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全自动兽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小白鼠胃内灌服苦马豆素、黄花碱及这2种生物碱混合物后的血常规指标,以探讨小花棘豆生物碱对小白鼠血液学的影响。结果表明,苦马豆素组在低剂量时能提高血细胞的数量,在高剂量时能降低血细胞的数量,且差异明显。黄花碱组在低剂量时几乎不影响血细胞的数量,而在高剂量时也能够显著降低红细胞、白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的数量,但对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不显著。2种生物碱混合组在低剂量时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血细胞数目逐渐增多;相反,高剂量时却又逐渐降低血细胞的数目。  相似文献   

2.
试验采用小花棘豆生物碱苦马豆素(SW)、黄花碱(Ts)以及2种生物碱的混合物分别对小白鼠进行传统灌胃,并于试验开始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第35天,从各组中随机抽取4只小白鼠,自其眼球取抗凝血,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的百分检率,并计算出CD4+与CD8+的比值。结果表明,低浓度的SW具有提高机体免疫机能的作用,而中等浓度和高浓度的SW在短时间内仍然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长时间使用却会严重降低机体的免疫机能;Ts在低浓度下不会影响机体的免疫机能,中等浓度和高浓度能够降低机体的免疫机能;混合生物碱组在低浓度时对机体的免疫机能影响不大,但在高浓度时仍然能够显著降低机体的免疫机能。  相似文献   

3.
试验将80只小白鼠随机分组,分别将苦马豆素(SW)、黄花碱(Ts)和两类生物碱混合物的稀释液胃内灌服小白鼠,并在第7、14、21、28和35天,每组随机取4只小白鼠脱颈致死,检测胸腺(脾脏)生长指数,研究小花棘豆生物碱SW、Ts及两类生物碱的混合物对小白鼠免疫器官脏器生长指数的影响,探讨小花棘豆的中毒机理。试验结果显示:短时间(7 d)内,SW能够提高小白鼠胸腺(脾脏)生长指数,但差异不显著;长时间(28 d),SW能极显著降低胸腺(脾脏)生长指数;整个试验周期,Ts和两类生物碱的混合物均能降低胸腺(脾脏)生长指数,但Ts在第35天差异极显著,两类生物碱的混合物在第28天差异极显著。说明小花棘豆生物碱SW和Ts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小白鼠的免疫器官脏器生长指数,从而损害动物机体的免疫器官,对动物机体产生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SD大鼠苦马豆素亚急性中毒模型的复制时间及苦马豆素对大鼠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进一步揭示苦马豆素毒性作用机理及其中毒早期诊断和防治提供试验模型,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将甘肃棘豆全草粉碎后,按Ⅰ组添加15%(含苦马豆素0.03‰)、Ⅱ组添加30%(含苦马豆素0.06‰)、Ⅲ组添加45%(含苦马豆素0.09‰)的比例制作混合饲料,饲喂至典型临床症状出现为止。攻毒后14,35,56,77d每次每组随机采集4只SD大鼠血液,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苦马豆素对BUN、CR、ALB、TP、GLU、TG、TC含量及AST、ALT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GLU、BUN、CR、ALB含量及AST活性呈持续性升高(P〈0.05或P〈0.01);TG、TP含量分别在攻毒后35,56d降低后又升高(P〈0.05或P〈0.01),TC含量和ALT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结果表明,中毒剂量与国外报道基本一致,但中毒时间存在较大差异;不同浓度苦马豆素对SD大鼠血液生化指标有显著影响,且具有一定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关系,长期低剂量摄入苦马豆素可引起动物机体不同程度的肝、肾损伤。  相似文献   

5.
