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大豆主栽品种黑农48为材料,采用2种用量不同的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以当地常规施用的复混肥为对照,研究有机无机-复混肥对大豆生长发育、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后,大豆的株高、干物质积累、叶绿色含量均有所提高,大豆产量随着有机-无机复混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分别增产6.67%和13.67%.  相似文献   

2.
大豆除草技术的发展,为减少大豆的草害,提高大豆田的产量和质量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调研和查阅相关资料,总结提出了大豆除草的几种方法:大豆化学除草剂技术、大豆人工除草技术和大豆机械除草技术。提出了大豆除草技术存在问题,分析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并且从政策上助力智能化大豆除草机发展、化学污染减量化和培养大豆除草技术相关的技术型和管理人才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未来除草技术的趋势更趋向于智能除草机器人技术,机械化与智能化的有机结合,会更加促进农业大豆除草现代化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大豆小垄密植机械化栽培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系统地研究了机械化生产技术在大豆小垄密植栽培模式中的应用.大豆小垄密植机械化栽培技术是实现大豆小垄密植生产全程机械化,提高土地产出率的关键,只有二者有机地结合,才能做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  相似文献   

4.
张静 《安徽农机》2005,(2):12-12
近几年,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发展迅猛,收割规模逐年扩大,涉及范围越来越广,特别是2004年“中央1号文件”的实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实施,农民购买收割机的高潮空前高涨,在增加了有机户经济效益的同时,社会效益显著,跨区作业不仅解决了“有机户有机没活干,无机户有活没机干”的矛盾,而且做到了“买不起,用得起”。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农机跨区作业的范围从北方到南方,从小麦到水稻、玉米、大豆等其他作业项目,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富锦市一直以来就是国家高油大豆产区,有“中国大豆之乡”之美誉,大豆产业一直是我市的支柱产业,随着种植大豆比较效益下降,大豆种植面积逐渐下滑,到2013年面积达到最低点。本文主要针对富锦大豆生产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大豆是黑龙江省肇源县重要的传统粮油兼用作物,是人们生活的主要蛋白质来源,也是食用植物油原料。近年来,我国大豆需求增长明显快于生产发展,因此大豆进口量迅速增加。如何提高大豆单产与品质,促进大豆产业的发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大豆是一种高蛋白、高油分的作物,由于其经济价值较高,愈来愈为世界各国所认识,也促进了大豆生产的快速发展。世界大豆种植面积年均达到7,505万公顷以上,大豆贸易值约在140亿美元以上,面积和产量的年均增长率为3.52%和5.54%,我国大豆生产发展相对缓慢。大豆种植面积年均840万公顷左右,贸易值约在170.3亿元左右,  相似文献   

8.
大豆和玉米一直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但随着工业化的进展大豆与玉米将被应用到越来越多的方面,因此农民对大豆和玉米的需要也将逐步扩大。但由于中国土地面积的限制,靠净作大豆和玉米还很难解决中国农民对大豆和玉米的需要,因此大豆和玉米仍然是中国农业进口依存量最大的二类粮食作物。所以,通过引进大豆与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可以有效克服这一突出困难,因为这种技术可以使玉米的生产维持相对平稳,从而提高一季大豆。本文主要从宁城县大豆与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理论应用优势、实际运用与示范价值三种角度展开研究与阐述。  相似文献   

9.
同江市位于三江平原,土地肥沃,大豆面积占全市耕地面积的50%左右,优质大豆生产基地,大豆产量年达30万吨,为了提高优质大豆产量,采用国家五项重大粮食增产技术之一,2011年在我市开展等离子种子处理技术试验。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是我国主要的大豆产区,近年来由于大豆市场价格的回升,农场和农村大豆种植面积有扩大的趋势。另外,随着黑龙江省主副业换位工程的推广,大豆脱粒过程中产生的豆秸、豆皮,作为优质的牲畜饲料而备受农户的青睐。如采用联合收割机收获大豆,在田间收集豆秸、豆皮比较困难。并且目  相似文献   

