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山○号龙眼自 1985年在福建省长乐县古槐镇青山村龙眼资源普查中发现以来 ,多次在省市龙眼鉴评会上名列前茅。 1997年 12月通过省市有关专家评审 ,被认为是晚熟龙眼实生变异的优良株系。青山○号龙眼果实扁圆形 ,果皮黄褐色 ,果大核小 ,一般单果重 14~ 16g ,大果 18 3g ,剥壳不流汁。肉厚 ,质脆 ,化渣 ,味浓甜 ,含可溶性固形物 2 0 5%~2 1 2 % ,含维生素C 6 6 0~ 71 8mg 10 0g ,品质极佳。可食率 6 7 7%~ 6 9 7%。果实 9月下旬成熟 ,生长发育期 118~ 131天。在福州地区气候条件下 ,青山○号龙眼一年可抽发 3次梢 ,即春、夏、…  相似文献   

2.
<正>据《果树学报》2015年第2期《龙眼种质资源果实糖组分及含量特征分析》(作者陈秀萍等)报道,为了解龙眼种质资源果实糖分组成及含量特点,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63份龙眼种质资源成熟果实中的可溶性糖组分及含量进行测定,并将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龙眼种质资源成熟果实中的可溶性糖主要包括蔗糖、  相似文献   

3.
以7份热带生态型龙眼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石硖龙眼作为对照,从物候期和花、果实性状2个方面及相关特征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热带生态型龙眼萌动在3月下旬-5月,热带生态型龙眼果实成熟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下旬,而作为主栽龙眼石硖在7月中旬成熟,热带生态型龙眼将鲜果上市时间推迟2个月。龙眼果实单果质量差距较大,变异系数为51.22%,其中通过肉眼观察果实大小能够明显区分出同奈2号龙眼,该品种果实平均单果重达27.12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异系数为8.0%,可食率变异系数为11.78%,横径、侧径、纵径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1.26%、18.24%、16.70%,果实果形指数范围为0.90-1.13,变异系数8.00%,其中泰国温带和石硖果形指数为0.90,形状为圆形或近圆形;其他龙眼果形指数均大于1.0,形状为长圆形。表观特征作为最直接的比较结果发现同奈2号龙眼,该品种果实大,果皮较光滑、果肉黄白色且香气浓,与其他龙眼存在显著差。热带生态型龙眼种质资源的研究对丰富龙眼品种资源和进行龙眼品种结构调整、指导实际生产及杂交育种等具有重要意义。[ 基金项目: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良种繁育与生产配套技术岗位项目(CARS-32-02);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创新团队( nycytxgxcxtd2023-12-02);荔枝龙眼种质资源研究与品种选育(桂农科2021YT043)。作者简介:邱宏业,女,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荔枝龙眼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工作,E-mail:hyqiu12@126.com;* 通讯作者:徐宁( 1981- ) ,高级农艺师,现主要从事荔枝龙眼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工作,E-mail:8893332@qq.com。 ]  相似文献   

4.
2008年9月20日,全国龙眼产业发展论坛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来自海南、广东、广西、福建等15个省(市、自治区)的20多位果树专家出席了论坛。专家们就龙眼产业可持续发展、龙眼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龙眼采后贮藏加工、产业化经营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交流,特别是对当前龙眼产业的首要任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通过人工杂交培育而成的龙眼新品种东良龙眼的果实生长发育特性和果实经济性状进行了分析,并与珠三角主栽培优质品种石硖龙眼(也为其父本)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果实发育早期主要是果皮和种子的发育,在花后32天左右开始长出半透明的果肉,15-20天后包满种子。花后84天左右果肉开始快速生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快速增加。东良龙眼在果实近成熟时全果和果肉的重量还在快速增长。果大、可食率高、味甜、肉质爽脆,品质上等,可与优质品种石硖龙眼相媲美,是一个值得大力推广的龙眼优良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对越南引进的黄皮龙眼种质资源‘YN-1’进行观测,研究其在广西南宁的生长表现,对其物候期及植物学性状进行描述。结果表明,黄皮龙眼‘YN-1’易成花无冲梢,花期集中在6月中下旬,9月中旬果实成熟,属于晚熟龙眼种质。果实近圆形,果皮颜色为浅黄色,光滑,平均单果重15.31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值23.68%;可食率59.54%;果实完全成熟时总糖、还原糖、维生素C含量分别为188.45 mg/g 、82.59 mg/g、678.21 nmol/l,可滴定酸含量为0.05 %;留树保鲜时长10天以上(9月15日至9月25日),风味浓甜,香味浓,是一份具有香气浓、留树保鲜期长的特异龙眼种质资源。黄皮龙眼在南宁的表现良好,为龙眼种质创新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做好龙眼种质资源的保护、挖掘和利用工作,对大新县实生龙眼资源开展全面调查分析,共调查资源70份。结果表明:大新县龙眼实生资源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果实变异性相对较大。筛选出具有熟期优势、大果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等综合性状优良的龙眼优株共6份,丰富了龙眼新品种选育的种质资源贮备。  相似文献   

