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畜牧与兽医》2014,(11):103-106
为了解不同消毒模式对商品鸡场空舍期舍内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影响,从而形成指导商品肉鸡场空舍期禽舍消毒模式的生物安全技术规程,本试验用2种消毒模式对某大型商品鸡场空舍期禽舍进行消毒,对消毒前后空气和物体表面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霉菌用选择培养基进行了检测和比较。结果表明,2种消毒模式各有优缺点:模式1对空气中大肠菌群、大肠杆菌和霉菌的消毒效果比模式2好,模式1(氯制剂和碘制剂)消毒后大肠菌群、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霉菌在某些点上分别降低了79倍、1 300倍、22倍和3 500倍,而模式2(甲醛)消毒后大肠菌群、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霉菌数量在某些采样点上出现负增长现象;用2种模式对水线、料槽消毒后微生物数量几乎为零,可见2种消毒模式的消毒效果都好。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商品肉鸡场不同养殖模式的优缺点,对山东省三个分别采用地面平养、网上平养和笼养的大型肉鸡场的空舍期禽舍进行消毒,用选择培养基对消毒前后空气和物体表面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数、大肠杆菌数、沙门氏菌数、金黄色葡萄球菌数和霉菌数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菌落总数消毒效果最好的是网上平养养殖模式,消毒后空气、料槽、墙面和地面均未检出,水线表面的菌落总数也很少;大肠菌群、大肠杆菌和霉菌消毒后网上平养养殖模式均未检出微生物的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网上平养和笼养养殖模式下的消毒效果都很好,消毒后菌落数量几乎都为零;笼养养殖模式下大肠菌群、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消毒效果要好于地面平养,但菌落总数和霉菌的消毒效果不如地面平养;沙门氏菌三种养殖模式下的样品几乎均未检出。说明养殖模式最好的是网上平养,其次是笼养,最后是地面平养。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不同消毒模式对网上平养肉鸡场空舍期舍内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影响,采用两种消毒模式(Ⅰ和Ⅱ)对山东某大型网上肉鸡场空舍期禽舍进行消毒,用选择培养基对消毒前后空气和物体表面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数、大肠杆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霉菌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两种消毒模式对空气中微生物消毒效果各有优缺点,消毒模式Ⅱ对菌落总数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消毒效果好,消毒模式Ⅰ对霉菌消毒效果好,且对物体表面微生物消毒效果比消毒模式Ⅱ好,消毒模式Ⅰ消毒后微生物数量除菌落总数外,其余均未检出。因此推荐的消毒模式为:第一次,冲洗完鸡舍用0.5%复合酚(苯酚、醋酸、十二烷基苯磺酸)和1∶100安灭杀(15%戊二醛+10%COCO专利季胺盐)全面喷洒;第二次,采用固体甲醛200 kg/舍熏蒸消毒24 h。  相似文献   

4.
《畜牧与兽医》2014,(11):79-81
为了解不同消毒模式对稻壳消毒效果的影响,试验采用4种消毒模式对山东某大型商品肉鸡场的4栋鸡舍进行消毒,然后用选择性培养基对稻壳消毒前后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和霉菌数量分别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不同消毒模式对稻壳消毒效果均有作用,但消毒的效果有所不同。甲醛配合硫酸铜使用对大肠菌群和霉菌的消毒效果较好,大肠菌群和霉菌分别由消毒前8.0×107和1.1×105,减少到消毒后的2.1×104和5.5×102,消毒前分别约是消毒后的3 809倍和199倍;甲醛配合硫酸铜使用,会显著增强甲醛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消毒效果;碘制剂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消毒效果较好,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由消毒前的1.2×108和1.9×108,分别减少到2.0×104和1.9×105,消毒前分别约是消毒后的5 999倍和999倍;沙门氏菌在稻壳消毒前后均未检出。综合比较所有消毒模式的作用结果,可以看出较好的稻壳消毒模式为:先用硫酸铜配合甲醛对稻壳进行单独消毒,然后运进鸡舍铺上稻壳后用碘制剂喷洒消毒。  相似文献   

5.
