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欧洲水培叶菜机械规模化生产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水培叶菜规模化生产,介绍了欧洲水培叶菜自动化生产装备系统与技术。首先,说明水培技术高效循环生产、避免土壤环境污染的优势,论述了水培叶菜的主要作业流程。基于水培叶菜作业流程,通过实物图片介绍了欧洲水培叶菜生产中基质处理、精量播种、种苗移植、叶菜收获和生产资材自动输送等环节装备和技术。对比国内水培蔬菜的生产模式与具体国情,提出了研学欧洲先进的生产作业装备技术和物流化生产作业思想理念,结合我国水培蔬菜生产模式,优化完善叶菜丸粒化精量播种技术,开发研制叶菜种苗移植设备,针对不同水培叶菜生产企业及生产方式,量身定制开发设计物流化生产输送系统,达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减少生产劳动力的目的,有效提高我国水培蔬菜生产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移植机器人是未来智能设施园艺育苗机械化生产的发展方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提高花卉种苗移植的自动化水平,针对花卉穴盘种苗,并通过穴盘和苗钵输送机构、机械臂、移植机械手的设计,构建了双移植手花卉种苗移植机器人,实现了穴盘苗钵定位、等距进给动作,可完成穴盘苗由穴盘向苗钵的自动化移植作业。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双移植手花卉种苗移植机器人作业生产率可达1772株/h,作业成功率达到91.5%。  相似文献   

3.
水培叶菜培育过程中需要将穴盘中的种苗稀植到栽培槽内,传统人工作业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为此设计了一种温室叶菜双排移植手变间距稀植移栽部件,可实现穴盘内双排自动取苗和栽培槽变间距植苗作业。设计了一种具有二次夹紧功能的取苗移植手,并进行刚柔耦合仿真试验分析,确定最佳取苗深度为48 mm。根据稀植移栽作业工况分析,拟定双排移植手3种稀植取苗策略,优选双排(第1排和第7排)间隔取苗纵向位移最小的运动策略。开展稀植移栽动作时序优化分析,优选交叠动作时序时间点,并进一步开展12种作业时序优化移栽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移动和横向变间距展开、纵向变间距分离和下降时序并行时动作组合为最优,移栽平均效率为4 836株/h,移栽成功率为95.8%。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国内外茄果类种苗半自动嫁接机存在的作业生产率过低的问题,针对国内种苗嫁接环境,以茄果类种苗为作业对象,提出了基于"流水线"的半自动嫁接作业模式,选取适合机械化操作的贴接嫁接法,分析了生产节拍、作业工序与作业生产率的关系,最终将夹持、切削、拢苗、对接、上夹和下苗6个工序合理分配至4个工位。进行了整机嫁接作业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流水线"的嫁接生产模式可实现1000株/h的嫁接生产率,有效提高了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5.
育苗移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水培叶菜生产作业中的移苗环节主要依靠人工完成,随着蔬菜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和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蔬菜种植的高效化和机械化成为了蔬菜种植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国内外已开发的水培叶菜移植机不适用于中国当前大多采用基质培育生产水培叶菜穴盘种苗的模式。为了实现水培叶菜穴盘种苗自动移植,本文研发了水培叶菜穴盘种苗移植机,阐述了移植机的主要结构和工作原理,设计了移植关键机构移植手,并以水培叶菜芥兰种苗为作业对象开展了移植机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移植成功率的主次因素依次为根系状态、移植手输送的垂直加速度和水平加速度,在根系状态好、垂直加速度为1.0 m/s~2、水平加速度为0.2 m/s~2的最优水平组合情况下,移植成功率可达96.67%,移植生产率可达1 200株/h。  相似文献   

6.
移植手抓取种苗时,从种苗正上方直接下移至抓取位置易造成高株种苗受压破损,采取先在种苗侧方下移到作业高度再水平运动到抓取位置的运动轨迹可避免该情况发生,进而降低移植手对种苗的株高要求。但移植手水平运动至作业位置过程中,易与种苗伸展开的枝叶发生碰撞,导致枝叶折断,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一种可利用正压气流对种苗枝叶进行导向,进而防苗损伤的四齿伸缩式移植手。通过对正压气流管路的流体仿真分析,确定正压气流管路为2条,中心距离为15 mm。以红掌为移植对象,进行了移植手防苗损伤作业性能正交试验,确定移植手作业参数。即正压气流管路进口压力为0.4 MPa、管路内径为8 mm、移植手水平移动速度为0.04 m/s时,移植手对红掌种苗防损伤成功率为98%。  相似文献   

7.
