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通过对正常丹顶鹤(Grus japonensis)心肌扫描电镜观察微细结构,对心肌纤维和内膜表面的结构做了概要的描述和分析。掌握丹顶鹤的心肌与其它动物的区别和特点,对其繁殖和保护有重要意义。心肌纤维直径比一般家禽要大,丹顶鹤为5—9μm,家禽为3—5μm;丹顶鹤心肌纤维直径比哺乳动物要小,一般哺乳动物为10—15μm。丹顶鹤心肌纤维之间可见大量毛细血管,供应营养。  相似文献   

2.
利用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马半腱肌在直流、交流脉冲电流刺激下肌节及纤维、Z 线等显微结构的变化。采用5个不同档次的电压对屠宰后20~60min 内的屠体,实施3min 的电刺激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对照组与实验组显微结构差异明显,对照组肌节、肌纤维排列整齐。实验组中肌节、肌纤维、Z 线的显微形态发生了变化,肌节出现了强直收缩或延展,I 带和 Z 线处产生了撕裂并伴随产生了细胞溶解物。这一结果为电刺激对肌肉的嫩化作用提供了证据,同时也扩展了前人在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观察研究扎龙保护区野生丹顶鹤和散养丹顶鹤秋季迁徙季节日行为节律和时间分配。结果表明,野生丹顶鹤在此期间,觅食行为时间分配显著高于散养丹顶鹤,差异均达极显著;散养丹顶鹤整理行为和其他行为(驱赶、鸣叫)显著高于野生丹顶鹤;成年个体两性间行为时间分配也有一定差异。观察发现,野生丹顶鹤大量觅食,是为长途迁徙储备能量;散养丹顶鹤作为不迁徙种群,整理行为和其他行为的时间分配表现出对保护区环境的适应性。野生和散养丹顶鹤家庭组中个体间行为差异体现丹顶鹤个体在家庭组中地位和职责有所不同。从野生丹顶鹤和散养丹顶鹤在秋季迁徙季节中行为节律观察,建立行为谱,可了解野生丹顶鹤和散养丹顶鹤行为差异,改进人工饲养技术,改善丹顶鹤生存环境,也为完善丹顶鹤行为生态研究提供新资料。  相似文献   

4.
扬州鹅不同世代与亲本肉品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扬州鹅零世代(Y0)、扬州鹅一世代Y1(Y0×Y0)、回交一世代Y1b(父本×Y0)、父本中型白鹅(Z)、母本太湖鹅(T)常规肉品质、肌肉常量化学成分、肌肉组织学特性进行了测定比较.结果表明系水力Y1最高,T最低;失水率Y1最低,T最高;肉色Y0最深,Y1最浅;pH值Y0、T较大,其它鹅较小且差异不显著.胸肌肉干物质、粗蛋白、粗灰分含量Y1、Y1b较高,粗脂肪Y0显著高于其它鹅.胸肌肌纤维直径Y0、Y1b高于其它鹅;腿肌肌纤维直径T显著小于其它组.胸肌肌纤维密度Z显著大于Y1、Y1bY1、Y1b显著大于Y0、太湖鹅;腿肌肌纤维密度Z、Y1b显著大于Y0、Y1.胸肌肌纤维直径大小从高到低依次为Y0、Y1b、T、Y1、Z;腿肌肌纤维直径,Z、Y0、Y1、Y1b无显著差异,均显著大于T.  相似文献   

5.
应用6个微卫星分子标记位点评价了扎龙自然保护区包括野生、散养和笼养丹顶鹤3个小群体的遗传变异水平,以及野生与散养小群体间的基因流水平。结果表明,3个丹顶鹤小群体均表现出较高且相近的遗传变异水平,杂合度期望值(HE)为野生0.83300,散养0.80000,圈养0.81000,F-Statistics结果有97.5%以上的遗传多样性存在于群体内。同时还应用两种计算方法计算了野生与散养丹顶鹤小群体间基因流水平:应用稀有等位基因法计算两个小群体间的基因流值为每代1.9个个体;应用FST指数计算方法,并根据基因流值计算公式得出基因流值Nm为1个个体。这个基因流水平和机制能够维持扎龙自然保护区野生与散养丹顶鹤小群体间相近且较高的遗传变异水平。  相似文献   

6.
