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农村居民点复垦是坚持节约用地,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科学划定规划期农村居民点用地退出图斑,是测算农村居民点复垦潜力的关键所在。XF-GF空间合成识别技术体系是指以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为技术平台,将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分析与农村居民点用地规划分析进行空间合成,科学划定规划期农村居民点用地退出图斑的技术体系。以ArcGIS9.3为研究平台,利用GIS叠加分析功能,构建XF-GF空间合成识别技术体系,对潼南县双江镇双林村农村居民点复垦潜力进行定量与定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到规划目标期,双林村共退出农村居民点图斑99个,复垦潜力273 997.56m2。XF-GF空间合成识别技术在农村居民点复垦潜力定量定位分析中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金星  葛霖  张霞  严飞 《农业工程》2012,2(4):47-50
为揭示农村建设用地复垦中不同类型宅基地工程规划模式的异同,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了重庆市3个区县的农村闲置宅基地共300处,根据复垦宅基地位置坡度大小将拟复垦农户宅基地分为0°~5°平坦型和6°~25°坡度型。结果表明:重庆市农村建设用地复垦中不同区域相同房屋结构类型和同一区域内不同房屋结构类型P1差异较大。不同区域复垦中同种宅基地类型比较相似,平坦型约为94%,坡度型为6%。且二者在工程规划模式中存在差异,总体表现为坡度型较平坦型复杂。宅基地地形坡度是影响复垦工程布设模式差异的重要因素。对当前建设用地复垦中覆土厚度、石坎、道路和沟渠设计不合理的情况,应该在充分了解复垦片块基本情况后结合复垦规划原则,科学合理的进行复垦工程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3.
黄勇  李君保  葛霖  华颖 《农业工程》2012,2(10):38-42
为揭示重庆市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工程经济效益的变化规律,选择了渝西丘陵低山工程类型区和渝东中低山工程类型区共5个区县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研究了5个区域复垦工程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渝西丘陵低山类型区复垦工程经济效益较渝东中低山类型区好,合川、忠县、綦江、酉阳和巫山5区县复垦经济效益评价值分别为0.722、0.618、0.538、0.605和0.226。5个区域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权重趋于一致,而农户经济效益权重差异较大,除巫山县外,其余4个区县农户经济效益占复垦经济效益的权重较大,约为0.430。不同区域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工程经济效益存在明显差异,应该在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资源的前提下,采用差别化政策对待不同区县复垦的经济效益问题,更好地促进重庆市城乡统筹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有效、合理地估算农村居民点复垦潜力是顺利开展农村居民点复垦的重要环节。因此,以永川区为例,从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标准和当地农户意愿的角度,综合考量区域其他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并结合信息熵法、AHP法、最小信息熵原理以及综合评价法对永川区的农村居民点复垦潜力进行了估算。研究结果表明,到2020年,永川区农村居民点复垦理论潜力为7 806.055 hm2,综合潜力为2 997.283hm2,基于农户意愿复垦潜力为1 727.197hm2。该方法估算的农村居民点复垦潜力较复垦理论潜力和综合潜力而言,更符合永川区的实际,具有现实可行性。最后,在量化区域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基础上,结合复垦潜力系数,运用层次筛选法将永川区划分为4类复垦区,分别为优先复垦区、重点复垦区、一般复垦区和适度复垦区。该研究可为区域土地整治规划以及确定和实施农村居民点复垦项目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马杰  刘今朝  葛淼 《农业工程》2017,7(2):102-106
参照国家近年来“营改增”的相关政策文献,以重庆市农村建设用地复垦项目为研究对象,将项目划分为4种类型,分析“营改增”对重庆市农村建设用地复垦项目的影响,并提出建议。研究表明,以附属工程建设为主类项目、机械-人工配合拆除类项目、以机械拆除为主类项目“营改增”后工程施工费(税负)分别平均减少0.27%、0.45%、5.35%,人工拆除为主类项目“营改增”后工程施工费(税负)平均增加9.40%。   相似文献   

6.
