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不同改良剂对棕红壤酸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白云石粉和生物有机肥对旱地棕红壤酸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白云石粉及生物有机肥+白云石粉能降低棕红壤的酸性,提高棕红壤的肥力养分,白云石粉对棕红壤的降酸作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同施肥处理与不施肥相比,小麦和花生增产达极显著水平,但它们之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在桂南红壤种植天草桔橙,分别用煤灰、滤泥、蔗渣做改土材料进行改土试验,每667m2均施用27t的改土材料,结果表明,改土后两年来,用煤灰总产1 635kg,增收400元;用滤泥总产1 274kg,亏损237元;用蔗渣总产1 022kg,亏损280元。同时,使用煤灰改土试验后果实的外观、风味及土壤理化性状的改良均优于滤泥...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黑麦草-水稻轮作下不同有机物料配比组合对黄筋泥田对土壤肥力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筛选出对红壤改良效果最佳的有机土壤调理剂。结果表明,牛粪+秸秆、牛粪+秸秆+木屑、菇渣3个处理的土壤养分含量显著高于菇渣+草木灰处理,而菇渣+草木灰+石灰石粉、菇渣+草木灰+石灰石粉+聚丙烯酰胺处理的土壤pH值显著高于其他4个处理;菇渣处理的黑麦草、水稻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5个处理,说明菇渣处理对作物增产效果显著。由此表明,以菇渣为主的有机物料是改良黄筋泥田的适宜有机土壤调理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甘蔗滤泥生物有机肥对茄子的施用效果,为其在蔬菜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茄子为试验材料,设不施肥(对照,CK)、施复合肥、施75%复合肥+25%甘蔗滤泥生物有机肥、施50%复合肥+50%甘蔗滤泥生物有机肥和施25%复合肥+75%甘蔗滤泥生物有机肥共5个处理(分别为处理I~处理Ⅴ),分3批次取样测定分析不同处理茄子的农艺性状、养分吸收量、品质、产量和经济效益等指标.[结果]处理Ⅱ~处理Ⅴ和CK对第1、2批次取样茄子的株高、茎粗、冠幅横径、果实长度和粗度及单果重均无显著影响(P>0.05,下同);第3批次取样处理Ⅳ的株高、茎粗、冠幅横径及每小区总果数均明显优于其他处理.综合各农艺性状指标可知,处理Ⅳ的施肥配比(50%复合肥+50%甘蔗滤泥生物有机肥)是茄子施用甘蔗滤泥生物有机肥的最佳模式.除维生素C(Vc)总量外,处理Ⅳ茄子果实的其他养分吸收量及品质指标均最佳,处理V茄子果实的养分吸收量及品质在所有施肥处理中均最差.处理Ⅳ茄子的产量、经济效益和纯收入均最高,其中3批次取样的总纯收入(338323.3元/ha)分别比CK及处理Ⅱ、Ⅲ和Ⅴ高14.06%、0.84%、6.75%和21.92%.[结论]施用50%复合肥+50%甘蔗滤泥生物有机肥的茄子农艺性状、产量、经济效益及纯收入均较佳,该施肥配比可在茄子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有机肥料对于红壤垦植过程中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有机肥料对于红壤熟化过程中酶活性的影响及不同肥料处理大麦生育各阶段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料能迅速提高红壤的酶活性,加速红壤的熟化进程,在大麦生育各阶段,不同肥料处理的土壤酶活性不同,有机肥能较好地维持土壤酶活性,收获时期的土壤转化酶活性与大麦产量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2008年在湖南祁阳官山坪,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三色源菌"不同用量、不同应用方式对红壤旱地和稻田改土培肥综合效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用"三色源菌"可以明显提高作物产量;促进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利用,提高养分生物效果;改良红壤旱地酸度,提高土壤pH 0.1~0.2个单位.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中低产稻田土壤大多属于红壤,普遍存在土壤酸化、缺肥严重的问题。为提升红壤肥力进而获得水稻高产,以浙江省兰溪市红壤为对象,采用石灰石粉、腐殖酸和秸秆3种调理剂为材料,开展包含CK(不施肥且不施调理剂)、N(常规施肥)、NS(常规施肥+石灰石粉)、NSJ(常规施肥+石灰石粉+秸秆还田)、NSF(常规施肥+石灰石粉+腐殖酸)5个处理的水稻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石灰石粉的施用能迅速提升土壤pH值,NS、NSJ和NSF处理的土壤pH值相较于CK显著(P<0.05)提高了1.17~1.60个单位。与CK和N处理相比,腐殖酸的施用显著(P<0.05)提高了土壤有机质量含量;秸秆还田或腐殖酸的施用均显著(P<0.05)提高了土壤速效钾含量。调理剂的施用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利用碳源的能力,还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PLFA)含量,其中,以NSF处理的AWCD值和PLFA含量相较于CK提升最多。