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鸭共育种养是一项以生产无公害高效益稻鸭产品为目标的稻田无公害生态立体种养新模式。笔者介绍了稻鸭共育种养的技术特征,以及水稻方面的栽培技术和鸭群的饲养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2.
稻鸭共育种养实用技术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稻鸭共育种养是一项以生产无公害高效益稻鸭产品为目标的稻田无公害生态立体种养新模式.笔者介绍了稻鸭共育种养的技术特征,以及水稻方面的栽培技术和鸭群的饲养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3.
稻渔综合种养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一种兼具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模式.稻渔综合种养在广西三江地区占据相当的规模和经济地位,掌握该地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的最新数据并了解存在的问题,对广西三江地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的科学布局及规划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调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大树村、冲干村和汾水村三个不同自...  相似文献   

4.
稻虾共作模式是根据农业生态学原理,构建以稻养虾、以虾促稻、稻虾"和平共处"的绿色化、复合化、高效化、规模化农(渔)业科学种养发展的新举措.近年来生产实践证明,稻虾共作种养模式经济效益远高于传统的稻麦种植收益.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从江县"稻-鱼-稻"高效综合种养技术,包括:稻田选择和设施、水稻品种选择和秧苗培育、水稻移栽定植、鱼种投放及日常饲养管理。测产表明:"稻-鱼-稻"高效综合种养模式下,每667 m2从江田鱼产量97.5 kg,头季稻产量528.5 kg,次生稻产量170 kg,经济产值7 204.8元,比单季"稻-鱼"种养模式增加850元,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6.
黔东南山区稻鳖鱼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开展的稻鳖鱼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技术示范试验,介绍了水稻、中华鳖、鲤鱼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技术。通过效益比较,稻鳖鱼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每667 m~2年均净利润达8 833元,是单一种植水稻净利润的26倍,经济效益显著,在黔东南山区具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针对近年来福建省福安市稻鱼、稻虾、稻蟹等双品种稻渔种养常发生病虫害而造成生产不稳定的问题,开展1.67 hm~2稻鳖鱼生态种养试验。结果显示,2020年5月中旬种植水稻25万丛,6月初投放平均个体重492.3 g的中华鳖和个体重102.5 g的湘云鲫,经过195 d左右的种养,鳖、鲫个体均重分别达到1 072.5 g、503.6 g,存活率分别为90.6%、85.7%,整个过程几乎未发生病虫害,亩产稻谷、鳖、湘云鲫分别为501.2、88.4、47.5 kg,创亩产值1.91万元,亩利润1.16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2.53。结果表明,与双品种稻渔种养对比,稻鳖鱼种养在防控病虫害、抵抗风险、稳定生产、增产增收等方面的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8.
浅谈稻鸭共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鸭共育技术是近年兴起的一项稻田生态种养结合新模式。是以水稻田为基础、种好优质稻米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以生产无公害高效益稻鸭产品为目标的大田畈、小群体、少饲喂、无公害生态种养结合新技术。该技术利用家鸭在稻间野养,不断捕食害虫、吃(踩)杂草,耕耘和刺激水稻生  相似文献   

9.
文章结合贵州省铜仁市稻虾综合种养基地养殖技术经验,介绍了养殖场条件、稻田改造要点、水稻种植、小龙虾的日常养殖、病虫害防控,以及轮叶黑藻、伊乐藻的栽培技术,为稻虾综合种养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探索家鸭在稻田放牧中的适应能力和生产中的应用效果,降低生产成本,提升水稻品质,增加种养效益,我们开展了稻鸭共作综合种养高效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工作,利用鸭的杂食性和放牧力,形成稻鸭相互依效、共同生长的生态型、立体式、种养结合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介绍利用稻、鸭生态种养技术,以水田为基础,种植优质稻和放养家鸭,应用种养结合的农业生态模式,生产无公害稻鸭产品。该技术符合当前发展生态农业和安全食品的生产要求,在我国广大的水稻种植地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2019年以来,南郑区大力推广稻渔综合种养,达到“一水多用、稻渔共生、一亩双收”,提高了稻田综合效益,实现稳粮促渔、提质增效。同时积极探索“要素组合、产业联合、利益连心”的农业发展模式,通过建立完善带贫益贫利益联结机制,在稻田综合种养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带动了贫困户经济收入的增加,加快了贫困群众产业脱贫步伐,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已成为该区产业扶贫、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3.
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2020年来宾市借助在兴宾区五山镇建立的"桂建芳院士工作站"和"广西兴宾小龙虾科技小院"的技术支撑平台,以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作为渔业产业扶贫和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进稻鲤共生、稻螺共生、稻虾共生等模式的稻田综合种养基地建设,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笔者通过对五关...  相似文献   

14.
稻鸭共养生态系统抑制病虫草害发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稻鸭共养应用发展概况,并对稻鸭共养生态种养系统在抑病、防虫、除草等生物防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稻鸭共作是一项有利于生产有机稻米、无药残鸭产品的生态种养方式。上月,日本稻鸭协会会长、日本稻鸭共作创始人古野隆雄先生及夫人又一次来到中国,对我国新疆、广东、江苏镇江等地的稻鸭共作进行了考察和交流。  相似文献   

16.
稻鸭共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公害稻鸭共育技术,是以水田为基础、种优质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以生产无公害高效益稻鸭产品为目标的大田畈、小群体、少饲喂的稻鸭共育生态种养结合新模式。稻鸭共育应遵循其生态特点,发挥其生态优势,协调其生态要素,抓好其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水产养殖业的转型升级,泥鳅养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我国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大力推广,稻鳅综合种养的技术模式,已成为产业扶贫、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本文介绍了台湾泥鳅亲本培育技术,又从亲鳅的选择及雌雄鉴别、亲鳅的人工催产、产卵及受精、卵的孵化等方面阐述了台湾泥鳅人工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18.
<正>天津宝坻区依托发展稻鱼、稻鳅、稻蟹和稻田甲鱼立体种养均收效显著。据介绍,稻田套养河蟹并不影响水稻的生长,反而对水稻增产具有促进作用,提高了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当前罗氏沼虾稻田种养模式少、技术不规范、养殖造数少、生产效益低、成虾品质差等突出问题,通过生产试验,研究总结了“两稻三虾”新型稻虾种养模式,主要包括田间环境选择、沟田工程建设、设施设备安装、水草种植管理、水稻栽种与日常管理、罗氏沼虾投放和养殖管理等技术措施,在广东梅州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进一步探索开发与示范推广稻虾模式提供技术参考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0.
稻鸭共作是一种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有机稻鸭种养不仅有助于提高稻田的生产力和品质,还可促进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该文将探讨有机稻鸭种养的优势、前景和挑战,通过比较有机稻鸭种养与传统农业的差异,着重分析有机稻鸭种养所带来的生态收益、经济收益和社会收益等。同时总结推广该农业生产方式时面临的挑战和教训,并提出一些改进和发展的方向,为推动有机稻鸭种养快速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