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湖北省竹山县九华山林场始建于1955年,经营面积达12.36万亩。在这个林场里,有一位用36年的执著坚守,诠释了一个普通林业工作者对森林的热爱和保护,用青春与汗水践行着林业人的赤胆忠诚,他就是瞭望台护林员李宗斌。自李宗斌成为瞭望台的护林员那天,几十年如一日,任劳任怨,无私奉献,辛勤耕耘,艰苦奋斗,为九华山林场的护林工作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3月2日,竹山县林业技术员在国营竹山县九华山林场进行林木资源调查时发现,有零星或带状的原始天然檫树林,每棵檫树的小枝条上着生黄色的花,引来无数只蜜蜂翩翩起舞,煞是好看。据该场老职工李宗斌介绍,每年3月从该场的三八队到瞭望塔这一带沿线的檫树陆续盛开黄色的花,花香持久,花期持续一个多月,树干高大,生长茂盛。这些檫树林无人工种植,全部是自然生长,带状成林或  相似文献   

3.
第二个故事: 苦恋青山刘仕南天天都在做青山梦。然而,正当刘仕楠带领他的队伍士气高昂,雄心勃勃向荒山宣战并且初见成效的时候,一场厄运从天而降,几乎毁灭了他设计的蓝图。 1966年,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自上而下,席卷神州大地。刘仕楠倒霉了。他是支书,是陆选大队名符其实的“当权派”,当然被列为打倒对象。年初一到十三队“认罪”,年初二到十八队,轮流向各队社员“低头”。这着实使林场专业队的人恐慌。一股准备散伙回家的思潮悄悄在林场内滋长、蔓  相似文献   

4.
在有五百多号职工、一千七百多口子人的乌苏林场,提起工会副主席康万瑞恐怕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老职工称他“小康”,其实他也不小了,已经五十四岁了,只是他在老职工的心目中还是当年那个稚气未脱的“小康”;青年人则称他为“康老师”,这不是他曾当过老师的缘故,更重要的是他能同青年人侃得来、玩得来,青年人都喜欢同他相处,把他当成了良师益友。除此两种称谓之外,按理应该还有一个“康主席”的称呼,但是遗憾的很,在乌苏林场几乎听不到“康主席”这三个字,大概是林场的男女老少已经喊惯了“小康”、“康老师”这样的称呼,忘记…  相似文献   

5.
他是一名共产党员,现年36岁,大学文化,1999年至今,先后担任国有西林县那佐林场和古障林场场长。十余年来,他顺应改革形势,扎实推进企业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内部经营管理机制,带领全体职工抢抓机遇,迎难而上,拯救了处于瘫痪状态的那佐林场和古障林场,实现了两场“起死回生”、“由弱变强”的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6.
他是隆化县林管局系统10个林场中最年轻的副场长,他是在“掘金者”的扬尘中摸爬滚打的人,他是保护国有森林资源的忠诚卫士。他,就是连续两年被上级主管部门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基层工作者”的十八里汰林场副场长高利国。  相似文献   

7.
根据林业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物价局关于国营林场要有计划地开展森林经营采伐的通知,1986年,我们在湖北省太子山林管局石龙林场和竹山县九华山林场开展了森林经营采伐调查设计试点,现将“试点”体会整理如下,供有关同志参考。一、森林经营采伐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石门县太平街乡木托海林场护林员孙昌恒,今年58岁,从1976年进场至今,度过了20个护林春秋。寒来暑往,春去冬来.林场的荒山变成青山,幼林长成了大树.临时借居的场部变成了楼房,林场成了乡里的支柱企业.孙昌恒也由年富力强的壮年小伙子变成了鬓发斑白的老人。木托湾林场总面积160多公顷,是乡办老林场。由于维护不力,长期经济不能自给。1976年乡政府挑选年轻力壮的孙昌恒去当护林员。当他踏遍大小山头,家看全部林木后暗下决心:如果再过几年,林场还有荒山,我将自动辞职。这年冬天,他回家动员妻子将家中准备维制寒衣的钱借给他买…  相似文献   

9.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著名的诗句有时并不成立。试想,真正在庐山工作的庐山风景区的管理人员能不识庐山真面目吗?哪一座山上有多少个沟沟坎坎,哪一条小路能通向山头,整个林区有多少个物种,哪一个树种……他们都了如指掌啊!作为林场人,一个在林场战斗了近20年,从派阳山林场办公室秘书到主任,从副书记到书记,一步步脚踏实地走上领导岗位的林场人,李继昌说得上是最了解林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政研”、“经营管理”、“调研报告”,他把自己历年来的作品结成一集,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中的每篇都是他…  相似文献   

10.
一米八五、魁梧身材的马明奎,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厅奇台林场场长、党委委员。在天山林业局多年的基层工作锻炼了他顽强的性格,开拓了他的知识面,磨砺了他奉献林业战线的精神。1991年,因受“两危”困扰,奇台林场也陷入空前的困境之中时,马明奎奉调来到奇台林场。受命于危难之中,严峻的形势摆在了他的面前,林业生产的路今后究竟该怎么走?奇台林场又该怎么办?这就如同要驾驭着一艘沉重的船,乘着改革的强劲东风,去闯过道道激流险滩,前进的方向是明确的,问题是航线该怎么去选?而且是面对着整个林业行业的“两危”窘境。一个地…  相似文献   

