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亲贝进行升温促熟,有利于早出苗、出大苗、海区吊挂养殖、滩播养殖、虾池混养等,当年即可达到商品规格进行收获,缩短了养殖周期。同时升温促熟进行太平洋牡蛎控温育苗,可进行多茬育苗,提高了育苗池的利用率。升温促熟与产卵时间的确定是太平洋牡蛎人工控温育苗的关键之一。具体方法: 1.亲贝的入池时间 亲贝入池在3月份为主,最晚不要迟于4月初。北方沿海自然水温在5~10℃范围内,此时将壳长8.0cm以上的亲贝经挑选、洗刷干净后,按每层5~7  相似文献   

2.
太平洋牡蛎(Crassos Trcagigas)。即日本真牡蛎,是广盐性的内湾养殖品种。具有个体大,生长快、产量高、适应性强等特点。我县自1984年,从本省罗源县水产试验场引进850个亲贝,进行室内人工育苗试验取得成功。经过两年试验探讨,除亲贝选择,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对太平洋牡蛎工厂化育苗技术的总结,论述了太平洋牡朗工厂化育苗技术以及在水质、饵料、固着基的选用中应注意的事项,并就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一、材料太平洋牡蛎亲贝来源于福建省漳浦县竹屿虾池,壳长平均95cm,幼虫固着基为太平洋牡蛎壳中间打了孔,光滑面相对,用45丝聚乙烯穿成串,每串100片,4串为一组,青苗有效水体560m3,饵料池水体150m3,使用经二级沙滤沉淀过后的海水。二、方法1亲贝培育:于今年元月上旬购进个体大、生长正确、无病害亲贝放人虾池育肥促熟.加强虾池饵料生物培养,调节好水质。2人工授精孵化:从…  相似文献   

4.
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具有体型大、生长快、产量高、适应性强等优点,是全球牡蛎养殖中规模最大、产量最高的种类。国外一些学者曾对其生物学及生态学进行过许多研究。国内也先后对其室内人工育苗及相关技术进行过研究与探讨。隋锡林等报道了影响太平洋牡蛎人工苗种培育的主要因子;刘洪军、吕豪等报道了太平洋牡蛎人工育苗技术及亲贝促熟的研究。笔者总结了多年太平洋牡蛎人工育苗生产实践的经验与体会,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Thunberg)人工育苗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通过几年的太平洋牡蛎人工育苗,对亲贝催产、浮游幼虫与稚贝培育、病虫害防治等几个技术要点进行初步的探索,总结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太平洋牡蛎亲贝人工促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豪  魏若飞 《水产科学》1992,11(11):1-3
本文报道了1991年4月25日~6月15日,利用对虾育苗室,采用人工升温和自然升温(当地水温回升较早),对太平洋牡蛎(Crossostrea gigas)亲见人工促熟的结果,使产卵期提前15~30天。产卵积温平均为668℃。同时对不同海域的亲贝外部形态及性腺发育、产卵情况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正西施舌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帘蛤目、蛤蜊科、腔蛤蜊属,俗称海蚌,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名贵贝类。传统西施舌人工育苗中,由于亲贝暂养、促熟技术不成熟,育苗时多采用海捕亲贝直接解剖进行人工授精获得受精卵,严重制约了生产规模。为了突破亲贝暂养促熟等生产性人工育苗关键技术,项目组2014-2016年分别在福建连江、莆田、平潭三地进行西施舌人工育苗实验,共进行四批次人工催产,催产亲贝532粒,收  相似文献   