目前植物工厂岩棉块种苗移植装备自动化程度低,作业时大多依赖于人工,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基于植物工厂水培叶菜种苗移植现状设计了一种二级变间距的高速移植部件,并配备有一种拨指式定植杯分离辅助机构。对移植手取苗过程中岩棉块种苗进行受力分析,为移植手设计提供依据;开展拨指式定植杯分离辅助机构落杯试验,为后续植苗至栽培槽孔的定植杯中奠定基础。搭建移植机构试验平台,以取苗深度、岩棉块含水率、移植部件横移速度、移植手升降速度、移植手夹苗间距为试验因素进行五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通过方差分析各因素对移植成功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取苗深度为24mm、岩棉块含水率为90%、移植部件横移速度为0.8m/s、移植手升降速度为0.24m/s、移植手夹苗间距为14mm时,机构移植成功率为97.9%,移植速度为3.132株/h,能够满足高速、高效、稳定的植物工厂岩棉块叶菜种苗移植机械化作业的技术需求。  相似文献   

8.
2JC-600型自动嫁接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型瓜科自动嫁接机的生产率,改进设计了2JC-600型自动嫁接机.该机使用气吸方式吸附子叶,增加自动卸苗机构,减少作业时间,提高了生产率.同时,进行了作业生产率和嫁接成功率的测定试验,测得本机的作业生产率达到600株/h以上,嫁接成功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9.
针对小型电动叶菜收获机工作部件速度固定导致的收获机适应性差、能耗大、收获损失率较高及割茬高度调整不便等问题,开发了一种叶菜收获机智能控制系统。该系统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为核心,采用超声波传感器、光电编码器进行高度、速度检测,利用直流电机驱动模块、电液缸等实现收获机工作部件的速度和高度控制。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根据设定的叶菜留茬高度自动调节叶菜收获机的割刀高度,并能根据收获机行进速度自动调整割刀切割速度、拨苗速度及传送带输送速度,叶菜留茬高度平均误差≤3.33%,叶菜收获损失率≤5.10%,提高了叶菜收获的经济效益,对于提升我国叶菜收获作业的智能化水平及实现节能减排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温室栽培输送全自动化、减少人工成本投入和提高温室内叶菜产量,研发了一种自动输送立体栽培床系统。该系统以立体栽培模式为基础,包括3种自动输送系统:补光灯高度自动调节系统、床架装运自动对接推送系统和AGV自动运输系统。该系统的研发填补了温室内自动适应补光的国内空白,实现了温室叶菜种植空间最大化利用。该套系统安全性高、实用性强,为温室立体栽培全自动化输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移栽是蔬菜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京郊蔬菜生产移栽环节基本采用人工移栽,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与蔬菜规模化、集约化和高效化种植不相称,严重制约了京郊蔬菜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针对此问题,开展小型蔬菜移栽机选型研究。选用近几年试验示范比较成功的3种小型蔬菜移栽机:现代农装牵引式2ZB-2型吊杯式移栽机、宝鸡鼎铎电动自走式2ZB-2型移植机和东风井关2ZY-2A(PVHR2-E18)型蔬菜移植机,通过田间试验与使用情况调研相结合,分析3种参试机具作业质量、作业效果、作业效率和作业成本等技术指标,筛选适合京郊蔬菜移栽的移栽机械。结果表明,3种移栽机移栽效果均达到了移栽的农艺要求。在面积较大园区规模化移栽时,采用牵引式移栽机效率最高,收益最好;在比较低矮的钢架大棚中移栽,电动自走式移栽机效果最好,且该移栽机1个人就能操作,在规模较小的园区十分适用;东风井关移栽机移栽效果最好,同时能很好地完成生菜等192穴小苗的移栽,适用于需要移栽小苗,或对移栽效果要求较高的园区。研究结果可为菜农选择蔬菜种植移栽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PLC的自动蔬菜穴盘钵机制钵和输送装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钵苗移栽技术是一项现代农业增产技术,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在钵苗移栽作业过程中,大部分采用的是人工作业的方式,这种作业方式作业效率低,并且对苗的损害较大。为了提高钵苗移栽的自动化程度,设计了一种新的基于PLC的蔬菜钵苗移栽机自动制钵和输送装置。该装置采用PLC控制系统,利用伺服电机和步进电机可以实现高精度秧苗的推出和准确定位,降低了秧苗的损失。利用带传动和齿轮传动实现了转筒和栽植器的同步。最后,在实验大棚对穴盘钵苗自动输送装置的效果进行了测试,为了验证试验机的效果,将人工实验结果和试验机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基于PLC控制系统蔬菜穴盘钵苗机的移栽作业和人工方式相比,蔬菜苗损失率有所下降,成功投苗率提升,从而验证了装置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椭圆齿轮行星轮系蔬菜钵苗自动移栽机构运动机理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简述了椭圆齿轮行星轮系蔬菜钵苗自动移栽机构,分析了该机构的工作机理和结构特点,建立了该机构的运动学模型。基于Visual Basic 6.0开发了该移栽机构计算机辅助分析与优化软件,通过人机交互方式优化出满足蔬菜钵苗自动移栽机构工作要求的结构参数,最后进行了机构三维建模与仿真,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4.