为了揭示蛋鸡舍常见空气微生物的分布规律及几种带鸡消毒剂的实际消毒效果,从而为蛋鸡养殖中环境微生物的控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空气沉降法测定了不同阶段蛋鸡舍和孵化器内的常见空气微生物含量,然后测定了四种带鸡消毒剂对于试验菌株的最小杀菌浓度和杀灭对数值。结果表明:孵化过程中总菌落数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数极显著增加(P0.01);蛋鸡舍58周龄时与22周龄时相比,总菌落数显著增加(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数极显著增加(P0.01);过氧乙酸1 280倍稀释后10 min可杀灭所有菌体,安立消、复合酚640倍稀释后5 min可杀灭所有菌体。说明常规空舍消毒可有效抑制大肠杆菌和霉菌,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其他微生物抑制效果有限;过氧乙酸高倍数稀释后杀菌效果仍较好,安立消和复合酚有较快的杀菌速度。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不同消毒模式对种鸡场空舍期舍内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影响,从而形成指导种鸡场空舍期禽舍消毒模式的生物安全技术规程,本试验用2种消毒模式对山东中慧某大型种鸡场空舍期禽舍进行消毒,用选择培养基对消毒前后空气和物体表面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大肠杆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霉菌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2种消毒模式对空气中微生物消毒效果各有优缺点,B消毒模式对物体表面微生物消毒效果比A消毒模式好.因此本试验推荐的是B消毒模式,稻壳单独消毒时用3∶1的3%的甲醛十0.05%的硫酸铜和高锰酸钾喷洒搅拌,然后装入塑料袋中封闭48 h.  相似文献   

7.
为了了解当前市场上臭氧消毒冲洗法对规模化养殖场水线消毒的效果,试验在潍坊地区随机选取一肉鸭养殖场进行臭氧消毒设备安装,在鸭子7,14,21,28日龄时采样,采用多管发酵法(MPN法)和平板计数法对养殖场深井水、舍前水、消毒前后水线水中的总大肠菌群数、菌落总数、大肠杆菌数、金黄色葡萄球菌数、沙门氏杆菌数和霉菌数进行研究,并分析臭氧消毒冲洗的消毒效果。结果表明:该肉鸭养殖场各日龄采样样品的深井水总体合格,舍前水在28日龄时总大肠杆菌群数超标;消毒前水线水污染严重,总大肠杆菌群数及菌落总数均超标,并检出了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霉菌;经过臭氧消毒后的水线,微生物数量大幅度减少,总大肠杆菌群数和菌落总数超标率为0,其他未检出,水质均为合格。说明臭氧消毒冲洗法对规模化养殖场水线的消毒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山东部分地区肉鸡场饮用水细菌污染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山东部分地区肉鸡场鸡只的饮用水情况,试验采集寒亭区、平度市、莱西市、安丘市的肉鸡场饮用水,利用选择培养基对井水、水线水进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数、大肠杆菌数、金黄色葡萄球菌数、沙门氏菌数的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地区肉鸡场的井水样品中菌落总数均小于100 cfu/m L,大肠菌群数不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未检出;不同地区肉鸡场的水线水样品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数、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超过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不得检出),沙门氏菌未检出。说明肉鸡场水线水的污染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菌毒双杀消毒、甲醛和高锰酸钾消毒分别对空鸡舍内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影响及其性价比,形成科学、安全、有效、低成本的消毒规程,本试验用2种消毒剂对山东淄博一养殖场A、B两栋相同的空舍消毒,用选择性培养基对消毒前后空气中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大肠杆菌、沙门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霉菌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菌素双杀烟熏消毒剂的效果优于甲醛和高锰酸钾。  相似文献   

10.
为了考察猪场不同消毒模式对空舍产房的消毒效果,试验在山东省内某大型规模化养猪场采用3种(A、B、C)消毒模式对空舍产房进行消毒,并对消毒后的微生物数量进行分析,用选择性培养基对消毒后空气和舍内物体表面的总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霉菌进行了培养并计数。结果表明:3种不同消毒模式消毒效果存在差异,A消毒模式对空舍内空气消毒效果较好,对墙壁消毒不彻底;B消毒模式对舍内空气、栏杆及墙壁消毒不彻底;C消毒模式对舍内物体表面消毒较好,但对舍内空气消毒效果一般。综合3种消毒模式,本试验推荐A消毒模式,并且在A消毒模式第一步消毒程序中增加60℃热水高压冲洗步骤。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不同消毒模式对商品鸭场空舍期舍内微生物的消毒效果,制订出适用于示范推广的商品鸭场消毒方案,试验在对潍坊地区规模化商品鸭场的消毒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两个在消毒程序及临床表现上消毒效果较好的商品鸭场进行了消毒前后鸭舍内空气中及物体表面的细菌总数、大肠杆菌数、葡萄球菌数和真菌总数的检测。结果表明:两种消毒模式对墙壁、地面、水槽、料槽表面微生物的总体杀灭效果差异不大,杀菌率均在90%以上。模式Ⅰ对鸭舍空气中微生物、物体表面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效果优于模式Ⅱ;而模式Ⅱ对物体表面大肠杆菌的消毒效果较好,杀菌率高于模式Ⅰ。  相似文献   

12.
