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酵母免疫多糖对受免斑点叉尾(鮰)免疫应答的增强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罗璋  姚鹃  陈昌福  谭斌  汪成竹  王绍辉 《淡水渔业》2007,37(3):22-25,33
在饲料中添加定量的酵母免疫多糖,投喂注射接种了福尔马林灭活的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菌苗的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28 d后通过测定供试鱼的增重量、血清中凝集抗体效价、溶菌酶活性、谷丙转氨酶活性(SGPT)、血清总蛋白含量、白细胞吞噬活性以及活菌攻毒后的免疫保护率(RPS),探讨了酵母免疫多糖对受免斑点叉尾(鮰) 免疫应答的增强作用.结果表明,用添加200.0 mg/(kg·d)酵母免疫多糖的饲料投喂受免斑点叉尾(鮰),不仅可以使受免斑点叉尾(鮰) 对灭活嗜水气单胞菌的免疫应答水平提高,增强抵抗嗜水气单胞菌人工感染的能力,而且还具有一定的促进生长和改善肝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汪开毓  耿毅  黄小丽  陈德芳 《淡水渔业》2006,36(6):61-63,封三
套肠症是近年来发生的一种新型细菌性传染病,危害对象是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已经连续几年造成了斑点叉尾(鮰)大批发病死亡,严重地威胁着斑点叉尾(鮰)养殖的健康发展.目前初步认为该病是由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引起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以发生严重的肠炎、肠套叠和脱肛为特征,在短时间内即可引起大量死亡,我们称此病为"斑点叉尾(鮰)传染性套肠症(Infectious intussusception of channel catfish,IICC)"该病的致病病原和病理变化特征在水生动物疾病中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3.
在水温(25±1)℃下,给平均体质量(80±5)g的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腹腔注射福尔马林灭活的鮰爱德华氏菌(Formalin-killed Edwardsiella ictaluri,FKE)后,第2、4、6、8、14、21,和28d测定外周血液免疫指标,并在免疫后第28天进行攻毒试验。结果显示:注射鮰爱德华氏菌灭活菌苗后,斑点叉尾鮰外周血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显著升高,白细胞分类组成变化显著,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与凝集抗体效价显著上升。第4d免疫组红细胞和白细胞达峰值2.52×106/μL和4.67×105/μL,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胞分类百分比和吞噬指数均在第4d达到峰值,分别为22.3%、5.67%、39.3%和4.33,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淋巴细胞分类百分比、凝集抗体效价在第21d达到峰值,分别为54.33%和1:341.33,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攻毒试验结果表明:免疫组相对免疫保护率为64.3%。福尔马林灭活的鮰爱德华氏菌免疫后,斑点叉尾鮰获得较强的抗鮰爱德华氏菌感染保护能力,为进一步研究斑点叉尾鮰肠道败血症的免疫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对斑点叉尾鮰致病的3株细菌,经液体培养后灭活制备三联免疫疫苗,斑点叉尾鮰鱼苗通过浸泡接种,抗感染能力大为增强.经人工感染试验,对CR79-1-1和ST78-3-3菌免疫保护率达到91%~100%,对93-Ⅲ菌免疫保护率可达64%。  相似文献   

5.
酵母免疫多糖对受免斑点叉尾免疫应答的增强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饲料中添加定量的酵母免疫多糖,投喂注射接种了福尔马林灭活的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菌苗的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28 d后通过测定供试鱼的增重量、血清中凝集抗体效价、溶菌酶活性、谷丙转氨酶活性(SGPT)、血清总蛋白含量、白细胞吞噬活性以及活菌攻毒后的免疫保护率(RPS),探讨了酵母免疫多糖对受免斑点叉尾免疫应答的增强作用。结果表明,用添加200.0 mg/(kg.d)酵母免疫多糖的饲料投喂受免斑点叉尾,不仅可以使受免斑点叉尾对灭活嗜水气单胞菌的免疫应答水平提高,增强抵抗嗜水气单胞菌人工感染的能力,而且还具有一定的促进生长和改善肝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对斑点叉尾鮰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Sma)胞外产物(Extracellular products,ECP)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致病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ma胞外产物具有脂肪酶、蛋白酶、明胶酶和脲酶等多种酶活性;同时具有溶血活性、肠毒性和Vero细胞毒性;且对小鼠和斑点叉尾鮰都具有明显的致病性和致死性。  相似文献   

7.
斑点叉尾鮰传染性套肠症是近年来在我国发生的一种斑点叉尾鮰的新型细菌性传染病,初步认为病原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该病发病突然,来势凶猛,传染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以发生严重的肠炎、肠套叠和脱肛为特征,已对斑点叉尾鮰养殖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本文比较详细介绍了该病发生的背景与危害、流行情况、病原及致病机理,症状与病理变化,并根据该病的特点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嗜水气单胞菌3种疫苗对斑点叉尾免疫原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经福尔马林灭活的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菌体脂多糖(LPS)和菌体外膜蛋白(OMP)作为免疫原,分别接种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 Rafinsque)后,通过测定受免鱼的凝集抗体效价,头肾和血液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和用A.hydrophila活菌攻毒的方法,探讨了斑点叉尾对A.hydrophila的3种疫苗的免疫应答状况和对活菌攻毒的免疫保护效果。试验结果显示:对斑点叉尾经腹腔注射接种3种疫苗均能刺激受免鱼产生较强的免疫应答,3种疫苗的受免鱼均产生了特异性凝集抗体,接种F-Ah灭活菌苗的试验鱼最高,接种OMP疫苗的试验鱼其次,而接种LPS疫苗的试验鱼血清中凝集抗体效价最低;与未接种疫苗的对照鱼相比,受免鱼头肾和血液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明显上升,头肾和血液中吞噬细胞活性由高到低依次是LPS、OMP和F-Ah免疫接种的斑点叉尾;活菌攻毒的结果证明接种3种疫苗的受免斑点叉尾A.hydrophila的感染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相对免疫保护力(RPS),以OMP免疫接种后的斑点叉尾RPS最高,达到72.5%,接种LPS的斑点叉尾稍差,RPS为62.5%,而RPS最低的是接种F-Ah的免疫组,RPS只有24.2%。  相似文献   

9.
斑点叉尾鮰病毒性出血病能使斑点叉尾鮰大规模的死亡,主要是由疱疹病毒病引起的。本实验通过对病鱼组织进行捣碎,离心,灭菌,灭活等几个实验步骤之后制备出疫苗。将制备的疫苗再用斑点叉尾鮰进行安全与毒理试验。结果表明给体长10 cm左右的小鱼注射0.1mL的疫苗比较适合,保护率为70%。该研究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对此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以提高斑点叉尾鮰的养殖生产率。  相似文献   

10.
斑点叉尾鮰“传染性套肠症”是近年来在我国发生的一种斑点叉尾鮰的新型细菌性传染病,危害很大,已经连续几年造成了大批的斑点叉尾鮰发病死亡,严重地威胁着斑点叉尾鮰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目前初步认为该病是由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引起的斑点叉尾鮰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以发生严重的肠炎、肠套叠和脱肛为特征,在短时间内即可引起大批的斑点叉尾鮰死亡,我们称此病为“斑点又尾鮰传染性套肠症(Infectious intussusception of channel catfish IICC)”。由于该病具发病突然,来势凶猛,传染快,呈流行性,死亡快,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等特点,故初期又称其为“斑点叉尾鮰急性流行性传染病”。该病的致病病原和病理变化特征都是在水生动物疾病中罕见的,在此之前,国内外都还未见该菌感染斑点叉尾鮰致病的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