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调理剂的施用显著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强了群落丰富度和群落多样性。石灰石粉、秸秆还田和腐殖酸均能显著(P<0.05)提高水稻产量,其中,以NSF处理的产量最高,较CK处理在水稻籽粒产量上提高了11.02%。综合来看,在试验条件下,NSF处理是改良红壤、提高水稻产量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有机肥料对于红镶熟化过程中酶活性的影响及不同肥料处理下大麦生育各阶段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料能迅速提高红壤的酶活性,加速红壤的熟化进程;在大麦生育各阶段,不同肥料处理的土壤酶活性不同,有机肥能较好地维持土壤酶活性,收获时期的土壤转化酶活性与大麦产量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不同改良剂对烟区土壤肥力性状及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一定数量的石灰、粉煤灰、白云石粉和废菌棒,配合适量化肥构成不同土壤改良剂组合,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不同改良剂对烟区土壤主要肥力性状及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烟区土壤施用"石灰+菌棒+常规化肥"改良剂组合的改土培肥和增产效果最好,土壤pH、速效NPK、交换性Ca和Mg分别比对照增加21.33%、44.81%、63.97%、123.2%、56.70%和88.64%;土壤细菌、放线菌、磷细菌、钾细菌和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分别比对照提高252.54%、125.00%、466.67%、129.59%和3114.29%;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磷酸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130.77%、100.00%、110.00%和515.38%;烤烟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和上等烟数量分别比对照提高50.89%、49.18%和38.33%.  相似文献   

10.
在温室黄瓜上开展生物型土壤修复剂+复合肥效果试验,对照为鸡粪+复合肥。施用生物型土壤修复剂的黄瓜比对照增产20%,地温提高2℃,土壤容重提高,行间根系量显著提高。具有良好的土壤改良和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1.
底泥疏浚是解决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举措之一,如何有效处理疏浚底泥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土地利用是有效吸纳疏浚底泥的方法之一,但却存在营养元素尤其是磷元素容易流失的问题。以铝业矿渣赤泥和煤燃烧副产物粉煤灰为原料,将其用于疏浚底泥中磷的固稳,考察了疏浚底泥的性质、固稳剂对疏浚底泥pH的影响、固稳时间以及固稳剂添加量对磷浸出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疏浚底泥的pH随着固稳剂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磷的浸出量随着固稳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对于掺混赤泥的疏浚底泥,磷的浸出量随着赤泥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对于掺混粉煤灰或赤泥与粉煤灰等量混合的疏浚底泥,磷的浸出量随着固稳剂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粉煤灰或赤泥与粉煤灰等量混合作为固稳剂均能够有效固稳疏浚底泥中的磷。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中重度污染农田利用问题,本研究采集Cd含量为3.41 mg·kg~(-1)的污染土壤,应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全生育期淹水条件下,赤泥、海泡石、凹凸棒石和腐植酸四种钝化材料16个单一及复合配方对水稻产量、净光合速率、精米和米糠中Cd含量、铁膜Fe和Mn含量、土壤pH值和土壤有效态Cd含量的影响,以期为联合调控的效果提供数据支持。结果表明,四种钝化材料单施及复配均能不同程度增加稻米的产量和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稻米产量与净光合速率呈显著正相关。所有钝化处理均显著降低了精米和米糠中Cd含量,0.5%赤泥、1.0%赤泥、1.0%海泡石、0.5%海泡石+0.5%赤泥、1.0%海泡石+1.0%赤泥、1.0%凹凸棒石+1%赤泥、0.5%海泡石+0.5%赤泥+0.5%腐植酸、1.0%海泡石+1.0%赤泥+1.0%腐植酸等9个处理均能使精米中Cd含量达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GB 2762—2017)(0.2 mg·kg~(-1)),其中0.5%海泡石+0.5%赤泥处理不仅对稻米Cd含量的降幅最大,而且投入量和经济成本较低。