8.
太平洋牡蛎人工育苗稳产高产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从水的处理,单胞藻选择,亲贝选择与蓄养,洗卵和及时选幼.幼虫培育期间的筛选.附着基处理及投附着基后的管理,脱苗的预防等方面进行了牡蛎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探讨,以提高牡蛎育苗的成功率和单位水体的出苗量.使太平洋牡蛎育苗能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9.
太平洋牡蛎是牡蛎中个体较大的品种,其肉细、味美、营养价值高.但随着太平洋牡蛎常规性人工育苗的普及,近年来在太平洋牡蛎自然繁殖期间(每年5月~10月初),福建海区自然水温20~32℃,苗价徘徊在120~150元/亩,甚至无人问津,育苗企业利润很低,有的甚至亏本.而每年的3~4月、10~12月初,苗价高达350~450元/亩,因而利用人工升温法培育反季节太平洋牡蛎苗,种苗供不应求,育苗企业有很大的利润空间.本文对太平洋牡蛎反季节人工升温育苗的方法、过程及结果进行介绍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是一种大型、经济贝类,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渤海及黄海北部。近几年由于过度捕捞,野生资源遭到破坏,自1989年以来,山东、辽宁沿海有关科研和生产单位开始了魁蚶室内人工育苗。笔者自1993年开始从事魁蚶苗种生产,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总结如下:1亲贝选择及采捕挑选壳长7 ̄12cm的魁蚶做为亲贝,将壳面有蚀孔和受伤的魁蚶剔除,视个体大小,一般每立方水体准备亲贝2 ̄6个。升温培育在3月中、下旬亲贝入池,室内强化促熟40 ̄50d,待海湾扇贝出池后产卵。常温培育在5月中、下旬以后进亲贝,亲贝室内促熟20 ̄…  相似文献   

11.
我们于2005年12月至2006年4月,在大连长山岛金海育苗室进行虾夷扇贝的人工育苗生产,取得了较好的生产效益。现将情况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育苗设施的准备2005年12月至2006年4月,在大连长山岛金海育苗室进行虾夷扇贝的人工育苗生产。亲贝培育池150米3,幼体培育池550米3,饵料培育池300米3。锅炉1台,18千瓦罗茨鼓风机3台,发电机1台。沉淀池1个,沙滤池1个。育苗用水符合育苗标准。2.亲贝的选择亲贝可采用底播增殖或筏式养殖贝,选用2龄以上、壳高10~15厘米、体重200克以上的较大个体。壳表干净,附着物较少,色泽较深,壳面完整无损,外套膜伸…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人工育苗技术,在滨州无棣沿海开展毛蚶人工育苗试验,摸索出了适合本地区的毛蚶亲贝培育、催产孵化、幼体培育和稚贝培育的技术方法。采自滨州海区的毛蚶亲贝经过一个月的培育,95%个体性腺发育成熟,经过阴干流水刺激后自然产卵,在水温25.0~28.0℃的条件下,孵化率90%以上,毛蚶幼体18 d左右平均壳长320μm,进入变态附着期。附着阶段采用海泥作为附着基,附着效果好,附着变态率在50%以上,稚贝最适生存盐度为20‰~35‰。育苗试验共获得毛蚶稚贝5 980万粒。  相似文献   

13.
太平洋牡蛎(Crassostrca gjgas)即日本真牡,是广盐性品种。具有个体大、生长快、产量高、应性强的特点。自1979年起,浙江省连续两年从日引进苗种2,000多万颗,放养于乐清湾和象山港两海区。为加快引种繁殖的进度,我所于1980年开始行人工育苗试验。通过几年的研究试验,已基本掌从亲贝选择、诱导催产、幼虫饲育到采苗等育苗技  相似文献   

14.
由于水体的有限以及对生产成本的考虑,一般的育苗场家在太平洋牡蛎的人工育苗生产中,往往是不进行亲贝的强化培育或者培育的时间太短,而采用反复刺激的方法进行采卵(如流水、干露、药物等),结果给后期幼体的培育、附着、变态埋下隐患,从而导致出苗数量不多,出苗质量不高,进而影响了育苗生产及养殖生产。对此,我们于2001年春天将其育苗及养殖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现将试验的方法与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亲贝室外暂养2001年1月5日由莱州购进亲贝50千克,放入我所大棚中暂养,当时水温6.1℃。水质…  相似文献   