小鼠小花棘豆生物碱中毒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32只小鼠随机分成4组,包括3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试验组每日分别按剂量400、800、1600mg/kg给小鼠灌服小花棘豆生物碱正丁醇萃取部分(粗碱)水溶液,同时给对照组灌服等量的生理盐水。60 d后,采集心、肝、肾、脾和脑进行病理组织学及超微结构检查。结果发现,肝、肾等实质器官的细胞胞质空泡变性,这与苦马豆素中毒引起的病理变化一致,表明小花棘豆的主要有毒成分是苦马豆素。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小花棘豆的中毒机理,采用苦马豆素、黄花碱以及这2种生物碱的混合物分别对小白鼠进行传统灌胃,并于试验开始后第7、14、21、28和35天分别从各组中随机取4只小白鼠,眼球采血,肝素钠抗凝,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血清中α—甘露糖苷酶的活性。结果表明:低浓度的SW具有提高血清中α—甘露糖苷酶活性的作用,中等浓度和高浓度的SW在短时间内也可以提高血清中α—甘露糖苷酶的活性,但时间过长会严重降低血清中α—甘露糖苷酶的活性;Ts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不影响血清中α—甘露糖苷酶的活性;混合生物碱组表现出与SW组类似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苦马豆素对家兔脑组织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苦马豆素对家兔脑组织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进一步揭示苦马豆素的毒性作用机理.24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将小花棘豆全草粉碎后,按Ⅰ组添加15%(含苦马豆素30 mg/kg)、Ⅱ组添加30%(含苦马豆素60 mg/kg)、Ⅲ组添加45%(含苦马豆素90mg/kg)的比例制作混合饲料,饲喂至出现中毒典型临床症状为止.攻毒后14,35,70 d每组随机采集2只家兔的肝脏组织,检测SOD、GSH-Px、CAT、NOS活性及MDA、NEFA、·OH、LPO、NO和Glu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家兔肝脏SOD、GSH-Px、CAT等抗氧化物酶的活性极显著下降(P<0.01),而MDA、NEFA、·OH、LPO、NO和Glu含量极显著上升(P<0.01).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苦马豆素对家兔脑组织抗氧化功能有显著影响,且具有一定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关系,长期低剂量摄入苦马豆素可引起家兔不同程度的脑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8.
苦马豆素属吲哚里西啶类生物碱,是一种极强的α-甘露糖苷酶竞争性抑制剂。研究表明,它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与转移,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促进免疫细胞的增生,增强杀灭肿瘤细胞的能力。本文就近十几年来有关苦马豆素对于机体NK、LAK、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骨髓细胞质、骨髓细胞及骨髓细胞分化成CFU-G、BFU-E、CFU-GEMM集落能力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并对苦马豆素作用机理的研究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探究不同发酵时间对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la)青贮品质及苦马豆素含量的影响,进而为黄花棘豆作为优质牧草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新途径。选择含水量为75%的新鲜黄花棘豆,填充于青贮瓶中压实密封后置避光处室温保存,分别于青贮0、10、20、30……100 d取样,感观检查青贮效果,利用内标气相色谱法测定青贮前后苦马豆素含量,确定黄花棘豆最佳青贮发酵时间。结果表明,黄花棘豆青贮后基本保持黄绿色,质地变软易分离,手抓松散不粘手,并随着青贮发酵时间的延长,散发出酸香味越来越浓,青贮效果较好;苦马豆素质量浓度为0.375 mg/mL~6 mg/mL,苦马豆素质量浓度和me-Gal峰面积呈直线线性关系(R~2=0.999 98),加标回收率84.36%,RSD=0.77%,表明该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较好,可用于样品中苦马豆素含量测定;经测定不同青贮发酵时间黄花棘豆中苦马豆素含量,青贮100 d时苦马豆素含量比青贮前下降51.90%。结论,黄花棘豆青贮发酵100 d以上可作为高蛋白饲料利用。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采用15种不同方法处理黄花棘豆,检测了不同处理后各组苦马豆素的含量;用处理后的样品进行小鼠饲喂试验,对部分小鼠进行了血清中α-甘露糖苷酶的测定;发现有4种处理方法对苦马豆素具有明显的降解作用,与之对应的小鼠血清中的α-甘露糖苷酶与其它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气相检测法对不同生长期(7、8、9和10月)黄花棘豆经过不同青贮方法青贮后对其苦马豆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青贮前黄花棘豆中苦马豆素含量分别为0.035%、0.019%、0.043%和0.015%,而经过直接青贮、添加"棘防E号"青贮和添加酶制剂青贮后黄花棘豆中苦马豆素含量均未达到监测量。说明通过不同的青贮方法青贮黄花棘豆后,均能将黄花棘豆中主要有毒成分苦马豆素有效降解。  相似文献   

12.