除单施腐植酸外,其他14个钝化处理均提高了土壤的pH值,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效态Cd的含量。土壤有效态Cd含量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精米Cd含量与土壤pH呈负相关,与土壤有效态Cd含量呈正相关。所有钝化材料显著降低了水稻根系铁膜上Fe、Mn和Cd的含量,且精米Cd含量与铁膜Fe、Mn和Cd含量呈正相关,铁膜Cd含量与Fe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这说明,16种钝化处理均能促进水稻的光合作用,进而增加水稻的产量;均能通过提高pH,降低土壤Cd有效态含量来减少水稻籽粒对Cd的富集(除单施腐植酸外);均能通过减少铁膜上Fe和Mn的含量,阻止铁膜对Cd的吸收,进而减少水稻对Cd的吸收和富集。0.5%海泡石+0.5%赤泥处理最佳。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果园不合理的施肥现状,造成肥料利用率低下,果品产量、品质下降的现象,研究了不同配比 有机无机肥用量对金秋梨果园的影响。试验在等施氮量条件下设置了4 个处理,分别为100%化肥(CK)、20%有机 肥+80%化肥(T1)、40%有机肥+60%化肥(T2)、100%有机肥(T3)。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能够增加金秋梨的产量,其中 以T2 产量最高。在品质方面,随着有机肥用量的增加,总糖和Vc 含量增加,硬度和总酸含量逐渐降低。此外,土壤微 生物、微生物量与有机肥间有正相关关系,随着有机肥用量的增加,土壤的细菌、放线菌、真菌,以及微生物生物量量 碳、氮含量亦有增加的趋势。金秋梨根系主要集中在0~30 cm,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须根数量逐渐减少。当有机肥用 量加大时,各土层的根数量均呈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赤泥对Cd污染稻田水稻生长及吸收累积Cd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10,他引:19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赤泥施用量对酸性Cd污染稻田(潮泥田)水稻生长及吸收累积Cd的影响。结果表明,赤泥施用量为4948kg·hm-2时水稻产量达到最高,其主要作用是促进了水稻有效穗的形成。同时施用赤泥能显著提高土壤pH,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和减少水稻Cd累积。与不施赤泥的对照相比,施用赤泥3000kg·hm-2的处理水稻增产12.4%(P<0.05),水稻根Cd降低22.0%(P<0.05),糙米Cd(0.14mg·kg-1)降低40.8%(P<0.01),并达到国家粮食卫生标准(GB2715—2005);当赤泥施用量增至9000kg·hm-2时,土壤pH提高12.0%(P<0.01),有效态Cd含量降低24.9%(P<0.05),水稻根系、茎叶和糙米Cd分别降低55.7%(P<0.01)、54.5%(P<0.01)和69.9%(P<0.01)。表明利用赤泥修复中轻度酸性Cd污染土壤是可行的,并能起到改良土壤和促进水稻增产的效果。试验所用赤泥重金属含量很低,不会造成二次污染。但将赤泥大面积应用于酸性Cd污染稻田还需要系统研究应用参数,并采取农机配套和激励机制来鼓励农民自发行动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红壤旱地长期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研究,发现不同的施肥处理对红壤旱地性质影响极为明显:长期施用化肥,耕作13年后,土壤活性有机质下降39.6%,在NPKS处理中,活性有机质上升16.9%,M中上升11%。长期施用有机物的处理中,土壤的微生物的数量和土壤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长期施用化学肥料的处理,由以长期单度施用化学氮肥为最低。在红壤旱地上长期施用化学肥料,使土壤严重酸化,不利于玉米的生长,肥料的长期效果为:氮肥仅增产24.9%,化学肥料配合施用的NPK处理增产率267%,NPKS处理增产率319%,M处理增产率267%,NPKM处理增产率高达367%。施用有质物还可防止土壤酸化,提高土壤的养分的有效性和肥料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改性赤泥-沸石修复材料对土壤中镉的稳定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改性赤泥和沸石混合材料在镉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通过连续提取测定重金属镉形态变化,分析修复土壤中有效硅含量、土壤p H值等对镉的稳定化影响。结果表明:土壤p H值受沸石的影响较大,添加5%沸石时土壤p H值最高(8.36);添加改性赤泥-沸石混合材料增加了土壤有效硅含量,添加量为10%时,增幅高达359.1%,而对土壤p H值基本无影响(6.92~7.35);添加量5%且改性赤泥、沸石配比3∶1时对镉的转化促进效果最明显,有效降低离子交换态镉79.31%和碳酸盐结合态镉45.17%,残渣态镉则显著增加,增幅高达170.84%。混合材料以改性赤泥为主,赤泥与沸石添加比例控制在3∶1内,铁锰氧化态镉含量和残渣态镉含量呈显著线性负相关(R=-0.975 1)。施用该混合材料在增加土壤中有效硅的同时能促进镉向稳定的残渣态转化。  相似文献   

17.
