g/L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紫花苜蓿种质资源萌发期耐盐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鉴定及评价紫花苜蓿种质资源萌发期耐盐性,以25份紫花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种子萌发培养基中分别添加0(CK)、150、250和350 mmol·L-1NaCl进行持续胁迫处理,研究25个苜蓿品种的种子萌发期耐盐性相关指标。结果表明,苜蓿种子在第3、第7和第10天的相对发芽率和发芽势均随着NaCl胁迫浓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盐害指数随着NaCl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升高;胚根长、胚芽长均随着NaCl胁迫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且萌发时间相应延长;胚根、胚芽重均随着NaCl胁迫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且生物量下降。25个苜蓿品种的种子萌发期耐盐性差异显著,其中苜蓿品种‘WL326GE’在350mmol·L-1NaCl胁迫处理下,发芽势为46.67%,相对发芽率为48.33%,生物量为最高,耐盐等级评价为高耐,萌发期耐盐性较强。本研究结果为适宜盐碱地种植的耐盐苜蓿品种的筛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腐殖酸对NaCl胁迫下梭梭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为干旱矿区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设置5个NaCl盐胁迫浓度,5个腐殖酸添加浓度,观测梭梭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生长指标,分析腐殖酸对梭梭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的耐盐性。[结果] 施用适量腐殖酸能显著提高种子萌发率,缓解梭梭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盐胁迫,促进初生根生长,降低盐胁迫对幼苗的伤害。在1.0 mol/L NaCl条件下,腐殖酸为700 mg/kg时缓解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梭梭发芽率、发芽势、根长、幼根鲜质量和幼根干质量分别提高10%,11.12%,1.77 cm,4.84 mg和4.03 mg。[结论] 腐殖酸可作为干旱矿区生态修复中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一种盐渍土调节剂,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以2份高芥酸油菜绵油13号、高芥4号和2份低芥酸油菜绵恢PS-1-2、绵恢8号为试验供体材料,观察了组织培养条件下,NaCl胁迫对高、低芥酸油菜种子萌发和离体茎尖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经4g/L NaCl浸种和培养基中添加10g/L NaCl均对种子萌发率产生抑制作用,且高芥酸油菜种子的萌发率明显高于低芥酸油菜。比较2种方式浸种11d的萌发率,为4g/L NaCl浸种的低芥酸油菜材料高于无菌水浸种的材料,高芥酸油菜的表现则相反。培养基中添加6g/L NaCl对离体培养茎尖的存活率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高芥酸油菜茎尖生长的受抑制程度明显低于低芥酸油菜。可以得出结论,供试的高芥酸油菜在萌发和离体培养阶段的耐NaCl性明显优于低芥酸油菜。  相似文献   

5.
以豇豆种子为试验材料,使用不同浓度的CaCl2溶液对豇豆种子进行处理,研究钙处理对150 mmol·L-1的NaCl溶液盐胁迫处理下的豇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期寻找缓解豇豆盐胁迫的最佳CaCl2浓度。结果表明:随着CaCl2浓度的增加,对豇豆种子的萌发生长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作用,其中25 mmol·L-1CaCl2溶液处理的豇豆种子缓解情况最佳。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NaCl胁迫下氮肥对甜高粱种子萌发及芽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探索提高甜高粱耐盐能力的措施,室内设置不同盐分浓度、不同氮源及浓度条件下甜高粱萌芽试验。结果表明:NaCl胁迫和不同氮源对甜高粱发芽和芽苗生长的影响各有不同。