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东省食用豆类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类是人类三大食用作物之一,具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根据我国食用豆产业优势,分析了山东省食用豆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发展对策:加大政策支持和科研投入,为食用豆产业发展提供政策和科技支撑;加强食用豆种植基地建设,提高规模化、标准化和机械化水平;提高食用豆加工水平,增加食用豆产业附加值;培育食用豆产加销一体化龙头企业,带动食用豆产业做大做强做精。  相似文献   

2.
张丽亚  周斌  胡国玉  王友东  张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001-13003
阐述了安徽省食用豆的生产现状和食用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和有效措施,以期对安徽食用豆产业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3.
西部食用豆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地区是食用豆的主产区和优势产区,西部发展食用豆产业具有明显的地域优势、生产优势、品质优势、市场优势和价格优势。通过分析我国西部地区食用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认识不足、科研经费匮乏、基础性研究薄弱、种植分散、产业化体系不健全、信息不畅等,指出需要制定优惠政策、建立优质食用豆生产基地、提高品牌效应、注重产后开发、发展新型农业栽培理念,以保障我国食用豆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全面了解临夏地区食用豆种质资源分布与种植现状,及时发现并解决食用豆生产中面临的问题,推广临夏地区适宜种植的食用豆资源,确保该地区食用豆产业可持续发展,对临夏地区食用豆类种植现状进行了调研,从食用豆的种类、分布、生产及销售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找出了临夏地区食用豆在生产加工、市场需求、销售渠道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优势,为临夏地区食用豆产业化发展提出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食用豆在中国粮食组成、人类健康、土壤改良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贫困地区作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随着食用豆基因组相继被破译,推动了食用豆分子遗传基础和分子育种研究。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成立以来,育成了一批高产、优质、抗病虫、耐逆、适宜机械化收获的食用豆新品种,集成了一批适合不同产区的栽培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生产机械与技术研究初显成效,产后加工技术提升与产品创新研究促进产业提质增效。随着食用豆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与推广,食用豆总产和单产水平显著提高,特别是在过去十年内蚕豆、豌豆由干籽粒生产转变为鲜食菜用生产,食用豆种植面积提高了21.1%,单产提高了3.9%,总产提高了36.8%。随着食用豆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食用豆种被列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正在形成一批农业企业品牌。在食用豆产业的带动下,品种权保护与转让数量逐渐增多,食用豆种业开始起步发展。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国内外市场需求快速上升,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大力培育壮大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给食用豆生产和种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中国食用豆生产和种业也面临生产成本较高、生产效率低、科研平台建设有待加强、缺乏突破性大品种、品种权保护力度不够等诸多挑战。本文在总结中国食用豆产业和种业的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讨论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食用豆价格走势与波动无论对食用豆种植者还是消费者的利益都会产生较大影响。对2012—2021年中国食用豆批发市场价格分析发现,食用豆价格整体呈上涨趋势,且具有较强的周期性、季节性波动特点,价格走势与粮食价格走势一致,但食用豆价格波动更为剧烈,容易出现大幅度异常波动,这是因为市场供需情况、宏观经济环境、大宗农产品的价格波动以及突发性因素均对食用豆的市场价格产生影响。基于此,从加快食用豆产业现代化发展、营造良好的宏观外部环境、完善食用豆产业信息服务等方面提出了稳定中国食用豆市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白城市特色食用豆产业发展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保健食品,尤其是食用豆类的需求不断提高。白城市特色食用豆主要有绿豆、小豆、豇豆、芸豆等豆种。多年来,白城市一直是全国最大的绿豆、小豆、豇豆的主产区,也是全国最大的杂粮杂豆贸易集散地。本文详细分析了白城市食用豆产业发展,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丰硕的科研成果、特殊的地理自然条件、独特的产品品质、地理标志保护以及当地政策推动,为白城市其他作物产业及其他地区食用豆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食用豆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食用豆是江苏省重要的出口创汇作物之一,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近2个月对江苏省范围内主要食用豆生产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江苏省食用豆生产的产业技术需求和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广大政府部门决策和相关产业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4年云南省大理州242户固定观察点的食用豆调研数据,对大理州食用豆农户的生产、主要技术普及程度及效益进行了分析,据此提出了增强科技培训效果、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加强食用豆深加工等促进大理州食用豆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10月17日至19日,湖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焦春海一行到十堰市郧阳区、郧西县实地调研农业科技"五个一"行动及省农科院科技助力产业发展精准脱贫工作,参加了食用豆产业扶贫科技服务活动。院科技处、成转处、粮作所、经作所、畜牧所等相关单位和负责人参加调研。食用豆产业扶贫科技服务活动由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联合省农科院粮作所、十堰市农科院等单位共同举办,十堰市副市长王国恩主持并致辞。活动现场,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  相似文献   

