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水稻改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解决了人口和经济快速增长对粮食的需求。目前水稻产量的提升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因为缺少新的育种技术,同时病虫害及非生物胁迫造成水稻减产。转基因作为现代育种方法在培育高产优质水稻品种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概述了水稻转化技术进展,转基因水稻抗病虫害、抗非生物胁迫和提高水稻农艺性状的功能基因,讨论了转基因水稻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水稻施用颖壳不闭合专用肥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中山  张安耀  时英忠  石磊  刘亮  袁贵学  徐华明 《农技服务》2011,28(6):777+919-777,919
自20世纪80年代种植杂交水稻和霍邱县实施旱改水后,沿淮地区出现了大面积"不抿嘴稻("颖壳不闭合),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减产20%~80%)。2008年,为解决这一问题,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主持的水稻颖壳不闭合联合示范试验。对水稻颖壳不闭合专用肥示范试验效果进行了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稻生产经历了两个重要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我国水稻产量大幅  相似文献   

4.
稻曲病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之前,稻曲病在上杭县仅个别年份零星发生,未对水稻产量和品质造成多大影响,群众还称之为“丰收病”,在丰收的年份个别水稻品种才发病。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耕作环境的不同、施肥水平的提高和品种的不断更换,该病为害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已成为本县仅次于水稻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水稻研发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在杂交水稻育种领域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转基因技术为水稻育种提供了新的手段,自20世纪80年代启动转基因水稻项目以来,我国全方位地开展了转基因水稻育种研究。目前,我国转基因水稻的研究总体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转基因抗虫水稻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有可能率先实现产业化,转基因水稻的应用将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作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水稻螟虫防治药剂筛选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螟虫是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历史上就有"南螟北蝗"之称。20世纪80年代末期,由于种植方式的改变,使螟虫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抑制,但从1998年起,随优质晚熟水稻品种的大面积推广、播期提早、加之长期免耕、暖  相似文献   

7.
澳大利亚水稻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前言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据联合国世界粮农组织统计,水稻提供的食物能量占总能量的20%,全世界每年水稻生产总量约4亿t。2004年是国际稻米年,为全世界提供了一个发展水稻的良好机遇。本文重点介绍澳大利亚的水稻生产状况。中国的金矿开采工人在19世纪60年代把水稻带到了澳大利亚,但是澳大利亚的现代水稻产业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发展起来。目前澳大利亚水稻产业包括2500多个农庄,其中大多数位于新南威尔士州西南部,澳大利亚温暖、干燥的气候条件适合水稻的生长。澳大利亚有超过 80%的水稻品种属于中粒型的粳稻品种,如 Amaro…  相似文献   

8.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引进我国,目前已遍及我国稻作区,对我国水稻生产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在水稻旱育苗过程中出现的立枯病、青枯病和恶苗病等苗期主要病害已经给广大稻农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尤其近几年寒冷地区早春气候异常,致使苗期病害发生非常严重,严重影响了水稻生产.  相似文献   

9.
东北三省不同年代水稻品质性状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20世纪70、80、90年代和21世纪初有代表性水稻品种为试材,分析省份间及年代间水稻品种品质差异、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除了2000年以后糙米率和精米率略有下降外,东北三省水稻品种90年代前碾磨品质随着年代的演替逐渐提高;外观品质随着年代的演进得到了很大的改善,2000年以后品种粒长和长...  相似文献   

10.
近50年来四川盆地东部水稻高温热害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四川和重庆共69个气象站1960-2008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四川盆地东部近50年水稻高温热害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①水稻高温热害以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最重,20世纪80年代最轻,21世纪有加重的趋势;轻度高温热害呈波动下降的趋势,而重度高温热害呈增加的趋势.②水稻高温热害高值区位于四川盆地东部,中部呈西南向东北方向延伸,重度高温热害的高发区域主要集中在重庆的东北部.③根据气候趋势,采取调整播期和栽期,选择抗高温的品种,用日灌夜排、喷灌水雾和喷洒化学药剂等改善田间小气候条件的方式,可减轻高温热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杂交水稻超高产制种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是我国消费人口最多的作物.自80年代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取得重大突破以来,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近10年来种植面积一直占水稻总面积的一半左右,产量则占水稻总产量的60%.现将我们多年实施的大面积超高产制种关键技术归结下.  相似文献   

12.
利用近53年来宾市国家气象观测站点逐日气温数据和水稻农情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5年滑动平均、M-K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来宾市水稻抽穗开花、灌浆期高温热害的发生规律及各旬风险频率。结果表明:来宾市每年均可发生水稻高温热害,主要为轻度、中度高温热害过程,总体呈增多趋势,出现高温热害过程次数的倾向率为1.134次/10 a;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前期、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前期、21世纪00年代后期至10年代有3个偏多期,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前期、90年代后期至21世纪00年代前期有2个偏少期;近53年来宾市水稻高温热害过程存在准2、5~6、8~10年等多个振荡周期,以5~6年振荡周期持续的时间最长且最明显;水稻高温热害发生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象州、兴宾区、忻城、武宣,金秀无水稻高温热害发生;一年中有3旬水稻高温热害风险频率大于50%,为7月中旬至8月上旬,有6旬水稻高温热害风险频率在20%~50%之间。  相似文献   

