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以养蚕生产大宗副产物蚕沙制造养分丰富的有机肥料技术,直接采用含有约10%桑枝和5%桑叶的蚕沙为主要原料,以废弃蘑菇基料作为调理剂进行好氧堆肥,研究蘑菇基料的不同添加比例对蚕沙好氧堆肥腐熟条件中的温度、pH、含水率等因素以及堆肥中养分的影响。用90%蚕沙+10%蘑菇基料(处理1)、75%蚕沙+25%蘑菇基料(处理2)、100%蚕沙(对照)制造堆肥,均可在6 h达到最高温度(分别为64.4、66.0、68.3℃),但处理1组的高温持续时间较短,处理2组和对照组的高温持续时间在5 d以上,达到无害化卫生标准规定。处理1组和对照组堆肥中的含水率较高,处理2组可降低堆肥中的含水率及pH。从堆肥中的养分来看,各处理均可增加堆肥中的磷、钾含量,但处理1组和对照组均存在氮素损失(分别下降0.62%、5.84%)的问题,而处理2组由于降低了堆肥的pH,因此比初始状态增加4.19%的氮素含量。综合以上试验结果认为,在蚕沙堆肥过程中添加25%的废弃蘑菇基料有利于改善堆肥的反应条件,提高堆肥的氮素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蚕区蚕沙无害化就地处理难题,建立了蚕沙就地处理小规模集中堆肥处理的中试试验,开展小规模集中堆肥工艺、腐熟度指标及蚕沙堆肥肥效调查,拟为蚕区小规模的蚕沙无害化和肥料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系统分析了目前华南蚕区蚕沙的处理方式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蚕沙进行消毒的思路和蚕沙消毒堆肥一体化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4.
蚕沙为蚕的固体排泄物,其营养成分丰富,可开发为蚕沙有机肥循环利用于农业生产。蚕沙有机肥按有无添加微生物分为蚕沙有机肥和蚕沙生物有机肥。对蚕沙有机肥的开发工艺、开发过程中蚕沙微生物发酵菌种的选择和蚕沙有机肥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蚕沙有机肥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亚热带红壤地区研究有机肥(Ⅰ基肥、Ⅱ基肥+石灰、Ⅲ基肥+猪粪、Ⅳ不施肥)对苜蓿产量及红壤肥力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管理条件下,施用有机肥普遍提高苜蓿鲜草产量(P<0.01)。处理Ⅱ增产效果最好,比不施肥处理可提高苜蓿鲜草产量14.52%(P<0.05)。施有机肥可增加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及速效钾的含量(P<0.05),但全钾含量则减少,其中第Ⅲ组提高土壤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含量显著高于Ⅰ、Ⅱ组,第Ⅱ组对速效养分的增加高于第Ⅰ组。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兔粪资源化利用效率,减少堆肥时间,提高有机肥生产效率和质量,为规模化兔场的兔粪处理提供技术储备,以兔粪、菌渣为原料进行高温堆肥。设置3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分别使用3种菌剂进行处理,研究了不同菌剂对兔粪菌渣高温堆肥过程中的物理、化学指标变化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堆体温度均达到正常发酵温度,且堆体温度高于50℃的天数大于14天。能够有效地杀死致病菌、蛔虫卵和杂草种子,达到了兔粪无害化处理的目的。堆肥结束后,有机质含量均高于45%,满足有机肥标准中对有机质的要求。但是C/N过高,腐熟程度不高,且总养分含量低于我国有机肥标准,需进行二次堆肥提高腐熟度,增加物料中总养分的质量分数。兔粪与菌渣混合堆肥,能降低物料中Cu、Zn的含量,且辅料添加量越大,Cu、Zn含量降低幅度越大。添加菌剂均能提高堆体高温期温度,延长高温期持续时间,提高堆肥质量,但不能缩短堆肥时间,所以在兔粪堆肥中添加菌剂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7.
《畜牧与兽医》2014,(9):31-33
为了研究使用过的发酵床垫料能否作为有机肥施用于土壤,采用实地采样检测的方法,测定了使用过1、2及3年的发酵床垫料中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浓度以及总养分含量和含水量,以及垫料中砷、汞、铅、镉、铬、铜含量。以未施用垫料的土壤作为背景值,检测施用3年垫料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溶氮、速溶磷、速溶钾和重金属砷、汞、铅、镉、铬、铜含量。结果表明:发酵床垫料水分、总养分不符合有机肥标准要求,有机质、pH值达到有机肥标准要求,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溶氮、速溶磷、速溶钾浓度均随垫料使用时间延长而增高,垫料中重金属浓度未超过国家标准,但随着垫料使用时间增长而增高。施用垫料的土壤有机物质含量明显高于未施用土壤,施用垫料土壤重金属含量略高于背景土壤重金属含量,富集现象不明显。此研究结论对发酵床废弃垫料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为比较锯末和稻壳对蛋鸡粪腐熟度的影响,本试验分别用2种辅料将蛋鸡粪水分调节至60%,测定35 d堆肥过程中堆体温度、pH值、种子发芽指数、粪大肠菌群值、有机质和养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中添加锯末和稻壳后其高温天数均大于9 d,堆肥35 d后各项参数均可达到有机肥的国家标准,同时采用稻壳作为辅料可使腐熟期至少提前7 d左右,且可有效降低氮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蚕沙中丰富的养分使其具有饲料开发潜力,但蚕沙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较高影响到了饲料的饲喂安全性,故采用发酵处理方法降解蚕沙中的亚硝酸盐。收集地面条桑育、地面条桑育+膨润土、地面条桑育+沸石粉、网上条桑育4种养蚕模式饲养熟蚕或5龄第2天幼虫的蚕沙,辅以玉米粉、麦麸、豆粕,以乳酸杆菌、酿酒酵母、枯草芽孢杆菌为发酵菌种,在32℃条件下保持物料体系水分质量分数为45%进行发酵,检测发酵后样品的亚硝酸盐含量、有机酸(乳酸、柠檬酸、乙酸)含量、p H值、亚硝酸还原酶活力。结果发现:4种家蚕饲养模式来源蚕沙发酵试验组在发酵过程中,物料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变化趋势均为先上升后下降,各组间在发酵40 h内的各个时间点,物料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发酵48 h后均未检出亚硝酸盐;发酵过程物料中的乳酸和柠檬酸含量变化分别为先下降后上升、先上升后下降,而乙酸含量和亚硝酸还原酶活力波动范围较小;发酵物料的p H值随发酵进程逐渐降低,且在各取样时间点的差异具显著性(P0.05)。试验结果表明,发酵处理可以有效降低蚕沙中的亚硝酸盐含量,综合考虑发酵过程物料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和家蚕饲养成本,认为利于饲料用蚕沙发酵处理的最佳养蚕模式为传统地面条桑育,蚕沙发酵处理时间在32~40 h之间为宜。  相似文献   

