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光照强度和营养液电导率对微型水培菊花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型水培技术,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和营养液电导率对菊花Chrysanthemum × morifolium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菊花营养液在高光照强度条件(250 μmol·m-2·s-1)下,pH值和电导率有显著变化,高光照强度和高营养液电导率(3.0 mS·cm-1)条件下,菊花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整株的鲜质量、干质量以及株高、根长及新叶数显著大于其他处理。菊花苗在高光照强度下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也显著高于中(100 μmol·m-2·s-1),低(50 μmol·m-2·s-1) 光照强度处理。可见,高光照强度和高营养液电导率有利于微型水培菊花苗的培养。图5表1参11  相似文献   

2.
天目山柳杉的茎干液流特征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利用Envis网络生态监测系统,对天目山柳杉Cryptomeria fonunei古树的茎千液流特征及环境因子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监测,并对柳杉古树茎干液流速率的日变化、月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柳杉古树茎干液流速率的日变化呈单峰或多峰曲线,并有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茎干液流随环境因子的变化而波动。冬季的平均茎干液流速率在11月份最大,为56.7mL·min^-1,比2月份高22.9mL·min^-1。晴天茎干液流变化幅度较大,雨天茎干液流变化幅度较小。柳杉古树的茎干液流速率与环境因子之间经关联度分析得出:茎干液流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为气温和空气相对湿度。图5表1参26  相似文献   

3.
不同天气条件下玉米生长期茎流变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天气条件下玉米生长期茎流,为干旱半干旱区玉米的节水灌溉及科学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选取3种典型的天气条件对玉米液流通量密度变化趋势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玉米液流日变化曲线在3种天气条件下总体趋势相同,都呈现出"几"字型的多峰曲线,但各天气条件下液流日变化又具有各自的特点;玉米液流的变化是各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天气条件下影响玉米液流的主要环境因子各异,但光合作用有效辐射始终是影响玉米液流变化的最主要的环境因子;玉米液流日累积量在3种天气条件下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晴天、多云、阴雨。  相似文献   

4.
在克拉玛依造林碳汇基地外围,使用包裹式茎流计(Flow4)对梭梭(Haloxylon persicum Bge.)枝液流动态进行了监测;根据生物统计结果选取被测标准枝,标准枝基径在l~3 cm范围内;通过基径断面积和被测枝液流计算丛蒸腾耗水量,通过冠幅最为扩展纯量,利用丛蒸腾耗水量对灌丛群落耗水量进行了尺度转换.结果表明,在转化过程中,梭梭液流速率同枝基径、丛蒸腾耗水量同冠幅具有强相关性;克拉玛依造林碳汇基地蒸腾耗水量的背景值为3.25 t/(d·hm2);梭梭液流同太阳辐射、光合有效辐射、风速、空气湿度、土壤含水率呈极显著相关,是影响液流变化的主要因子,排列顺序为:光合有效辐射>太阳辐射>风速>土壤含水率>空气湿度;使用主导因子对梭梭液流通量进行拟合,方程为f=0.024PAR +6.859,R2达0.887.  相似文献   

5.
以杂交新美柳Salix matsudana × alba幼苗为研究材料,采用LI?鄄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其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自然生长季节,杂交新美柳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单峰曲线,最高峰出现在中午11 : 00,其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为20.8 μmol·m-2·s-1。②在控制二氧化碳摩尔分数和温度的条件下,光饱和点(PLS)为1 847.6 μmol·m-2·s-1,光补偿点(PLC)为58.1 μmol·m-2·s-1。杂交新美柳的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都较高,表明它是一种阳性植物。③在控制光照强度和温度的条件下,利用Farquhar模型对杂交新美柳叶片净光合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的响应进行拟合,当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小于400 μmol·mol-1时,可算得其最大羧化速率(Vcmax)为91.6 μmol·m-2·s-1,二氧化碳补偿点(Г *)为46.5 μmol·mol-1,呼吸速率(Rd)为4.9 μmol·m-2·s-1;升高二氧化碳摩尔分数可使杂交新美柳的净光合速率增大,提高叶片对光能的利用率,其叶片二氧化碳饱和点(PCS)大约在1 000 μmol·mol-1,同时可算得其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max)为256.0 μmol·m-2·s-1;当二氧化碳过饱和(>1 000 μmol·mol-1)时,可算得其磷酸丙糖利用速率(UTP)为19.7 μmol·m-2·s-1。图3表2参18  相似文献   