11.
家庭林场大有可为朱宏幸实践证明,拍卖“五荒”地,建立家庭小林场,代表了山区林业发展的方向,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和广阔的发展前途。通过培育良种苗木,把“五荒”办成一个“绿色工厂”。家庭林场应因地制宜,利用优势,搞好良种育苗。既可满足自己需要,又可出售供给他...  相似文献   

12.
李树林原为武川县西乌兰不浪公社护林员,他几十年坚持造林、育林、护林,多次被评为林业劳模,先后出席过公社、县和盟的劳模会议。被群众誉为“树林迷”。 1981年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什拉兔大队林场的工人都回家种责任田去了,不到一年,大队林场的树木遭到很大损坏。大队决定将林场作价3千元卖给社员个人经营。李树林得知后,提出给大队5  相似文献   

13.
在赤峰市敖汉旗的长胜镇,一位叫王子龙的建筑包工头,3年投资160多万元,承包荒沙3300亩,创办了家庭林场。其规模之大,效益之显著,还有他那执着而感人至深的治沙精神令人感慨良多。受王子龙精神的感召,正月初二,我乘坐了近一个半小时的公共汽车,专程采访了他和他的“私人”林场。来到林场后,我说明了来意,  相似文献   

14.
敖汉旗国营三义井林场的万亩速生丰产林苍翠挺拔、生长茂盛,给这个昔日“小老树”遍地的林场增添了勃勃生机。林场职工们说:“这是老场长张国臣同志带领我们栽起来的‘摇钱树’,是林场的绿色宝库,是林场的希望啊!” 1979年,张国臣同志担任这个场的场长。他看到建场三十年来营造的三十多万亩林有80%是“小老树”,  相似文献   

15.
“老刘,醒一醒,吃点药吧。听到这亲切的呼唤,躺在病榻上的刘庆祥微微睁开发涩无神的眼睛,看到站在周围的同事,憔悴、疲惫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苦笑。他挣扎着坐起来,一边吃药一边安慰大伙儿:“大家别担心,过几天就会好的,你们快点回家休息吧,别耽误了明天的工作。”这就是大兴林场党支部书记刘庆祥。虽然他患肠道消化不良症已经多年。但他在造林的关键时刻,硬是忍痛咬牙坚持在春季造林第一线上。老刘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没多大能耐,但我保证每做一件事情,都要对得起党对我的关心和培养。早在幼年时期,老刘的父母不幸相继去世,他…  相似文献   

16.
楼楞现形记     
“根据《森林法》有关条款的规定,报请上级批准,洱源县将杨吉仁盗伐的8棵楼楞全部没收,每棵折价17元,外加两倍罚款”,听到宣布后,杨吉仁揣着981元,耷拉着脑袋,一步一沉地向森林派出所走去……杨吉仁家住洱源县庄上村,距罗坪山林场不到3公里。林场蓊蓊郁郁的松树,使他馋涎欲滴,利令智昏。他终于窜进林区,肆无忌惮地偷伐了。杨吉仁“马不停蹄,人不卸甲”地把偷伐到手的木材抬回家。他的妻子张光翠早在屋里等候,为恭贺他“凯旋”归来,端来了洗  相似文献   

17.
2011年12月21日,三门江林场举行建场60周年庆祝活动。自治区林业厅总工程师蒋桂雄出席庆典大会。 蒋桂雄总工程师向三门江林场建场60周年表示祝贺。他强调,在“十二五”广西林业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8.
赵兴,河南省栾川县龙峪湾林场场长,龙峪湾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处长。1996年,他临危受命,担任这家负债累累、濒于倒闭的深山老场的“一把手”,带领职工卧薪尝胆、另辟蹊径,以游养林、以林促游,使林场起死回生,成为河南省国有林场脱贫致富的一面旗帜。林场获得了“全国文明森林公园”、“河南省国有林场先进单位”等称号,而他本人也获得了十大国有林场管理奖的荣誉称号。前不久,记者电话采访了他。  相似文献   

19.
依靠改革创新机制1997年冬天,王迪东受命出任张掖市甘州区西城驿林场场长。他接手的基本上是个“烂摊子”:场里仅有的60亩苗圃早已杂草丛生;账面上已无可支配资金,而且负债累累;职工也都抱着“守摊子”的态度,安于现状,得过且过;场部里墙颓垣废,房子破烂不堪。上班的第一天,职工就告诉他:“西城驿林场没事干,就是等围墙倒塌了垒围墙,不然就在家里休息”。不信邪,不畏难,是王迪东的性格。王迪东坚信只要激发起职工的积极性,林场的振兴就一定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20.
陈堆全,福建省永春碧卿国有林场场长。他把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林场管理结合起来,推行“减员增效、工效挂钩”的制度,转 换了林场的经营机制,把一个场小(3.7万亩)、地瘦、人多的小型国有林场,变成了活立木蓄积以每年3.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经济收入每年10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的“全国百佳林场”,其中多种经营收入翻了三番,2002年实现产值819万元,销售利润218万元,他本人也获得首届十大国有林场管理奖的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