基于熵组合权重的农村居民点复垦现实潜力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效、合理地估算农村居民点复垦潜力,特别是现实潜力,是顺利开展农村居民点复垦的重要环节。为此,以永川区23个乡镇为例,选取自然条件、社会因素以及经济因素等7个指标,构建了农村居民点复垦现实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最后结合信息熵法、AHP法、最小信息熵原理以及综合评价法对研究区的农村居民点复垦现实潜力进行了估算并运用层次筛选法将研究区划分为Ⅰ级优先复垦区、Ⅱ级重点复垦区、Ⅲ级一般复垦区和Ⅳ级适度复垦区。农村居民点复垦现实潜力估算以及评价分级,可为土地整治规划以及确定、实施农村居民点复垦项目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有效与合理地进行农村居民点复垦潜力评价分级,是顺利开展农村居民点复垦的重要环节。为此,在构建农村居民点复垦潜力评价分级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信息熵法和AHP法对永川区农村居民点复垦潜力进行评价分级,并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对农村居民点复垦潜力分值影响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对农村居民点复垦潜力分值影响的顺序差相差较小,并且在农村居民点复垦潜力评价分级结果的空间分布上也基本吻合。研究认为,在农村居民点复垦潜力评价分级中,应该综合考虑两种方法的优点和劣势,以便提高评价分级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乔亮  高明  张宏  华颖 《农业工程》2013,3(5):100-104
复垦废弃集体建设用地是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的措施之一,复垦过程中房屋撤出物的处理及如何利用是宅基地复垦的难点。以重庆市綦江区、铜梁县、万州区和忠县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查测量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区域拆除房屋结构类型及拆除量、复垦宅基地房屋撤出物利用量,分析了宅基地撤出物中可利用材料的利用途径、废渣处理方式,提出剩余可利用材料的处理途径,为宅基地撤出物的再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马杰  刘今朝 《农业工程》2012,2(12):37-39
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2011)》为基础,结合重庆市丘陵、山区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实际情况,对重庆市158个土地整理项目和47个建设用地复垦项目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与总结,提出了完善预算编制的措施与对策,以期对重庆市土地整理项目预算编制的科学化与规范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西南丘陵山区农村废弃宅基地复垦工程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农村废弃宅基地的复垦力度正逐年加大,然而对农村宅基地复垦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却没有明确的规范。该文通过对重庆市开县九龙山镇54个复垦点进行调查研究,针对西南丘陵山区农村废弃宅基地复垦工程单个片块复垦面积小、分布零散等特点,探讨了农村废弃宅基地复垦中房屋拆迁工程措施、废渣处理技术及田块土方平衡工程的关键技术。认为:①废弃宅基地的拆除应分类型、分步骤完成,对拆除的砖、条石等可利用材料要根据复垦工程的设计情况加以利用;②拆除产生的废渣一般按照4种方式进行处理,即石渣填膛、新修道路垫层、铺设田间道及周边掩埋措施;③土方平衡工程中的供土源解决方式主要通过土墙供土、压实土的深翻、片块内附属用地客土及片块外客土4种方式解决。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创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江苏省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剖析了农村居民点整理中存在的规划滞后、动力不足、配套政策不完善、农民利益保障不够等问题,深入研究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相挂钩政策,提出了对于农村居民点整理和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并提出了完善挂钩规划体系、丰富挂钩内涵、扩大挂钩范围、加强挂钩规划以及镇村布点规划协调、变挂钩政策先用后还为先拆后用和开展挂钩指标的市场化调剂等有序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陶春 《农业工程》2016,6(5):88-91
在西南喀斯特高原区耕地资源匮乏的背景下,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复垦再利用工作,盘活农村存量土地资源,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毕节试验区作为西南喀斯特非试点农村宅基地复垦区域,近年来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使得城镇用地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了缓和试验区城镇土地供需矛盾,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探索破解城镇用地难题,从试验区实际出发分析试验区农村土地利用状况,提出试验区农村闲置建设用地复垦的操作思路。对可能面对的无政策支持、组织部门不完善及具体操作中的困难3方面的问题,提出尽量结合试验区特殊区情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建立省市县3级联动的组织管理模式,以及完善农村产权制度、更新数据库系统等对策。最终预测了试验区乃至非试点区域农村土地整治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该文在总结重庆地区农村沼气建设背景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评价了重庆农村沼气的发展条件、现实需求,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研究,提出了目前重庆地区农村沼气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建设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有利于优化农村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促进农村节约集约用地,协调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为此,从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入手,结合重庆、四川、云南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建设的现状特点以及各利益主体对规划制度的需求,提出了健全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建设的对策建议,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