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高原动物低氧适应的基因组学研究为当前研究热点,但其生理指标均未被系统测定。藏驴是广泛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的重要畜种,也是低氧研究的较好试验动物。本研究选择高海拔(4 000 m以上)藏驴和低海拔(2 000 m以下)云南本地驴为试验动物,测定血液常规指标和血流变学指标并作对照分析,结果发现:藏驴的血红蛋白含量(HGB)(125.81±1.52)g/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19.87±0.16)pg、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21.01±1.02)g/L极显著高于低海拔的云南本地驴(P0.01),具有突出的运氧能力,表现为低氧适应的红细胞相关生理表征。伴随血红蛋白浓度的增加,藏驴红细胞聚集性增加。而藏驴的血浆黏度(1.61±0.03)mPa/s却显著低于云南本地驴(1.90±0.04)mPa/s(P0.01),血液黏滞性降低。因此,藏驴通过增加血红蛋白浓度增强运氧能力,但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浓度增加导致红细胞聚集能力恶化,表现为低氧不适应性,而低的血浆黏度可能抵消红细胞的不良影响,保证了血流通畅性。  相似文献   

2.
《畜牧与兽医》2014,(11):10-14
试验以迪庆藏猪和分布在连续海拔梯度的土著猪种(丽江猪、保山猪、德宏小耳猪)为研究对象,共采集228份血液样品,测量血液生理和血流变学指标共16项。结果显示藏猪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均极显著高于德宏小耳猪(P<0.01),增加了血红蛋白运氧能力。藏猪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均高于低海拔德宏小耳猪(P<0.05),但藏猪红细胞聚集性极显著低于其他猪种(P<0.01),从而钝化由RBC和HGB增加带来血液黏度增加的不良影响,以适应高原低氧的环境。从4个海拔梯度看,血常规指标和血流变学指标大都呈现随海拔升高而升高的趋势,表明这两类指标与藏猪高海拔适应相关。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牦牛、藏黄牛低氧适应血液生理表征,对滇藏线4个海拔246头牛(1 000 m的红河黄牛、屏边黄牛,2 000 m的丽江玉龙黄牛,3 000 m的德钦佛山黄牛、迪庆黄牛、迪庆牦牛,5 000 m的措美牦牛)血液生理指标、血流变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藏黄牛通过增加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来适应低氧环境;而牦牛通过增加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数、血细胞比容来适应低氧环境。3 000 m藏黄牛全血黏度趋于恶化,但其红细胞变形性增强,具有较低的血浆黏度(1.64 m Pa·s)、红细胞内黏度(0.66 m Pa·s)和纤维蛋白原含量(3.62 g/L),可有效地降低全血黏度增高带来的不良影响。3 000 m牦牛具有较高的全血黏度和血流阻,较低的红细胞聚集性和较低的血浆黏度(1.23 m Pa·s)、红细胞内黏度(0.49 m Pa·s)、纤维蛋白原含量(2.70 g/L)、屈服应力(4.30 m Pa),可有效地降低全血黏度和血流阻增大带来的不良影响;5 000 m牦牛与3 000 m牦牛相比,具有更高的红细胞聚集性和血浆黏度(1.83 m Pa·s)、红细胞内黏度(0.73 m Pa·s)、纤维蛋白原含量(4.02 g/L)、屈服应力(5.44 m Pa),但其全血黏度、血流阻降低,有效地降低了红细胞聚集性恶化、血浆黏度升高带来的不良影响。说明牦牛和藏黄牛可能有着各自的低氧适应血液生理表征。  相似文献   

4.
