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抚育措施对华北落叶松直径生长的影响,选择华北落叶松纯林作为研究对象,对林木经过抚育措施后直径的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第1次抚育措施后,林木的生长率呈现增加的趋势,在2007年达到了最高值,为11.06%,是2003年的1.53倍;进行第2次抚育措施后,其林木直径有一定的增长,其生长率的峰值在2015年出现,为9.89%,是采取抚育措施2011年的1.36倍;2次抚育措施后林分的生长率在一定时间内都有增长,说明抚育措施有利于林木的直径生长。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抚育间伐对华北落叶松生长的影响,采用树干解析的方法对抚育间伐前后的华北落叶松胸径生长量及单株材积生长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抚育后优势木和平均木的胸径年平均生长量分别为抚育前的2.20和2.00倍,单株材积年平均生长量分别为抚育前的2.78和2.90倍;被压木抚育间伐前后的胸径年平均生长量分别为0.26cm和0.32cm,单株材积年平均生长量分别为0.001 6m3和0.003 1m3,抚育采伐明显促进了华北落叶松林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以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对研究区域内抚育间伐后不同保留密度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木的生长变化进行系统的研究基础上,综合分析了抚育的效果。运用DPS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确定胸径与冠幅的回归方程,并通过方差分析验证得到其回归效果十分显著,最终确定不同径阶的华北落叶松经营密度的最大理论值。为确定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合理的经营密度提供理论依据,有利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施肥对落叶松二代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塞罕坝机械林场高海拔地区华北落叶松采伐迹地土壤出现的地力衰退、酸化、弱化等问题,为培育优质的二代林资源,根据土壤的立地情况及所需营养元素,对有代表性的迹地更新二代幼林进行了林地施肥对比试验。在试验混合肥区中,施肥30g的林地林木树高和地径年平均生长量均高出对照99.7%、施肥50g的年平均树高及地径生长量均高出对照1倍以上,分别达到158.5%、114.4%;在控释肥区中,施肥30g的林地林木树高年平均生长量高出对照43.6%、地径年平均生长量高出对照23.9%;施肥50g的林木树高年平均生长量高出对照77.3%、地径年平均生长量高出对照36.2%。试验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二代林地对氮肥的需求量较大,通过施肥使林木生长明显加快,可以为立地条件类似地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落叶松大径木林培育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落叶松大径木林培育效果调查,并与中小径材林采伐调查资料、不同抚育问伐强度对生长影响的固定标准地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不同立地、林龄、抚育强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提出落叶松大径木林培育的技术措施和伐前更新方法,达到林地环境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6.
冀东低山华北落叶松引种造林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冀东山地半干旱的自然条件,选择不同海拔高度的低山,进行了华北落叶松引种造林试验研究。海拔600m以上的造林地,华北落叶松生长良好;海拔600m以下的造林地不管其基岩、土厚、湿度等环境条件优与劣,造林均达不到速生、丰产、优质的栽培目的。造林应提前进行整地,春季造林越早越好,栽后2~5a内要进行割灌、扩穴,6a生后每隔3~5a进行一次间伐抚育。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华北落叶松母树林的生长习性、生长环境、外形特征等特点,并从母树林选择、幼林抚育、管理培育3个方面重点阐述了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改建母树林技术,对提高改建华北落叶松母树成功率以及结实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水肥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不同年份、不同立地条件、不同土层土壤水肥含量的研究,分析了土壤的水肥变化规律,其结果表明,在生长季内,各层土壤含水量均经历了升高一降低一再升高的变化历程;林地存在土壤酸化、地力衰退现象。研究结果还发现,随林木成熟期的接近,林地速效氮含量整体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9.
陈喜军  梁燕 《林业科技》1993,13(2):18-19
林木正常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元素是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不可互相代替的.因此,当林地土壤中某种营养元素缺少或不足时,落叶松针叶或新梢生长不正常,出现缺少营养元素的外部症状.这种缺肥外部症状对指导落叶松林地合理施肥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华北落叶松是内蒙古大兴安岭南段主要的人工林树种,分析华北落叶松年轮宽度指数的变化以及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以此判断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在大兴安岭南段地区的适应性,为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赛罕乌拉是大兴安岭南段次生林的典型地段,并且是内蒙古最大的次生林区。在1986年种植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区域内,按国际树木年轮库(ITRDB)的要求,2013年随机采集54棵华北落叶松108根树芯,其中死树14棵。运用树木年轮气候学方法,建立华北落叶松年轮宽度年表,利用相关函数分析1986-2013年的气温和降水气象因子与年表的相关性,揭示华北落叶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响应规律。【结果】(1)华北落叶松径向生长与上一年5、7月的平均最高温和平均气温呈显著性负相关(P <0.05),与当年冬季11月的降水量具有显著性正相关(P <0.05),和其它月份也均成正相关但显著性不明显,表明华北落叶松主要受到冬季降水量的影响。(2)通过年轮与气象因子的响应分析得出,华北落叶松对气候的响应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具体表现为,干旱胁迫对当年树木的径向生长量影响不显著,对第2年树木的径向生长量影响显著。2006年发生极端干旱年,发生后的4年内华北落叶松发生死亡现象。【结论】大兴安岭南段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径向生长主要受到当年冬季11月降水量的显著性影响。华北落叶松受到干旱胁迫时有明显的"滞后性",影响体现在第2年即形成窄轮。这可能意味着,随着未来干旱的加剧,冬季降水对华北落叶松的生长变得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11.
张永文 《中国林业》2012,(10):53-53
中幼龄林是我国重要的后备森林资源。中幼龄林抚育是改善森林环境、调查林木组成、促进林木生长、培育森林资源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开展中幼龄林抚育对巩固造林绿化成果,提高林分质量和林地生产力,加快后备森林资源培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山西五台山国有林管理局落叶松人工林中幼龄林  相似文献   