吲哚里西啶类生物碱苦马豆素是疯草及其内寄生真菌的代谢产物,其有良好的抗病毒、抗肿瘤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具有巨大的药用潜力。作者简要阐述了苦马豆素的药理作用、检测方法、药用价值和研发潜力,并对其来源及疯草内生真菌合成苦马豆素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丰富苦马豆素的来源,为其在科研和医疗上的广泛应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不同因素对疯草内生真菌——Undifilum oxytropis合成苦马豆素的影响,筛选出显著影响U.oxytropis苦马豆素合成的因素。将U.oxytropis分别接种到不同pH或不同浓度聚乙二醇(PEG)、L-哌可酸、L-赖氨酸、α-酮戊二酸的培养基中培养,测定菌丝及其发酵液中苦马豆素,分析各条件下真菌苦马豆素产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当pH在4.5~6.5时,随pH增加,真菌SW产率显著增加(P0.05);当PEG质量浓度在0~32g·L-1时,随PEG增加,真菌苦马豆素产率显著降低(P0.01);当在培养基中添加相同量(10-3 mol·L-1)的L-哌可酸、L-赖氨酸、ɑ-酮戊二酸时,L-哌可酸添加组的苦马豆素产率显著降低(P0.05),L-赖氨酸添加组苦马豆素产率显著增加(P0.05);当L-哌可酸的初始浓度为10-3和10-2 mol·L-1时,真菌的苦马豆素产率显著下降(P0.05),当其浓度为10-4 mol·L-1时,苦马豆素产率显著增加(P0.01);当L-赖氨酸的初始浓度为10-1、10-2或10-4mol·L-1时,真菌苦马豆素产率显著降低(P0.05)。当ɑ-酮戊二酸的初始浓度分别为10-1、10-2、10-3 mol·L-1时,真菌的苦马豆素产率显著降低(P0.05)。由试验可知,低pH或添加PEG可抑制U.oxytropis中苦马豆素的合成,L-哌可酸、L-赖氨酸、α-酮戊二酸均对U.oxytropis的苦马豆素合成产生显著影响,但对苦马豆素合成的影响与各物质在培养基中的浓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苦马豆素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苦马豆素(SW)是引起动物疯草中毒的主要毒性成分,研究表明它能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表现出明显的抗肿瘤作用;也能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增强由抗原刺激的T淋巴细胞作用,激活自然抗肿瘤免疫系统;还能够迅速刺激机体内巨噬细胞,促使机体对肿瘤的免疫监视作用,促进骨髓增殖,从而增强机体免疫能力。作为人工抗原,苦马豆素还能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避免动物因采食疯草而中毒。文章就苦马豆素的抗肿瘤作用进行综述并对其药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变异黄芪有毒成分的分离与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从变异黄芪(Astragalus variabilis Bunge)中分离出结晶Ⅰ,经紫外、红外光谱及液相色谱分析、α-甘露糖苷酶抑制试验,并与苦马豆素(Swainsonine)标品进行了比较。确证变异黄芪所含主要有毒成分为吲哚兹定生物碱——苦马豆素,经测定其含量为0.029%。  相似文献   

16.