8.
明确‘红皮龙眼’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在广西南宁的种植适应性,为丰富广西龙眼种质资源及龙眼种质创新利用提供参考依据。从海南省引进热带生态型红皮龙眼种苗,取其枝条与2年生广眼实生苗嫁接,以嫁接热带生态型品种四季蜜龙眼为对照,对其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连续3年观察,并测定果实品质,分析其在广西南宁的种植适应性。在广西南宁,‘红皮龙眼’极易成花,能正常结果,叶片、花和果实均呈现红色,未发现病虫危害。果实于9月上旬成熟,属于晚熟龙眼品种。与对照品种四季蜜龙眼相比,‘红皮龙眼’单果重为16.30 g,显著提高77.75%(P<0.05),属于特大果型龙眼品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25.7%,显著提高12.45%;可食率稍低,为53.31%;果肉香气浓郁,风味较佳,属于稀有品种。‘红皮龙眼’属热带特大果型晚熟龙眼品种,具有果皮红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果肉细嫩且香气浓郁及熟期迟等优势,未见明显的病虫害发生,在广西南宁能正常开花结果,适应性较好,可在广西相同气候区试验推广,也可作为特殊的育种材料加以创新利用。  相似文献   

9.
“高宝”龙眼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杂交育成的优质、大果、晚熟、果肉多糖含量高的龙眼新品系,2014年以高接换种方式引种到四川省泸州市。引种5年 表现为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在“蜀冠”龙眼上高接成活率高,亲和性好。嫁接后生长壮旺,易成花结果,成熟期在9月下旬-10月上旬,较泸州“蜀冠”龙眼晚20 d左右。引进的“高宝”龙眼平均单果重18.3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0.3%,可食率68.3%,主要果实经济性状保持原有优良特性并优于目前泸州地方良种“蜀冠”。  相似文献   

10.
龙眼红粉病是由粉红单端孢菌Trichothecium roseum Link引起,是海南省龙眼主产区龙眼果实生长期新发生病害,该病害在海南发生较普遍。本文利用6种空间分布型聚集度指标、Iwao M*-m回归方程检测和Taylor幂法则对龙眼红粉病空间分布型进行分析,并进行了聚集原因的分析。结果表明:龙眼红粉病发病期病株垂直分布下,有7个田块属聚集分布,第8个田块属均匀分布;水平方向上,病株上部、中部、下部,均为聚集分布,该结果为该病害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笔者用塑料大棚成功栽种了杧果、龙眼和荔枝等,现将主要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 品种选择宜选用早熟优质的品种或株系,龙眼选用古山二号、大果石硖和储良等;荔枝选用三月  相似文献   

12.
可溶性糖的种类和含量是决定果实品质和风味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探讨龙眼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的遗传规律,以龙眼‘华农早’、荔枝‘紫娘喜’及其68株F1子代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技术,测定了该群体果实的可溶性糖组分与含量。结果表明,龙眼杂交后代果实的可溶性糖主要包括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其中蔗糖含量最高,均值为67.66 mg/g,占总糖的51.79%;葡萄糖与果糖含量接近,分别占总糖的22.15%和24.82%。杂交群体的不同糖组分均表现为衰退变异,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广泛分离,变异系数分别为25.16%、22.15%和33.69%。蔗糖与单糖比值在0.48 ~ 3.05之间,蔗糖与总糖含量之间、总糖含量与甜度值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龙眼鬼帚病防治研究有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眼鬼帚病在福建、广东、广西等地龙眼产区普遍发生,严重威胁着龙眼的生产。从1995年5月起,在广东省中山市科委的资助下,由华南农业大学园艺系何等平教授、曾美玲,中山市水果生产管理办公室周北沛、林森馨,中山市沙溪镇彭俭兴、李加源、黄伟文等共同协作,经3年多的研究,发现了一种龙眼害螨,后经南京农业大学瘿螨专家匡海源教授鉴定为新害虫——龙眼瘿螨。经过几年的嫁接、修剪、接虫、喷药等系列试验,确认龙眼瘿螨为害是导致龙眼鬼帚病的主导因素,并对龙眼瘿螨的发生为害规律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 笔者日前在福建省农业科 学院获悉,该院果树研究所于10 月20日举行了晚熟龙眼新品种 “冬宝9号”现场验收会。“冬宝9 号”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 究所历时10年培育出的世界上 首个杂交晚熟龙眼新品种,去年 曾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 验收。  相似文献   