NaCl浓度对甜高粱种子萌发有显著影响,在甜高粱芽苗生长阶段,通过提高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而增强耐盐伤害能力是有限的。100 mmol.L 1NaCl胁迫下,根系POD活性最低,而叶片MDA积累量、可溶性糖含量、POD活性最高,受盐害程度最大。没有盐胁迫情况下增加不同氮源及氮量对甜高粱根叶生理特性的影响差异显著,当氮浓度在20 mmol.L 1时,细胞受伤害程度最低,生长最好。不同形态氮源对甜高粱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差异明显,NH4Cl的促进效果优于KNO3。在100mmol.L 1的NaCl胁迫下,施加铵态氮或硝态氮源均可以增强甜高粱芽苗期的POD活性,减少MDA积累,从而缓解盐胁迫带来的伤害。研究表明采取适当的氮肥调控措施可以提高甜高粱的耐盐能力。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红豆和白扁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对盐胁迫的响应及其生理机制,以红豆品种‘渝红豆2号’和传统白扁豆品种为材料,分别用不同浓度NaCl (0 mmol·L-1、20 mmol·L-1、40 mmol·L-1、60 mmol·L-1、80 mmol·L-1、100 mmol·L-1)溶液处理种子,测定不同NaCl浓度胁迫下红豆和白扁豆种子的发芽指标及幼苗生长指标、叶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分析NaCl胁迫对红豆和白扁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NaCl浓度增加,红豆和白扁豆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当NaCl浓度为80 mmol·L-1时,白扁豆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降为0,红豆的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分别为20.00%、2.00、0.83;NaCl浓度为100 mmol·L-1时,红豆的发芽率为16.67%,但白扁豆为0,这表明在盐胁迫下红豆较白扁豆具有更高的萌发能力。2)红豆与白扁豆相对盐害率随NaCl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NaCl浓度为80 mmol·L-1和100 mmol·L-1时,白扁豆相对盐害率为96.58%和96.67%,红豆相对盐害率为47.05%和83.18%,说明红豆受盐害程度较低。3)红豆与白扁豆幼苗胚根、胚芽及鲜重均随NaCl浓度增加而下降。NaCl浓度为100 mmol·L-1时,白扁豆胚根长为0,红豆胚根长为0.23 cm。4)随NaCl浓度升高,红豆和白扁豆叶片的MDA含量均增加,造成细胞膜透性逐渐增大,但是红豆幼苗MDA积累量低于白扁豆,这表明红豆叶片细胞膜损伤较小。5) NaCl胁迫下,红豆与白扁豆SOD活性均显著升高,但红豆SOD活性显著高于白扁豆;NaCl胁迫下,POD活性显著升高,但白扁豆POD活性显著下降。研究发现红豆可通过提高SOD和POD活性以降低细胞膜氧化伤害,减少MDA积累量,进而提高种子萌发能力。在相同浓度NaCl胁迫下红豆较白扁豆有更高的耐盐性,能更好地适应盐胁迫环境。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蒙古黄芪种子在不同浓度NaCl,Na_2SO_4和NaHCO_3处理下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情况,为蒙古黄芪在盐碱地的引种、驯化和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发芽盒进行种子萌发出苗试验,测定分析蒙古黄芪种子在不同浓度NaCl,Na_2SO_4和NaHCO_3处理下的萌发率、发芽势、相对盐害率及其苗根长、苗高及根茎比。[结果](1)蒙古黄芪种子在NaCl0.2%,Na_2SO_40.6%和NaHCO_30.3%的盐胁迫下能够正常发芽,萌发率和发芽势均高于对照,在大于此浓度的盐胁迫下萌发率和发芽势均开始下降。(2)蒙古黄芪种子在NaCl0.6%,Na_2SO_40.8%和NaHCO_30.3%时的相对盐害率为负值,促进种子萌发,大于此浓度时,相对盐害率为正值,抑制种子萌发。(3)蒙古黄芪幼苗的茎长、根长及根茎比随着盐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当NaCl和Na_2SO_4浓度分别在0.4%和0.6%时,黄芪幼苗的茎长和根长达最大,NaHCO_3浓度分别在0.6%和0.3%时,黄芪幼苗的茎长和根长达最大,超过此浓度黄芪幼苗的茎长和根长开始减小;当NaCl,Na_2SO_4和NaHCO_3浓度分别为0.6%,0.8%和0.3%时根茎比达最大,分别为1.658,1.709,1.291,超过此浓度,根茎比开始下降,但均大于1。[结论]蒙古黄芪在NaCl0.6%,Na_2SO_40.8%和NaHCO_30.3%的盐胁迫下种子和幼苗能够正常萌发和生长。  相似文献   

9.