藏绵羊对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是高原家畜低氧适应研究的最佳动物。本研究选择欧拉型藏绵羊(海拔约4 000 m)和湖羊(海拔约100 m)的12项血液生理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藏绵羊HGB(117.59±0.557 g/L)、HCT(62.26±0.583%)值极显著高于湖羊(P<0.01),而PO2(34.56±0.499 Pa)、SO2(64.14±0.571%)值极显著低于湖羊(P<0.01);在血液酸碱和电解质指标中,藏绵羊的PCO2、HCO3-、TCO2、BE值极显著低于湖羊(P<0.01),Ca2+高于湖羊(P<0.05),pH、Na+和K+3项指标在两品种间无差异(P>0.05)。结果表明,与氧气运输相关指标的HGB和HCT值均为高海拔环境的藏绵羊高于低海拔生活环境的湖羊,藏绵羊低氧适应的主要生理表征是较高的血红蛋白浓度,而红细...  相似文献   

5.
不同海拔高度西藏高原牦牛若干血液生理常值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对西藏藏北高原那曲(海拔4500米)牦牛,藏南河谷林芝(海拔3000米)牦牛进行了某些高原生理特性对比研究。测定了红细胞总数、红细胞压积、血液总量、血红蛋白含量及其电泳分析、血清蛋白含量及其电泳分析等。测定结果表明,生活在高海拔的藏北那曲牦牛,其红细胞总数、红细胞压积、血液总量、血红蛋白均极明显地高于较低海拔的藏南河谷牦牛,而其红细胞容积的立方微米数值较小,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平均重量较轻,并发现变异血红蛋白(A_3)。根据本文分析,其主要归因于高海拔、低氧压。雄性牦牛的变异血红蛋白数量高于雄牦牛,差异极显著(P相似文献   

6.
通过测试西藏拉萨(高海拔)和沈阳(低海拔)两地成年马里努阿犬(1.5~4岁)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研究不同海拔地区马里努阿犬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高海拔地区马里努阿犬血液生理指标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均极显著高于低海拔地区马里努阿犬(P0.01);高海拔地区马里努阿犬平均血小板体积极显著低于低海拔地区马里努阿犬(P0.01)。高海拔地区马里努阿犬的血液生化指标中,碱性磷酸酶、钙、血糖、磷酸盐、血尿素氮极显著高于低海拔地区马里努阿犬(P0.01)。  相似文献   

7.
为了了解和掌握渤海黑牛血细胞及血液理化指标,本试验测定了20头不同年龄和性别的舍饲渤海黑牛的各项血液生理生化值。结果显示,血液生理常值指标中,渤海黑牛白细胞数为7.08±1.61×109/L,红细胞数为(7.90±1.06)×10-1/L,血小板数为286.85±121.46)109/L,血红蛋白含量为127.5±17.36 g/L。总蛋白含量为69.83±7.36g/L,其中球蛋白数高于白蛋白数。总胆红素为1.73±0.61umol,总胆固醇为3.69±1.03mmol,葡萄糖含量为4.54±0.91mmol。10项生理指标和12项生化指标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组间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结果为渤海黑牛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海拔4500米的藏北高原那曲,海拔3000米的藏南河谷林芝,用间接测定法(T1824),分别对高原牧牛、绵羊、山羊、藏猪、藏鸡及一些引入畜禽品种的红细胞压积、血浆容积、红细胞容积、血液总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指出,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容积、血液总量均依随海拔高度的增高而增加,血浆容积的差异不明显。因此,血液总量的增加,主要由红细胞容积的增加所造成。研究表明,血量的增加对高原畜禽适应高海拔、低氧压的高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西藏高原畜禽血液总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海拔4500米的藏北高原那曲,海拔3000米的藏南河谷林芝,用间接测定法(T_1824),分别对高原牦牛、绵羊、山羊、藏猪、藏鸡及一些引入畜禽品种的红细胞压积、血浆容积、红细胞容积、血液总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指出,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容积、血液总量均依随海拔高度的增高而增加,血浆容积的差异不明显。因此,血液总量的增加,主要由红细胞容积的增加所造成。研究表明,血量的增加对高原畜禽适应高海拔、低氧压的高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藏鸡对高海拔生态环境的遗传适应性,通过测定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比较高海拔藏鸡与低海拔藏鸡的差别。以西藏(海拔3 800 m)藏鸡、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县姑咱镇(海拔2 700 m)藏鸡(以下称甘孜州藏鸡)、成都彭州美丽田园农业有限公司养殖的藏鸡(是由生长于海拔高度为3 800 m处的西藏藏鸡经过9年的选育而来,以下称低海拔藏鸡)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对比,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西藏藏鸡红细胞数(RBC)、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HGB)及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均高于甘孜州藏鸡,甘孜州藏鸡又高于低海拔藏鸡,该3种指标呈现出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升高的趋势。