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正常情况下,蛋鸡开产后5~7周即达到产蛋高峰并维持8个月左右,以后的产蛋率逐渐下降。但有的鸡场或养殖专业户所饲养的蛋鸡却出现开产日期、产蛋高峰期延迟或产蛋高峰期缩短的现象,产蛋率不稳定,甚至达不到产蛋高峰期。引起蛋鸡产蛋量下降的原因很多,如某些传染病、饲养管理不善、用药不当、各种应激因素存在等,都会引起产蛋量下降。现将引起产蛋下降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我国肉鸡业的发展,种鸡饲养户也越来越多,但由于各地鸡场的饲养方式,技术力量,管理水平,饲料来源及设备条件不同,产蛋率差别很大。在实践中,肉种鸡达到产蛋高峰后,随着周龄的增长产蛋率逐渐下降。影响肉种鸡产蛋性能的因素很多,例如饲养管理、饲喂时间、应激影响、营养、光照、温度、通风条件等都是影响肉种鸡产蛋率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产蛋鸡在一个饲养周期内,由于防疫、饲养管理、疫病、天气突变和饲料更换等原因,可能会出现产蛋率上升缓慢,没有产蛋高峰期,产蛋高峰期高峰维持时间短,产蛋高峰期产蛋率突然大幅下降,蛋壳颜色变浅,出现破皮蛋、血斑蛋及薄皮蛋,破损率增加,出现病弱鸡、低产鸡及停产鸡,啄肛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直接造成养殖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前引起异常产蛋下降的原因主要是饲养管理、营养、应激和病理因素。异常产蛋下降会对集约化养殖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通过结合蛋鸡产蛋下降的临床情况,分析异常产蛋下降的原因和可能性,针对性提出防制对策,对蛋鸡产蛋下降的原因及防制对策进行综述,为蛋鸡提高产蛋率和经济效益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蛋鸡在产蛋期间,特别是产蛋高峰期,环境的急剧变化或饲养管理上的失误,会导致产蛋率下降。实践证明,产蛋率一旦下降,要使其恢复到原有水平至少要经过2~3周以上的时间。因此,为了提高产蛋率,维持产蛋曲线平稳,要根据四季气候的变化。采取相应的饲养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6.
于红跃 《新农业》2013,(23):16-18
鸡产蛋率下降是困扰我国养鸡业的一大难题,其可由许多原因引起,例如疾病、饲养管理、环境等多种因素,但其中疾病是主要因素。常见的疾病有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产蛋下降综合征、禽脑脊髓炎、禽霍乱、大肠杆菌病等。但各种疾病所引起的产蛋率下降又有不同之处,例如产蛋率下降的多少不同,产蛋率下降的快慢不同,症状和剖检变化也不相同。在生产实践中,我们根据不同疾病的不同特点,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适当措施。在生产实践中,往往是上述几个方面的原因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传宝 《现代农业科技》2010,(10):314-314,316
从疫病、饲养管理、饲料质量、药物等方面分析了蛋鸡产蛋率下降的原因,以为提高蛋鸡的产蛋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高效益是我们饲养蛋鸡追求的目标,饲养的经济效益高低主要取决于蛋鸡产蛋率和市场价格。经多年基层实践中,经调查观察、分析归纳,初步掌握了鸡产蛋率下降的原因及应对措施。1疾病方面因素1.1鸡群感染传染病后会引起产蛋量突然下降等异常现象,如蛋鸡遇产蛋下降综合症病侵害时,鸡群往往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产蛋率急剧下降,蛋壳异常变薄、畸形蛋、软壳蛋、褐色蛋增多,产蛋率下降达10%左右,严重的会  相似文献   

9.
正高效益是我们饲养蛋鸡追求的目标,饲养的经济效益高低主要取决于蛋鸡产蛋率和市场价格。经多年基层实践中,经调查观察、分析归纳,初步掌握了鸡产蛋率下降的原因及应对措施。1疾病方面因素1.1鸡群感染传染病后会引起产蛋量突然下降等异常现象,如蛋鸡遇产蛋下降综合症病侵害时,鸡群往往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产蛋率急剧下降,蛋壳异常变薄、畸形蛋、软壳蛋、褐色蛋增多,产蛋率下降达10%左右,严重的会  相似文献   

10.
蛋鸡在产蛋期间,因各种不同原因,造成产蛋高峰期维持时间较短,产蛋率突然下降,达不到正常产蛋率和周期产蛋量,增加了饲养成本,影响了蛋鸡的经济效益,制约了蛋鸡业的生产和发展。了解和掌握蛋鸡产蛋量下降的原因及对策,有利于在蛋鸡饲养过程中因势利导,采取相应措施,趋利避害,从而提高产蛋量,更好地发挥蛋鸡的经济效益。1下降原因1.1育成鸡的因素合格率为合格鸡数(体重在标准体重的10%以内,  相似文献   