6.
椽竹各器官生物量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耐寒丛生竹种椽竹Bambusa textilis var. tasca 种群的生物量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各器官生物量与胸径和平均壁厚的相关模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椽竹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中,竹秆所占比例最大,为总生物量的74.62%,远超过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等竹种的相应值。椽竹的胸径和平均壁厚与各器官生物量之间均呈极显著相关性,其中竹枝生物量干质量(Bt),竹叶生物量干质量(Bf),竹秆生物量干质量(Bs),地上部分生物量干质量(Ba),全竹生物量干质量(Wbt)与胸径(D)和平均壁厚(A)间相关关系的拟合模型分别Bt = - 2 672.765 + 1 299.919D + 59.298D2 - 36.222D3,Bf = - 2 756.615 + 1 290.910D + 95.822D2 - 34.991D3,Bs = - 4 016.535 + 2 161.650D + 21.755D2 - 45.453D3,Ba = - 7 445.916 + 3 952.480D + 45.439D2 - 96.666D3,Wbt = - 7 360.122 + 3 933.155D + 41.158D2 - 93.171D3,Bt = - 1 914.129 + 739.465A + 30.261A2 - 61.285A3,Bf = - 3 342.800 + 1 228.745A - 1.165A2 - 104.356A3,Bs = - 6 103.838 + 1 790.994A + 44.430A2 - 13.674A3,Ba = - 9 770.036 + 2 464.708A + 19.688A2 - 23.782A3,Wbt = - 9 914.842 + 2 912.175A + 25.624A2 - 23.513A3。根据以上公式估算出椽竹林单株平均秆生物量为1.52 kg·株-1,单株平均全竹生物量2.31 kg·株-1,单位面积秆生物量3.28 kg·m-2;单位面积全竹生物量4.96 kg·m-2。表8参29  相似文献   

7.
为了动态地掌握银杏的蒸腾耗水规律,并揭示其生态、生理作用机理,采用热扩散式液流探针(TDP)监测银杏树体不同生长阶段的茎流变化,并通过气象站同步测定环境因子参数。结果表明:在典型的晴天、多云、阴雨天气下,银杏树干茎流的日变化差异显著,日累积茎流通量为晴天>多云天气>阴雨天气;银杏茎流的季节变化趋势呈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在新梢生长期的蒸腾耗水量最大,日耗水量可达23L左右。在叶速生期、新梢生长期和叶黄期银杏日蒸腾耗水量的波动明显,其中以新梢生长期最为显著,日间差异最大可达20L。以各阶段日均耗水量来估算,12年生银杏年耗水量大约为2580L;银杏在年生长周期中茎流通量的变化趋势与气温、土壤湿度、土壤温度、相对湿度、光合有效辐射以及降雨量的季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银杏年生长周期中大气温度是茎流最为主要的影响因子,回归方程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
光照强度对苦槠幼苗生长与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弱光环境对林下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种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幼苗光合生理和生长的影响,进行了不同生长光强(100%,40%和15%自然光强)处理,并在5月和9月对苦槠幼苗光合以及荧光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无论5月和9月,随着生长光强的降低,苦槠幼苗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均有减小的趋势,尤其在9月,在15%自然光强下分别为13.08 μmol·m-2·s-1,9.62 μmol·m-2·s-1,198.80 μmol·m-2·s-1,显著低于对照(P<0.05),分别是对照(19.47 μmol·m-2·s-1,22.53 μmol·m-2·s-1,350.33 μmol·m-2·s-1)的48.9%,76.2%和74.6%;遮光处理下叶片的相对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 /Fm)和潜在活性(Fv /Fo)值均高于对照的,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随遮光程度的增加其值均依次增加。这说明,苦槠是一种耐荫树种,遮光可降低其最大净光合速率、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以及增加叶绿素相对含量、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和潜在活性,以增强在弱光条件下的生长发育能力。这些现象表明,强光环境对苦槠幼苗的光合作用具有一定的负效应,但对林下的幼苗光合作用与生长却是有利的。图4表2参23  相似文献   