13.
一、水稻日益增产却无法令稻农致富的困惑 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养活了世界一半以上人口;尽管为人类做出如此突出贡献,水稻却无法让稻农富起来,目前仍有数百万稻农挣扎在贫困线上. 20世纪 60年代以来,世界水稻价格不断下跌,影响了稻农的生活水平,尤其是过去几年的水稻丰收造成的水稻价格普遍下跌,更是加重了一部分稻农的贫穷.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水稻冷害 Ⅰ冷害发生的时间规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50余年黑龙江省部分市、县气象资料和产量数据的分析,阐述了黑龙江省水稻低温冷害发生的时间规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暖,水稻生育期内的气温也呈明显增加趋势.而在最近的几年间,6~8月份的日平均温度却呈现下降的态势,这正是导致2002年、2003年和2006年部分水稻产区障碍型冷害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利用近53年来宾市国家气象观测站点逐日气温数据和水稻农情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5年滑动平均、M-K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来宾市水稻抽穗开花、灌浆期高温热害的发生规律及各旬风险频率。结果表明:来宾市每年均可发生水稻高温热害,主要为轻度、中度高温热害过程,总体呈增多趋势,出现高温热害过程次数的倾向率为1.134次/10 a;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前期、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前期、21世纪00年代后期至10年代有3个偏多期,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前期、90年代后期至21世纪00年代前期有2个偏少期;近53年来宾市水稻高温热害过程存在准2、5~6、8~10年等多个振荡周期,以5~6年振荡周期持续的时间最长且最明显;水稻高温热害发生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象州、兴宾区、忻城、武宣,金秀无水稻高温热害发生;一年中有3旬水稻高温热害风险频率大于50%,为7月中旬至8月上旬,有6旬水稻高温热害风险频率在20%~50%之间。  相似文献   

16.
水稻纹枯病抗性遗传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稻纹枯病(Rhizoctonia solaniKühn)是水稻最主要的真菌病害之一,其发生和危害程度仅次于稻瘟病和白叶枯病。自日本佐佐木忠次郎于1905年首次发现后,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水稻纹枯病害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针对纹枯病的研究也相对滞后,致使纹枯病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漫延,成为一种世界性病害。在我国,纹枯病是在20世纪30年代发现的,50年代在我国东南部稻区发病,70年代漫延到北方。由于氮肥的大量使用,纹枯病的危害逐年加重。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已发展成为一种主要的水稻病害,而且危害其它多种农作物和经济林木。…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以来,我省水稻主要病虫害呈中等偏重发生,发生程度及范围重于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稻飞虱和稻瘟病,局部地区危害较重,影响了水稻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8.
利用江苏省14个气象站点19812010年的气象资料,采用Excel和GIS反距离权重插值法,研究了江苏省近30年单季稻抽穗灌浆期低温冷害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分析了低温冷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江苏省近30年来单季稻抽穗灌浆期的总冷害次数达155次,其中轻度冷害109次,中度冷害28次,重度冷害18次,以轻度冷害为主;在时间尺度上,以20世纪80年代冷害频次最多,之后20年呈减少趋势;在空间分布上,除轻度冷害在20世纪80年代呈"北少南多"的特征外,中等冷害及重度冷害在30年里多呈"北多南少"的特征;江苏省单季稻抽穗灌浆期累计低温对产量的抑制作用不显著。综合来看,近30年来江苏省水稻抽穗灌浆期低温冷害的危险性较小,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利用江苏省14个气象站点1981~2010年的气象资料,采用Excel和GIS反距离权重插值法,研究了江苏省近30年单季稻抽穗灌浆期低温冷害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分析了低温冷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江苏省近30年来单季稻抽穗灌浆期的总冷害次数达155次,其中轻度冷害109次,中度冷害28次,重度冷害18次,以轻度冷害为主;在时间尺度上,以20世纪80年代冷害频次最多,之后20年呈减少趋势;在空间分布上,除轻度冷害在20世纪80年代呈"北少南多"的特征外,中等冷害及重度冷害在30年里多呈"北多南少"的特征;江苏省单季稻抽穗灌浆期累计低温对产量的抑制作用不显著。综合来看,近30年来江苏省水稻抽穗灌浆期低温冷害的危险性较小,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水稻螟虫是龙岩市水稻最主要的害虫之一,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20世纪70年代重发时曾造成较大面积大减产,局部绝收。历年来龙岩市水稻螟虫以三化螟、二化螟为主,但其重要性正发生着变化,20世纪主要以三化螟为主,进入21世纪后,二化螟的为害比三化螟更加突出,已成为优势种群。1水稻螟虫发生特点1·1两种螟虫的主害代不同龙岩市三化螟和二化螟年发生4代,三化螟是4代多发型,主要造成晚稻白穗;二化螟的主害代是第1代和第3代,主要造成早、晚稻枯鞘(心)。1·2近年来二化螟发生面积比例升高水稻螟虫在20世纪70、80年代几乎年年偏重发生,但随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