11.
<正>高效益是我们饲养蛋鸡追求的目标,饲养的经济效益高低主要取决于蛋鸡产蛋率和市场价格。经多年基层实践中,经调查观察、分析归纳,初步掌握了鸡产蛋率下降的原因及应对措施。1疾病方面因素1.1鸡群感染传染病后会引起产蛋量突然下降等异常现象,如蛋鸡遇产蛋下降综合症病侵害时,鸡群往往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产蛋率急剧下降,蛋壳异常变薄、畸形蛋、软壳蛋、褐色蛋增多,产蛋率下降达10%左右,  相似文献   

12.
李伟 《中国畜禽种业》2013,(10):145-145
衡量蛋鸡饲养水平的高低在于其产蛋率,若在蛋鸡饲养过程里,因各种因素,导致其产蛋率下降,无法实现日常产蛋的平均数量及周期达不到相关的标准率,将造成养殖场增大饲养成本,降低经济效益,从而影响蛋鸡业的发展。因此,为确保蛋鸡的产蛋率,要严格按照科学饲养蛋鸡的方法,注重综合性的管理对策与措施,避害就利,增加蛋鸡的产蛋数量,延长其产蛋高峰期,最大程度地提高蛋鸡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蛋鸡往往在产蛋期间,因各种不同原因,造成产蛋高峰期维持时间较短,产蛋率突然下降,达不到正常产蛋率和周期产蛋量,增加了饲养成本,影响了蛋鸡的经济效益,制约了蛋鸡业的生产和发展。本文主要从环境因素及应激、饲料、药物、疾病等几个方面详细论述了浅谈鸡群产蛋率突然下降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从而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此类现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高效益是我们饲养蛋鸡追求的目标,饲养的经济效益高低主要取决于蛋鸡产蛋率和市场价格。经多年基层实践中,经调查观察、分析归纳,初步掌握了鸡产蛋率下降的原因及应对措施。1疾病方面因素1.1鸡群感染传染病后会引起产蛋量突然下降等异常现象,如蛋鸡遇产蛋下降综合症病侵害时,鸡群往往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产蛋率急剧下降,蛋壳异常变薄、畸形蛋、软壳蛋、  相似文献   

15.
蛋鸡产蛋期间,特别是产蛋高峰期,环境条件急剧变化或饲养管理上造成失误,会导致产蛋率下降。实践证明,产蛋率一旦下降,要使其恢复到原有水平是较难的,至少要经过2~3周以上的时间才能接近降低前的水平,因此,为了提高产蛋率,维持产蛋曲线平稳,要根据四季气候的变化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一般鸡群在130~135d开始产蛋,在180~190d左右达到产蛋高峰期,产蛋率在80%以上。在产蛋高峰期,代谢强度大,繁殖机能旺盛,这时期是母鸡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除营养满足需要外,管理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春季的来临,温度逐渐回升,光照时间延长,是蛋鸡产蛋的高峰期,但是若因气候不稳定,或管理不善,饲喂不合理,满足不了蛋鸡的营养需要和产蛋所需的良好的环境条件,常常会引起产蛋率下降,经济效益较差.因此,春季蛋鸡要高产必须抓好以下饲养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无产蛋高峰是指鸡产蛋性能低下。主要表现为到达产蛋高峰期的鸡没有出现产蛋高峰.饲养到200日龄左右时日产蛋率还在60%~80%徘徊,或者说虽然达到了产蛋高峰,但维持的时间太短,产蛋率异常下降,其主要表现为蛋鸡在产蛋期间产蛋率的急剧下降和缓慢下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宁夏固原市彭阳县朝那鸡良种繁育中心所饲养的固原鸡种鸡群5232个母鸡151日龄到365日龄间的群体产蛋数据为依据,对固原鸡种鸡群产蛋规律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固原鸡开产日龄在22周龄,到27周龄时产蛋率仍在50%左右浮动,到32周龄时产蛋率才达到61.89%,仅到35周龄时产蛋率下降到52.9%,到365日龄时产蛋率到了44.7%,说明固原鸡的群体产蛋水平比较低,而对其产蛋等生产性状等没有进行选育可能是产蛋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另外营养水平和低温因素也是产蛋率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养殖业的迅猛发展,蛋鸡产蛋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然而在蛋鸡饲养管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产蛋率下降的情况,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现将其原因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20.
蛋鸡产蛋率的下降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丽丽 《现代农业科技》2010,(1):317-317,320
从饲料、饲养管理、药物、疾病等方面总结了蛋鸡产蛋率的下降原因,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蛋鸡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