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双芽巴贝斯焦虫(B.bigemina)是对牛危害较大的一种血液寄生虫,虫体经微小牛蜱、镰形煽头蜱和二棘雪蜱等中间宿主传播。当蜱叮咬牛体时,虫体随蜱的唾液进入牛体,随即由血液进入红细胞,在红细胞内以成对出芽的方式进行繁殖。在我国,牛双芽巴贝斯焦虫病主要分布于南方各省,由于我省多山地灌丛,气候温暖潮湿,适宜传播媒介一蜱的生长发育。因  相似文献   

2.
犬巴贝斯虫病是由巴贝斯虫(原称焦虫)引起,经蜱传播,寄生于犬血液红细胞内的寄生虫病.犬巴贝斯虫病的病原主要有3种,即犬巴贝斯虫、吉氏巴贝斯虫、韦氏巴贝斯虫.1 流行病学巴贝斯虫是通过中间宿主蜱感染的.蜱叮咬患巴贝斯虫的病犬,巴贝斯虫就随血液红细胞进入蜱的消化道,在蜱消化道内虫体从红细胞内逸出,侵入蜱肠上皮细胞进行多数分裂,形成很多细长虫体,进入蜱的成熟卵内发育.分类号:S858.29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7307(2013)06-0038-002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部分牛羊血液原虫传播媒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蜱传播试验,确定了甘肃省一些牛羊血液原虫的媒介和传播方式。甘肃省牛的双芽巴贝斯虫媒介为微小牛蜱。大巴贝斯虫媒介为长角血蜱。瑟氏泰 勒虫媒介为长角血蜱;绵羊无浆体的媒介为草原革蜱。微小牛蜱、长角血蜱可分别传播双芽巴贝斯虫和大巴贝斯虫,传播方式为经卵传递。将采集于甘肃文县牛体上的微小牛蜱和两当县的长角血蜱饱血雌虫孵育而来的次代幼虫分别叮咬除脾牛体后,2头牛各自感染双芽巴贝斯虫或大巴贝斯虫。将采自崇  相似文献   

4.
牛环形泰勒焦虫病是牛血液原虫病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由泰勒焦虫病属的虫体寄生宿主的红细胞和网状内皮系统细胞形成,引起病牛以高热、贫血、出血、消瘦和体表淋巴结肿胀。本病是由于蜱叮咬牛体吸血时,将焦虫的子孢子注入牛体内使牛体感染。在本地区以1~2岁牛多发,发病死亡率达70%以上。本文对七台河市某牛场2012年6~7月患环形泰勒  相似文献   

5.
蜱是牛体常见的一种外寄生虫,除了可叮咬吸血,还是牛梨形虫病等疾病的传播媒介。结合牛梨形虫病防治试验,作者在湖北省红安县子云乡,选用目前国内常见的三种灭蜱药物,对牛体灭蜱效果进行了比较,试验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6.
焦虫,形态多样化,寄生在红细胞和网状内皮系统的细胞内,红细胞内的虫体又称血液型虫体.网状内皮系统细胞内的虫体又称石榴体,是蜱唾液腺中的子孢子接种到动物体内之后,未进入红细胞之前的一个发育阶段,是它们在淋巴细胞、组织细胞中进行裂殖生殖时形成的多核虫体.  相似文献   

7.
牛泰勒焦虫病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1~3岁牛多发,7月为多发季节,璃眼蜱为传播媒介。本文所涉及的奶牛场发病21头,死亡2头,发病率与死亡率分别为10.1%、1%。血液检查、淋巴组织液涂片及牛体查蜱,确诊为牛泰勒焦虫病。采取注射贝尼尔、牛体及圈舍灭蜱等综合措施,较好地控制了该病。  相似文献   

8.
防治牛蜱害     
蜱是林地、草地中孳生的一种牛体外常见的寄生虫。蜱的种类很多,大小不一,一般虫体在吸血后可能胀到黄豆粒大或蓖麻籽大,蜱危害牛的健康。蜱大量吸血,造成牛贫血、消瘦、困乏和衰弱。其防治方法为:1、可采用人工捉除,将捉下的虫体集中烧掉。也可用1%的敌百虫水溶液喷洒于牛体杀蜱。  相似文献   

9.
1986年从病牛身上摘下饱血雌蜱,经实验室饲养,孵化为第二代成蜱,人工越冬。于1987年将上述蜱100只接种于已去脾23天的一岁龄健康水牛,以后每天从该牛身上取蜱查其唾液腺。结果在吸血期间,始终查到梨形虫体,其平均大小为1.3×0.68微米。接种后第4天,牛血中开始出现巴贝斯虫,至第19天,红细胞感染率高达9.6%,单梨形虫体大小为0.84~2.64×0.42~1.22微米,双梨形虫体大小为0.64~1.64×0.37~0.97微米,以后逐渐下阵。该牛出现体温升高)41.6℃)、严重贫血(血红蛋白量2克,红细胞压积14%,红细胞总数177万/毫米~3)、黄疸及精神萎顿等症状。上述结果表明,该牛感染了巴贝斯虫病,由此证实镰形扇头蜱是经卵传递巴贝斯虫,其感染阶段是成蜱。  相似文献   