蔬菜机械化移栽技术与装备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蔬菜育苗移栽作为其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对蔬菜生长的质量、产量及经济效益起直接影响作用,同时,移栽机械化程度也间接反映了蔬菜生产的整体机械化水平。归纳总结了蔬菜机械化移栽的三大关键技术,介绍了移栽机的分类,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国内外蔬菜移栽机械的研究现状、特点与推广状况,分析了蔬菜机械化移栽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了移栽机今后发展方向的建议,以期为蔬菜移栽机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半自动移栽机作业效率低、作业质量差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面向蔬菜移栽机器人的夹茎式自动取苗装置。取苗装置经过整排取苗、等距分苗、精准投苗,可实现高效、高质自动化取投苗作业。建立多级剪叉分苗机构与夹苗装置的运动力学模型,对钵苗下落运动、气动系统进行模型设计及分析计算,搭建取苗试验装置。试验选取穴盘辣椒苗作为研究对象,以钵苗苗龄、基质含水率、取苗频率为试验因素,设计以取苗成功率、基质破碎率为评价指标的单因素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采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分析法设计正交试验,探究了苗龄与基质含水率、苗龄与取苗频率及基质含水率与取苗频率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取苗效果的影响,优化取苗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当苗龄33 d、钵苗基质含水率46%、取苗频率75株/min时,取苗成功率为97.36%,基质破碎5.07%,可满足大田自动化移栽的取苗及投苗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2CGF-2型甘薯移栽机在京郊地区作业中浇水带苗的技术问题,以农机农艺融合为切入点,将原有水箱装置改为滴灌带,并对移栽机进行了移栽试验。结果表明,改装后移栽机移栽合格率为100.0%,株距变异系数为10.3%,移栽深度平均值为8.7 cm,滴灌带上方平均覆土厚度为3.3 cm,滴灌带铺设位置在薯苗侧下方,侧方平均距离为3.3 cm,下方平均距离为4.3 cm,达到农艺种植指标要求。该机劳动生产率较人工移栽有大幅度提高,且生产作业成本较低,适宜在京郊进行薯苗移栽作业,可以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国当前蔬菜移栽机存在的栽植质量差的问题,设计了2ZBX-4型吊杯式蔬菜移栽机,阐述了该机工作原理并分析了工作过程。使用时由拖拉机牵引,人工投苗,可实现半自动化移栽,通过更换从动链轮可对株距进行调节。对2ZBX-4型吊杯式蔬菜移栽机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栽植株距和移栽深度稳定,可以进行多种蔬菜的移栽,损伤率、漏栽率低,直立度好,工作效率高,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蔬菜的移栽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8.
机械手式水稻有序行抛机构的设计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为了适应水稻抛秧移栽新种植模式,研制了一种机械手式水稻有序行抛机构,该机构可将工厂化穴盘育秧秧苗自动拔起并按株距、行距有序地定植于田间。借鉴工业通用机器人原理,设计了一种夹子式机械手,该机械手通过单片机编程控制进行全自动取秧。采用一组空间曲线滑道分秧,可达到秧苗移栽的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旱地移植机械化发展及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蔬菜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和作用,发展旱地移植机械化对实现蔬菜生产机械化和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国内外旱地移植机械化技术发展研究,分析制约我国蔬菜移植机械化发展的因素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加速发展我国旱地移植机械化发展的建议,为蔬菜移植机械化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