10.
有机肥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沟叶结缕草草坪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存焕 《草地学报》2001,9(1):69-72
在亚热带赤红壤区研究沟叶结缕草施用有机肥对土壤性质及草坪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有机肥均能改善土壤通透性,增大土壤持水量,施肥一年后土壤pH值降低。施蘑菇肥可增大土壤盐基饱和度,提高冬季草坪质量。施堆肥可提高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速效养分含量,但草坪均匀度和冬季质量下降,应减量使用。  相似文献   

11.
正在蚕桑资源中,蚕沙占单位面积桑园干物质含量的22%,是蚕桑业主要副产物之一。据统计仅全国五大蚕区干蚕沙的年产量可达百万吨以上。长期以来,蚕沙一般直接用作农田肥料或被丢弃,不仅浪费了大量宝贵的资源,而且直接影响到蚕区蚕病的防疫,不利于蚕桑业的可持续发展。蚕沙资源丰富、营养价值高、成本低、产品多样、市场广阔,开发蚕沙资源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  相似文献   

12.
蚕沙堆肥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堆肥处理是蚕沙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的一种主要方式。本文对蚕沙堆肥系统和影响堆肥的主要因素:含水量、温度、通风供氧、C/N比、堆肥产品大小、pH值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氮磷钾肥料与养蚕成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桑叶是养蚕产茧的物质基础,是蚕生长发育的唯一营养来源.桑叶的养分含量无疑对蚕成长和蚕茧产质量起重要影响.近年来农村随产业结构的调整,桑园用肥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氮素化肥的用量显著增加,有机肥土杂肥用量减少,磷钾不足.由于肥料的不平衡投入,招致桑园土壤的养分比例失调和理化性状变坏,和严重影响桑园的持续高产和桑叶品质,为此,在桑园氮磷钾用量及配比的肥试基础上,于1992年取部分处理区的桑  相似文献   

