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康2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育成的耐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蚕品种,我们与贵州省蚕业研究所合作,于2012年和2013年的夏季和秋季在黄平县农村进行了对比试验,以两广二号为对照蚕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华康2号抗病力强、整齐好养、强健少病、产茧量较高、茧质较好;平均死笼率为1.51%,比对照蚕品种两广二号(3.08%)降低了50.97%;夏蚕平均盒种产茧量44.8 kg,比两广二号提高了16.06%;秋蚕平均盒种产茧量45.0 kg,比两广二号提高了10.29%;华康2号的茧丝长、解舒丝长、光折、洁净、清洁丝质成绩也优于两广二号,适合在黄平县夏秋季饲养.  相似文献   

2.
桑蚕新品种丝雨3号农村饲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春蚕和中秋蚕2期农村试养结果表明:中丝量蚕品种丝雨3号,食桑旺、产量高、茧型大、茧层厚、丝质优;该品种公斤茧颗数559粒,比对照种秋丰×白玉的587粒,少4,77%;盒种产茧量46.80kg,比对照种的45.05k,增产3.88%;茧丝长1027m,比对照长111m,提高了12.17%;并根据试养情况,提出了饲养技术建议。  相似文献   

3.
1 年度任务完成情况1.1 省力高效蚕、桑生产技术研发与试验示范(1)适宜川东北蚕区栽培和饲养的桑、蚕品种筛选为筛选出适宜川东北蚕区栽培和饲养的蚕桑品种,2015年南充综合试验站在“十二五”前4年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对已筛选出的蚕品种芳·绣×白·春(川蚕27号)、金·兰×明·晖(川蚕28号),桑树品种川桑981、嘉陵20号在试验站的基地市县区阆中市、南部县、嘉陵区、蓬安县,以及攀西蚕区宁南县、会东县,川南蚕区高县、珙县,川东北蚕区广元朝天区、绵阳涪城区等示范点进行区域性试验和推广。2015年繁殖新蚕品种原种900余张,一代杂交种18000张。区域试验表明,金·兰×明·晖(川蚕28号)克蚁产茧量4.31kg,比对照种871×872提高9.12%,50g 茧鲜壳量12.46g,茧丝长1320m,解舒丝长1119m,解舒率77.20%,纤度2.705D,洁净96.17分。芳·绣×白·春(川蚕27号)克蚁产茧量4.20kg,比对照种871×872提高6.02%,50g 茧鲜壳量12.30g,茧丝长1310m,解舒丝长995m,解舒率75.97%,纤度2.263D,洁净94.86分。川桑981667m2桑园(750株)平均单产1862kg,嘉陵20号667m2桑园(750株)平均单产1960kg,分别比对照种湖桑32号1647kg 提高13.05%和19.01%。蚕品种芳·绣×白·春(川蚕27号)、金·兰×明·晖(川蚕28号),桑品种川桑981、嘉陵20号已作为四川省的主导品种在全省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杂交育种方法,选育并组配了一对适合华南蚕区饲养的抗逆性强、耐高温多湿、丰产性能好的家蚕四元杂交种,定名为粤蚕8号。新品种具有优良的实用经济性状:4龄起蚕结茧率99.26%,虫蛹统一生命率97.81%,与对照品种两广二号相仿;全茧量1.656 g,茧层量0.362 g,茧层率21.90%,万蚕收茧量16.511 kg、公斤桑产茧量53.37 g,分别比对照品种提高4.81%、8.38%、3.89%、3.57%和4.24%;一粒茧丝长1 007 m,解舒丝长761.5 m,解舒率75.76%,洁净93.06分,清洁99.38分,分别比对照品种提高8.6%、28.24%、17.99%、1.84%和0.38%;50 kg茧制种量149.8张,比对照品种提高3.52%。新品种在农村生产试养性状稳定,张种产茧量41.70kg,张种产值620.59元,分别比对照品种提高10.70%和11.52%。  相似文献   