采用H.E.染色、显微镜观察法对东方蝾螈、太行隆肛蛙、丽纹龙蜥的心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东方蝾螈、太行隆肛蛙心脏结构基本相同,丽纹龙蜥的心脏与二者有一定差别.3种动物的心脏均为两心房一心室,但丽纹龙蜥的心室开始出现不完全分隔,为不完全的双循环系统;红细胞均为有核红细胞;心脏壁有内、中、外3层结构,分别为心内膜、心肌层及心外膜.心内膜位于心脏内层,表面是一层不规则的多角形内皮细胞,胞核为椭圆形.心肌层主要由心肌纤维构成,心肌纤维间充满结缔组织和血管.心肌纤维由心肌细胞组成,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心外膜位于外层,由结缔组织构成,内含较多弹性纤维.3种动物心脏结构的差别是两栖类、爬行类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对环境不断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Z型北京鸭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选育的北京鸭新品系。其特点是生长快、饲料转化率高,从出雏到肉鸭上市仅38~42天,体重可达3.2公斤,饲料报酬约为2.6∶1。与同类鸭种相比较,Z型北京鸭皮薄骨细,瘦肉率高,肌间脂肪均匀分布在肌纤维间,肉质鲜嫩。Z型北京鸭是由四个专门化品系组成的杂交配套系。其父本品系特点是生长快、饲料报酬高,母本品系以高繁殖力见长,父本和母本都具有生活力强、瘦肉率高的特点。Z型北京鸭体型硕大丰满,挺拔美观,头较大,喙中等大小,眼大而明亮。颈粗、中等长。体躯长方,前部昂起,背宽平,胸部丰满,胸骨长而直,两翅…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猪肌肉肌纤维特性与肌肉品质的关系及品种、性别差异。【方法】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收集、汇总及分析。【结果】①肌纤维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物学过程,肌纤维数目、大小及类型是肌纤维的基本特性。②肌纤维类型的划分,目前最常用的是根据肌纤维中MyHC基因的多态性表达对肌纤维进行分类。③出生前,MyHC异构体按照胚胎期→胎儿期→成熟期顺序表达,出生后,肌纤维类型具有相互转化的特性。④不同类型肌纤维由于代谢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因此会影响肌肉色泽、pH、系水力等肌肉品质性状。肌纤维大小、密度与肌纤维类型密切相关,因此也会影响肌肉品质。⑤不同品种猪肌纤维特性有明显差异,因而表现出不同的肌肉品质。为了适应各自生长发育及生理需要,猪不同性别间肌纤维特性也有所不同。【结论】猪肌肉肌纤维特性直接影响肌肉品质的优劣,品种、性别不同,肌纤维特性的形成有一定差异,表现出不同的肌肉品质。  相似文献   

9.
热应激下肉鸡心肌的损伤和热休克蛋白的定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将90只肉鸡随机分成A组(对照)、B组(热应激6h)、C组(热应激12h)、D组(热应激18h)、E组(热应激24h)和F组(热应激48h)。对各组受试鸡心肌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并利用4种HSP单克隆抗体(HSP27、HSP60、HSC70和HSP86)对心肌纤维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结果显示,热应激时心肌纤维的病理组织学损伤主要表现为心肌纤维变性和心肌纤维断裂;HSP27、HSP60、HSC70和HSP86在心肌纤维中的定位不尽相同,HSP27、HSC70,和HSP86在心肌纤维中有强阳性表达,但HSP60的阳性染色较弱。提示HSPs在心肌纤维内的广泛分布对保护心肌纤维方面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探讨小鼠MRFs基因家族中MyoD基因与心肌细胞增殖分化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对幼年、性成熟、体成熟、老年4组小鼠心肌MyoD基因的表达进行研究。