以3份优良小白菜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了培养基中不同NaCl浓度对种子萌发和茎端组织存活及生长的影响;不同平阳霉素浓度及时间的处理对种子萌发和茎端组织存活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种子的萌发率和茎端组织的存活率随培养基中NaCl浓度的上升急剧下降,平阳霉素处理对茎端组织存活率的抑制明显大于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平阳霉素处理后存活的种子和茎端组织经NaCl胁迫筛选,筛选出耐NaCl胁迫力明显提高的存活苗,存活苗经无性繁殖,可以保持较高的耐NaCl能力。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两种基因型冬小麦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盐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Na 的吸收和累积及其对C、N代谢的影响及外源Ca(NO3)2和CaCl2对小麦萌发过程中盐害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150mmol/L NaCl胁迫明显抑制小麦种子的萌发。种子萌发过程中,"小偃6号"的耐盐性优于"陕229"。外源钙对两种小麦盐胁迫效应的缓解作用不同。6mmol/L钙离子可明显减轻"陕229"的盐害作用,对"小偃6号"作用不大。盐胁迫对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盐胁迫下,"小偃6号"种子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明显高于"陕229"。钙离子对盐胁迫下小麦萌发过程胚乳内蛋白酶的活性有较大调节作用,对淀粉酶活性影响较小。盐胁迫下小麦种子中Na 含量显著增加,K/Na比显著降低。钙离子对盐胁迫下小麦种子中Na 累积的影响较大,盐胁迫和外源钙处理对K 含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以碱茅为试材,在100 mmol/L的NaCl盐胁迫下,通过种子培养、室内盆栽试验,研究盐胁迫下不同浓度赤霉素(8,15,20,25,50 mg/L)对碱茅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100 mmol/L的NaCl严重抑制碱茅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碱茅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根茎长显著降低,根系活力、过氧化物酶活力受到严重抑制;(2)在外源赤霉素溶液为8~20 mg/L的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升高,碱茅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根茎长逐渐升高,根系活力、过氧化物酶活力、耐盐指数明显提高;(3)高浓度( > 20 mg/L)的外源赤霉素浸种处理,对种子的促进作用逐渐下降,当赤霉素浓度为50 mg/L时,碱茅的发芽率和根茎比低于对照,产生了抑制效应。结论:不同浓度赤霉素对提高碱茅种子耐盐性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以赤霉素浓度为20 mg/L时作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The beneficial effects of boron (B) and calcium (Ca) nutrition on pea seed germinability under salinity stress have recently been shown. However, nothing is known about the influence of seed vigor status on these results, especially in oilseed rape as an important oil crop worldwide. Therefore, a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eed vigor, boron and calcium nutrition on seed germinability, seedling growth, and some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oilseed rape seedlings under salinity. In spite of promotive effects of application of both boron and calcium nutrition on oilseed rape germinability and seedling growth, there was a more significant promotion on germination rate of high vigor seeds. Proline content and guaiacol peroxidase activity of seedling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adding supplemental boron to the medium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Finally,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boron and calcium nutrition would improve the salt tolerance capability of oilseed rape seedlings from vigorous seeds, at least in the early plant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3.