5.
家蚕新品种"华康2号"与现行的秋丰×白玉比较试验发现,该品种表现为食桑旺,食桑量大,蚕体大,入眠和老熟快而齐,试验种上蔟后营茧特别快,上蔟后24 h基本结茧,但双宫稍多;对家蚕血液型脓病的抵抗能力较强,明显优于对照种;张种产茧量比对照种夏蚕增加2.95 kg,中秋增加5.65 kg,平均增产4.33 kg,提高11.0%;茧质略优于对照种;茧丝成绩良好。  相似文献   

6.
为选育适合在一化性柞蚕产区放养的优质、高产、蛹丝兼用的柞蚕新品种,以四川蚕区的一化性柞蚕优良品种川06为亲本材料,采用系统分离育种方法,经25年25代系统选育,育成了优良柞蚕新品种川柞2号。川柞2号属一化性黄蚕血统,4眠5龄,全龄经过51 d,单蛾产卵量238粒,收蚁结茧率57.46%,千粒茧质量9.50 kg,千粒蛹质量8.31 kg,其全茧量比对照品种川06提高了13.58%。在农村多点生产鉴定试验中全茧量比对照品种川06和目前四川省主推品种川柞1号分别提高了7.13%和2.69%,千克卵产茧量比川06和川柞1号分别提高了8.73%和3.21%。川柞2号鲜蛹中的蛋白质质量分数为12.45%,粗脂肪质量分数为5.77%,氨基酸质量分数为9.72%,其中必需氨基酸质量分数为3.92%,且含有多种维生素。新品种川柞2号具有茧型大、产量高、抗逆性强、蚕蛹营养成分含量较高且氨基酸组成结构合理等特点,适合在四川、河南和湖北等一化性柞蚕产区推广。  相似文献   

7.
通过2年的农村试养成绩表明:中丝量蚕品种恒丰×富玉,食桑旺、产量高、茧型大、茧层厚、丝质优。与对照种秋丰×白玉相比,恒丰×富玉的公斤茧颗数为568粒,比对照种少40粒;盒种产茧43.85 kg,比对照种高3.82 kg,增幅9.56%;茧层率为21.23%,比对照种高0.60个百分点;茧丝长为1 036 m,比对照种长82 m;出丝率为38.86%,比对照种高0.74个百分点;光折为246.3 kg,比对照种少2.4 kg。并根据该蚕品种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饲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了满足现代蚕桑产业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利用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科学研究院家蚕基因资源库引进的丝胶茧品系,采用杂交及系统选育的方法,成功育成5龄熟蚕上蔟只结丝胶茧的家蚕品种桂蚕6号.该品种在省级实验室联合鉴定的成绩是:结茧率92.40%,裸蛹率4.20%,虫蛹生命率94.73%,强健性与对照品种两广二号相仿,营丝胶茧率100%(不包含裸蛹);全茧量为1.641 g,比对照品种两广二号高0.127 g;万头产茧量15.043 kg,比对照品种高0.542 kg.该品种在农村联合试养鉴定中的张种产茧量达33.59 kg,死笼率为2.88%.桂蚕6号作为特色家蚕品种于2019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特性是只结天然白色丝胶茧.  相似文献   