12.
笔者以山西文峪河国家湿地公园关帝林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例,从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密度优化调控技术、目标树大径材培育技术、低效林质量提升技术3方面介绍了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多功能经营技术体系。从建立固定观测样地、确定实施对象、林木分类和林分抚育、近自然抚育强度4方面总结了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多功能经营技术系统的建设措施,以期为今后山西省华北落叶松林的经营管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确定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合理的间伐强度和具体的抚育措施,对不同抚育间伐强度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木胸径、单位面积蓄积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间伐强度的加大,林木生长的指标胸径和蓄积量均呈上升后平缓的趋势;平均胸径的生长量变化依次为,间伐强度40%>间伐强度60%>间伐强度20%>间伐强度0;平均蓄积量的生长量变化依次为,间伐强度60%>间伐强度40%>间伐强度20%>间伐强度0。通过综合分析抚育的效果,保留蓄积为90~145m3/hm2(间伐强度40%~60%)的样地内抚育效果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间伐强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并找出影响林分生长的关键土壤因子。[方法]在山西省沁源县好地方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设置12块抚育间伐试验样地,开展轻度(间伐强度15%)、中度(间伐强度35%)、重度(间伐强度50%)抚育间伐并设置对照样地,以树木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枝下高、平均冠幅、乔木层生物量与生产力为林木生长指标,利用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分析不同间伐强度林分生长特征,结合土壤因子运用相关性分析研究林木生长量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经中度、重度间伐2年与4年后,各树木生长指标与对照样地相比均显著增加;间伐在减少林分内乔木层生物量的同时能显著提高乔木层生产力,各时间段及间伐强度下乔木层生产力均表现为重度中度轻度对照;间伐可提高土壤有机碳(SOC)、土壤全氮(TN)、土壤全磷(TP)含量,减缓土壤养分的流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平均胸径生长量与SOC、TN呈显著正相关,平均冠幅生长量与土壤含水率(MC)、SOC、TN、TP显著正相关。[结论]间伐可促进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单株林木胸径和冠幅生长,增大林木单株冠径比与生产力,在本研究的3个间伐强度中,50%的重度间伐是最适间伐强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内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全氮含量较为丰富,土壤全磷含量较少,土壤pH为弱酸性,SOC、TN、TP是影响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的重要土壤因子。  相似文献   

15.
对38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进行了基于近自然经营中目标树作业法的抚育,对抚育前后的数据进行了监测,分析了抚育后林木的生长情况,结果显示:抚育后林木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蓄积都增长较快,林木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主要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进行探讨分析,从而确定抚育间伐开始期、间隔期、结束期的各技术指标。提出了林木不同生长阶段应采取的与间伐强度相关的方法,还将三角形选树方法引入到该抚育间伐技术研究中,使得林分能够更充分、有效地利用人工林空间。  相似文献   

17.
华北落叶松育苗丰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圃地选择(育苗地条件、土壤改良、整地方法)、种子处理(精选方法、冰藏方法、催芽方法)、播种(播种时间、播种方法)、苗期抚育管理(水分管理、追肥管理、病虫鸟害防治、间苗、除草)等几个关键环节对华北落叶松育苗技术进行研究,总结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华北落叶松速生丰产育苗技术,使1年生华北落叶松播种苗平均高33.31 cm,平均地径4.06 mm,平均根长24.48 cm,木质化充分,当年即可出圃造林。  相似文献   

18.
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土壤和凋落物层微生物含量的测定探讨了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间伐抚育,混交林和二代连栽林地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含量变化以及微生物在凋落物层,土层间的垂直分布状况,为研究落叶松人工纯林的潜在地力衰退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重茬林地土壤养分含量变化及其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孙翠玲郭玉文郭泉水关键词日本落叶松人工林重茬地力衰退日本落叶松(Larixkaempferi(Lamb.)Car.)生长快,适应性强,是北方重要的速生造林树种。我国落叶松人工林栽培面积已达...  相似文献   

20.
以2年生华北落叶松和白杆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控制条件下的幼苗栽培试验,测定不同光照、水分条件下脯氨酸含量、淀粉含量的变化,综合比较分析了华北落叶松和白析苗期生长对光照和水分变化的生理响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水分的减少,华北落叶松和白不工幼苗脯氨酸含量增高,淀粉含量下降,且华北落叶松的变化都高于白杆,华北落叶松幼苗比白析幼苗对土壤水分胁迫的响应能力更强;随着光照的增强,也有相同的表现。光照和水分条件的变化对华北落叶松和白析幼苗脯氨酸和淀粉含量的影响具有叠加作用,2个树种对水分胁迫和强光照的响应机制一致,但树种间响应强度不同,华北落叶松的响应能力更强,华北落叶松具有比白术千更大的抗干旱胁迫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