西藏藏鸡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及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低于甘孜州藏鸡,甘孜州藏鸡又低于低海拔藏鸡,该2种指标呈现出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的趋势。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呈现出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加大的趋势。西藏藏鸡的血液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葡萄糖和总胆固醇含量均高于甘孜州藏鸡和低海拔藏鸡,且差异极显著(P0.01)。甘孜州藏鸡血液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碱性磷酸酶(ALP)均极显著高于低海拔藏鸡(P0.01)。同时该研究结果显示,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生长于3 800 m处的西藏藏鸡在1 000 m海拔的环境条件下经过9年的选育与培育其红细胞数(RBC)、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HG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及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等生理指标以及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葡萄糖(GLU)和总胆固醇(TC)等生化指标均发生了极显著(P0.01)的变化,说明这些指标与藏鸡在高海拔缺氧条件下的适应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高原鼠兔对不同高海拔环境的适应机制,以所捕捉高原鼠兔的生活海拔3960m作为生境对照组,将其在低海拔适应一周后,分别置于各不同海拔的模拟仓,对比各模拟海拔组和生境组高原鼠兔红细胞数目、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浓度等血象指标的差异。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模拟海拔高度的升高,高原鼠兔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均明显升高,红细胞压积升高速率减缓,而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呈下降趋势。海拔虽然升高但高原鼠兔的红细胞压积并没有显著升高,有利于减少血液循环的阻力,减小心脏负担,这应该是高原鼠兔世代生活在低氧环境中产生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对海拔4500米的藏北高原那曲绵羊和海拔3000米的藏南谷地林芝绵羊进行了部分血液生理常值的对比研究。测定了红细胞总数、红细胞压积、血液总量、血红蛋白含量与电泳分析、血清蛋白含量与电泳分析等。结果表明:世居高海拔的藏北高原那曲绵羊,其红细胞总数、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血液总量均极明显高于世居较低海拔的藏南谷地林芝绵羊(P<0.01),而其红细胞容积的立方微米数值较小,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平均重量较轻。两个不同海拔高度藏绵羊血红蛋白(Hb)均含有HbA、HbB和HbC3种变异体,显现出HbAA、HbAB、HbBB和HbAC4种基因型;并发现高海拔藏绵羊HbAA、HbAC基因型频率和Hb~A、Hb~C基因频率均极显著高于较低海拔藏绵羊HbBB基因型频率和Hb~B基因频率,HbAB型频率亦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下降。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在高原低氧生态条件下昆明犬的低氧适应性,试验测定了拉萨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昆明犬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分为幼龄组(3~12月龄)、成年组(1~7岁)、老龄组(8~13岁),每组10只(公、母各半);又测定了不同海拔地区昆明犬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分为平原警犬组(海拔50 m)、高原警犬1组(昆明地区海拔1 895~2 000 m)、高原警犬2组(拉萨地区海拔3 500~3 900 m),每组8只(公、母各半),对测定结果进行t检验及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幼龄组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与成年组、老龄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成年组红细胞平均体积(MCV)与幼龄组、老龄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老龄组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与幼龄组、成年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其他指标三组差异不显著(P0.05)。