9.
桂蚕14号(黄白限)(限RWO1×限RWO2)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选育配成的适合广西及亚热带蚕区饲养、可实现茧色分辨雌雄的黄白型家蚕茧色限性新品种。在省级实验室联合鉴定及省级农村联合鉴定中,该品种结茧率96.61%、虫蛹生命率93.84%,分别比对照品种两广二号高1.43%、2.75%;全茧量1.41 g,茧层率20.44%,与对照相仿;万头收茧量13.70 kg,比对照高1.49%;万头茧层量2.797 kg,比对照高2.27%;一茧丝长894 m;鲜茧出丝率16.17%,比对照高0.41%;解舒率72.9%,净度92.9分。省级农村联合鉴定表明:单张(良卵数25 000±500粒)产茧量34.41 kg,比对照高0.30 kg;健蛹率92.94%,比对照高1.53%。2022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0.
二化一放蚕区柞蚕杂交种呼伦贝尔一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系统分离和杂交育种方法,育成了适合二化一放蚕区(主要为高寒地区)放养的柞蚕四元杂交新品种呼伦贝尔一号。经小区试验和农村生产鉴定,主要经济性状均超过对照种,千粒茧重11.24 kg,茧层量1.28 g,平均每把产茧量1461.12 kg,分别比对照种提高8.91%、16.67%和39.87%;茧丝长1246.42 m,解舒丝长656.46 m,分别比对照种增长165.21 m和177.70 m。该品种具有强健好养、产量高、茧丝质优良和适应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为选育适合在一化性柞蚕产区放养的蛹、丝兼用大茧型柞蚕品种,以河南蚕区的一化性柞蚕优良品种河33为亲本材料,以提高千粒茧质量和千克卵产茧量为育种目标,采用系统分离的育种方法,历经15年15代育成一化性大茧型柞蚕新品种豫大1号,并与现行一化性柞蚕品种101组配成杂交组合豫杂5号(豫大1号×101)。豫大1号属黄蚕血统,中熟性品种,全龄经过时间52 d 7 h,千粒茧质量8.55 kg,茧层率11.51%,一粒茧丝长933.60 m,在品种比较试验中的全茧量比亲本品种河33提高14.72%,在农村生产鉴定中的千克卵产茧量比河33增产16.66%。豫杂5号的全龄经过时间为48 d 8 h,全茧量8.43g,一粒茧丝长1 056.15 m,在杂交组合评比试验中的千粒茧质量比对照品种101提高12.02%,在农村生产鉴定中的千克卵产茧量比对照品种101增产18.25%。柞蚕新品种豫大1号及其杂交组合豫杂5号具有产量高、易繁育、茧型大、茧丝品质优等特点,适用于蛹、丝兼用的柞蚕茧生产。  相似文献   

12.
为选育出适合广西及亚热带蚕区饲养的卵色限性桑蚕品种,通过杂交、回交等育种方法,培育出家蚕新品种桂蚕13号。实验室鉴定结果表明:卵色限性准确率达100%。桑叶常规饲养中,以现行当家品种两广二号为对照,桂蚕13号与对照龄期经过相仿;结茧率为96.86%,比对照高1.68个百分点;虫蛹生命率为95.04%,比对照高3.95个百分点;万头产茧量13.875 kg,比对照高2.78%;万头茧层量2.926 kg,比对照高6.98%;全茧量为1.450g,与对照相仿;茧层率21.17%,比对照高0.85个百分点;一茧丝长924 m,比对照长5.6%;解舒率73.6%;鲜茧出丝率16.60%,比对照高0.84个百分点;净度93.5分。农村生产鉴定成绩:单张产茧量36.59 kg,比对照高1.67%;健蛹率为95.00%,比对照高1.31个百分点,斤茧粒数为349粒。  相似文献   

13.
塔桑是上世纪80年代初南充市育成的早生丰产桑品种[3],由于存在叶质一般,叶片老化快等缺陷,需加以改良提高才能适应蚕业发展的要求。丰田5号是含50%塔桑血缘的人工四倍体品种[4],1999~2006年在江油农村进行多年多点的春伐栽培选拔试验,与标准对照种荷叶白相比,第2~5年每667m2产叶量,丰田5号密植区平均1850kg,提高23·7%[5],低干区平均1610kg,增加30·9%;叶质的5龄饲料鉴定四期均值,丰田5号万蚕产茧16·93kg,提高4·6%,万蚕产茧层量3·589kg,增加3·3%,100kg桑产茧8·91kg,提高6·8%,每667m2产茧128·0kg,增产39·1%,达到农村选拔试验鉴定指…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茧丝质量,克服我省蚕品种单一,提高蚕种场制种产量和质量,提高经济效益。我们于1992年5~8月在化州、遂溪蚕区饲养了广东省蚕种繁殖试验所选育的夏用高温造饲养的三元杂交种“东34×7·湘”8714张,总产茧257063kg,总产值2512508元,平均单张产茧29.5kg,平均单张产值288.33元,分别比同期饲养的桂夏二号增长11%和15%。据5个乡村定点调查98户饲养“东43×7·湘”正反交蚕种358张,平均茧层量为0.288g,比桂夏二号0.26g增长10.77%,单张产茧、单张  相似文献   