乳牛舍内环境空气中细菌数量与乳房炎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自然沉降法对规模化泌乳奶牛舍内消毒前后空气细菌含量进行检测,同时对泌乳牛群进行乳房炎调查,对乳房炎奶牛乳汁中病原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不同的牛舍不同的培养基其结果均不相同,NA培养基菌落数最高达77.8×103cfu/m3,S.S培养基在多个分布点无细菌生长。牛舍经过消毒后环境空气中的细菌总数大幅度减少,运动场空气细菌总数明显低于舍内。奶牛乳房炎的发生率与牛舍环境空气中的细菌总数呈正相关,细菌总数多的牛舍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也高。环境空气中和乳房炎奶牛乳汁中同时分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沙门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等。  相似文献   

13.
微酸性电解水是一种新型的消毒剂,具有高效广谱杀菌、无污染、无残留等优点。本试验选择2栋条件相同的蛋鸡舍,一栋作为对照组,使用普通消毒剂消毒,另一栋作为试验组,使用有效氯浓度为100 mg/L微酸性电解水对鸡舍进行消毒,测试不同消毒剂对蛋鸡舍空气的消毒效果,并进行使用成本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有效氯浓度为100 mg/L电解水消毒剂对蛋鸡舍空气中菌落总数、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消灭效果,菌落总数的杀灭效果显著高于普通消毒剂(P0.05);微酸性电解水消毒后舍内空气微生物在48 h内能维持较低的水平;微酸性电解水消毒剂的使用成本仅为普通消毒剂的十分之一,节本增效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不同笼养肉鸡舍内气载微生物浓度的变化规律,采用FA-1型六级筛孔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分别对3个笼养肉鸡场鸡舍环境中气载需氧菌、气载大肠埃希菌、气载金黄色葡萄球菌、气载真菌气溶胶的浓度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整个养殖周期中鸡舍内气载需氧菌、气载大肠埃希菌和气载金黄色葡萄球菌浓度在鸡14日龄时最高,然后开始下降;气载需氧菌、气载大肠埃希菌和气载金黄色葡萄球菌浓度与通风条件、空舍期消毒模式、粪便清理方式等因素有关;3个鸡舍舍内气载真菌在空舍期消毒后均未检出,随着鸡日龄增长开始递增。论文为笼养鸡舍生物安全技术规程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应用国标法对某定点生猪屠宰场20份生猪胴体体表样品及20份胴体肉样进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结果显示,生猪胴体体表菌落总数和大肠菌样的超标率分别为20%和5%,生猪胴体肉样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的超标率分别为5%和0;生猪胴体体表样品和肉样沙门氏菌检出率分别为5%和0;胴体体表及肉样中均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果表明,该屠宰场生猪的卫生质量达标率相对较高,但仍需进一步改善屠宰生产加工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韩国进口牛奶的卫生质量状况,对2015年1月~2016年6月从韩国进口的610份液态奶样品进行了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检验。经检验,菌落总数项目2批次超标,大肠菌群项目6批次超标,所有样品均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不合格样品涉及低脂牛奶、高钙牛奶、儿童牛奶3种产品,产品包装规格均为200m L。说明韩国进口液态奶卫生质量存在一定的风险,特别是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指标,进出口管理部门应加强对韩国进口牛奶的监督检查,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我国相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7.
