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筛选出棉花生产上接班杂交抗虫棉品种,进行推广应用,提高棉花产量,我们进行了杂交抗虫棉品种比较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供试品种10个,它们分别是慈抗杂2号、湘杂棉5号、TH-05、2号、01-45、农杂66、南抗9号、8号、01-80、慈抗杂1号,对照品种为湘杂棉3号.  相似文献   

2.
通过棉花杂交组合比较实验,筛选出了适应在我县推广的主要棉花品种有:南抗3号、抗杂l号、当棉3号、楚杂180、苏杂26。  相似文献   

3.
抗虫杂交棉新品种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美平  房月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5):764-764,766
对铜陵县近几年推广的抗虫杂交棉进行试验,综合比较各品种对栽培模式及肥水环境的适应情况,结果表明:南抗3号、双抗皖杂40表现出较为稳定的抗虫、抗病及丰产性;皖棉16、皖棉19需注意防治病害;中棉所29需加强高效栽培模式研究。  相似文献   

4.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皖杂棉11号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曦结  叶泗洪  添长久  刘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219-17220
[目的]介绍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皖杂棉1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方法]皖杂棉11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皖棉133为母本、TM-5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描述了该品种的产量表现及品种特征特性,并介绍了其栽培技术要点。[结果]在2007~2008年安徽省区域试验中,皖杂棉11号平均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3533.0、1476.2、1312.7 kg/hm2,分别较对照皖杂40F1增产11.0%、9.4%、6.2%,并表现丰产、稳产、抗病虫、抗倒伏、纤维品质优良。[结论]皖杂棉11号产量高、品质好、抗病虫性强,适宜在安徽省沿江区和皖南山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为挑选适应洞庭湖棉区栽培的优质、高产棉花新品种,对14个杂交棉的生育期、病虫害危害、早衰和倒伏情况以及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等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联杂8号、雅杂棉1号、皖杂棉11和晶华8号4个品种的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可作为洞庭湖棉区的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6.
我镇常年种植棉花400hm^2左右,占余姚市棉花面积22%,从2001年开始试种杂交抗虫棉“南抗3号”以来.目前常年种植杂交抗虫棉面积已占本镇棉花面积90%以上。杂交抗虫棉的推广给本镇广大棉农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常年皮棉产量稳定在1500kg/hm^2上下,比常规棉增产30%以上.且具有节本增效、减轻劳动强度、减少环境污染等好处。但近几年大面积推广种植“南抗3号”以来,也表现出抗逆性较差,高温干旱蕾铃脱落多,早衰严重和棉铃偏小等弱点。因此,为寻找替代“南抗3号”的接班品种,今年引进各地优良品种共11个,进行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7.
庐江县棉花示范品种展示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0年在庐江县白山镇开展了棉花示范品种展示试验。结果表明,鄂杂棉9号和皖棉13表现出高产、株形好、结铃性强、抗逆性强、生育期适中、铃重适中的特点,适合庐江县棉花高产创建示范品种的要求,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南抗9号”是南京红太阳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抗虫杂交棉花新品种。经过2004~2006年3年的试种、示范.已在本地棉农中发挥出较高的经济效益.平均比当地主栽品种“南抗3号”增产10%以上.“南抗9号”具备高产、优质、抗病虫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2009年在安徽省阜阳棉花棉种场对5个棉花新品种(系)进行引种试验,探讨新品种在安徽淮北棉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5个棉花新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产量、纤维品质等均优于对照品种,从产量与纤维品质相结合分析,5个参试品种中以皖杂11号和同杂棉8号表现最优,增产最显著,品质最好,适合在安徽淮北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南农6号(区试原名南抗6号)系南京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选育的杂交棉组合,2004年4月经江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该品种属高产、稳产、优质、抗病、抗蚜虫、抗倒、抗旱中熟棉品种。  相似文献   

11.
南农6号(区试原名南抗6号)系南京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选育的杂交棉组合,2004年4月经江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该品种属高产、稳产、优质、抗病、抗蚜虫、抗倒、抗旱中熟棉品种.  相似文献   

12.
南抗9号是南京红太阳种业有限公司自主选育的抗虫杂交棉新品种,经过2005~2007年的试种示范,在舞钢市棉花生产中发挥出较高的经济效益,年平均比当地主栽品种南抗3号增产13.4%。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虫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德棉800是合肥同富种子开发有限公司育成的杂交棉花新品种.该品种是1999年用从苏棉6号中选育的单株苏6作母本,用从泗棉4号中选育的抗病单株皖04作父本配制的杂交棉花新组合.经多年试验表现突出,2003年参加安徽棉花区域试验,2004年同步进入安徽省棉花生产试验,2005年元月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皖棉29.  相似文献   

14.
皖杂3号(皖棉24号)是安徽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选育的杂交棉新品种,2004年3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审定号:皖品审04100426).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安徽省华阳河农场粮食总产突破7万吨。在成为皖西南地区的大粮仓后,华阳河农场正厉兵秣马,向着粮商之路迈进。华阳河农场过去以棉花种植为主业,上世纪90年代,农场自行培育的“皖棉七号”、“皖棉八号”和“皖棉九号”等多个棉花品种,先后获得省科技奖并成为安徽省审定品种。“银色产业”一度成为华阳河农场的象征。近些年来,受棉花市场波动、劳动力转移、棉花机械化程度低等因素制约,职工种棉效益不断下  相似文献   

16.
淮北地区麦棉两熟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8—1992年引进麦棉品种58个,多点次安排品种区试,筛选出适宜淮北地区两熟栽培的皖夏1号、中棉17号、皖夏2号、中棉16号、徐州8785、85中33、宿育1号、徐州21号、陕农7859等棉麦品种。针对配套品种就播期、密度、肥水运筹、化学调控、套种方式等关键技术措施,进行了较系统的深入研究,总结出一套麦棉早熟丰产栽培技术,如棉茬麦栽培技术、棉花小壮苗麦后移栽技术、麦田晚春套种棉花技术、麦田初夏套种棉花技术。四年中开发推广麦棉两熟栽培面积84.2万亩,创社会经济效益80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7.
品种比较试验表明 :南抗 3号株型紧凑 ,植株矮壮 ,成铃率高 ,可作沿江及丘陵地区接班品种 ;97-2 8和湘杂棉 3号株型高大 ,铃大 ,产量较高 ,可进一步示范。  相似文献   

18.
为鉴定棉花新品种的抗虫性、丰产性、抗病性及纤维品质,为引种提供可靠依据,铜陵县种子公司于2002年安排了棉花品种对比试验。1参试品种南抗3号、泗棉3号(CK)。2试验方法2.1试验设计不设重复,随机排列,每品种小区净面积0.5亩,行长25m,宽13.35m,2个小区并列。密度2500株/亩。2.2  相似文献   

19.
棉花品种比较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安徽省无为县对棉花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的研究,参试品种有美棉3号、丰棉3号、丰棉2号、国抗棉1号、皖杂40F1、惠WRH-1、中抗杂F1、97-13、抗虫棉103、南农N-09、共计10个品种.经过试验分析比较,中抗杂F1和WRH-1产量和品质表现都较好,分别为第1和第2,可作为推广和扩大示范品种,为棉花品种的更新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南抗3号是南京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选育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组合。我们于2005年从南京红太阳种业有限公司引进该品种试种,采取大区对比试验和连片生产示范种植相结合的方法,分别种植0.13公顷和13.33公顷,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瓜棉套种,对照为常规抗虫棉新棉33B。结果表明,该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