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德强 《内陆水产》1995,21(8):24-24
内外结合治疗草鱼“三病”有奇效草鱼细菌性肠炎、赤皮和烂鳃病俗称“老三病”,是池塘养殖中常见的鱼病,也是渔业生产中危害最大的病害之一。据笔者多年来调查,由病害致死的草鱼中,有90%左右是由“三病”引起的。可见,有效地治疗草鱼“老三病”,对提高池塘产量,...  相似文献   

2.
草鱼是我国淡水养殖主养品种,列为“四大家鱼”之一,自然分布较广,养殖产量大,约占我国淡水养殖产量的四分之一左右。草鱼养殖一个瓶颈问题是疾病,常见的危害比较大的疾病主要有草鱼出血病、细菌性败血症、老三病(赤皮病、肠炎病、烂鲍病)、小瓜虫、车轮虫、绦虫病等,各种疾病在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流行,给草鱼养殖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正> 草鱼种培育及成鱼养殖过程中,赤皮、肠炎、烂鳃病被人们公认为是难治难防的草鱼“老三病”,不但影响下塘鱼种的成活率和成鱼的出塘产量,也从经济效益和生产管理上造成许多麻烦,甚至有些养鱼户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使用违禁药物治疗,很不符合无公害绿色养殖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正>烂鳃、肠炎、赤皮俗称草鱼"老三病",是草鱼最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细菌感染所致,很容易被治愈。然而,在我国很多养殖区,因不重视水质调控,导致草鱼"老三病"久治不愈,反复发作。渔谚道"治病先调水",只有将水质调控与药物防治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彻底治愈草鱼"老三病"。一、病例及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5.
高温季节严防草鱼“老三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红英 《内陆水产》2002,27(7):33-33
草鱼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俗称草鱼“老三病”,是草鱼养殖中最严重的病害,每年6~9月份是“老三病”并发病的高峰期,现将草鱼“老三病”的综合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养鱼户选用。1.取大黄50%、黄柏30%、黄岑20%,共同研成粉末,每100千克鱼重,每次用“三黄粉”0.5~1千克,食盐0.5千克,面粉0.2千克或麦麸10千克,加水和匀,制成半干状适口药饵,投入池中食台上,每天1次,3天为一疗程。2.按鱼塘水面,视鱼体重量,发病程度,用清凉油10~15小盒,新鲜菜油籽250~350克,方法是先将…  相似文献   

6.
<正>草鱼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经济鱼类。2013年我国草鱼产量已达到480万吨,占经济鱼类年产量的20%。目前报道对草鱼危害较大的疾病主要有病毒性的草鱼出血病,细菌性疾病有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等草鱼"老三病",以及寄生虫性疾病九江头槽绦虫、球虫、中华鳋等。草鱼的真菌感染性疾病少有报道。2017年8月,大连市海珍品疾病防控重点实验室接诊了一例鳃丝肿胀、严重充血、出血使得鳃呈现花斑样,并伴有较多死亡的草鱼病例,经实验室检查确诊为草  相似文献   

7.
《畜禽业》2017,(8)
对草鱼"老三病"——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的发病症状进行描述,并对草鱼"老三病"的防治提出相应的新办法,以期更好地指导草鱼养殖。  相似文献   

8.
草鱼因其饲料利用率高、养殖成本低廉、生长迅速等优点,已迅速成为我国淡水养殖的当家品种,尤其是很多小型水库已发展为主养草鱼。然而,随着饲料养鱼的迅猛发展,草鱼养殖密度的增加,草鱼的重要疾病则由传统的细菌性“老三病”(即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发展为现在的草鱼“三病”并发症(即草鱼病毒性出血病、细菌性烂鳃病和肝胆综合症同时并发现象),并导致草鱼的高发病率及较难攻克的高死亡率,给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从而严重影响了广大养殖者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正>草鱼是中国传统养殖四大家鱼之一,也是大宗淡水鱼类养殖的重要品种,在库、湖、堰以及精养池塘养殖产量中占比较大。目前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水库养殖鱼类需求量的增加,水库网箱养殖草鱼的规模逐年增大,但是在养殖过程中,由于养殖密度过大、饵料投喂不科学、疾病防控不当等原因,造成各种草鱼病害频发,尤其是草鱼老三病(肠炎病、赤皮病、烂鳃病)中的细菌性烂鳃病,已严重影响到草鱼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本文就治疗水库网箱精养草鱼的细菌性烂鳃病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南方一直是我国草鱼的主养区,近年来,由于北方人们饮食结构发生变化,对草鱼的需求越来越大,养殖面积也不断增加。然而草鱼的老三病“烂鳃、肠炎、出血”制约着草鱼产业在北方的发展。根据本人多年在生产一线的实践经验,草鱼养殖过程中,巧用氯化钠对疾病防治有非常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正草鱼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的养殖鱼类。我国草鱼养殖历史悠久,养殖技术较为成熟。草鱼养殖过程中,病害较多,春末夏初一般是"老三病"(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并发症)的高发季节。根据烂鳃病发病原因可分寄生虫性、真菌性和细菌性三种。寄生虫性烂鳃病例进行镜检时,可发现车轮虫、指环虫、三代虫或黏孢子虫等常见寄生虫;而真菌性烂鳃病例的镜检则会发现鳃霉菌丝;细菌性烂鳃病病原包括鱼害黏球菌等。目  相似文献   