聚乙二醇引发对盐胁迫下棉种萌发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棉花在盐胁迫下的出苗率,争取全苗、壮苗,以棉花种子为试验材料,使用蒸馏水和5%、10%、15%聚乙二醇(PEG-6000)进行6、12、24 h引发,根据发芽势(GP)和发芽率(GR)筛选出最适引发条件。后续以未引发种子为对照,使用筛选出的最佳引发条件进行引发,分别于4个NaCl浓度(0、50、100、150 mmol·L-1)下进行萌发,研究种子引发对盐胁迫下棉种萌发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5% PEG-6000引发12 h为最佳引发条件,并且在后续的NaCl胁迫下同样表现突出。在不同浓度的NaCl胁迫下,引发后种子的GP、GR、发芽指数(GI)和活力指数(Ⅵ)均较未引发出现了显著提高。对萌发7 d棉种形态特征的研究发现,下胚轴长度和根长在不同浓度的NaCl胁迫下分别提高了17.95%~30.37%和12.93%~74.96%。种子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经过引发的棉种萌发7 d其根系活力提高了6.84%~39.32%;萌发2、4、6 d,种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与未引发种子相比同样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而种子内部的H2O2、丙二醛(MDA)含量却降低,说明PEG引发可以通过增强种子内部抗氧化酶活性和缓解膜脂过氧化程度来提高棉种的耐盐能力。本研究为提高棉花在盐胁迫下的出苗率提供了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作物萌发期耐盐性评价的无损检测方法,采用100 mmol/L的NaCl溶液形成盐胁迫,研究了NaCl胁迫下2个玉米品种万瑞168号和郑单958号种子萌发过程中超弱光子辐射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在正常萌发过程中,2个玉米品种的种子自发光子辐射强度与鲜质量都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相关系数r分别为0.962 51和0.982 27;在NaCl胁迫下,2个玉米品种的自发光子辐射强度与种子鲜质量的变化也呈现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983 57和0.991 06,NaCl胁迫对萌发过程中2个玉米品种自发光子辐射和种子鲜质量的升高都有抑制作用。研究还发现,2个玉米品种在LED诱导下的延迟光子辐射也随着萌发进程逐渐增长,NaCl胁迫对2个玉米品种LED诱导下的延迟光子辐射的增长有不同的抑制作用。采用NaCl胁迫下萌发种子自发光子辐射的相对抑制率和延迟光子辐射的相对抑制率评价2个玉米品种萌发期耐盐性的强弱,评价结果与采用NaCl胁迫下种子萌发耐盐指数和储藏物质转运率的评价结果是相同的,表明根据NaCl胁迫下萌发种子自发光子辐射或者延迟光子辐射相对抑制率的大小可以无损伤的诊断与评价玉米萌发期耐盐性的强弱。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揭示盐胁迫下萌发种子超弱光子辐射的生物学意义,研究了NaCl胁迫下萌发玉米种子超弱光子辐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对照组的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种子鲜质量和自发光子辐射逐渐增长,种子鲜质量和自发光子辐射的变化呈现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9614);在50、100和150mmol/L的NaCl胁迫下萌发的玉米种子鲜质量与自发光子辐射也呈现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9582、0.9406和0.9389),NaCl胁迫对萌发过程中种子鲜质量和自发光子辐射的增长都有抑制作用,NaCl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研究还发现,NaCl胁迫会导致萌发过程中玉米种子延迟光子辐射中的初始光子数、相干时间和积分强度变小,并且呈现出强度效应。研究结果为揭示盐胁迫下萌发种子超弱光子辐射的生物学意义,开发基于作物耐盐性评价和种质资源鉴定等方面的活体无损检测新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盐胁迫下外源钙对高羊茅种子萌发和幼苗离子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模拟了上海市临港新成陆地盐渍化土壤的盐分特点,并在100 mmol/L NaCl盐胁迫下,以常见牧草和草坪草高羊茅(Festucaarundinacea)为材料,在人工气候室可控制条件下,进行了盐胁迫下种子萌发和幼苗盆栽试验,用不同浓度的CaCl2(5、10、20、40、80 mmol/L)处理,研究高羊茅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状况,重点研究了矿质元素Na^+、K^+、Ca^2+和Mg^2+在植株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分布。研究表明:适当浓度的外源CaCl2浸种处理能缓解高羊茅种子受到的盐胁迫伤害,促使种子提前萌发,20 mmol/L CaCl2浸种处理能显著提高种子萌发率,但高浓度(80 mmol/L)的外源钙处理对高羊茅种子萌发不利;适当浓度的CaCl2处理能促进幼苗地上部分生长,降低高羊茅根冠比、稳定植物细胞膜、维持离子平衡、提高植物耐盐性,但是高浓度(80 mmol/L)CaCl2处理会对植物幼苗生长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17.