10.
牛焦虫病是由牛蜱通过吸血传播进入牛体引起的一种牛的血液原虫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贫血、黄疽和血红蛋白尿,  相似文献   

11.
焦虫病是由多种无色素血孢子虫-焦虫引起的蜱传染性血液原虫病。牛巴贝斯焦虫寄生于红细胞内,虫体长度大于红细胞半径,双梨籽型虫体以其尖端相连呈钝角。普通牛最易感,特别是新引入的品种。西门塔尔牛属于温带牛,抗蜱能力很差,  相似文献   

12.
牛泰勒焦虫病又称血液型虫体,是由泰勒科泰勒属的焦虫寄生于牛的网状内皮系统、红细胞内引起的.临床以高热不退、贫血、黄疸、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及牛体显著消瘦为主要症状.现将肉牛泰勒焦虫病病例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牛环形泰勒虫病,是由带有子孢子的璃眼牛蜱吸食牛血时,经唾液将子孢子注入牛体,首先是进入牛的网状内皮细胞中进行发育繁殖,由大裂殖体产生许多大裂殖子,又侵入到新的网状内皮细胞中发育成小裂殖体。小裂殖体在网状内皮细胞中分裂成单核配子体后转入牛血液中的红细胞内寄生。并使感染牛只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极大地影响了畜牧业的发展。临床中,笔者诊疗本病群发性36例,除2例死亡外,均获满意疗效。现就此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4.
山羊梨形虫病是由巴贝斯焦虫和泰勒焦虫寄生于红细胞及淋巴结、肝、脾、肺等组织器官内引起的疾病总称,又称焦虫或血孢子虫.蜱是传播媒介.临床上以高热稽留、贫血、黄疸为主要特征. 感染虫体在红细胞内发育和繁殖,当蜱吸食病羊血液时,寄生于红细胞的梨形虫体随血液吸进蜱的体内,并在蜱的体内进一步发育和繁殖.也可通过雌蜱的卵将病原传给蜱的后代,称卵传递.  相似文献   

15.
牛蜱叮咬不仅可造成牛体的机械性损伤,而且由于它可携带多种病毒、细菌和寄生虫,可导致被叮咬动物的染病。为了调查百色市水牛和黄牛牛蜱的感染情况,从5月份到7月份之间我们共调查了202头水牛和81头黄牛的牛蜱感染情况。调查中水牛有9头(4.46%),黄牛有14头(17.28%)观察到牛蜱感染,捕捉的牛蜱经鉴定均为微小牛蜱。在牛蜱感染强度上,水牛的感染强度比较低,一般为每头牛2只~5只,而黄牛的感染强度有明显的差异,感染最多的每头牛可检查到82只。说明我市待宰牛中,水牛、黄牛都有牛蜱感染,以黄牛的感染情况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6.
用70PPm浓度的溴氰菊酯喷雾杀灭班玛县的牛体寄生蜱、虱、安全速效,残效期长。一头一次花费0.60元,是廉价的理想药物。但必须将液喷透牛体蜱、虱寄生的各个部位。  相似文献   

17.
以感染有卵形巴贝西虫的长角血蜱幼虫叮咬感染实验除脾牛,对其末梢红细胞内卵形巴贝西虫的裂殖子的形态及感染率进行了观察。裂殖子可分6个类型,除以往报道的单梨子型、双梨子型、分裂型及退行型之外,还观察到了杆菌型及棒型虫体,随感染率的上升,单梨子型和杆菌型增加,随感染率的下降,棒型及退行型增加。据此认为,虫体的形态与发育阶段有关。根据杆菌型、棒型虫体的出现认为,接种卵形巴贝西虫虫血感染与阳性蜱叮咬感染,其卵形巴贝西虫在牛体内的发育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8.
泰勒焦虫病是由泰勒科泰勒属的焦虫寄生于牛、羊和其他动物引起的血液原虫病,通过硬蜱吸血传播,危害较重。虫体进入家畜体内后,先侵入网状内皮系统的细胞,如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成红细胞,形成石榴体,其后进入红细胞内寄生,破坏红细胞,引起各种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该病在6~8月多发,7月达到高峰,牛及舍饲羊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  相似文献   

19.
焦虫病是一种季节性血液原虫病,焦虫病其病原体是叫焦虫的原虫,牛焦虫病是由蜱为媒介而传播的一种寄生虫病。蜱是一种体外寄生虫,是焦虫病的中间宿主,也是焦虫病的唯一传播媒介,当蜱在牛的体外吸血时,其体内的虫体由口进入牛的体内,在红细胞和网状内皮系统进行无性分裂繁殖,当达到一定的数量时引起发病。临床症状以高热、贫血、消瘦和体表淋巴结肿胀  相似文献   

20.
将实验室培养的小亚璃眼蜱(Hyalomma anatolicum anatolicum)和亚洲璃眼蜱(Hyalomma asiaticum asiaticum)清洁幼虫和若虫饲喂于感染环形泰勒虫的牛体,收集饱血幼虫和若虫,用所孵化的若虫和成虫感染试验牛。结果显示,小亚璃眼蜱幼虫、若虫阶级感染,所发育之若虫、成虫均可传播环形泰勒虫;而亚洲璃眼蜱各阶级的传播试验结果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