12.
草鱼“三病”防治法细菌性烂鳃、赤皮、肠炎病俗称草鱼“三病”,是对草鱼危害最大的鱼病,常并发流行,其感染率高达90%,严重地影响了草鱼的产量。由于草鱼“三病”的病原体都属革兰氏阴性菌,经本人多年实践摸索出“强氯精”(三氯异腈尿酸)治疗草鱼烂鳃、赤皮、肠...  相似文献   

13.
细菌性草鱼“三病(赤皮、烂鳃、肠炎)”是我县发生最多,危害最大的鱼病。每年损失产量上百吨,经济损失超万元。前些年,我们采用多种药物防治,效果均不理想。近年来,我们采取内服85—3鱼用爱的新和外泼洒强氯精(鱼用)结合防治草鱼“三病”的效果显著,为缓解我县草鱼“三病”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养鱼户的反馈信息以及追踪调查结果表明:连续坚持3—4个月(每年4—7月份)定期用药预防草鱼“三病”的1000多养鱼户,面积4000  相似文献   

14.
鲺病是我县最常见的一类寄生虫病。据笔者诊疗在案的515例鱼病,鲺病发生109例,占21.7%;在我县已查明的38种病虫害中仅次于老三病居第四位。在鱼病门诊中,笔者选用了疗效很好的杀鲺药物—敌百虫,按理应该“药到病除”,但不少病例中却出现了令人迷惑不解的现象,那就是治好后相隔一段时间又复发。如我县佐龙乡聂家村的一口塘,面积0.43公顷,平均水深1.5米,放养草鱼500余尾。1992年4月中旬初该塘发生鲺病,草鱼死亡30尾,15日用0.3ppm晶体敌百虫(90%)全池泼洒,当时疗效显著;5  相似文献   

15.
草鱼“三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涛 《重庆水产》2005,(4):31-32
草鱼具有生长快、肉质好、饲料广、成本低、效益高等优点,深受广大养殖者的欢迎,但是草鱼病多,尤其是“赤皮、烂鳃、肠炎”,俗称草鱼“三病”,造成的损失可能占草鱼产量的30%-40%。本文总结了几年来在实践中探索的草鱼“三病”并发症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一、“鱼虾康”的特点:1.主治细菌性鱼虾病。该药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表现出极强的杀菌作用,能防治细菌性鱼虾病,如对虾养殖中的红肢病、烂鳃病、黑白斑病等,淡水养殖中的草鱼的细菌性老三病即烂鳃、肠炎、赤皮病。  相似文献   

17.
草鱼是我县池塘和其他水面养殖的主要品种,其产量占养殖鱼类的40—50%,养好草鱼还能带动其他鱼类的增产。但草鱼最大弱点是易发病,是当前影响群众养鱼积极性和池塘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掌握草鱼“四病”流行规律,以便更好地开展防治工作,减轻危害,提高养殖产量和优质鱼比重。为此,我们于1987年鱼病流行季节,对县内12个乡、33个村、74个组的成鱼和鱼种池进行随机调查,采用现场肉眼珍断与开座谈会相结合的方法。经调查,发现我县草鱼“四病”流行规律是:  相似文献   

18.
草鱼常见病一般指草鱼病毒性出血病,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病和赤皮病(以下简称草鱼“四病”)。这四种疾病为目前水产养殖生产中危害甚大的几种传染性鱼病。据统计:“全国草鱼产量约占我国淡水鱼总产量的1/5…从鱼苗养到成鱼,成活率不到20%”(倪达书1984)。其根本的原因之一就是受“四病”的严重侵染。这四种鱼病,区域分布广、病原繁殖快,疾病传播迅速,既可造成单纯感染,又可形成并发症。草鱼发病率高,病期长,死亡率高。对于“四病”的研究,省内南城县水科所(1976),江西省水产研究所(1979),张业下(1981),王启赣(1984),叶荫云(1984)等曾有大量报告,这些主要立足于草鱼“四病”的防治,而涉及它们的流行学的内容甚少。为摸清我省草鱼“四病”发生的基本特点和规律性,作者自1983~1987年,在江西省鱼病病原区系的研究中,对草鱼“四病”流行学进行了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草鱼在我区池塘养殖中历来广为饲养,其放养量占放养总量的40~60%,草鱼产量在总产量中占主导地位。但是,草鱼的不足之处是易患病。在我区每年有40%左右的池塘发生草鱼病,其危害最严重的是草鱼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出血病。为了控制草鱼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草鱼常发疾病主要是"老三病",即肠炎、赤皮和烂鳃。但近年肝胆综合症、出血病和细菌性混发病成为草鱼新三病,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我们最近成功治愈了当地的几起草鱼新三病混合病,现将其中一户发病情况及治疗过程作一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