11.
<正>2016年3月28~30日,农业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河北省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蚕豆原原种扩繁基地建设项目"专题研修班在中国农业大学培训中心举办,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程须珍研究员等专家教授到会授课。此次研修班的成功举办,对于我国食用豆产业体系建设和食用豆在全国的推广发展奠定了人才和技  相似文献   

12.
从生产、遗传育种、栽培管理、加工等方面介绍了安徽省食用豆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技术需求,以促进安徽省食用豆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对曲靖市具有代表性的5个监测点的210个农户2012-2014年食用豆生产情况进行连续3年(共630农户)的定点定户调查,结果发现:食用豆生产使用种子多为自留种的老品种,使用的栽培技术大多是长时间种植积累的经验,加上近几年干旱、冻害、病虫害、生产成本的增加以及农业人口减少,生产面积有减少的趋势,农户对良种和配套的栽培技术期盼很高,特别是高产和抗逆性好的品种。同时,近年来由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价格上涨,农户对选择性除草剂和机械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为此,提出了曲靖市食用豆产业发展建议,包括强化行政推动、提高农民素质、选育良种等内容,以促进该市食用豆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食用豆贸易一直保持净出口状态,出口的食用豆产品主要为芸豆、绿豆和红小豆,进口的主要产品为豌豆。根据贸易分散度指数、劳伦斯指数、收益性结构变化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测算结果发现,中国食用豆的出口风险在增加,出口贸易结构与世界食用豆需求结构变动基本一致,但趋同变化幅度较小,且食用豆产业比较优势在不断下降。未来中国应该出台一些食用豆产业扶持政策,调整食用豆出口贸易结构,稳定并提升中国芸豆、绿豆和红小豆等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食用豆种植面积和出口量的不断增长,食用豆已成为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区农民种植大豆以外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该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为促进该产业更好地发展,结合黑河市芸豆生产调研情况,从食用豆种植面积、产量情况及变动原因分析、推广品种情况及生产中遇到的问题着手,分析总结该区食用豆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与指导。  相似文献   

16.
《甘肃农业科技》2009,(10):F0003-F0003
围绕农业部、财政部关于产业体系建设工作的精神和要求,国家食用豆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启动会于2009年1月14日在北京隆重召开,这标志着食用豆产业体系建设工作的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垦》2012,(2):51
日前,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程须珍研究员在湖北省武汉市年会上通报:2011年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筛选出32个适宜不同生态区域在不同耕作制度下种植的广适、多抗、专用食用豆优良品种,培育并审(鉴)定新品种26  相似文献   

18.
针对冀西北食用豆发展水平较低、企业竞争力差、利益连接机制不完善等制约因素,提出了提高食用豆生产和加工水平、加强食用豆基地建设、对食用豆流通加工企业加以扶持、建立和完善产业化链条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食用豆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用豆在内蒙古自治区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和独特的地区优势,播种面积在全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中占有一定比例,是一些山区、干旱与半干旱地区主栽品种,也是当地农牧民主要经济来源,发展好食用豆产业事关当地农牧民的脱贫致富问题。  相似文献   

20.
呼伦贝尔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呼伦贝尔市榛林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东部海拔200~650 m之间的低山丘陵与河谷平原地区。本文从呼伦贝尔市榛子资源情况及产业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榛子产业发展规划、现有野生榛林管理、人工营造榛林、利益联结机制建设、政策资金支持和相关技术规程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在呼伦贝尔市榛子产业发展中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