9.
茶花幼苗无土栽培基质配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茶花Camellia japonica 3个品种黑魔法C. japonica‘Black Magic’,新查理斯顿小姐C. japonica ‘Miss Charleston Variegated’,大海伦C. japonica ‘Helen Bower’的2年生扦插苗为试材,将珍珠岩、泥炭、椰糠、河沙、腐熟木屑和煤渣等按不同体积比配制成7个栽培基质配方,以菜园土为对照,研究不同基质配方对山茶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合基质理化性质分析,筛选茶花最佳栽培基质配方。结果表明,在珍珠岩 ∶ 泥炭 = 2 ∶ 1的基质上栽培的茶花品种株高、地径和冠幅等分别比对照高34.3% ~ 42.9%,17.2% ~ 26.0%,11.3% ~ 32.9%;根系活力、叶片的可溶性糖和叶绿素质量分数最高值分别为133.90 mg·g-1·h-1,22.7 g·kg-1和2.48 mg·g-1,均显著高于对照;其容重、总孔隙度、电导率和盐基交换量分别为0.20 g·mL-1,73.00%,67 mS·m-1和81.2 cmol·kg-1,均符合无土栽培要求,有效矿质养分质量分数较高,因此,可以作为茶花无土栽培基质应用推广。表5参15  相似文献   

10.
以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 2年生移栽苗为试验材料,在底施磷肥的基础上,进行生长期水施追肥。按照水施追肥占总磷肥量的多少设置不同水平,即水施比例。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磷肥量(163,326,489 kg·hm-2),副区为水施比例(0,25.0%,33.3%,50.0%,100%)。结果表明:苗木生长指标在各磷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苗高、地茎、I级侧根数(D>1.0 mm)和生物量随磷肥增大而增大。由于在163 kg·hm-2处理下,苗高和地径就能能达到国家标准,因此最经济施肥量应为163 kg·hm-2;茎磷质量分数,根、茎、整株含磷量、磷肥利用率在各水施比例间差异显著,并且在33.3%水施比例达到最大,其中全磷量为0.405 g·株-1,磷肥利用率高达11.4%。所以,33.3%为最佳水施比例,即在163 kg·hm-2磷肥量下,将磷肥总量的1/3用于水施追肥是长白落叶松移栽苗最佳施肥方式。图1表9参18  相似文献   

11.
浙江天童生态公益林养分循环生态服务价值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完善生态服务价值定量评价方法,并推动绿色国民生产总值(GDP)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分析了浙江天童生态公益林氮磷养分的储存和流通特征,并对其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区域尺度上,分布面积是主要决定因素,木荷Schima superba林和木荷-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林总价值最高(分别为673.46和576.05万元·a-1),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林、木荷-石栎Lithocarpus glaber群落和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林介于中等(分别为219.52,140.65和111.84万元·a-1),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马尾松-木荷林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最低(分别为30.16和44.30万元·a-1)。单位面积内,林木生产力和群落结构完整性是决定养分循环服务价值的影响因子,竹林最高(13.01万元·a-1),栲树林次之(7.62万元·a-1),其他类型较低。表3参14  相似文献   