15.
《中国果业信息》2012,(12):53-54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陈世平)福建省福安市是我国龙眼栽培的最北缘地区,具有晚熟地理区位优势,龙眼果实成熟期与闽南相比迟20~30天,与广东、广西相比迟30~40天。目前,福安晚熟龙眼种植面积达1733.33hm2,其中投产面积1166.67hm2。今年,该市晚熟龙眼产销两旺,不仅硕果累累,产量达7200t,而且销售红火,客商纷至沓来,走货迅速,10—11月产地收购价10~16元/kg,预计全市晚熟龙眼可助农增收8400万元,  相似文献   

16.
试验于1994~1995年进行,供试品种为立冬本,果实来自福建省农科院果树所7年生龙眼示范园,采收时果实为八九成熟。试验用熏硫柜体积为0.07m3,设5个处理,硫磺粉用量为4、5、6、8g,熏蒸30分钟;对照未进行熏硫处理。熏硫工艺流程:采果一整理果穗、剪除病虫伤裂果一装箱一熏硫一冲洗一晾干一包装一低温贮藏。处理龙眼包装于食品袋中,每袋500g,每处理龙眼重3.5kg,重复2次,熏蒸完毕的果实在3℃低温箱中保存30天后,调查烂果率、失重率、货架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食率及果实外观质量和品质。结果表明:果实用6、8g硫磺熏蒸30分钟…  相似文献   

17.
摘 要:为了探索晚熟龙眼品种/系最佳留树期及留树期间果实品质变化情况,以‘桂明一号’和优良晚熟龙眼品系‘YY-1(越南引进)’为试验材料,研究果实成熟后留树保鲜过程中果实品质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两个晚熟龙眼品种(系)果实成熟后14天后的落果率分别为9.27%、6.45%;果实中的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在果实成熟前呈增加趋势,在果实成熟时达到峰值,葡萄糖和果糖在果实成熟后一周下降较快,14天后有略微升高趋势,而蔗糖则处于一直降低趋势;总酸和Vc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在果实成熟时达到最高,之后一周逐渐下降,在果实成熟14天后达到最高,之后迅速下降。因此,两个晚熟龙眼品种(系)的最佳留树期为14天,超过14天后果实的产量和品质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8.
正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dx.doi.org/10.1016/j.scienta.2015.10.003),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Jirong Zhao等人研究了苹果属种质资源果肉多酚多样性及其果实膨大过程中的含量变化。水果中多酚物质作为抗氧化剂对人类健康有益,但是高浓度的多酚物质会影响果实外观和风味。研究人员用高效液相层析量化了20种苹果属资源(142个株系)的成熟果实果肉中的多酚物质,分析了果实膨大期主要多酚物质——原花青素和绿原酸的动态变化。不同品种和株系间总  相似文献   

19.
以‘石硖’龙眼为试材,研究常温下龙眼果实整穗贮藏和单粒贮藏期间一些生理指标变化,为龙眼采后保鲜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常温贮藏条件下,整穗贮藏加快了果皮水分散失,但减缓了果肉自溶速率,缓解了果面L值、维生素C含量下降,两种贮藏方式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略有增加,整穗穗贮藏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高于单粒贮藏。总体而言,整穗贮藏保鲜效果优于单粒贮藏。  相似文献   

20.
为丰富广东省的龙眼栽培品种,2003年我们从福建引进立冬本特晚熟龙眼品种,2004年定植在广州,经过五年的观察记录,包括物候期、开花结果习性、果实发育规律、果实品质分析、适应性与丰产性等等,通过分析比较,对立冬本龙眼品种在广州的适应性作出初步评价,并提出重点要解决的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