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花Ji木大规模育苗的方法是扦插育苗,技术关键包括圃地选择、苗床准备、搭架遮阳、拱棚设立、扦插时间、种条选择、插穗处理、扦插方法、扦插后温湿度管理、移栽时间、移栽方法等,其中温湿度管理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红Ji木是湖南特产的珍稀观赏植物,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1999-2000年我们开展了红Ji木嫁接方法、嫁接时间及遮荫栽培等试验。结果表明,切接法和劈接法是白Ji木树桩嫁接红Ji木的最好方法。两种嫁接法成活率都在70%以上。切接时间以4-6月为宜,劈接时间以6月下旬至7月下旬为最佳。遮阳能显著提高树桩成活率及嫁接成活率。通过实施嫁接成活后配套技术措施,实现了树桩桩景快速成型。  相似文献   

3.
十个红花木新品种通过国家级林木良种审定   近日,由湖南省林业科学院侯伯鑫教授主持选育的10个红花木新品种获得国家林业局颁发的林木良种证书。红花木是特产湖南的珍贵园林观赏植物,花红叶红,色彩绚丽,一年3~4次花期,可广泛用于色篱、色雕、模纹花坛、灌球、盆景等绿化美化。湖南红花木种植面积35 0 0公顷,年销售额6亿元,产品销往全国2 0多个省市,成为全省花卉苗木产业的品牌。近几年,由于品种老化,生产技术落后,缺乏标准化生产,品种未命名及未审定登记等原因,严重影响了红花木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湖南省林科院科研人员…  相似文献   

4.
我国红花檵木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红花檀木产业发展有20多年历史。通过优良品种选育工作,选育出10多个新品种并提出了相配套的苗木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技术。目前该产业正面临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因此品种和市场是红花檵木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刘溅根 《湖南林业》2005,(11):37-37
第六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于2005年9月28日至10月7日在四川省成都市隆重举行。我省造园与设计技压群芳,荣获金装4项,锒奖6项,铜奖11项,优秀奖10项。其中室内布展和室外造带成为唯一同时获得金奖的省份,“红花Ji木新品种选育和标准化推广”获花卉科研成果金奖,名为“婀娜多姿”的刺柏盆景荣获展品金奖。  相似文献   

6.
风铃木是我国华南地区和西南热带地区优良的园林观花树种,引种应用的品种主要有黄花风铃木、洋红风铃木、银鳞风铃木、金花风铃木和红花风铃木等。本文综述了风铃木的生物学特性、引种、繁殖栽培技术、开发利用等方面研究进展。针对我国风铃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风铃木发展和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大花六道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花六道木是2006年3月4日《浙江省第二届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一次审定会议》确认的新品种之一.目前真正对大花六道木了解的人还不是很多,通常将金叶六道木、红花六道木也统称为大花六道木,这有点不确切.就大花六道木、金叶六道木、红花六道木而言,以大花六道木适应性最强,市场发展潜力最大,工程应用最多.  相似文献   

8.
红花檵木与檵木花的数性遗传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花檵木与檵木花的数性遗传结构有很大差异,木4数性花占96.2%(花瓣、雄蕊、退化雄蕊、萼片均为4数);野生红花檵木4数性花约占50%;红花檵木栽培类型以5数性花居多,不同类型品种花的数性结构亦有差异,总体变异规律为:近期栽培品种双面红类5数性花>中期栽培品种透骨红类>早期栽培品种嫩叶红类。利用花的数性遗传变异探讨了品种的演化历史和新品种选育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湖南良好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多彩的花卉品种,其中已经推广应用的花卉产品就多达400种,许多产品走出了湖南,走向了世界。测阳红花檵水上世纪8。年代仞,浏阳市水阳镇花农利用芽变枝条首次选育出“细升紫红”品种,到9。年代幸刀,测阳市和长沙县花农通过扦插苗自然变异选择,培育出29个品种,湖南省林科院在调查收集品种资源的基础上,利用物理与化学诱变和自然变异选择相结合的无性系育种技术,选育出“大叶红”等lO个新品种,2003年被国家林业局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可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大面积推广的国家级优良品种。红花檵木产品行销国内北京、上海、香港等20多个省市区和日本、美国、英国、法国、荷兰等国家,成为湖南独具特色的珍贵观赏植物。  相似文献   