探讨苦马豆素对家兔脑组织一氧化氮(NO)、环磷鸟苷(cGMP)和游离谷氨酸(Glu)的影响,进一步揭示苦马豆素的毒性作用机理。将24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和试验Ⅰ、Ⅱ、Ⅲ组。将小花棘豆全草粉碎后,按Ⅰ组添加15%(含苦马豆素30mg/kg)、Ⅱ组添加30%(含苦马豆素60mg/kg)、Ⅲ组添加45%(含苦马豆素90mg/kg)的比例制作混合饲料,饲喂至典型临床症状出现为止。攻毒后14、35、70d每次每组随机采集2只家兔的全脑,检测家兔不同脑区NO、cGMP和Glu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从35d起,试验Ⅰ组家兔大脑、小脑、丘脑及海马的NO、cGMP及Glu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Ⅲ组家兔大脑、小脑、丘脑及海马的NO、cGMP及Glu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3个试验组脑干中3种物质含量与对照差异均不显著(P0.05)。同一试验组中小脑3种物质的含量变化较海马、大脑和丘脑明显。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苦马豆素对家兔脑组织NO、cGMP及Glu含量有显著影响,且具有一定的时间-剂量效应关系,小脑、海马、大脑和丘脑是苦马豆素作用的靶区,通过影响这几个脑区信号转导而产生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哈密黄芪化学成分预试及生物碱成分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植物化学成分系统预试法、生物碱系统提取法和薄层色谱技术对哈密黄芪化学成分,特别是生物碱成分进行了薄层色谱分析.结果表明,哈密黄芪含有生物碱、多糖、苷类、氨基酸、甾体、萜类、油脂、鞣质、酚类、有机酸、黄酮、醌类、强心甙和香豆素.2 968 g哈密黄芪经乙醇热回流提取得303.3 g总浸膏,经酸化、碱化,所得碱液依次用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到3部分浸膏分别为0.51,1.72,19.10 g,提取率分别为0.017%,0.058%,0.644%;说明哈密黄芪生物碱主要集中在正丁醇提取部分,以大极性生物碱为主.对各部分提取物进行薄层层析分析,结果显示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部分生物碱至少分别有17,13,5种.经与标准样品对照,证明哈密黄芪所含的生物碱主要以苦马豆素等吲哚里西啶生物碱为主,同时也含有少量的黄华碱和臭豆碱等喹诺里西啶生物碱.本试验还利用薄层制备技术分离得到正丁醇提取部分中的苦马豆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叶下珠生物碱对小鼠胃肠推进运动的影响。方法:采用旋转蒸发仪热回流提取叶下珠中生物碱成分,将健康昆明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n=10):叶下珠生物碱高剂量组(20 mg/mL)、中剂量组(10 mg/mL)、低剂量组(5 mg/mL)、空白对照组和阿托品组(0.5 mg/mL)。以胃肠内标记物墨汁推进率为指标,观察叶下珠生物碱对小鼠胃肠推进运动的影响。结果:叶下珠生物碱各剂量组均具有抑制小鼠胃肠推进运动的作用,高剂量组抑制效果最好,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推测叶下珠抗腹泻作用可能与其生物碱抑制胃肠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19.
通过建立新生SD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原代体外培养模型,采用MTT法测定一个生长周期内神经细胞的活性分布,运用寇氏法计算苦马豆素对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IC50。然后用不同质量浓度苦马豆素染毒12h,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神经细胞形态并测量其胞体短直径和突起长度的变化。结果显示,一个生长周期内的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活力最强为培养第5天,苦马豆素对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IC50为0.851 1g/L。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神经细胞密度降低,神经网络减少;除0.5g/L试验组外,其他各试验组神经细胞胞体短直径显著减小(P〈0.05),突起长度显著变短(P〈0.05),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苦马豆素能明显影响新生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苦马豆素作用质量浓度与神经细胞形态改变存在明显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20.
采用MTT法、细胞因子ELISA法来分析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对离体培养的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ZEN对LPS、ConA活化的脾脏T/B淋巴细胞的增殖均具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且这种增殖抑制表现出剂量依赖性;低浓度ZEN(1 μg/mL)能显著促进脾脏淋巴细胞分泌IL-10(P<0.05),而高浓度ZEN(10、25 μg/mL)均能极显著抑制脾脏淋巴细胞分泌IL-10(P<0.01),并表现出剂量依赖性;不同浓度ZEN(1、10、25 μg/mL)均能显著或极显著抑制脾脏淋巴细胞分泌IFN-γ(P<0.05或P<0.01),并表现出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