15.
长牡蛎 Crassostrea gigas(Thunberg)又名太平洋牡蛎,是目前牡蛎养殖的优良种类之一。二倍体长牡蛎在成熟期为形成生殖腺消耗体内贮存的糖元,且排放精卵后肉质变劣,大大降低了商品价值。三倍体牡蛎生殖腺不发育,到个体成熟时不进行有性生殖,生长速度和干肉重量明显超过二倍体牡蛎。笔者在长牡蛎三倍体育苗与养殖技术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现将其中较成熟的操作流程整理如下。1 受精卯的制备 采用本地海区养殖的1.5~2龄亲贝,选择体大、强壮、肥满度好的个体,冲洗干净进行解剖。将已解剖的、 亲贝分类…  相似文献   

16.
魁蚶(Scapharcabroughtonii),俗称赤贝,是一种大型、经济价值较高的贝类,其软体部的加工品“赤贝肉”,具有较高的出口创汇价值。近几年,我们利用夏秋季育苗场相对空闲时间进行魁蚶常温育苗,取得了较好效果。一、亲贝选择1.亲贝的采捕时间因不同海区水温和饵料条件的差异,魁蚶的性腺发育程度也不尽相同,一般在海区底层水温升至20~25℃时性腺逐渐进入成熟排放期。我国的黄海北部海区7~8月份为产卵盛期,故常温育苗多在7~8月份采捕亲贝。2.亲贝的选择方法选择壳长7~10厘米、外形完整无损伤的魁蚶作亲贝。解剖检…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日本真牡蛎浅海吊养、滩涂播养、虾池混养大量用苗问题,1990年进行了日本真牡蛎室内人工育苗试验。探索到亲蛎肥育、采卵孵化、幼虫培育、附着变态、稚贝培养、下海过渡等重要技术,在118m^3水体中育出稚贝5196.1万粒,平均1m^3水体出稚贝44万粒,平均壳长7mm。1991年1月,国内著名专家鉴定认为,该成果居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8.
海湾扇贝养殖近年发展迅速,人工苗种需求量大,亲贝培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育苗生产,因此,对亲贝培育要求较严。 浙江沿海亲贝一般在三月中下旬入池。挑选个体大、壳高3—5厘米以上的且性腺肥满的健康扇贝为亲贝,刷洗干净,除去壳表面附着物,以每立方米50—120个亲贝的密度入池进行亲贝培育。 培育要点如下: 1.水温:亲贝入池后,先在与自然海水水温持平的情况下恒温培养2—3天,使其适应环境。待正常摄食后,再缓慢升温。日升温不可超过1℃。升至16℃—17℃时,维持3—4天,让其积累营养物质。产卵时,升至22℃—23℃。 2.投饵:饵料用小硅藻和三角褐指藻的混合  相似文献   

19.
笔者结合多年从事虾夷扇贝苗种生产的实践,围绕亲贝培育期间的相关问题作一探讨。一、亲贝的选择1.注意亲贝的产地,要在水清、水流大、无污染、饵料生物丰富的养殖海区挑选亲贝。2.成贝要健壮、无病害,养殖与越冬期间死亡率低。3.壳高10~15厘米,2~3龄,外观完整、无损伤、壳上  相似文献   

20.
许红 《河北渔业》2016,(2):42-43
正宽壳全海笋(学名:Barnea dilatata)属瓣鳃纲、海笋科,外形与象拔蚌近似,在我国北方沿海也被称为象鼻子蛤。其体软肥满、味道鲜美,营养价值和味道均在牡蛎之上。而且生长速度很快,经一周年生长其壳长可达6~8cm,鲜重80~120g。本人多年从事海水育苗工作,现将宽壳全海笋育苗技术总结如下。1种贝的选择首先选择亲贝的时间要掌握好,一般在7月1日至7月15日左右结合大潮期计算日期,要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