拉萨地区昆明犬血液生理指标公、母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高原警犬1组、高原警犬2组血细胞比容(HCT)与平原警犬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血红蛋白(HGB)、MCHC与平原警犬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RBC、 MCV、MCH与平原警犬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高原警犬1组各指标与高原警犬2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成年组各生化指标与老龄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高原警犬2组肌酸激酶(CK)、肌酐(CREA)、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极显著高于平原警犬组(P0.01),白蛋白(ALB)、总蛋白(TP)极显著低于平原警犬组(P0.01);高原警犬1组各项生化指标与高原警犬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平原警犬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昆明犬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与低氧适应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低氧适应是指在高原生活的人或动物,为了适应高原环境而产生了生理形态方面的改变。而为了研究臧羊在低氧条件下的血液生理学特性,以此为基础展开了此次研究。通过对不同海拔地区的三种藏羊进行血液检测,并进行数据分析,以确定其血液生理学特性。而研究结果也表明,藏羊的携氧能力通过增加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量来提升,以适应高原环境。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藏鸡对高海拔生态环境的遗传适应性,通过测定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比较高海拔藏鸡与低海拔藏鸡的差别。以西藏(海拔3800m)藏鸡、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县姑咱镇(海拔2700m)藏鸡(以下称甘孜州藏鸡)、成都彭州美丽田园农业有限公司养殖的藏鸡(是由生长于海拔高度为3800mm处的西藏藏鸡经过9年的选育而来,以下称低海拔藏鸡)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对比,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西藏藏鸡红细胞数(RBC)、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HGB)及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均高于甘孜州藏鸡,甘孜州藏鸡又高于低海拔藏鸡.该3种指标呈现出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升高的趋势。西藏藏鸡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及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低于甘孜州藏鸡,甘孜州藏鸡又低于低海拔藏鸡,该2种指标呈现出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的趋势。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呈现出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加大的趋势。西藏藏鸡的血液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葡萄糖和总胆固醇含量均高于甘孜州藏鸡和低海拔藏鸡,且差异极显著(p〈0.01)。甘孜州藏鸡血液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碱性磷酸酶(ALP)均极显著高于低海拔藏鸡(P〈0.01)。同时该研究结果显示,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生长于3800m处的西藏藏鸡在1000m海拔的环境条件下经过9年的选育与培育其红细胞数(RBC)、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HG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及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等生理指标以及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葡萄糖(GLU)和总胆固醇(TC)等生化指标均发生了极显著(P〈0.01)的变化.说明这些指标与藏鸡在高海拔缺氧条件下的适应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为给天柱番鸭选育育种和品种的开发利用提供相关数据参考,试验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了天柱番鸭的生理、生化指标,并对其雌、雄差异性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雄鸭白细胞数(261.80±4.04)10~(9)/L、血红蛋白(212.00±7.81)g/L、红细胞数(2.680±0.140)10~(12)/L、平均红细胞体积(156.90±2.25)fL、平均血红蛋白含量(79.10±1.57)pg、平均血红蛋白浓度(509.00±10.58)g/L、血小板数目(10.00±1.00)10~(9)/L,葡萄糖(13.35±1.28)mmol/L、尿素氮(0.56±0.29)mmol/L、肌酐(44.90±2.12)mmol/L、尿酸(282.50