14.
分别以蚕沙、桑枝废菌包为原料,经过无害化堆肥处理生产有机肥,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石漠化地区的桑树为对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在常规施用化肥的基础上,冬季增施蚕沙有机肥或桑枝废菌包有机肥对桑树产量和土壤改良的效果。结果表明:冬季增施蚕沙有机肥和桑枝废菌包有机肥对石漠化地区的桑树增产提质作用明显,连续施用2年后,与常规施用化肥相比,条桑收获的桑园每667 m~2桑叶产量分别增产319.65 kg和421.46 kg,片叶收获的桑园每667 m~2桑叶产量分别增产615.02 kg和674.24 kg,桑枝叶质量也更优;同时土壤的理化性质也得到了明显的改良,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由试验前的30.27 g/kg、1.52 g/kg、1.10 mg/kg、58.00 mg/kg分别提升至37.57 g/kg和44.40 g/kg、1.91 g/kg和2.22 g/kg、18.55 mg/kg和45.58 mg/kg、103.10 mg/kg和137.28 mg/kg,pH值由试验前的5.97分别提升至6.78和6.64,土壤容重由试验前的1.30 g/cm~3分别降低到1.17 g/cm~3和1.11 g/cm~3,土壤孔隙度由试验前的52.03%分别提高至59.23%和62.50%。因此,蚕沙、桑枝废菌包无害化堆肥处理还田不仅能净化养蚕环境,而且还能改良土壤酸性和通透性,培肥土壤,提升桑叶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以不同比例的猪粪和玉米秸秆为原料进行好氧堆肥对堆肥质量的影响,并对堆肥产品进行安全评价,为猪粪与秸秆的资源化利用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猪粪和玉米秸秆为材料,分别按猪粪和玉米秸秆体积比4:6(A组)、6:4(B组)和8:2(C组)混合堆肥。堆肥期共55 d,每天记录堆体和环境温度,在第0、5、15、25、35、45、55天采集堆体样品,并测定样品的含水量、pH和种子发芽指数,以及第0和55天养分含量(全磷、全钾、总氮)、有机质含量、重金属含量(总砷、总汞、总铅、总镉、总铬)、粪大肠菌群数和蛔虫卵死亡率。【结果】试验A、B和C组堆肥温度随着堆肥时间的增加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含水量随堆肥时间增加均不断减少,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pH均在7.5~9.1之间波动,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A、B和C组堆肥结束时样品总养分含量分别为6.94%、7.36%和6.95%,有机质含量分别为48%、45%和39%,均达到NY/T 525-2021标准的要求;3组种子发芽指数在堆肥结束时都在80%以上,表明腐熟完全,其中A和B组在35 d后均超过100%;A、B和C组堆肥结束时样品重金属含量、粪大肠菌群数和蛔虫卵死亡率的检测结果均低于有机肥标准的限值,其中A和B组的粪大肠菌群数<3个/g,蛔虫卵死亡率均为100%。【结论】猪粪和玉米秸秆按体积比4:6配比更有利于堆肥腐熟,可缩短堆肥周期,并达到了粪便无害化和有机肥料的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和环保意识的增强,畜禽粪便制作的有机肥越来越多地用于"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生产中。目前国内外畜禽粪便作为肥料,其处理一般分为干燥后直接使用和堆沤发酵。  相似文献   

17.
蚕沙是家蚕病原物的主要载体之一。为了探讨蚕沙产地无害化处理技术的可行性,调配80%蚕沙+20%蘑菇基料(蚕沙与蘑菇基料混合)、80%蚕沙+20%蘑菇基料+0.1%生物菌剂(蚕沙与蘑菇基料混合)、80%蚕沙+20%蘑菇基料+0.1%生物菌剂(蚕沙与蘑菇基料不混合)3种静态好氧堆肥,调查3种改良蚕沙静态好氧堆肥的发酵温度以及对家蚕重要传染性病原的灭活效果。结果显示:3种蚕沙静态好氧堆肥上、中、下各部位发酵温度≥50℃的时间均超过10 d,发酵温度≥60℃有4~24 d;家蚕微孢子虫和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在(60±1)℃堆温下经过3 d即被完全灭活。研究结果表明:3种配料的改良蚕沙静态好氧堆肥不同部位均具有良好的发酵条件,能产生杀灭家蚕传染性病原的高温,达到蚕沙无害化处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降低有机肥还田使用中重金属的影响,为基础条件较差的中小型养殖场和养殖户等提供高效易行的堆肥工艺,试验以肉牛粪为研究对象,设置翻堆条件和堆肥时间两个因素,测定不同处理重金属铜、锌各形态质量分数的变化,并进行理化指标和种子发芽率的测定。结果表明:翻堆条件对铜的钝化影响显著(P<0.05),钝化率达47.51%~67.95%;翻堆条件和堆肥时间对锌的钝化影响显著(P<0.05),钝化率达12.79%~25.58%;堆肥对重金属的钝化伴随着整个堆肥过程,堆肥前期合理的翻堆有利于调节堆体的温度和pH,保证堆体氧气充足,有利于可交换态向氧化态和还原态转化,堆肥后期生成的腐殖质与重金属络合,有利于可交换态向氧化态转化。  相似文献   

19.
蚕沙既是含氮、磷、钾丰富的完全性有机肥,又是营养丰富的饲料,但也是传播蚕病最凶恶的传染源。管用得当,可促使种、养殖业全面丰收,管用不当,将使蚕病蔓延,影响蚕作安全。一、蚕沙既是宝,又是传播蚕病最凶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不同微生物菌剂对鸡粪堆肥发酵效果的影响,选择市场应用较好的3种微生态菌剂(YM、LY、FP),以鸡粪和麦秸为原料进行好氧堆肥试验,分析各处理组不同时期的堆温、含水率、pH值、电导率和堆肥养分变化情况,筛选适合江苏地区鸡粪堆肥的微生物菌剂。结果表明:3种微生物菌剂均能够有效促进堆体升温,延长高温期,加快腐熟进度,FP处理组第4天达到最高温度,且保持55℃以上温度时间达16 d;堆肥含水率随着堆体温度的变化而逐渐下降至40%以下;均使堆肥物料有机质含量有所降低,且FP处理组氮素养分含量最高。综合多项指标分析,接种FP菌剂对促进鸡粪有机质分解、加快堆肥进程、保持堆肥养分更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