取小鼠心肌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yoD mRNA在不同发育阶段小鼠心肌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定位MyoD在心肌中的分布。[结果]HE染色显示幼年鼠肌纤维排列紧密,细胞核中心化现象多见,随着年龄增长,肌纤维排列疏松,细胞核中心化现象少见,老年鼠稍有回升。免疫组化MyoD在幼年小鼠中表达量最高,性成熟、体成熟、老年鼠中MyoD表达量均低于幼年鼠。其中性成熟小鼠表达量高于体成熟小鼠和老年小鼠。MyoD在小鼠的不同发育阶段心肌上均有表达,其中在幼年阶段心肌上的表达最显著,而在性成熟阶段和体成熟阶段心肌上的表达降低,老年阶段表达稍有回升,且差异显著。[结论]MyoD对于肌肉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胚胎发育早期。MyoD表达量与小鼠心肌细胞的发育具有相关性,即MyoD在不同发育阶段小鼠心肌细胞的表达存在差异性,可以作为判断肌细胞发育程度的一种指标,为进一步研究肌肉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将90只肉鸡随机分成A组(对照)、B组(热应激6 h)、C组(热应激12 h)、D组(热应激18 h)、E组(热应激24 h)和F组(热应激48 h).对各组受试鸡心肌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并利用4种HSP单克隆抗体(HSP27、HSP60、HSC70和HSP86)对心肌纤维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结果显示,热应激时心肌纤维的病理组织学损伤主要表现为心肌纤维变性和心肌纤维断裂;HSP27、HSP60、HSC70和HSP86在心肌纤维中的定位不尽相同,HSP27、HSC70和HSP86在心肌纤维中有强阳性表达,但HSP60的阳性染色较弱.提示HSPs在心肌纤维内的广泛分布对保护心肌纤维方面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小金县4.5岁的牦牛、犏牛的公牛为研究对象,采用舍饲和放牧饲喂,屠宰后采集舍饲牦牛、犏牛和放牧牦牛的背最长肌、臂三头肌和股二头肌等部位的肌肉,测定其肌纤维直径、肌纤维密度、肌内肌纤维含量和肌内结缔组织含量。结果表明,舍饲牦牛、犏牛和放牧牦牛的肌纤维直径、肌内肌纤维含量在3个肌肉部位间无显著差异;舍饲牦牛臂三头肌的肌纤维密度显著高于股二头肌;舍饲犏牛背最长肌和臂三头肌的肌内结缔组织含量显著高于股二头肌;舍饲犏牛、放牧牦牛的肌纤维密度和舍饲牦牛、放牧牦牛的肌内结缔组织含量在3个肌肉部位间无显著差异;3个部位肌肉的肌内肌纤维含量和肌内结缔组织含量在舍饲牦牛、舍饲犏牛和放牧牦牛间差异不显著;舍饲牦牛背最长肌的肌纤维直径显著高于舍饲犏牛;舍饲牦牛股二头肌的肌纤维直径极显著高于放牧牦牛,臂三头肌的肌纤维直径无显著差异,臂三头肌的肌纤维密度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3.
固始鸡生长过程中不同类型肌纤维面积比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琥珀酸脱氢酶染色法对不同生长阶段(4,8,12,16周龄)固始鸡胸肌和腿肌的肌纤维类型进行了分析,并对肌红纤维与中间型肌纤维面积之和(SR+M)、中间型肌纤维面积(SM)和白肌纤维面积(SW)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腿肌肌纤维类型有3种,即红肌纤维,白肌纤维和中间型肌纤维,而胸肌肌纤维类型有2种,即白肌纤维和中间型肌纤维。在固始鸡的生长过程中,腿肌的白肌纤维比例逐渐降低,胸肌的白肌纤维的比例先升后降。公鸡腿肌中SR+M/SW值在第4,8与12周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第12周龄与16周龄间差异显著(P< 0.05),在第8周龄与第16周龄间差异极显著(P<0. 01);母鸡腿肌中SR+M/SW值在各周龄间差异均不显著 (P>0.05);公鸡胸肌中SM/SW值在各周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母鸡胸肌中SM/SW除在第8周龄和第12 周龄间差异不显著(P>0.05)外,在其他各周龄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腿肌中的红肌纤维和中间型肌纤维以及胸肌中的中间型肌纤维在公鸡肌肉中的含量均高于母鸡。  相似文献   

14.