12.
低磷胁迫对山核桃幼苗根系形态和生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培实验比较了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幼苗在正常供磷(0.10 mmol·L-1)和低磷胁迫(0.02 mmol·L-1)条件下的根系形态、磷营养特点、叶片光合作用以及叶片和根系分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低磷处理显著降低山核桃植株干质量、磷质量分数和磷积累量(P<0.05);与正常供磷相比,低磷处理条件下山核桃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显著降低(P<0.05);低磷处理显著降低山核桃叶片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P<0.05),但对叶片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无显著影响,这表明低磷胁迫对山核桃叶片光合速率的抑制作用主要是由于非气孔因素引起的。低磷胁迫使山核桃叶片酸性磷酸酶活性和根系分泌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增加(P<0.05),分别为正常供磷处理下的135%和159%,这表明磷缺乏诱导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增加可能是山核桃适应低磷胁迫的机制之一。图4表1参28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揭示乌兰布和沙漠人工梭梭水分利用规律,探究人工梭梭的生态适应能力,利用PS TDP8树木茎流监测系统和自动气象站对乌兰布和沙漠1979年人工种植梭梭的液流变化及其周围的环境因子进行观测,采用逐步回归及相关分析法对茎干液流变化规律及其与太阳总辐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梭梭晴天茎干液流日变化呈“单峰型”,雨天茎干液流日变化呈“双峰型”;夏季晴天梭梭茎干液流在7:00左右启动,9:30左右出现峰值,液流在10:20以后开始迅速下降,至21:30基本下降到极低值,夜间仍有液流。直径125和895 cm的梭梭液流日累积量分别为1423 和260 L。晴天,茎干液流速率变化幅度较大,白天的液流速率高于夜间。雨天的液流峰值显著低于晴天,且夜间液流小于晴天。相关性分析表明,晴天,影响梭梭液流速率的环境因子依次为太阳总辐射、土壤含水量、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土壤温度、风速;雨天,影响梭梭液流速率的主要环境因子依次为太阳总辐射、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土壤温度、风速、土壤含水量。研究结果可为人工梭梭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理论支撑,对沙漠地区人工梭梭的管理和保护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测定了黄连汤有效部位对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的抑菌率。将组成黄连汤的黄连Coptis chinensis,黄柏Phellodendrion amurense和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3味中草药按规定比例混合,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有效部位,制成含生药为229.9 g·L-1 的黄连汤水提醇沉浓缩物。首先测定鸭疫里氏杆菌生长的标准质量浓度曲线,其次在不同药物质量浓度下分别加入振荡培养12 h的鸭疫里氏杆菌 20,50,120,190和250 μL,测定鸭疫里氏杆菌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关系式,计算出药物作用后细菌的浓度,进而得出各种质量浓度下药物对细菌的抑菌率,并对抑菌率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当药物质量浓度是38.0 g·L-1,菌量为20和50 μL时,对应的显著性抑菌率为99.99%和99.98%;药物质量浓度为46.0 g·L-1,菌量为120 ,190和250 μL 时,对应的显著性抑菌率分别为99.99%,99.98%和99.98%。抑菌率都在99.98%以上。用紫外分光法研究药物抑菌率,准确、方便、重复性好;药物最优抑菌的临界浓度为29.0 g·L-1。图1表3参14  相似文献   

15.
2013年4月至10月,采用热扩散法测定了塔里木河下游阿拉干地区胡杨的树干液流,分析了树干液流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研究表明,在极端干旱的塔里木河下游地区,胡杨的树干液流呈单峰曲线型,有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树干液流随气象因子变化而波动;胸径为52.06cm胡杨的日均液流速率达15.14L/h;选择典型的晴天7月20日,对胸径32.58,29.13,20.23cm胡杨的液流速率进行了监测,平均值分别为15.35,12.44,4.10L/h,胡杨液流速率和胸径呈正相关关系。同时,胡杨树干液流速率随地下水位的降低而减少。光合有效辐射、风速、气温和相对湿度是影响胡杨树干液流的主要气象因子,光合有效辐射是影响胡杨树干液流的最主要气象因子,可以用光合有效辐射和风速的线性回归模型预测树干液流的变化。胡杨具有极强的环境适应性,随着气温的升高,胡杨加强蒸腾作用,从而降低温度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胡杨通过大量的水分消耗来抵御高温干燥的沙漠环境。  相似文献   

16.
云南红河流域麻疯树人工幼龄林碳密度与分配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平均标准木法建立了云南红河流域麻疯树Jatropha curcas人工幼龄林不同器官生物量回归方程,并采用VARIO EL元素分析仪测定了麻疯树不同器官的含碳率,开展了麻疯树人工幼龄林生态系统植被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和碳密度研究。结果表明:用y = 25.005(D2H)0.952方程测算出麻疯树人工幼龄林生态系统生物量为26.03 t·hm-2。不同器官含碳率变幅范围为39.35%~56.74%,其中果实含碳率为56.74%,干枝含碳率为45.87%,根含碳率为45.12%,叶含碳率为39.35%,平均含碳率为47.27%。麻疯树幼龄林碳密度为5.54 t·hm-2,灌木和草本植物碳密度为3.78 t·hm-2,凋落物碳密度为2.59 t·hm-2。麻疯树幼龄林土壤表层0 ~ 10 cm有机碳质量分数最大,为16.61 g·kg-1。图2表3参25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防治茶尺蛾Ectropis oblique hypulina,樟巢螟Orthaga achatina,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和褐边绿刺蛾Latoia consocia对上海市崇明县林木的危害,通过喷雾法和浸叶法对这几种害虫进行多种生物和化学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生物农药对害虫的防治效果没有化学农药迅速,但随时间推移,也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生长调节剂250 g·kg-1灭幼脲3号是防治茶尺蛾和樟巢螟的理想药剂;生物制剂10 g·kg-1阿维菌素、200 g·kg-1除虫脲悬浮剂分别对杨小舟蛾和褐边绿刺蛾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通过试验,筛选出250 g·kg-1灭幼脲3号悬浮剂、苏云金杆菌悬浮剂、10 g·kg-1阿维菌素、200 g·kg-1除虫脲悬浮剂和50 g·kg-1抑太保乳油等5种高效低毒低残留且适合崇明林木虫害防治的生物农药。表4参16  相似文献   

