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面向土壤系统分类的土壤调查制图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土壤系统分类方案已经基本形成,但还没有相应的土壤调查方法技术研究。按照传统土壤调查的主要剖面、检查剖面、定界剖面的思想与办法,采用空间内插技术,在研究区的4条实验路线上共挖掘了64个剖面点,通过这些剖面点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确定了研究区的土壤类型并勾绘了土壤类型界线。再用1条检验路线对勾绘的土壤图进行检查,结果表明,在检验路线上设置的20个检查剖面点中,其中19个剖面点与实际情况相符,正确率95%,说明使用内插法进行面向土壤系统分类的土壤调查制图是可行的。再结合土壤景观可以辅助土壤调查工作者更高效地确定土壤类型、勾绘土壤界线。  相似文献   

2.
土壤与所处的景观密切相关,诊断层和诊断特性是土壤系统分类中判定土壤类型的依据,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与景观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研究它们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辅助土壤调查。本文在景观理论的指导下,对江苏省句容市边城镇开展了样区土壤调查,调查采样的48个主要剖面归属于人为土、淋溶土、雏形土和新成土4个土纲、4个亚纲、9个土类、13个亚类;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与景观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景观能很好地指示某些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对景观的深入研究可以指导土壤调查与土壤系统分类类型的确定。  相似文献   

3.
《土壤》2015,(4)
土壤与所处的景观密切相关,诊断层和诊断特性是土壤系统分类中判定土壤类型的依据,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与景观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研究它们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辅助土壤调查。本文在景观理论的指导下,对江苏省句容市边城镇开展了样区土壤调查,调查采样的48个主要剖面归属于人为土、淋溶土、雏形土和新成土4个土纲、4个亚纲、9个土类、13个亚类;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与景观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景观能很好地指示某些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对景观的深入研究可以指导土壤调查与土壤系统分类类型的确定。  相似文献   

4.
江汉平原典型土壤的系统分类及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采自江汉平原区的69个典型土壤剖面,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进行鉴定、检索和分类,确认了诊断层和诊断特性,明确了其在系统分类中的归属,共划分5个土纲、5个亚纲、8个土类、18个亚类。讨论了江汉平原成土母质、地形及人类活动对土壤属性和土壤空间分布与演化的影响,表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体系能很好的反映母质、地形、人类活动等因素的空间变异与土壤类型分布规律,为进一步完善土壤系统分类研究提供范例。  相似文献   

5.
不同尺度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参比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陈志诚  龚子同  张甘霖  赵文君 《土壤》2004,36(6):584-595
本文从不同尺度(区域、类型及单个土体)对我国土壤发生分类与系统分类进行参比。区域参比是以某一土区内主要土壤类型中心概念推知的诊断层和/或诊断特性为根据;类型参比是以某一土壤类型中代表性剖面具有的诊断层和/或诊断特性为根据;单个土体参比则是以某一单个土体具有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根据。根据掌握资料数据的实际情况,选用不同尺度的参比能够更简易地、更可靠地确定发生分类类型在系统分类中的归属,为广泛应用系统分类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6.
川西部分地区的气候和地形不利于有机土壤物质的矿化分解,形成了具有机土壤物质特性的土壤,这类土壤与矿质土壤存在明显的区别。为了研究川西地区具有机土壤物质特性土壤的系统分类归属,选取川西地区6个具有机土壤物质特性的土壤剖面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成土条件、土壤剖面特征和理化性质的分析,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顺序检索供试土壤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确定其在系统分类中的地位。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归属于有机土、淋溶土和潜育土3个土纲,细分为3个亚纲,4个土类和6个亚类。依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土族与土系划分标准》,建立了6个土族和6个土系。据此可知,具有机土壤物质特性的土壤并不全是有机土,也可能是淋溶土或潜育土;有机土并不一定具有机表层,如埋藏亚类的有机土。相比于发生分类,系统分类能够更准确地区分同一区域具有近似生物气候条件的土壤类型。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陕西省烟叶主产区土壤类型归属,选取了陕西省烟叶适宜种植区中洛南县、陇县、旬阳县3个典型剖面,分别进行了野外观察描述土壤性状和室内测试土壤剖面各层次的基本理化性质。在研究了各取样地土壤形成条件和特点的基础上,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3版)》,鉴定了诊断层和诊断特性,明确了供试土壤剖面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检索结果表明,陕西洛南、陇县、旬阳3个烟叶种植基地土壤分别为普通铁质湿润淋溶土、普通钙积干润均腐土、普通简育湿润淋溶土。同时与中国土壤发生分类进行了比较,以便于今后陕西省烟叶种植区对土壤系统分类的推广及利用,并为陕西省烟叶种植基地土壤规划利用和国际间土壤学术交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李超  张凤荣  王秀丽  奉婷 《土壤》2017,49(1):177-183
土壤温度和水分状况作为表征土壤特性的重要参数,在土壤系统分类中是某些分类单元划分的重要依据。而现有的土壤水热状况估算方法存在数据不易获取、计算过程复杂等问题,在野外土壤调查及土壤系统分类工作中的适用性不强。本文提出一个基于气象数据的土壤水热状况快速估算方法,并结合山西省实地调查的75个剖面数据,对其在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期为区域野外土壤调查及土壤系统分类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结果表明:1基于气象数据的土壤温度估算方法在山西地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其估算结果能代替土壤温度实测值来研究该区域的土壤温度状况;2基于气象数据的土壤水分状况估算结果仅适用于不受地下水影响的地带性土壤水分状况的确定,而对于受地下水影响的区域需根据土壤所处的实际水分环境状况进行分析和判定;3土壤水热状况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分选性强,在野外土壤调查及土壤系统分类时,应特别注意区域土壤水热状况的差别。  相似文献   