人工湿地是人类对滩涂进行围垦开发形成的一种湿地类型。通过在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人工湿地对丹顶鹤越冬分布影响的调查,得出鹤群分布动态及其影响因素。人工湿地丹顶鹤的越冬分布随其栖息环境的改变而变化,其中安全度、食物和水源为其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采用乳化二十八烷醇饲育小白鼠,并用组化染色方法检测了小鼠心肌及骨路肌磷酸果糖激酶(PFK),琥珀酸脱氢酶(SDH)、辅酶Ⅰ-四氮唑还原酶(NADH-Tr)以及ATP酶的活性。结果表明二十八烷醇对心肌及骨骼肌中四种酶活性均有增进作用,其中ATP酶活性与对照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骨骼肌中Ⅰ型肌纤维中SDH与Ⅱ型肌纤维中的PFK分别与对照差异显著。结果说明二十八烷醇具有促进小鼠心肌及骨骼肌能量代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Myf5在不同生长阶段小鼠心肌中的定位与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Myf5是生肌调节因子MRFs家族的重要成员,在肌细胞的增殖和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通过对心肌组织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试验,观察心肌纤维细胞核的大小和数量、肌纤维体积和肌纤维之间的间隙变化,了解心肌组织不同发育阶段的显微结构,对比各组的阳性着色部位和着色程度的变化,从而对Myf5因子在不同发育阶段小鼠心肌组织的表达进行初步定性、定量和定位分析。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小鼠的不同发育阶段中的心肌组织的Myf5基因表达做出准确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小鼠心肌组织发育的不同阶段,Myf5均显示阳性,幼年鼠表达量最高;Myf5 m RNA表达量幼年鼠最高,性成熟鼠最低,呈现先降低后缓慢上升的趋势,并且幼年阶段与性成熟、体成熟阶段呈现极显著差异,与老年阶段无明显差异。研究表明,Myf5表达与小鼠心肌组织发育具有相关性,可进一步揭示Myf5在心脏发育的病理状况差异性和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7.
家禽肌纤维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纤维是构成肌肉的基本单位,肌纤维的特性直接影响到禽肉的品质.本文对家禽肌纤维的结构、肌纤维的类型、肌纤维的形成和发育进行综述,从营养因素和非营养因素等方面叙述了肌纤维的调控.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丹顶鹤雏鹤驯化工作区的气候概况,从学习期、加强期、应用期等3个驯化期总结了丹顶鹤的雏期行为与驯化技术,以期为丹顶鹤的驯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骨骼肌肌纤维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骨骼肌是动物躯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占到产肉动物躯体的40%,肌纤维作为骨骼肌组织的主要成分,其类型的差异是影响产肉动物肌肉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骨骼肌的生长发育与产肉动物肉的产量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其生理生化特性的差异也将会直接影响到产肉动物屠宰之后肉品的质量。一般而言,动物骨骼肌肌纤维数目在胚胎发育期间基本上就已固定,出生之后,由于肌纤维的肥大,动物躯体肌肉块才表现出增大增粗。另外,动物肌肉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其肌纤维组成类型并不是完全固定的,它们会随着骨骼肌对代谢与功能需求的改变而发生转变。骨骼肌的生长发育,以及骨骼肌肌纤维类型的发生与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受到许多信号通路与因子的调控。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先进技术相继被应用于生物学现象的研究中,利用这些分子生物学技术很好的阐明了许多复杂生物学现象形成的分子机制。目前,骨骼肌生长发育的分子遗传调控机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许多与骨骼肌形成发育相关的关键因子已被鉴定出来。然而,在早期研究中,人们对于骨骼肌肌纤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类型的鉴定,以及不同肌纤维类型生理生化特性的分析,对于骨骼肌肌纤维形成的具体分子遗传调控机制的研究相对较少。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骨骼肌肌纤维形成的分子遗传调控机制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对骨骼肌肌纤维类型的特性,骨骼肌肌纤维类型形成的分子机制,以及肌纤维类型与肌肉品质的关系进行全面的综述。本文首先对肌纤维的类型、特性进行了综述;进一步分别对慢型肌纤维与快型肌纤维形成的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最后对肌纤维类型与肉品质的关系进行了讨论。总之,本综述的撰写将有助于对骨骼肌肌纤维类型形成的遗传机制的进一步了解,为将来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肌纤维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同时也将有助于揭示肌肉品质形成的分子遗传调控机制,为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培育高品质新品种或新品系产肉动物提供分子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电镜观察香猪、二花脸猪和大白猪肌纤维超微结构表明,肌原纤维直径、肌丝直径、肌节的长度和I带、A带的长度无明显的品种差异,肌纤维横截面单位面积内肌质网和肌原纤维所占的面积、肌质网终池、肌质和背最长肌中红肌纤维和白肌纤维的比例,肌原纤维间脂肪滴和糖原的含量、3个猪种间均有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