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包括监测预警体系、检疫控灾体系和防治服务体系三个部分。健全和完善森防体系是搞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关键。目前,国家林业局正在建设以1000个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为核心的测报体系,努力使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适应森林病虫害防治形势的需要,随着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的逐步健全和完善,掌握虫情动态,控制突发性大规模森林病虫害暴发成灾成为可能。随着森林分类经营方式的确立,以国家投入为主的防护林和特殊用途林等以生态效益为主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应是以后森防系统的工作中心。因此,在建立健全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的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健全检疫控灾体系和防治服务体系,发挥森防体系和综合协调和防治示范作用,带动整个森林病虫害的防治,但是从全国整体和森林病虫害防治形势看,森防体系建设喜忧参半。  相似文献   

2.
对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森林病虫害发生规律和特点进行了全面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了以营林技术措施为基础,以完善的森林病虫害预测和防治体系为保障,以加大病虫害防治的投入、增加科技含量为手段的平原农区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之路。  相似文献   

3.
要巩固工程造林的成果,必须加强工程造林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坚持以预防为重点,实施综合性的预防技术措施;正确运用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方法和步骤;加强政策引导,创新防治机制,积极探索森林病虫害防治社会化服务工作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4.
县级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时期林业工作重心的转移,林业生态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却面临许多问题。为此,本文从外来森林有害生物入侵、森林病虫害防治队伍萎缩等主要问题入手分析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树立新理念,推广新技术,建立和完善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森林植物检疫体系,积极推行以营造林措施为主的综合防治以及依法治理森林病虫害和加强森林植物检疫等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5.
对林业生态建设中森林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林业生态建设中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阐述了森林病虫害防治意义。以雾灵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为例,提出了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法与对策:建立森林病虫害监测预警机制,根据数据的变化趋势,定期进行害虫趋势预警;加大对《林业生态建设中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林业生态建设森林植被质量检疫条文》等有关文件的宣传;政府需要将每年林业生态建设资金中的5%~8%投入到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作为森林病虫害防治资金,完善森林病虫害防治资金链。以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森林病虫害被人们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1980-1989年间,全国每年发生的森林病虫害都在1亿亩以上,减少林木生长量约1000万立方米,因受害严重而枯死的森林面积约500万亩,森林病虫害造成的损失远远超过了森林火灾。引起森林病虫害严重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森林保护法制不完善,病虫害防治缺乏法律约束是森林病虫害日趋严重的重要原因。1989年12月8日国务院颁发了《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这是我国第一部具有法律效力的较具体的森林病虫害防治行政法规,表明我国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纳入了法制轨道。十年来,我国森防工作以贯彻落…  相似文献   

7.
加入WTO后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WTO以后,我国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将受到国际市场和经济全球化的强烈影响。加入WTO将为我国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深化改革提供动力。加快森防的社会化服务发展,有利于提高森防的整体技术水平,拓展森防的技术服务范围。为了适应WTO的要求,国家将会加大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基础性投资 。为尽快调整和适应对加入WTO的观念和心态,简要分析了加入WTO后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初步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2003年全省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思路是: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景观为目标,以提高控灾、减灾能力为中心,紧紧围绕全省林业“双五”工程,进一步加大我省重点病虫害的防治力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在保护森林资源和充分发挥林业三大效益的基础上,努力促进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四个转变”,培育健康森林,实施森林病虫害可持续控制战略。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以国家级工程治理项目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松材线虫病治理力度,做好我省杨树病虫害治理工程的项目规划,启动杨树病虫害治理…  相似文献   

9.
李茗 《山西林业》2014,(1):40-42
森林病虫害防治一直是林业工作的难题。分析了我国森林病虫害发生类型及发生原因,介绍了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现状,提出了今后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迈着与共和国成长的步伐,湖南省森林保护事业经过50年的发展,为全省的造林绿化和建设山川秀美的三湘大地作出了显著的成绩。(一)湖南省50年代就成立了防治森林病虫害的专门机构,并对森林病虫害实施了以化学防治为主的防治策略。进入80年代后,特别是1983年国务院《植物检疫条例》和1989年《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颁布以来,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森林植物检疫工作稳步发展。全省以森保站和防治、测报、检疫网络为主的“一站三网”体系已基本形成,以14个中心测报站、6个林业专用机场:个生物药厂、8个省级无检疫对象种苗繁育基地等为主的森防…  相似文献   

