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机酸对铅胁迫小麦幼苗部分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小麦幼苗部分生理指标的分析,研究了外源有机酸(乙酸、草酸和柠檬酸)对铅胁迫小麦幼苗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加入3种外源有机酸均能够减轻铅对小麦叶绿素的破坏;低浓度的有机酸能提高受铅胁迫小麦的保护酶(SOD、POD、CAT)的活性,降低MDA含量,但随着外源有机酸处理浓度的增加,缓解作用降低或消失,保护酶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3种有机酸中草酸对铅胁迫的缓解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2.
外源有机酸对荞麦幼苗铝毒害的缓解效应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研究了外源有机酸对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幼苗铝毒害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0.4 mmol·L-1的铝溶液能够显著抑制荞麦根的伸长,降低根系活力,增加叶细胞电解质渗漏率和丙二醛含量。铝溶液中加入不同浓度(0.2、0.4、0.8和1.2 mmol·L-1)的草酸、柠檬酸或苹果酸后,以上伤害均减轻。用羊毛铬青R比色法检测表明,外源有机酸可以降低植物体各部位铝的含量。推测外源有机酸通过络合作用可以减少了根际和植物体内的铝数量,以达缓解铝毒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培法研究了外源硫对大麦铝毒害的缓解效果.结果表明,单独铝胁迫能显著抑制大麦幼苗的生长发育,降低光合效率,提高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且随铝处理浓度增加,各测定指标值与对照(无胁迫处理)间的差异增大.在不同浓度铝胁迫下,加入10mmol/L无机硫后,植株生长发育明显改善,光合效率显著高于单一铝处理水平,功能叶MDA含量、SOD和POD活性与对照间差异减小,其中低浓度铝处理时缓解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4.
丁蕾  支崇远 《种子》2006,25(3):38-43
简要概述了铝胁迫对小麦的影响及小麦的抗铝机理。小麦根主要吸收单核铝且主要积累于0~5mm根尖处。在铝胁迫下,小麦细胞对Ca^2+和Mg^2+等元素的净吸收量减少,细胞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液泡膜中Ca^2+-ATP酶、H^+-ATP酶活性和磷脂的含量下降。线粒体中Ca^2+-ATP酶、H^+-ATP酶和焦磷酸酶活性也下降。小麦通过增加有机酸、磷酸、蛋白质、已糖、糖醛酸的分泌,增加钙、磷的含量,提高根际pH覆保持低水平的渗透势来抵抗铝毒。  相似文献   

5.
水分胁迫下一氧化氮对小麦幼苗根系生长和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闻玉  赵翔  张骁 《作物学报》2008,34(2):344-348
以25%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 利用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 SNP) 处理小麦幼苗, 探讨外源NO对水分胁迫下小麦幼苗根系生长和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 50 mol L-1 SNP可增加小麦主根长度及侧根数目, 分别比对照增加11.94%和83.78%。同时, SNP可使水分胁迫下小麦的根系活力提高55.88%, 根系K+ 的含量提高42.52%。膜片钳全细胞电流显示, SNP处理可增强小麦根细胞质膜内向K+ 电流, 而NO的专一清除剂c-PTIO可以逆转SNP的上述效应。因此认为, 外源NO可通过提高小麦根系活力, 增强根细胞质膜内向K+ 通道的活性, 从而促进根细胞对K+ 的吸收以适应水分胁迫。  相似文献   

6.
硒对小麦生理功能的影响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硒是小麦生长所必需的微量元素。硒在小麦体内通过吸收转化,能够促进小麦新陈代谢,增强小麦生物抗氧化作用和对环境胁迫的抗性,从而刺激生长发育、提高产量、改善品质。通过施入外源硒肥的方式增加小麦中的硒含量,使硒进入食物链,是为人体安全补硒的有效途经。从上述几方面综述了硒在小麦中的生理功能及富硒小麦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外源硅对小麦铬、铜毒害的缓解效应,以普通小麦品种京冬8号为材料,采用水培试验,研究硅(Na2SiO3)对K2Cr2O7(0.6 mmol/L)、CuSO4(0.8 mmol/L)胁迫下小麦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铬、铜胁迫下,小麦幼苗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 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升高,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外源硅能显著降低铬、铜胁迫下小麦幼苗的可溶性糖含量、MDA含量以及SOD和POD活性,Na2 SiO3浓度为1.5 mmol/L时,效果最明显;外源硅能显著提高铬、铜胁迫下小麦幼苗的叶绿素含量,Na2 SiO3浓度为1.0 mmol/L时,效果最明显。适当浓度的外源硅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重金属铬、铜胁迫对小麦幼苗的伤害。  相似文献   

8.
硒是小麦生长所必需的微量元素。硒在小麦体内通过吸收转化,能够促进小麦新陈代谢,增强小麦生物抗氧化作用和对环境胁迫的抗性,从而刺激生长发育、提高产量、改善品质。通过施入外源硒肥的方式增加小麦中的硒含量,使硒进入食物链,是为人体安全补硒的有效途经。从上述几方面综述了硒在小麦中的生理功能及富硒小麦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不同P-Zn配比对小麦幼苗微量元素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了螯合-缓冲营养液培养方法对小麦进行了苗期培养试验,在3个P水平(0,0.6,3.0 mmol/L)和3个Zn水平(0,3,30 μmol/L)的完全组合下对小麦苗期生长及Zn、Fe、Cu、Mn营养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小麦微肥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P、Zn的正常供应促进了小麦生长,二者的缺乏与过量均会抑制小麦发育,且这种影响在冠部表现得更为明显.在小麦苗期,Zn与Cu的吸收存在明显的拮抗作用,但供Zn则促进了Zn和Cu的转运,而Mn转运则受到了抑制;过量供Zn时,大量Zn被转运到冠部,同时明显抑制了(Fe+Cu+Mn)的吸收总量;P的供应显著地抑制了Fe的吸收,但P的供应提高了Zn、Cu、Mn的转运率;P、Zn在对Zn与Fe、Cu、Mn间吸收竞争的影响中,Zn本身的影响要比P的影响更为明显,供Zn明显促进了小麦幼苗对Zn的吸收;在小麦幼苗冠部,Zn与Fe的竞争中,供P利于Zn的吸收,缺P则利于Fe的吸收;而Zn与Cu以及Zn与Mn间的竞争中,缺磷时利于Zn的吸收,供磷后则利于Cu和Mn的吸收.总之,小麦幼苗Zn、Fe、Cu、Mn营养中,P、Zn的不同配比会不同程度地改变Zn与Fe、Cu、Mn的协同或拮抗效应.  相似文献   

10.
铝胁迫下大麦根系、茎秆和叶片中K、Ca、Mg、Mn和Zn等养分含量下降,Al含量上升,变幅均以敏感基因型大于耐性基因型。钙可以缓解植株铝毒害,与单独铝胁迫相比,外源钙处理可明显提高植株各器官养分含量,降低Al含量,3.0mM Ca处理效果最显著。钙对敏感基因型的缓解效果大于耐性基因型。单独0.5mM Ca处理效果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说明钙缓解大麦铝毒害的机理之一,即为促进植株养分元素吸收,抑制毒害元素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