±10.61)mmol/L、总胆固醇(4.13±0.18)mmol/L、白蛋白(16.13±0.59)g/L、直接胆红素(11.83±1.00)μmol/L、总胆红素(22.90±3.65)μmol/L、血清磷(1.83±0.25)mmol/L;雌鸭白细胞数(233.30±3.25)10~(9)/L、血红蛋白(189.50±2.12)g/L、红细胞数(2.260±0.007)10~(12)/L、平均红细胞体积(160.90±4.90)fL、平均血红蛋白含量(83.95±1.20)pg、平均血红蛋白浓度(521.00±9.90)g/L、血小板数目(11.00±4.24)10~(9)/L,葡萄糖(12.70±1.05)mmol/L、尿素氮(0.81±0.12)mmol/L、肌酐(45.80±3.77)mmol/L、尿酸(219.67±22.05)mmol/L、总胆固醇(3.67±0.04)mmol/L、白蛋白(14.75±0.61)g/L、直接胆红素(8.76±4.02)μmol/L、总胆红素(23.54±7.24)μmol/L、血清磷(1.90±0.19)mmol/L。在生理指标中,天柱番鸭雌、雄之间血红蛋白、红细胞数、平均血红蛋白含量3个生理指标存在性别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白细胞数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在生化指标中,除尿酸、总胆固醇在雌、雄天柱番鸭之间达到了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参数无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比较高原蕨麻小型猪与平原巴马小型猪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差异,为高原蕨麻小型猪的实验动物化提供理论基础.试验分别在高原地区和西安市采集高原蕨麻小型猪与巴马小型猪血样,检测10项血液生理指标和14项血液生化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血液生理指标中高原蕨麻小型猪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MH)均极显著高于巴马小型猪(P< 0.01),血小板(PLT)、红细胞分布列宽变异系数(RDW-CV)和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与巴马小型猪相比差异显著(P< 0.05);血液生化指标中高原蕨麻小型猪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葡萄糖(GLU)、肌酐(CRE)均极显著高于巴马小型猪(P< 0.01),其余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 0.05).结果表明,高原蕨麻小型猪具有低氧适应的生理特征,与巴马小型猪相比有独特的高原适应性,具有开发成为高原疾病动物模型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对青海省三角城种羊场高寒草甸草场夏 (6月中旬 )、秋 (9月中旬 )、冬 (12月中旬 )三季的土壤、牧草、绵羊血液中的氮 (N)、硫(S)元素含量进行了采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土壤有效硫 [(0 5 6± 0 3 7~ 0 97± 0 2 7)g/kg]能满足牧草的需要 ,可食牧草硫含量[(1 60± 0 43~ 2 81± 0 19)g/kg]在正常范围内 ,9月份 [(1 67± 0 2 6)g/kg]牧草生长末期和 12月份 [(1 60± 0 43 )g/kg]牧草枯草期含硫量处于低期水平 ,不能满足生长羊的需要 ;土壤全氮 [(0 2 3± 0 0 4~ 0 3 0± 0 0 1) % ]和碱解氮 [(0 0 7± 0 0 18~ 0 10± 0 0 2 )g/kg]均在正常范围之内 ;12月份可食牧草中氮含量 [(11 0 2± 4 5 3 )g/kg]、绵羊血清白蛋白 [(2 5 2 1± 1 0 9)g/L]和氮硫比 (6 89∶1)均低于正常值 ;说明 12月份牧草中含氮量不能满足绵羊需要  相似文献   

19.
用常规方法分别对青海省玛多、刚察地区牦牛,甘肃地区黄牛心肌、骨骼肌中Mb和血液中Hb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心肌及骨骼肌中Mb依次为:玛多牦牛(1275.96±220.96) nmol/g,(828.33±194.25)nmol/g;刚察牦牛(1195.58±156.63)nmol/g,(759.09±184.46) nmol/g;甘肃黄牛(1073.81±147.19)nmol/g,(545.82±98.54)nmol/g;Hb,玛多牦牛(163.4±16.2)g/l;甘肃黄牛(117.8±16.9)g/l;Hct,玛多牦牛(47.20±2.85)%,甘肃黄牛(35.69±4.19)%。结果表明在高原低氧环境中心肌、骨骼肌中Mb和血液中Hb含量与牦牛适应低氧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不同海拔地区牦牛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常规方法分别对青海省玛多、刚察地区牦牛,甘肃地区黄牛心肌、骨骼肌中Mb和血液中Hb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心肌及骨骼肌中Mb依次为:玛多牦牛(1275.96±220.96)nmol/g,(828.33±194.25)nmol/g;刚察牦牛(1195.58±156.63)nmol/g,(759.09±184.46)nmol/g;甘肃黄牛(1073.81±147.19)nmol/g,(545.82±98.54)nmol/g;Hb,玛多牦牛(163.4±16.2)g/l;甘肃黄牛(117.8±16.9)g/l;Hct,玛多牦牛(47.20±2.85)%,甘肃黄牛(35.69±4.19)%.结果表明在高原低氧环境中心肌、骨骼肌中Mb和血液中Hb含量与牦牛适应低氧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