采用ANDERSEN-6级空气微生物样品收集器和RCS离心式采样器在山东泰安4个鸡场舍内空气、舍外环境上风向10、50m和下风向10、50、100、200、400m不同距离处收集金黄色葡萄球菌,计算每个采样点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浓度;与此同时,收集鸡的粪便,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利用金黄色葡萄球菌DNA基因外重复一致回文序列聚合酶链式反应(Repetitive extragenic palindromic elements PCR,REP—PCR)鉴定技术,扩增不同测量点和粪便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DNA图谱。通过每个采样点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浓度变化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遗传相似性分析确认动物舍微生物气溶胶向舍外环境的传播。结果显示:4个鸡场舍内空气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浓度远远高于舍外上风和下风向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浓度(P〈0.05或P〈0.01),但是舍外下风不同距离间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浓度差异并不显著(P〉0.05)。REP-PCR结果表明,从鸡的粪便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与从舍内空气中分离的部分金黄色葡萄球菌(38.7%)相似性可达100%,从鸡场舍外下风方向分离到的多数金黄色葡萄球菌(55.9%)与舍内空气或粪便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相似性可达100%。可见,它们分别是由粪便中遗传基因完全相同的菌株繁殖而来。而从鸡舍上风分离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舍内空气或粪便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相似性仅在60%~87%。结果显示,鸡粪便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够形成气溶胶,进入气悬状态,不仅能在舍内传播,而且还能够借助舍内外气体交换,传播到舍外下风一定的距离。从而说明,来自动物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既能污染舍内空气,对本舍鸡群构成传染威胁,又能传播一定的距离,对周边社区环境空气造成生物污染。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喷洒微生态制剂对妊娠母猪舍地面和空气病原微生物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选择结构、布局、朝向、面积、母猪数量完全相同的3栋妊娠母猪舍,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试验组。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阳性对照组用化学消毒剂带猪喷洒消毒,试验组喷洒微生态制剂。结果表明:化学消毒剂对妊娠母猪舍地面和空气中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有显著消除作用,微生态制剂的除菌效果虽然前期不及化学消毒剂,但连续喷洒4~5 d后即可达到与化学消毒剂相近的效果,且有逐渐提高的趋势;化学消毒剂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的除菌效果持续作用较弱,而微生态制剂的除菌效果持续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9.
鸡舍环境耐药细菌气溶胶及其向环境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通过对舍内粪便、空气和舍外环境(10、50、100m)中的空气分离到的细菌鉴定,包括细菌DNA分子生物学检测及药物敏感实验以及细菌含量统计学分析,证明三者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舍内环境微生物气溶胶包括耐药细菌通过舍内外气体交换排往鸡舍周围环境,舍周边环境在一定范围内受到生物污染。研究显示,在粪便、舍内空气、舍外环境10、50、100m空气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80%以上对氯霉素(CMP)和对苯唑青霉素(OXA)耐药;粪便和舍内外环境空气中的80%以上的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对氨苄青霉素(AMP)、氯霉素(CMP)、头孢唑啉(CFZ)均为抑制。证明该鸡舍曾经使用过这些药物治疗或作为添加剂在饲料中添加,鸡群产生了耐药细菌菌株,并向环境传播。测量数据统计结果指出,十里河鸡场鸡舍内环境空气中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与舍外环境中相应菌群含量比较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但舍外10、50、100m之间的相应菌群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这说明鸡舍内环境细菌气溶胶含量产生多,含量高,菌源强度大;另一方面,反应了鸡舍内环境微生物气溶胶包括耐药细菌能向舍外环境扩散,位舍外环境在一定的范围内受到动物源性生物污染,影响范围大于100m。通过对鸡舍环境微生物气溶胶来源的探讨发现,粪便中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与舍内空气相应菌群数量关系比较,呈现正相关(r=0.99)。这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粪便可能是微生物气溶胶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20.
为评估笼养鸭舍环境卫生质量和不同笼养鸭舍微生物气溶胶浓度的变化规律,采用FA-1型六级筛孔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分别对三个笼养肉鸭舍环境中气载需氧菌、气载真菌、气载金黄色葡萄球菌气溶胶的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鸭舍环境中气载需氧菌浓度可达7.24×10~3cfu/m~3,气载金黄色葡萄球菌浓度可达0.56×10~3cfu/m~3,气载真菌浓度可达1.66×10~3cfu/m~3;整个养殖周期中鸭舍内气载需氧菌、气载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气载真菌的浓度在鸭14日龄时最高,然后开始下降;三个鸭舍内在消毒前后均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但随鸭日龄增长开始出现。通过对笼养鸭舍内微生物气溶胶的浓度、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可为笼养肉鸭场生物安全体系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