11.
"无刺丰"与"深秋红"沙棘品种的选育及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铨  赵勇 《沙棘》2004,17(4):7-9
1990年从芬兰和俄罗斯引入沙棘优树或品种沙棘种子45份,于1991年在阜新县育苗,1992年造林,1995年和1999年在阜新市郊区经两次易地移栽,2001年取其分生株,植于内蒙古库伦,经14年的多次被动迁移过程,最终以实生选种法选育出两个沙棘无性系品种。“无刺丰”全株无刺,树冠披散形,采果容易,单株产果量可达20kg,宜作经济型林木栽培。“深秋红”为无刺或少刺的主干型灌木或亚乔木,果实密集、色红、鲜亮,并经冬不落,为我国北方理想的秋冬景观型品种。  相似文献   

12.
贵州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文章从贵州古树名木现状、古树生长发育规律及环境条件对古树影响出发,分析古树名木衰老原因及其复壮的理论基础,提出了贵州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浅谈园林树种的选择配置与病虫害防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园林绿化工作中,园林树种的选择搭配与病虫害的发生有一定的必然联系。文章从不同侧面阐述了二者的关系,并提出了通过合理选择配置园林树种防治和减少病虫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15.
喷播绿化与喷播机械的技术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喷播绿化种植技术及部分国外喷播机械,分析了喷播机械的结构特征及应用范围,论述了喷播设备的国产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钦州,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说古老,因为她已历经1400年的沧桑,在历史上曾写下过辉煌的一页,在中国近代史上曾涌现出爱国将领、民族英雄冯子材和刘永福等著名历史人物;说年轻,因为1994年撤地设市至今只有14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她犹如一颗明珠闪烁在北部湾畔。  相似文献   

17.
温州名木古树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温州名木古树资源极为丰富,据调查已鉴定名木古树有104种,隶属40科75属;地理成份复杂、热带、亚热带成份占优势;并拥有较多的孑遗种、特有种、单种属;具有古、稀、奇特色;同时还拥有较多的国家级保护树种、创分布新记录和温州特有种。为温州市现代林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丰富的物种基因库,为温州市旅游风景资源展示了自然美的珍贵价值,又是为研究温州古代原始森林植被起源、演替、树种组成、结构特征和历史各进  相似文献   

18.
陇南市是甘肃核桃主产区,栽培面积大,病虫害种类多,核桃枝干病虫害尤为严重。对陇南市核桃腐烂病等4种病害和云斑天牛等8种害虫的危害特征、发生规律进行了调研,提出了综合防控技术措施,为当地核桃产业发展和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钦州,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说古老,因为她已历经1400年的沧桑,在历史上曾写下过辉煌的一页,在中国近代史上曾涌现出爱国将领、民族英雄冯子材和刘永福等著名历史人物;说年轻,因为1994年撤地设市至今只有14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她犹如一颗明珠闪烁在北部湾畔。  相似文献   

20.
生态城市与城市绿化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良好地反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关系 ,各项规划建设能以不使环境遭到破坏为标准 ,行为主体的活动能自觉地朝利于维护周围环境并融于自然的天然群落即为生态城市。城市绿化的作用在于改善气候、改善环境卫生、蓄水防洪、防灾减灾、美化环境、节约能源等。目前在我国城市绿化方面存在着以下问题 :①都市规划缺乏宏观性、全面性和远见性 ;②绿色城市观念没有在大多数市民中形成 ;③缺乏硬性绿化指标 ;④绿化模式脱离国情、市情 ;⑤园林水平与国外相比有较大差距 ;⑥修建大草坪热温度居高不下 ;⑦城市绿化简单化 ;⑧应该绿化可以绿化的地方尚未绿化 ;⑨绿化布局、比例不尽合理与和谐 ;⑩重种植轻管护。针对以上问题 ,提出了创建生态城市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