水氮互作对花生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明确不同水分处理下氮肥对不同抗旱性品种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探讨花生根系对水分和氮肥的反应机理,为花生水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防雨棚旱池内进行土柱栽培试验,在中度干旱胁迫(W0,45%-50%田间持水量)和充足灌水(W1,70%-75%田间持水量)两个水分处理下设置N0(不施氮)、N1(中氮,90 kg×hm-2)、N2(高氮,180 kg×hm-2) 3个施氮水平,研究抗旱型品种花育22号和干旱敏感型品种花育23号2个不同抗旱性花生品种根系生物量、根长、根系表面积、根系伤流量及产量变化。分别采集0-20 cm、20-40 cm和40 cm以下土层根系样品,采用WinRhizo Pro Vision 5.0a分析程序对扫描根系图像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抗旱性花生品种根系发育在不同水分条件下对施用氮肥的响应不同。对于抗旱型花生品种花育22号,与不施氮肥相比,干旱胁迫处理下施用氮肥降低其总根长、总根系表面积和0-20 cm土层内根长和根系表面积,增加了40 cm以下土层内根系生物量、根长和根系表面积;正常供水处理下施用氮肥处理降低其0-20 cm土层内根系生物量、根长和根系表面积,但增加40 cm以下土层内根系性状。干旱敏感型品种花育23号的根系对水分和氮肥的响应与抗旱型品种花育22号不同:干旱胁迫处理下,施用氮肥增加其总根系生物量和总根长和40 cm以下土层内根系生物量、根长和根系表面积;正常供水处理下,施用氮肥降低其40 cm以下土层内根长和根系表面积。不同抗旱性花生品种根系伤流强度对水氮互作的响应一致,与正常供水处理相比,两品种干旱胁迫下根系伤流强度均降低,干旱敏感型品种花育23号的降低幅度大于抗旱型品种花育22号。施用氮肥增加两品种干旱胁迫处理下的根系伤流强度,提高其干旱胁迫下产量;正常供水处理下中氮处理增加抗旱型品种花育22号的产量,对干旱敏感型品种花育23号的产量无显著影响。两年试验条件下水分和氮肥处理对产量的互作效应均达显著差异水平。相关性分析表明,干旱胁迫处理下40 cm以下土层内根长、根系表面积与产量间的相关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正常供水处理下20-40 cm土层内根系表面积与产量达显著相关;两种水分条件下根系伤流量均与产量达显著相关水平。【结论】干旱胁迫处理下增施氮肥能提高花生产量,改善花生根系的生长,增加40 cm以下土层内的根系生物量、根长和根系表面积,提高花生根系伤流强度。  相似文献   

18.
延边地区天然赤松林单木根系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该文对延边地区天然赤松林单木的根系分布特征以及生物量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赤松根系发达,可塑性强;不同级别根系在根系生物量中所占比例大小顺序为:粗根>大根>中根>小根>细根,其中粗根和大根占总根量的90%以上,中、小、细根不足10%;土壤养分状况对根系总量影响不显著,与中、小、细根的量表现出一定关系;赤松个体生物量中地上部占80%,根系占20%,各器官生物量所占比例顺序为:干>根>枝>皮>叶.  相似文献   

19.
李秀凤  魏忠义  王秋兵  孙羽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492-6493,6495
为了低成本改良煤矸石风化物的水分特征,改善作物生长条件和提高作物产量。以碳质页岩煤矸石风化物为对照,设添加绿泥岩、土壤、粉煤灰、保水剂、沸石5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通过温室盆栽玉米试验,研究各改良措施对盆栽基质水分含量和玉米出苗率的影响。加入绿泥岩40%的处理和加粉煤灰8%的处理对盆栽基质水分含量无明显影响。除加入绿泥岩15%的处理外,其他处理都促进出苗。出苗前半期,出苗率随着粉煤灰量和保水剂量的增大而增加;出苗末期,加入土壤量为15%的处理出苗率最高。盆栽土壤水分含量随着绿泥岩和保水剂添加量的增大而增加,随着土壤加入量的增加而减少。出苗率随着各盆栽基质水分含量增加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