9.
邱霞霞  李德成  赵玉国  刘峰  宋效东  张甘霖 《土壤》2016,48(5):1022-1031
对土壤景观格局进行的研究多是基于发生分类土壤图或通过参比转换得到的系统分类土壤图,尚无通过土壤系统分类调查直接得到的土壤图为基础进行相关研究的报道。本文依据目前可获得的我国西北黑河流域中游的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发生分类土壤图和2012年及2013年通过系统调查采样形成的1︰50万系统分类土壤图,进行土壤景观格局分析对比。结果表明:无论系统分类还是发生分类,从类型水平来看,土壤的破碎化程度不高,被分割程度小、连通性高,土壤类型斑块形状偏简单;从景观水平来看,景观异质性较大,土壤类型数目较多,各土壤类型所占比例较均匀,土壤类型具有一定程度的积聚,土壤类型的连通度较高。与发生分类土壤图相比,系统分类的土壤类型斑块数较多,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较高,蔓延度指数较低,说明在一定尺度和区域上,系统分类能更多地反映土壤类型空间上的差异,制图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辽宁地区植稻土壤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选取辽宁地区7个典型植稻土壤剖面,在对其成土环境、剖面形态特征调查、描述和理化性质的分析基础上,以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方案为指南,检索其诊断层及诊断特性,确定其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研究结果表明:有4个土壤满足水耕表层、水耕氧化还原层的要求,可以划归为人为土土纲,其它3个土壤只满足水耕现象和水耕氧化还原现象,只能划为雏形土土纲。所以,并非像土壤发生分类学结果那样将所有植稻土壤都划分为水稻土。研究进一步发现,供试剖面中划分为冷凉湿润雏形土、简育湿润雏形土亚类的3个土壤剖面具有水耕现象,但在其亚类检索中缺乏相应的亚类。为此,本文建议在这两个土类中分别增加具有水耕现象的亚类。  相似文献   

11.
皖南山地土壤系统分类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选取皖南四座山地土壤垂直带中 1 9个土壤剖面 ,研究了土壤成土环境和形成特点。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修订方案 )》和《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理论·方法·实践》 ,鉴定了诊断层和诊断特性 ,确定供试剖面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自山下到山上依次为湿润淋溶土 (伴有湿润雏形土 )———常湿淋溶土 (伴有常湿雏形土 )———正常新成土亚纲。与不同分类系统中土壤类别归属作了参比 ,同时也与福建、江西山地土壤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王浩清 《土壤》1987,19(3):140-143
野外土壤剖面研究,是土壤地理研究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土壤剖面研究为主要内容之一的野外土壤调查,其基本目的和任务是要通过实地调查研究,获得关于土壤类型及其形成和分布,形态和属性,利用和评价等各方面的第一手资料。这是尔后深入进行土壤分类、制图以及其他各项专门研究的基础。在野外土壤调查中,土壤剖面记载表是主要用以描述和记图以及其他各项专门研究的基础。在野外土壤调查中,土壤剖面记载表是主要用以描述和记录土城信息资料的重要工具。合理设计土壤剖面记载表的内容和格式,直接关系到土壤调查工作的质皿和速度,这是确保完成土壤调查任务的基础环节。  相似文献   

13.
利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能够快捷高效地进行景观解译。土系分布与景观特征密切相关,可以借助景观变异规律来辅助土系调查。本研究选择句容市某小区域为研究对象,首先以决策树分类方法对资源三号卫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将分类结果与原始影像叠加,并结合野外调查结果进行人工修正;精度达到要求后,再以修正后的土地利用类型图为底图,用决策树分类方法添加合适的坡度和高程信息,生成"高程-坡度-土地利用类型"的景观分类图;在此基础上,根据土壤-景观关系,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资源三号卫星原始影像和景观分类图,对大比例尺土系调查进行调查路线的选择、剖面点的设置和土系界线的确定,并在研究区中选取核心区进行验证。结果证明:改进后的方法相对于传统土壤调查方法更加定量地考虑到景观变异情况,调查结果更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沿淮地区几种主要土壤诊断特性和系统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慈恩  高明  于群英 《土壤通报》2005,36(1):19-22
本文对安徽省沿淮地区的黄棕壤、黄褐土、水稻土、砂姜黑土、潮土和石灰土等六种主要土壤的典型剖面进行系统研究,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确定了各土壤剖面具有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进行了分类检索,得出了这六种典型土壤剖面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所属的分类单元,并与现有发生学分类进行了参比。典型剖面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土壤分别被划归铁质湿润淋溶土土类、粘磐湿润淋溶土土类、简育水耕人为土土类、淡色潮湿雏形土土类、简育潮湿变性土土类、钙质湿润淋溶土土类。  相似文献   