11.
赵贵兴 《农业工程》2012,2(11):26-29
大豆是优良的植物蛋白质食品,既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和植物脂肪,又富含其他产品无法比拟的、对人体有益的生理活性物质,如大豆低聚糖、大豆异黄酮、大豆磷脂、大豆多肽、大豆皂苷、大豆膳食纤维和天然维生素E等,对人们的强身健体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文介绍了高新技术在豆乳杀菌工艺、大豆食品安全检测和大豆精深加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刘祖昕  赵跃龙 《农业工程》2020,10(1):109-112
哈萨克斯坦是中亚地区农业生产大国、世界农产品出口大国,农业资源丰富,扩种大豆空间潜力大。中国是大豆第1大消费国和第1大进口国,且主要从巴西、美国和阿根廷进口。受国内资源条件制约,通过进口满足国内大豆消费需求的局面将长期存在。随着外部贸易环境出现新的变化,大豆进口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增加,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哈萨克斯坦的农业生产条件、大豆供需等方面的特点、问题及潜力进行了总结和预判,同时对哈萨克斯坦未来大豆产业发展重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未来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开展大豆产业合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大豆产业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地位和作用出发,分析了大豆作为黑龙江省优势农产品所具有的特色与潜力;论述了大豆生产现状及主要发展趋势;提出了黑龙江省加快发展大豆产业、促进大豆生产机械化快速发展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随着青毛豆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种植户对青毛豆生产机械化要求也越来越迫切。目前,青毛豆生产全程机械化生产的瓶颈主要是采摘环节,研制青毛豆收获机代替人工摘豆荚已成为青毛豆产业当务之急。介绍了国内外青毛豆产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大豆机械收获损失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豆收获是大豆生产过程中一个关键环节,采用适当的收获机械适时完成大豆收获作业是大豆丰产丰收的重要保障。大豆机收损失一直是大豆机械化收获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国内外针对损失问题进行了多年的研究,损失率也在不断的降低,但仍不能满足需求。为此,从减少大豆机收损失出发,对大豆割台、输送装置、脱粒清选装置等关键部件的研究现状以及大豆收获方式、机理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豆收获机械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6.
叶片是大豆的重要器官之一,对大豆叶片结构模型的研究,有助于对大豆叶片功能的研究.为此,从大豆叶片轮廓的提取方法和模拟模型的建立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讨论,提出了大豆叶片进行数字化处理的基本方法,应用L系统,成功地建立了大豆叶片结构模拟模型,解决了大豆生长模拟模型建立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对大豆植株模型的建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赵贵兴 《农业工程》2012,2(4):34-41
大豆胚芽是大豆加工副产物,用其提取得到的胚芽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植物甾醇等活性物质。该文着眼大豆胚芽的综合利用,开发富含维生素E等功能性成分的大豆胚芽油,并将其制成微胶囊,不仅充分发挥了大豆胚芽油的营养和保健功能,也可增强脂肪酸及其维生素E的稳定性。该文对大豆胚芽油的制备、精炼及其微胶囊化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为大豆胚芽的合理有效利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大豆膜下滴灌机械化技术是应用一批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优化配套,改变传统大豆种植方式的一项综合生产和实用的农业技术,可提高大豆生产经济效益和机械化生产水平。介绍了大豆膜下滴灌机械化技术的主要内容及大豆膜下滴灌机械化种植技术和收获技术。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阶段我国大豆、玉米进口逐年增加,粮食安全有较大隐患的问题,我国启动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农艺以“选配良种、扩间增光、缩株保密”为核心,以“减量一体化施肥、化控抗倒、绿色防控”配套,对农业机械提出提升通过性能、提高作业效率的总体要求,在播种方面发展小株距精密播种技术、大豆玉米播种分控技术、玉米大排量施肥技术、秸秆防堵技术、均匀接行技术;在田间管理方面发展双喷雾系统分带定向施药技术、自适应喷杆调节技术、植保机轮距调节技术、防飘移喷雾技术;在收获方面发展密植玉米低损摘穗技术、玉米低损低破碎脱粒技术、大豆低损割台技术、大豆低破碎柔性脱粒技术、大豆高效清选技术、大豆低破碎籽粒输送技术、大豆机收质量在线检测技术。现阶段需优化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全程机械化装备,进一步结合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农艺特点与作业机具特性,加强理论研究,促进农机农艺进一步融合,加强创新机具研发,提高机具对种植模式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
大豆营养价值极高,对其进行磨浆,利用乳酸菌发酵,可以得到具有风味和营养的发酵制品——酸豆乳。介绍酸豆乳的生产工艺,分析酸豆乳生产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为优化酸豆乳生产工艺以及提高产品质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