18.
柑橘树液流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热平衡茎流计的原理,以宜昌市柑橘树为原料,通过野外盆栽试验,应用包裹式茎流计和便携式气象仪分别测量了柑橘树茎液流的日变化和同期的气象变化过程,并用Stata软件对树茎液流与主要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柑橘树茎液流速率在晴天多云和阴天的变化均呈现多峰曲线,白天变化比较明显,夜间由于没有辐射且温度低、湿度大,几乎没有液流;(2)柑橘树液流速率与太阳净辐射、大气温度、土壤温度呈正相关,而与大气相对湿度和瞬时风速呈负相关,其中太阳净辐射和大气温度为主要影响因子,大气相对湿度次之,土壤温度和瞬时风速与柑橘植株液流速率的相关性很小,可以忽略;(3)柑橘树蒸腾速率与液流速率的决定系数达到了0.886,表明用包裹式茎流计测定的液流量来估计蒸发蒸腾量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ICP-OES法测定坛紫菜中重金属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一种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重金属元素的快速检测的新方法,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方法测定坛紫菜中砷、镉、铬、汞、铅和锌等6种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测试样品分别取自坛紫菜主要产地江苏启东,浙江象山和福建福鼎,采用两步消解法处理样本,先加入消解剂常温静置消化,后三梯度变温(100 ℃,180 ℃,100 ℃)微波消解。样品定量采用标准曲线法,消解剂作空白排除测定干扰。本法测定元素相对标准偏差为0.35% ~ 5.14%,砷元素加标回收率为95.8% ~ 105.3%,镉为89.0% ~ 98.0%,铬为93.0% ~ 103.2%,汞为90.5% ~ 96.0%,铅为86.5% ~ 107.5%,锌为94.7% ~ 98.4%。研究中发现,江苏启东样品中镉质量分数为0.57 mg·kg-1,铅为2.15 mg·kg-1;浙江象山样品中汞为1.54 mg·kg-1;福建福鼎样品锌为161.12 mg·kg-1,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超标现象。表3参10  相似文献   

20.
为评价大型丛生竹种车筒竹Bambusa sinospinosa作为板材原料的适宜性,以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为参比竹种,研究了车筒竹地上生物量分配格局及秆形特征。结果表明:车筒竹地上各器官中,竹秆的生物量比例最大,占72.7%,其次为竹枝(15.9)和竹叶(11.4%);秆形特征主要分析了胸径、秆高、秆质量、尖削度和竹壁厚等参数,其中,车筒竹全高(y/m)对胸径(x/cm)拟合的直线方程为y = 1.345 6x + 1.706 8(R2 = 0.954 6,P = 0.000 0)。与毛竹相比,在胸径小于8 cm时,车筒竹全高比毛竹略小,而随着胸径的增大,全高逐渐大于毛竹;车筒竹秆鲜质量(y/kg)对胸径(x/cm)拟合的幂函数曲线为y = 0.138 2x2.481 2R2 = 0.975 5,P = 0.002 2),大于相同胸径下的毛竹秆质量;从秆径和壁厚在竹秆纵向部位的变化看,车筒竹尖削度小于毛竹,而壁厚变化则相对较快。综合分析来看,车筒竹作为竹板材原料竹种具有较大的开发前景。图5表3参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