15.
对海南岛 2 43个土壤剖面 ,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体系 ,逐一进行鉴别、检索、分类定名 ;并讨论归纳出地形 -母岩 (母质 )单元与土壤系统分类类型的对应关系 ;然后 ,根据对应关系试拟按土壤系统分类的全岛土壤图的制图单元 (土壤部分 ) ,编绘选择地段的土壤草图 ( 1∶5 0万 )。全岛共设有 5 0个制图单元 (土壤部分 )。结果表明 ,用本研究中的方法步骤编绘按土壤系统分类的土壤草图 ,比单纯用已有按发生分类的土壤图直接进行两个系统间土壤名称更换 ,更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Browser/Server开发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土壤系统分类和土壤调查资料为依托,建立区域土壤类型,诊断土层及其诊断特性的数据库,以满足区域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对土壤信息的需要,是现代土壤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在综合分析《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的指标体系,即土壤诊断土层和诊断特性的基础上,采用数据库管理,地理信息系统,面向对象编程技术、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和多层数据库技术等研究方法,使用C++Builder 4.0开发工具,在土壤系统分类的计算机自动检索实现,网络实现及其应用领域以及土壤信息网上发布作了初步探索,开发了基于Browser/Server体系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系统。  相似文献   

17.
张凤荣  王秀丽  王数  郑重  吴昊 《土壤学报》2013,50(2):419-422
对土壤进行科学分类是土壤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础,也是土壤调查制图的基础,在农业生产、土地利用的决策和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标志着土壤科学的发展水平.目前国际上土壤分类主要有《美国土壤系统分类》(以下简称《ST》)[1]和《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以下简称《WRB》)[2],我国从1984年开始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研究,也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以下简称《CST》)[3]成果.这三个分类体系都是以定量化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的多阶层土壤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18.
闽北地区水耕人为土的发生与系统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耕人为土是在水耕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人为诊断层的独特土壤类型。对采自福建省北部的13个水耕人为土典型剖面进行了土壤形成条件调查和土壤理化性状鉴定,明确了其发生学特性,并依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鉴定了其诊断层和诊断特性,确定了研究土壤剖面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鉴定出的诊断层主要有水耕表层、水耕氧化还原层、漂白层、黏化层;诊断特性主要有人为滞水土壤水分状况、潜育特征、盐积现象、氧化还原特性。13个剖面可分别归属为弱盐潜育水耕人为土、普通潜育水耕人为土、漂白铁聚水耕人为土、普通铁聚水耕人为土、普通简育水耕人为土5个亚类。  相似文献   

19.
赵刚刚  张东坡  袁大刚  张俊思 《土壤》2022,54(4):865-872
为了解岷江上游杂谷脑河谷的土壤发生特征及类型归属,以位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杂谷脑河谷的8个典型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成土因素调查与土壤形态特征观测及室内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分析,依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简称系统分类)与《中国土壤(1998)》(简称发生分类)鉴定其类型。研究表明,8个剖面均为温性土壤温度状况、半干润土壤水分状况;土壤色调为7.5YR和10YR,部分剖面表层明度和彩度均低于3.5,达到暗沃表层的颜色要求;土壤颗粒组成以粉粒含量最高、砂粒次之、黏粒最低,质地为壤土或粉质壤土;土壤结构主要为亚角块状,部分剖面表层为团粒结构;部分剖面中具有腐殖质、黏粒胶膜及假菌丝体等新生体,形成黏化层和钙积层;均具石灰性,主要为碱性到强碱性反应;有机碳含量范围1.64 ~ 61.45 g/kg,部分剖面含量至上而下逐渐降低,具有均腐质特性;游离铁含量为10.78 ~ 19.57 g/kg,个别剖面B层均在14 g/kg以上,具有铁质特性;有效磷含量为1.2 ~ 43.1 mg/kg,个别符合肥熟表层和磷质耕作淀积层的有效磷含量要求。供试土壤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归属于人为土、均腐土、淋溶土和雏形土4个土纲的4个亚纲、7个土类和8个亚类,在中国土壤发生分类中属于半淋溶土纲下褐土土类的燥褐土亚类(对应于系统分类的石灰肥熟旱耕人为土、普通简育干润雏形土和普通暗沃干润雏形土3个亚类)及石灰性褐土亚类(对应于系统分类的普通暗厚干润均腐土、普通简育干润淋溶土、钙积暗厚干润均腐土、普通钙积干润淋溶土和普通铁质干润淋溶土5个亚类)。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具有更强的土壤类型区分能力。  相似文献   

20.
梅花山土壤诊断特性及系统分类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健飞 《土壤》1997,29(5):235-239
鉴定了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土壤的诊断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分析对比了本区土壤在地理发生分类制和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制中的类型归属,初步探讨了中亚热带湿润地区山地土壤系统分类类别的垂直分布规律,并就本研究供试土壤涉及到的问题对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是提出修订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