10.
红花檵木特色花卉产业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红花檵木是特产湖南的珍贵乡土彩叶观赏植物,经过我国20多年的产业化开发,在品种选育与应用、标准化生产与市场经营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绩。目前该产业正面临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品种和市场是红花檵木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红花风铃木、黄花风铃木、金花风铃木、蓝花风铃木、洋红风铃木等5种风铃木为研究对象,通过2次调查生长性状(树高、胸径、冠幅)、保存率、开花情况等指标综合评价其生长状况,从而筛选出优良品系。结果表明:5个风铃木品种树高、胸径、冠幅、保存率存在着极显著差异,黄花风铃木和洋红风铃木在生长、保存率、开花方面表现较好,5种风铃木根据生长、开花情况优劣排序为黄花风铃木洋红风铃木红花风铃木金花风铃木蓝花风铃木。  相似文献   

12.
为了获得红花檵木的清晰AFLP指纹图谱,以进一步研究红花橙木种质资源的鉴别与分类问题, 、以红花檵木的嫩叶、成熟叶、果实为材料,采用改进后的CTAB+Tris-HCI洗涤法、CTAB法、SDS+Tris-HCI洗涤法、SDS法,获得了HMW基因组DNA,其中以CTAB+Tris-HCI洗涤法提取的成熟叶片的DNA的纯度和浓度都很高,且获得了清晰的AFLP指纹图谱,这为AFLP技术在红花橙木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红花檵木周年栽培养护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文韬 《湖南林业科技》2004,31(5):67-68,82
通过实地调查、走访农户、咨询专家等方法,总结了红花檵木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发育规律,提出了红花檵木周年栽培养护技术措施,为花农提供了简便、快捷、有效栽培养护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4.
红花檵木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花檵木播种苗生长快,发芽率达90%,但易出现性状分化,少用于苗木生产,多用于育种研究。红花檵木粗老枝、成熟枝及嫩茎都易生根,高温高湿是红花檵木扦插关键技术,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可以扦插,以ABT(2)200mg/L+黄土50%+砻糠灰50%组合生根率较高,ABT对粗老枝的促根作用比嫩茎明显。红花檵木与檵木间的亲和力极强,嫁接成活率高,全年有6~7个月可以进行嫁接,其中6~7月和9-10月最好,切接、芽接、嵌合接等根据嫁接季节和嫁接部位分别应用。采用泥套袋+ABT(2)环剥高压法也易生根成活。  相似文献   

15.
红花木栽培及应用彭重华(中南林学院株洲,412006)官世钦,杨金发(湖南省株洲市绿化委员会)(湖南省浏阳县柏加乡)红花木(LoropetalumClinonsesVar.rubrumYieh),别名红桎木、红花,属金缕梅科木属。原产于湖南长沙、浏...  相似文献   

16.
红花檵木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花檵木为湖南特有野生资源,回顾了红花檵木种质资源研究利用的历史,简述了红花檵木的种质资源、生态习性、形态特点、细胞学及生物学特征、栽培管理与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对其研究与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加快红花檵木研究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认识云南红花油茶的多样性,解决其种内分类不一致的问题,采用直接观察计数、数理统计和数量分类学的方法对云南省楚雄市、腾冲市和盘龙区挂牌的60株云南红花油茶进行了关键分类性状花瓣数量的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红花油茶花瓣5-68片,基于花瓣数量聚类分析可划分为2类4亚类。经充分讨论花瓣数量演化、种内分类系统和分类等级后,修订了已有的云南红花油茶种内分类系统,重新构建了更合理和实用的新种内分类系统,将云南红花油茶分为4个变种。最后,报道了重瓣红花油茶和叠瓣红花油茶2个新变种和腾冲红花油茶1个新等级,为云南红花油茶多样性的认识及其油用或观花优良新品种的选育等实际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引种黄花风铃木、红花风铃木、火焰木,进行栽培试验。发现用3个树种都能正常生长发育,但红花风铃木只开花不结果,且少量开花;3个树种大苗移植,通过科学管理,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园林普遍存在着植物景观单调的问题。调查发现,住宅小区中树种最多的为5 8个,最少的仅为2 1个,并有近2 0个品种出现的频率为10 0 %。与传统的乡土品种红花木继木等彩叶树种相比,红叶石楠到底“优”在什么地方呢?专家们认为主要在两方面:一是生物学特性方面,红花木继木的叶片革质化程度低,红叶石楠叶片革质化程度高,因此更有耐寒力。红花木继木仅适宜在酸性土壤种植,而红叶石楠酸碱兼可,对土壤要求不高;红花木叶片为暗紫红色,色质杂而不纯。而红叶石楠红色亮艳,且能长久保持,具有更好的观赏性。另一方面园林应用的广泛性,红叶石楠生…  相似文献   

20.
红Ji木嫩枝密闭扦插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扦插时期、基质、ABT-1号不同浓度处理3个方面对红Ji木嫩枝密闭扦插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扦插时期以夏季6-8月为最佳、基质以黄心土为最好、ABT-1以50mg/L为最佳,其最佳组合的扦插成活率可达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