15.
在农村养蚕条件下,选取9户蚕病多发户对防治细菌和僵病的新蚕药“蚕病清”的效果做了同户对比实验调查,与同批添食常规药物氯霉素对照区比较,添食“蚕病清”实验区由于蚕病发生率降低,平均张种下茧量减少33.3%,下茧率降低46.9%、20粒茧壳重增加8.5%,单张产茧量提高11.2%,单张产值增加14.0%,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家蚕“蚕农乐”添食农村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验证“蚕农乐”对家蚕的生物学效应,进行了农村实证试验。结果表明:(1)促进生长,提高茧重,增加产量。500g熟蚕头数和茧粒数分别减少4.0%和4.5%,张种产茧量提高7.1%。(2)提高干壳量、茧价和张种产值。与对照区相比,添食区干壳量提高2.7%,茧价相应提高2.1%,张种产值增加8.9%。(3)发育经过稍有延长(增1.1%),食桑快,食欲好,行动活泼,蚕体健康。(4)改善缫丝检验成绩。添食区比对照区茧丝长增加8.5%,茧丝量提高7.1%。试验表明“蚕农乐”添食具有增产、增丝、增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家蚕品种薪杭×白云在贵州省春季的性状表现,以贵蚕1号为对照,于2012年春季进行了实验室饲养试验,结果表明:薪杭×白云对贵州春季气候的适应性较强;5龄经过和全龄经过比对照品种贵蚕1号分别短1d1h和2d1h,幼虫饲育期比对照品种减少用工量7.77%,节约桑叶16.62%,且幼虫发育整齐,4龄蚕结茧率高,4龄蚕健蛹率优于对照品种;薪杭×白云的叶丝转化率高,50 kg桑产茧量、50kg桑产值均比对照品种提高5.02%.为全面了解该品种在贵州省的适应性,建议扩大农村饲养规模,为推广使用该品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家蚕新品种川蚕23号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选育的1对春秋兼用型四元杂交家蚕品种。经2年农村春、秋饲养试验表明:该新品种具有体质强健、耐粗放、耐高温多湿能力强、龄期经过短、饲料效率高、茧丝品质优良、产量稳定的特点。与对照品种871×872比较,春、秋季平均单产37.68kg,比对照品种提高4.12%;5龄1日收茧量比对照种增加0.74kg,提高了18.05%;普茧率比对照高出1.73个百分点;死笼率比对照低了1.06个百分点;解舒率84.52%,比对照种高出4.12个百分点;解舒丝长875.02 m,较对照提高了1.96%;净度99.05分,比对照种提高了2.80分。  相似文献   

19.
该品种是我所育成的第一个春秋兼用的高丝量四元杂交种。体质强健好养,繁殖系数高,1990—1991年室内试养成绩,虫蛹生命力91.36%,全茧量1.554g,茧层量0.354g,鲜毛茧出丝率15.38%,净度92.12分,一茧丝长1016米,超过全国夏秋蚕审定标准。1991—1992年省家蚕新品种室内品比成绩:四龄起蚕结茧率94.8%,全茧量1.56g,茧层量0.377g,茧层率24.2%,鲜毛茧出丝率15.1%,一茧丝长1001.6米,解舒率66.6%,净度92.9分,均与对照种相仿。原种试繁:发蛾率91%,克蚁产茧2.84kg,克蚁制种16.7张,分别比对照种提高3.64%、47.15%和47.79%。农村品比成绩:张种产茧29.5kg,张种产值296.69元,50kg桑产值41.18元,净度93.13分,均略高于对照种。大田生产试养成绩:原种繁殖:50kg茧制种180—204张,比芙蓉、湘晖提高15%以上,普通种单张产茧26.22kg,单张产值332.04元,比同期对照种提高10.54%和16.54%。1993年3月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同意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山西平顺县苤兰岩公社,在以粮为纲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指导下,今春组织了有柞坡和放蚕技术的苤兰岩、库峧、棒峧三个大队放了3万粒柞蚕,总产茧39.85万粒,每粒种茧平均产茧13.3粒,比该社最高年产量1958年每粒种茧平均产茧11粒提高20.7%,获得放养柞蚕有史以来第一个丰收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