中性盐胁迫对乌拉尔甘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NaCl和Na2SO4不同浓度下两种中性盐胁迫对乌拉尔甘草种子萌发的效应。结果表明:≤280 mmol/L浓度的NaCl和≤240 mmol/L浓度的Na2SO4处理时,发芽率高于60%,高浓度的Na2SO4抑制种子发芽强于NaCl;不同浓度Na2SO4处理的发芽高峰期出现比对照早3~5天,比NaCl处理的早2~6天;Na2SO4处理种子的发芽势小于相同浓度的NaCl;中性盐胁迫浓度大于200 mmol/L时,种子发芽指数小于对照,NaCl溶液各梯度处理下的发芽指数均高于相应浓度的Na2SO4处理。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都与NaCl和Na2SO4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发芽高峰期出现的天数与NaCl浓度呈正相关,与Na2SO4浓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在盐分以及干旱胁迫条件下沙蒿种子的萌发能力,为沙蒿的人工培育和栽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沙蒿种子为试验材料,使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0.2%,0.4%,0.6%,0.8%,1.0%,1.2%,1.4%,1.6%,1.8%)和聚乙二醇(PEG)溶液(5%,10%,15%,20%,25%)模拟盐分以及干旱对种子的胁迫条件,测定种子萌发初期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结果]当NaCl浓度≤0.6%时,上述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未发生显著变化;但当溶液浓度高于这一范围时,各项指标则随浓度升高而显著降低;说明NaCl溶液浓度为0.6%是种子正常萌发的适宜浓度界限。当PEG浓度≤15%时,沙蒿种子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未发生显著变化;但当PEG浓度高于15%时,种子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则显著降低;说明PEG浓度为15%是种子正常萌发的适宜浓度界限。[结论]沙蒿种子对轻、中度的盐分及干旱胁迫表现出耐受性,在含盐量较低的土壤以及轻、中度的干旱环境中仍可正常萌发。  相似文献   

19.
向日葵芽苗期离子对复合盐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向日葵耐盐的离子响应机制,可为快速筛选耐盐向日葵品种提供科学依据。本试验以油用向日葵盐敏感品种‘YK18’、中度耐盐品种‘YK06’和耐盐品种‘GF01’为试验材料,研究0 mmol·L~(–1)、50 mmol·L~(–1)、100 mmol·L~(–1)、150 mmol·L~(–1)、200 mmol·L~(–1)和250 mmol·L~(–1)复合盐(NaCl和Na_2SO_4按9∶1摩尔比混合)浓度下的种子萌发和离子在萌发幼苗中积累分布情况,并利用离子流检测技术,动态监测了复合盐胁迫24 h后植株根系的K~+、Na~+、Ca~(2+)等离子的流速流向。结果表明,复合盐胁迫抑制向日葵种子萌发,导致发芽率下降,平均发芽时间延长。盐胁迫后向日葵根系K~+大量外排,流速为‘YK18’‘YK06’‘GF01’;随着盐胁迫浓度升高,根系Na~+流速由内吸转为外排,内吸时‘YK18’速度最大,‘YK06’次之,‘GF01’最小,外排时‘GF01’流速最大,其"排盐"现象明显。复合盐胁迫后,整株的Na~+积累量增加,K~+减少,K~+/Na~+随着盐浓度升高而下降;低盐浓度(150 mmol·L~(–1))下‘GF01’和‘YK06’茎秆中K~+/Na~+低于‘YK18’;高盐胁迫(≥150 mmol·L~(–1))下,‘GF01’整株Na~+积累最少,叶片K~+/Na~+最高。另外,盐胁迫下向日葵幼苗根系Ca~(2+)的吸收速率加快,‘GF01’是‘YK18’的2倍。由此可见,不同耐盐性的油用向日葵植株在盐胁迫下可通过调节Na~+、K~+和Ca~(2+)的吸收与外排来适应盐胁迫环境,耐盐性强的品种具有更强的保K~+能力,并通过区域化Na~+(低盐胁迫)和拒盐机制(高盐胁迫)来提高其对盐胁迫的耐受性,维持植株叶片中合理的K~+/Na~+值。本研究结果可为盐碱地耐盐品种筛选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